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魚類學(xué)

(三)鰻鱺總目 Anguillomorpha

◆ 特征 體延長,多少呈鰻形。腹鰭腹位或無腹鰭,背鰭與臀鰭通常很長,且與尾鰭相連。仔魚體似柳葉,個體發(fā)育中經(jīng)過明顯變態(tài)。本總目分3個目:鰻鱺目Anguilliformes、囊咽魚目Saccopharyngiformes及背棘魚目Notacanthiformes。我國現(xiàn)知僅產(chǎn)鰻鱺目。

(1)鰻鱺目Anguilliformes

◆ 特征 體呈鰻形;腹鰭若有時(化石)腹位。鰾若有時,具鰾管。各鰭均無鰭棘。體裸露,有時有圓鱗。無中烏喙骨。無后顳颥骨。前頜骨不分離,多與中篩骨愈合,形成上頜的前緣。上頜通常具齒。脊椎數(shù)多,可多達(dá)260個。

 

鰻鱺科Anguillidae

◆ 特征 體延長,呈圓筒形,齒針狀,舌明顯。奇鰭彼此相連。體被蓆狀鱗,懸于皮下。分布極廣,除南北極外,全世界各洲均有,主要生活在溫?zé)釒?。在淡水生活,待成熟時入深海產(chǎn)卵,為降河洄游魚類。卵型小,孵化的仔魚發(fā)生變態(tài),經(jīng)過柳葉鰻階段,全體透明,以后逐漸變細(xì),最終成線鰻。

 

★ 鰻鱺Anguilla japonica Temminck et Schlegel

◆ 特征  兩頜及犁骨皆具細(xì)齒。側(cè)線完整。體無斑點。有胸鰭。背鰭、臀鰭與尾鰭相連。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國產(chǎn)于東海、黃海及江湖中。

 

鰻鱺Anguilla japonica Temminck et Schlegel

 

★ 花鰻鱺Anguilla marmorata Quoy et Gaimard 

◆ 特征 鰭上常有斑點,體形粗狀,一般體重5kg左右,最大個體達(dá)30-35kg,有鱔王之稱。自長江以南到海南島均有分布。

 

花鰻鱺Anguilla marmorata Quoy et Gaimard 

 

★ 日本鰻鱺 Anguilla japonica

 

日本鰻鱺 Anguilla japonica

 

康吉鰻科Congridae

◆ 特征 舌游離,不附于口底,無犬齒,體無鱗,鰓孔分離,側(cè)線明顯。 

★ 星鰻Astroconger myriaster

◆ 特征 舌寬,前端能活動。兩頜牙細(xì)小,每側(cè)2行,犁骨牙叢狀。側(cè)線完全,側(cè)線和體上的感覺孔呈白色點。棲息于近海。幼魚經(jīng)過變態(tài),水溫15℃左右,約20天變態(tài)完畢。為我國北部海域習(xí)見種。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國產(chǎn)于東海和黃海?!?/font>

星鰻Astroconger myriaster

 

★ 齊頭鰻Anago anago

◆ 特征 兩頜牙細(xì)小,閉口時頜間骨牙僅小部分外露,犁骨牙多行。背鰭始于胸鰭基部稍前方,背鰭、臀鰭與尾鰭相連。暖水性小型鰻魚,一般體長250-380毫米。棲息于近岸淺海。為我國廣東沿海習(xí)見種。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國只見于南海?!?/font>

 

齊頭鰻Anago anago

 

★ 突吻鰻Rhynchocymba nyscromi

◆ 特征 吻突出,閉口時頜間骨牙大部外露。兩頜及犁骨牙多行,排列不規(guī)則:背鰭始于胸鰭中部,尾鰭發(fā)達(dá)。暖水性小型鰻魚,一般體長為300毫米 左右。棲息于淺海。為我國廣東沿海習(xí)見種。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國只產(chǎn)于南海。

 

突吻鰻Rhynchocymba nyscromi

 

