朱熹(1130~1200) 南宋哲學家、教育家。字元晦、仲晦,號晦庵,別稱紫陽?;罩萱脑矗ń駥俳鳎┤耍瑑S寓建陽(今屬福建)。曾任秘閣修撰等職。朱熹早年除研習儒家經典外,還學佛教禪學、道經、文學、兵法等,無所不學。追隨李侗后,遂為程顥、程頤之四傳弟子,專心攻求義理之學。同時,又汲取了周敦頤、張載等人以及禪學的部分學說。在宋孝宗趙眘時,集北宋以來各派理學的大成,逐步建立起完整而系統(tǒng)的理學體系。朱熹的理學主要包括哲學義理和倫理道德學說。朱熹以“理”作為自己哲學體系的基本范疇,明確闡述理與氣的關系,認為“理”產生于天地萬物之先,即“理”先于“氣”,“氣”依“理”而存在。萬物有萬理,萬理的總和就是“太極”,太極即“天理”。跟天理對立的是“人欲”?!笆ト酥獭笔且藗儭按嫣炖恚瑴缛擞?。人的天性本來都是善的,只因各人稟受的“氣”有所差別,所以氣質的性有善惡、賢愚的不同。由此提出了“格物致知“、“正心誠意”、“居敬”等一系列理論。朱熹還把傳統(tǒng)的綱常學說加以理論化和通俗化,把三綱五常當作當時社會的最高道德標準,認為綱常倫理是永遠存在、“不可磨滅”的。朱熹知識淵博,著述豐富,涉及各個領域,主要有《四書章句集注》、《楚辭集注》、《詩集傳》、《資治通鑒綱目》、《宋名臣言行錄》,以及由門人編纂而成的《朱子語類》、《朱文公文集》等。朱熹生前在政治上并未取得較高的權位,但在社會上講學授徒、著書立說,影響廣泛。死后,其學說和著作得到宋理宗趙昀的推崇。從此,朱熹的學說成為理學的正統(tǒng),理學成為官方哲學,朱熹也被后代統(tǒng)治階級尊為“大賢”,其學說對后世有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