短尾突吻鰻Rhynchocymba sivicola

短尾突吻鰻Rhynchocymba sivicola

大眼擬??导?Parabathymyrus macrophthalmus

大眼擬??导?/span> Parabathymyrus macrophthalmus

③ 海鰻科Muraenesocidae

◆ 特征 頭長,吻突出,上頜較長,齒尖銳,兩頜或犁骨部中間具有大型犬齒。鰓孔寬大。舌較窄小,附于口底。背鰭、臀鰭、尾鰭發(fā)達(dá),相連接。胸鰭發(fā)達(dá)。 

海 鰻Muraenesox cinereus

◆ 特征 兩頜牙強大,每側(cè)牙均為3行。下頜第一行牙不向外傾斜;犁骨牙3行,中央1行3尖頭。體無鱗,有胸鰭。兇猛性底層魚類,游泳迅速,通常棲息于水深50—80米、泥沙底海區(qū)。漁獲物一般體長350-450毫米:大者可達(dá)600毫米以上。為我國沿海習(xí)見經(jīng)濟種類?!昂v狏摺币酁槊F食品。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國南海、東海、黃海和渤海均產(chǎn)之。

 

海 鰻Muraenesox cinereus

 

★ 鶴海鰻Muraenesox talabonoides

◆ 特征 兩頜牙銳利。下頜牙4行,第一行牙向外傾斜,閉口時外露,犁骨牙3行,中央l行強大。體無鱗。鰓孔大。暖水性兇猛魚類,游泳迅速。漁獲物一般體長500毫米以上,為我國廣東沿海習(xí)見經(jīng)濟種類。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國只見于南海。 

鶴海鰻Muraenesox talabonoides

 

海鱔科Muraenidae

◆ 特征 體延長,無鱗,常具顏色美麗的斑帶或網(wǎng)紋。頭小,口裂較大,達(dá)眼的后方。前鼻孔具短管。無胸鰭。 

★ 網(wǎng)紋裸胸鱔Gymnothorax reticularis Bloch

◆ 特征 無胸鰭。背鰭、臀鰭與尾鰭連接,被有厚的皮膜。兩頜與犁骨牙皆為1行。體側(cè)暗色橫帶18-22條。暖水性小型鱔魚,一般體長250-430毫米。棲息于近岸淺海。為我國產(chǎn)海鱔類中習(xí)見種。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國南海、東海和黃海南部均產(chǎn)之。

網(wǎng)紋裸胸鱔Gymnothorax reticularis Bloch

 

★ 黑點裸胸鱔Gymnothorax melanospilus

◆ 特征 無胸鰭。背鰭和臀鰭向后與尾鰭相連合,外被皮膜。兩頜與犁骨牙細(xì)尖錐狀,皆排列為l行。體側(cè)、背鰭與臀鰭上均散布大小不規(guī)則黑色圓斑。暖水性小型鱔魚,一般體長為300-550毫米。棲息于近岸淺海。我國在廣東沿??刹兜健7植加谔窖笪鞑?。我國只見于南海?!?/font>

黑點裸胸鱔Gymnothorax melanospilus

 

⑤ 蠕鰻科Echelidae 

★ 大眼油鰻Myrophis macrophthalmus

◆ 特征 吻短??诹堰_(dá)眼的后方。前鼻孔管狀,位于近吻端的上唇邊緣。兩頜及犁骨牙鈍錐狀。背鰭始于胸鰭上方。暖溫性小型鰻魚,一般體長250毫米左右。我國在廣東沿海??刹兜?。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國只見于南海?!?/font>

大眼油鰻Myrophis macrophthalmus

 

⑥ 蛇鰻科Ophichthyidae

◆ 特征 體細(xì)長,尾部稍側(cè)扁。吻尖,突出。口裂大。眼小。前鼻孔具短管或緣瓣,位于上唇的邊緣。齒尖銳。無尾鰭,尾端尖頹。 

★ 鱷形短體鰻Brachysomophis crocodilinus

◆ 特征 無尾鰭,尾端尖禿。眼小,側(cè)位而高。口大,口裂達(dá)眼的遠(yuǎn)后方。兩頜與犁骨牙細(xì)尖,上頜牙2行,下頜牙l行。暖水性中型鰻魚,一般體長1米左右。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國產(chǎn)于南海和東海。 

鱷形短體鰻Brachysomophis crocodilinus

 

★ 尖吻蛇鰻Ophichthys apicalis

◆ 特征 無尾鰭,尾端尖禿。牙細(xì)小,錐狀。兩頜牙1行,犁骨牙2行。體側(cè)無暗色帶。暖水性小型鰻魚。一般體長280—430毫米。棲息于沿岸淺海。為我國產(chǎn)蛇鰻類中習(xí)見種。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國產(chǎn)于南海和東海。

尖吻蛇鰻Ophichthys apicalis

 

⑦ 前肛鰻科Dysommidae 

前肛鰻Dysomma anguiUaris Barnard

◆ 特征 尾部特長。肛門位于胸鰭后下方。上頜牙絨毛帶狀,下頜牙細(xì)尖1行,犁骨牙l行,3-4個。舌不能活動。背鰭、臀鰭與尾鰭發(fā)達(dá)。暖水性小型鰻魚。一般體長150-450毫米,棲息于沿岸淺海,有時進(jìn)入河口一帶。為廣東沿海習(xí)見種。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國產(chǎn)于南海和東海南部?!?/font>

前肛鰻Dysomma anguiUaris Barnard 

(四)鯉形總目 Cyprinomorpha

◆ 特征 腹鰭腹位,背鰭1個。通常鰭無棘,有時背鰭、臀鰭及胸鰭有1-3枚棘,是為分節(jié)的假棘,由鰭條骨化而成。某些種類有脂鰭。鰾有管通于消化管。具有韋伯氏器,其中三腳骨與鰾相聯(lián)系,故稱此類為骨鰾類。廣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大洲,大部分生活在淡水水域,尤以熱帶淡水中最多。種類繁多,約有5000種,其中許多種類具有重要的經(jīng)濟價值。

 

1、鯉形目Cypriniformes  

◆ 特征 體被圓鱗或裸露,無骨板。上頜骨發(fā)達(dá),有頂骨、續(xù)骨、下鰓蓋骨及肌間骨。上頜口緣由前頜骨和上頜骨組成,或僅由前頜骨組成。上下頜一般無齒,下咽骨有咽齒。第三椎骨不與第四椎骨愈合。

本目分3個亞目:脂鯉亞目Characinoidei、電鰻亞目Gymnotoidei和鯉亞目Cyprionidei。我國只產(chǎn)鯉亞目。

             

鯉亞目的分類檢索表:  

1(8)  口前吻部無須或僅具1 對須

2(7)  偶鰭前部僅有1 根不分支鰭條

3(4)  無咽齒,頭側(cè)有2對鰓孔................................................雙孔魚科Gyrinocheilidae

4(3)  有咽齒,頭側(cè)有1 對鰓孔

5(6)  咽齒1 行,數(shù)目多達(dá)數(shù)十個,背鰭基底很長,分支鰭條50 以上...............胭脂魚科Catostomidae     

6(5)  咽齒1—4行,每行數(shù)目不超過7個,背鰭分支鰭條30以下 .............................. 鯉科Cyprinidae

7(2)  偶鰭前部有2根以上不分支鰭條........................................... 裸吻魚科Pailorhynchidae

8(1)  口前部有2對或更多對吻須

9(10) 頭部和身體前部側(cè)扁或圓桶形,偶鰭不擴大,位置正常................................. 鰍科Cobitidae

10(9) 頭部和身體前部平扁,偶鰭擴大,并向腹面兩側(cè)平展 ......................... 平鰭鰍科Homalopteridae

 

(1)胭脂魚科Catostomidae

◆ 特征 體長形側(cè)扁??谛。挛?,馬蹄形。唇肥厚,邊緣淺裂,下唇向外翻出。吻圓鈍,吻褶下卷,掩蓋上唇前部,且與上唇形成一深溝。上頜口緣由前頜骨和上頜骨組成。咽齒1行,數(shù)多,排列成櫛狀。體被鱗。鰾大,分為2-3室。約30余種。分布于北美洲、前蘇聯(lián)東部和我國,主要分布于北美河流中。

 

★ 胭脂魚M.asiaticus(Bleeker)

◆ 特征 背鰭基底很長,鰭條數(shù)3-4,50-57。咽齒1行,數(shù)目很多,在40以上。體側(cè)有3條黑褐色橫斑,橫貫眼球有1條黑褐色斑。為溫水性中、下層魚類,喜在水質(zhì)清新、溶氧量充足的環(huán)境中生活。幼魚多生活在湖泊和江河的下游,成魚多見于水流較急較深的上游石灘處。主食底棲無脊椎動物,以及植物碎屑等。分布于長江的干支流及其附屬湖泊和閩江中、上游,以長江上游數(shù)量較多。

胭脂魚M.asiaticus(Bleeker)(幼魚)

胭脂魚M.asiaticus(Bleeker)(成魚)

  

(2)鯉科Cyprinidae

◆ 特征 體延長,側(cè)扁,腹部圓或具腹棱。體通常被圓鱗,呈覆瓦狀排列。背鰭1個,前部有2-4不分支鰭條,有時呈棘狀或有鋸齒。臀鰭前部有2-3不分支鰭條,有時呈棘狀或鋸齒。腹鰭腹位,常與背鰭相對。尾鰭分叉,極少數(shù)為平截或微凹形。上頜口緣由前頜骨單獨組成。上下頜均無齒。咽骨發(fā)達(dá),鐮狀。咽齒1-3行,側(cè)扁,鉤狀、匙狀或臼狀等,數(shù)少,每行齒數(shù)不多于7。須或有或無,如有時通常1-2對,少數(shù)4對。鰾通常大而游離,分為2室或3室,其前室多數(shù)不為骨膜所包圍。主要生活在淡水中,少數(shù)生活在海水或內(nèi)陸鹽度較高的水域中。

鯉科的分類檢索表:

1(22)鰓的上方?jīng)]有螺形的咽上器;眼的位置偏在頭縱鈾的上方;左右鰓膜各與峽部相連

2(21)口部有須2對、1對或完全沒有

3(20)臀鰭無硬刺,如果有,則背鰭硬刺的后緣光滑無鋸齒

4(19)臀鰭基部和肛門兩側(cè)不具大型鱗片的行列

5(14)臀鰭分支鰭條通常在7根以上,如僅有5-6根,則背鰭起點位于腹鰭起點之后

6(13)臀鰭起點位置通常在背鰭基部之后,如位置在背鰭基部之下;則咽齒為2或3行;雌魚不具產(chǎn)卵管;腹棱有或無;  

     咽齒l-3行;體通常細(xì)長

7(12)下領(lǐng)無鋒利的角質(zhì);咽齒主要的一行是4-5枚

8(11)通常無腹棱,少數(shù)種類具腹棱;側(cè)線不完全或貫穿尾柄的下方;背鰭緒無硬刺

9(10)第5眶下骨(最后一塊眶下骨)與眶上骨相接觸;下頜前端具突起與上頜的凹口相嵌,如下頜無突起,則背鰭起點位

     于腹鰭起點以后,且側(cè)線鱗少于40……………………………………………………………………………… 魚丹亞科

10(9)第5眶下骨不與眶上骨相連;下頜前端無突起;背鰭起點一般與腹鰭的起點相對,如背鰭較后,則有50以上的側(cè)線

     鱗………………………………………………………………………………………………………………… 雅羅魚亞科

11(8)具腹棱;側(cè)線完全,貫穿尾柄的中部;背鰭多數(shù)具硬棘………………………………………………………… 鲌亞科 

12(7)下頜前緣具鋒利的角質(zhì);咽齒主行是6--7枚(極少數(shù)是5枚);背鰭具有硬刺;腹鰭以后的腹部具有不同發(fā)達(dá)程度的

     腹棱(個別的無腹棱);無須………………………………………………………………………………………… 鲴亞科

13(6)臀鰭起點位置在背鰭基部之下;雌魚具有細(xì)長的產(chǎn)卵管;腹棱缺乏;咽齒l行;體通常較短,呈卵圓形 

     ……………………………………………………………………………………………………………………… 鳑鮍亞科

14(5)臀鰭分支鰭條通常在6根以下,如多達(dá)7-10根,則口部具須,且背鰭前有平臥的倒刺

15(18)臀鰭分支鰭條一般為5根(極少數(shù)為6根以上);鱗片基部具放射肋,背鰭不分支鰭條4以上      

l6(l7)上唇緊包在上和的外表,無口前室;通常背鰭具有硬刺………………………………………………………… 鲃亞科 

17(16)上唇通常與上頜分離,或上唇消失,吻皮發(fā)達(dá)形成口前室,個別屬無口前室,則有游離的下唇與下頜分離;背鰭 

      無硬刺……………………………………………………………………………………………………………… 野鯪亞科

18(15)臀鰭分支鰭條一般為6根(少數(shù)為5根);鱗片基部無放射肋;背鰭不分支鰭條為3根

      ………………………………………………………………………………………………………………………… 鮈亞科

19(4)臀鰭基部和肛門兩側(cè)各具有一系列較大型的臀鱗,肛門前一段無鱗部分夾在兩列鱗片之中

     …………………………………………………………………………………………………………………… 裂腹魚亞科

20(3)臀鰭和背鰭皆具有后緣帶鋸齒的硬刺(個別的臀鰭硬刺無鋸齒);臀鰭分支鰭條通常為5根(個別的為6--7根)

     ………………………………………………………………………………………………………………………… 鯉亞科 

21(2)口須共有4對(個別的為3對),在口角處1對,頦部3對(個別的為2對)……………………………………… 鰍鮀亞科

22(1)鰓的上方具有呈螺新的咽上器,眼的位置稍偏在頭縱軸的下方,左右鰓膜彼此連接而不與峽部相連

     ………………………………………………………………………………………………………………………… 鰱亞科

①       魚丹  亞科Danioninae

本亞科我國約產(chǎn)13屬28種,許多種類分布于西南地區(qū),常見的有3屬,檢索如下:

1(4) 下頜前端正中有一突起,與上頜凹陷相吻合;側(cè)線完全

2(3) 口裂較小,上下頜側(cè)緣較平直………………………………………………………………………………… 镴屬 Zacco

3(2) 口裂較大,上下頜側(cè)緣凹凸相嵌…………………………………………………………… 馬口魚屬 Opsariichthys 

4(1) 上、下頜前端無相吻合的凸起和凹陷;側(cè)線不完全或無……………………………………… 細(xì)鯽屬 Aphyocypris

 

a、镴屬Zacco

◆ 特征 腹部無腹棱。口中等大或小,前位,口裂伸達(dá)眼前緣下方。下頜前端有一弱的突起。雄魚臀鰭前4根分支鰭條特別延長,鰭膜邊緣有缺刻。

 

★ 寬鰭镴Z.platypus(Temminck et Schlegel)

◆ 特征 背鰭2,7;臀鰭2,8。側(cè)線鱗41-46,側(cè)線上鱗7-9。體側(cè)有10余條垂直條紋。

為生活于江河中上游的小型魚類。喜游于水流較急、底質(zhì)為砂石的淺灘。雜食性,主要以浮游植物、甲殼類為食,也食小魚和有機碎屑等。我國南北大部分水系都有分布,為常見的小型食用魚類。

寬鰭镴Z.platypus(Temminck et Schlegel)

 

 

成都鱲 Z. Chengtui

 

b、馬口魚屬Opsariichthys

★ 馬口魚O.bidens Günther

◆ 特征 背鰭3,7-8;臀鰭3,7-8??诖螅拔?,口裂向后伸達(dá)眼中部下方。雄魚臀鰭1-4根分支鰭條特別延長,伸達(dá)或超過尾鰭基,鰭膜邊緣有缺刻。體側(cè)約有10余條垂直條紋。為小型兇猛性魚類,主要以小魚為食,也食水生昆蟲等。我國南北各水系及附屬水體均有分布,特別是江河上游,天然產(chǎn)量多,為常見的小型食用魚類?!?/font>

 

馬口魚O.bidens Günther

 

c、細(xì)鯽屬Aphyocypris   

★ 中華細(xì)鯽A.chinensis Gunther  

小型魚類,分布于松花江。

   

中華細(xì)鯽A.chinensis Gunther        

林氏細(xì)鯽 Aphyocypris lini

林氏細(xì)鯽 Aphyocypris lini  

 

雅羅魚亞科Leuciscinae

現(xiàn)知我國產(chǎn)14屬、24種。常見10屬,檢索如下:

1(8) 咽齒1行

2(3) 咽齒呈臼齒形………………………………………………………………………………………………… 青魚屬

3(2) 咽齒稍側(cè)扁,齒端稍彎,稍呈鉤狀

4(5) 須1對;尾鰭平截或微凹…………………………………………………………………………………… 丁魚歲

5(4) 無須;尾鰭分叉,臀鰭條7-13……………………………………………………………………………… 擬鯉屬

6(7) 體側(cè)扁,腹鰭后具腹棱;臀鰭分支鰭條20以上…………………………………………………………… 歐鳊屬

7(6) 體近圓筒形,無腹梭;臀鰭分支鰭條15以下;頭的前部延長略呈鴨嘴形…………………………………

8(1) 咽齒2-3行

9(14) 咽齒2行

10(11) 齒側(cè)扁,側(cè)面有斜溝,齒面呈梳形……………………………………………………………………… 草魚屬

11(10) 齒面不呈梳狀,末端微鉤,稍呈鉤狀

12(13) 背鰭起點顯著在腹鰭起點之后,鱗片周圍有發(fā)達(dá)的放射肋…………………………………………… 魚歲 

13(12) 背鰭起點與腹鰭起點相對或稍后于腹鰭起點;鱗片的側(cè)部無放射肋……………………………… 雅羅魚屬

       口裂斜,下頜略長,側(cè)線鱗91-102,臀鰭分支鰭條8-9…………………………………………… 擬赤梢魚屬

14(9) 咽齒3行

15(16) 有須;眼上有一紅斑…………………………………………………………………………………… 赤眼鱒屬

16(15) 無須;眼上無紅斑

17(l8) 口裂淺,不達(dá)眼前緣;下頜前端無突起;側(cè)線鱗66-75………………………………………………… 鳤屬

18(17) 口裂深,超過眼前緣;下頜前端有突起,恰與上頜前端缺口相吻合;側(cè)線鱗110-120…………… 鳡魚屬

 

a、青魚屬Mylopharygodon  

★ 青魚M.piceus(Rich.)

◆ 特征 又稱“螺螄青”。背鰭3,7-8;臀鰭3,8-9。側(cè)線鱗39-46。上頜略長于下頜。咽齒1行,4/5,臼狀。魚體和各鰭青黑色或灰黑色,背部較深,腹部較淺。多生活于水的中下層,不喜游到水面。以軟體動物如蚌、蜆、螺螄等為主要食物,也食蝦類、昆蟲幼蟲。我國南北各大水系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的平原地區(qū)。

 

青魚M.piceus(Rich.) 

金牛湖捕獲212斤特大青魚         

 

b、草魚屬Ctenopharyngodon  

★ 草魚C.idellus Cuvier et Val.

◆ 特征 背鰭3,7;臀鰭3,8。鱗片較大,側(cè)線鱗39-46。每一鱗片有黑色邊緣,使全體構(gòu)成網(wǎng)狀??谇拔弧o須。吻短而圓鈍。頭頂頗寬。咽齒2行,一般為2、5/4、2,側(cè)扁,梳狀,齒面狹凹,中有一溝,兩側(cè)有許多鋸齒狀缺刻。體背部青褐帶黃色,腹部灰白色。胸鰭和腹鰭灰黃色,其余各鰭均為淡灰色。一般生活在水的中下層,以及近岸多水草區(qū)域。為草食性魚類,攝食水草,也食旱草、蘆葦,以及糠、豆餅等飼料。分布廣,南自珠江流域,北至黑龍江流域?!?/font>

草魚C.idellus Cuvier et Val. 

        

c、屬Luciobrama macrocephalus   

L.macrocephalus (Lacepede)   

◆ 特征 背鰭3,8,臀鰭3,9-11。鱗片細(xì)小,側(cè)線鱗132-170。頭的前半部細(xì)長,稍成管狀,吻平扁似鴨嘴??谏衔唬骂M向上傾斜,且長于上頜。上頜末端達(dá)到眼的前緣下方。咽齒1行,5/5,細(xì)長。尾鰭分叉較深,下葉稍長于上葉。生活于江河、湖泊的中上層,為兇猛魚類,主要以魚類為食,特別是底層如鯽、鯉、鳑鮍、麥穗魚之類。分布于長江、珠江、閩江等水系。

 

 

L.macrocephalus (Lacepede)                                                                

 

d、擬鯉屬Rutilus   

擬鯉R.rutilus lacustris(Pallas)

◆ 特征 湖擬鯉又名小白魚,體長圓形,略高而扁,背部稍隆起,頭短小,吻鈍。眼中等大,無須,鱗中等大,臀鰭較小,尾叉形,末端稍尖。體銀白色,背部灰黑。背鰭淺黑。分布于額爾齊斯河與烏倫古河水系。后移入其他水域,喜棲息于靜水中,不大集群,冬季停食。

 

 湖擬鯉R.rutilus lacustris(Pallas)

 

e、歐鳊屬Abramis    

★ 東方歐鳊A.brama orientalis Berg

◆ 特征 背鰭3,8-9,無硬刺;臀鰭基底長,分支鰭條24-29,體側(cè)扁而高,腹部在腹鰭后方有腹棱??谇拔唬诹研?,微斜,馬蹄形。咽齒1行,5(6)/5(6),側(cè)扁,有鉤紋。尾鰭深叉形,下葉長于上葉。鰾2室,后室大。腹膜灰黑色。草食性,以水草、植物種籽、絲狀藻類為食。5-6月產(chǎn)卵,懷卵量4.2-8.1萬粒。分布于里海和咸海各水系,由于人工移植進(jìn)入新疆的額爾齊斯河和伊犁河流域,成為該地區(qū)和鄰近地區(qū)以及鄰省的養(yǎng)殖魚類 。

 

東方歐鳊A.brama orientalis Berg 

f、丁魚歲屬Tinca  

魚歲   T.tinca (Linnaeus)

◆ 特征 背鰭3,8-9;臀鰭3,7-8。鱗細(xì)小,排列緊密,側(cè)線鱗86-106。口前位,有短的口角須1對。咽齒1行,4/5、5/5或5/4,頂端略呈鉤狀。體青黑色,各鰭灰黑色。尾鰭后緣平截或微凹。為底棲魚類,喜在靜水泥底區(qū)生活,對水質(zhì)要求一般。雜食性,既食底棲無脊椎動物,也食腐敗的植物殘渣。為額爾齊斯河和烏倫古河的主要經(jīng)濟魚類這一。在歐洲的養(yǎng)殖業(yè)中,往往在養(yǎng)鯉池塘中兼放少量魚歲 ,以清理塘底鯉魚的遺食?!?/font>

 

g、雅羅魚屬Leuciscus  

東北雅羅魚L.waleckii (Dybowski)

◆ 特征 背鰭3,7-8;臀鰭3,9-11。側(cè)線鱗50-56??谇拔?,口裂傾斜。咽齒2行,細(xì)長,末端鉤狀。體背部灰黑色,腹部銀白色。為中上層魚類,喜靜水環(huán)境。可生活在PH值9以上的堿性水體中。雜食性,大的個體也攝食小型魚類。為東北和黃河中游地區(qū)一種重要的經(jīng)濟魚類。

 

東北雅羅魚L.waleckii (Dybowski)

新疆雅羅魚 Leuciscus merzbacheri =準(zhǔn)噶爾雅羅魚 俗名:小白魚

             

                

新疆雅羅魚 Leuciscus merzbacheri


h、擬赤梢魚屬Pseudaspius  

★ 擬赤梢魚Flathead asp

◆ 特征 體細(xì)長側(cè)扁,背部隆起;頭細(xì)長且尖,眼后頭部側(cè)扁??谛?,稍上位,下頜角上頜突起,下頜前端有一小瘤狀突起。尾柄較高。鱗細(xì)小,側(cè)線完全。背鰭起點略偏后,各鰭均小,尾鰭分叉淺。腹腔膜灰白色,帶有小黑點。背部灰綠色,體側(cè)銀白色,腹部白色。背鰭和尾鰭的上葉灰綠色,腹鰭、臀鰭和尾鰭的下葉鮮紅色,胸鰭灰黃色。       

擬赤梢魚Flathead asp

i、赤眼鱒屬Squaliobarbus 

★ 赤眼鱒S. curriculus (Richardson)

◆ 特征 背鰭3,7;臀鰭3,7-8.側(cè)線鱗41-50??谇拔弧S?對極細(xì)小的須,其中有1對短小的頜須和1對微小的吻須。咽齒3行,頂端稍呈鉤狀。生活時,眼上緣各具一塊紅斑。體側(cè)及背部鱗片基部均有一黑色斑塊,組成魚體網(wǎng)狀斑紋。為中下層魚類,流水和靜水水體中都能生活。雜食性,以硅藻、水綿、水生高等植物等為主,也捕食小魚、小蝦和水生昆蟲。我國分布廣泛,除西部高原地區(qū)外,從南到北各大小江河、湖泊中都產(chǎn)??勺鳛槌靥粱祓B(yǎng)對象。 

 

赤眼鱒S. curriculus (Richardson)

 

j、鳡魚屬Elopichthys 

★ 鳡魚E. bambusa (Richardson)

◆ 特征 背鰭3,9-10;其起點位于腹鰭之后。臀鰭3,10-11。鱗小,側(cè)線鱗104-125。頭長而前端尖。吻長遠(yuǎn)超過吻寬??谇拔唬诹焉爝_(dá)眼中部下方。下頜前端有一堅硬的骨質(zhì)突起,與上頜的凹入處相吻合。咽齒3行。尾鰭分叉很深。為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庫中的大型中上層魚類,一般4齡達(dá)性成熟。我國除西北和西南地區(qū)之外,自北至南平原地區(qū)各水系均有分布。

  

鳡魚E. bambusa (Richardson) 

 

k、鳤屬Ochetobius elongatus

鳤魚 Ochetobius elongatus (Kner)(刁子、刁桿、麥桿刁)
◆ 特征 體呈長圓筒形,頭小而尖,口小。鱗片中等大小,尾鰭未端尖,分叉深。有江湖洄游習(xí)性,4~6月在江河流水中產(chǎn)漂流性卵,7~9月進(jìn)入湖泊肥育。食物以水生昆蟲、枝角類為主,也食小蝦。為中型經(jīng)濟魚類,最大可長至20余市斤,肉質(zhì)優(yōu)良。分布于長江以南各水體。

 

鳤魚 Ochetobius elongatus (Kner)

  

鲌亞科Culterinae

產(chǎn)于我國的有16屬55種及亞種,比較常見的屬檢索如下:

1(2)胸鰭基部腋鱗發(fā)達(dá),等干或大于眼徑……………………………………………………………… 飄魚屬Pseudolaubuca

2(1)胸鰭基部腋鱗甚小,呈乳突狀

3(14)鰾2室

4(11)腹棱存在于腹鰭與臀鱗之間

5(8)側(cè)線在胸鰭上方和緩向下彎折,一般位于體的下半部或近中部

6(7)背鰭無硬刺;臀鰭分支鰭條14-16……………………………………………………………………… 細(xì)鳊屬Rasborinus

7(6)背鰭具硬刺;臀鰭分支鰭條17-26……………………………………………………………………… 華鳊屬Sinibrama

8(5)側(cè)線在胸鰭上方急劇向下彎折

9(10)鰾后室未端圓形;第三四眶下骨等大………………………………………………………………… 白魚屬Anabarilus

10(9)鰾后室末端一般具小乳突;第三眶下骨大于第四眶下骨…………………………………… 擬餐屬Pseudohemiculter

11(4)腹棱存在于胸鰭與臀鰭之間

12(13)咽齒2行;背鰭最后1根硬刺后緣具鋸齒………………………………………………………… 似魚喬屬 Toxabramis

13(12)咽齒3行;背鰭最后1根硬刺后緣光滑………………………………………………………………… 餐屬Hemiculter

14(3)鰾3室

15(18)體較低,體長為體高的3.5倍以上;腸短,其長等于或稍大于體長

16(17)腹棱位于胸鰭與臀鰭之間;口上位………………………………………………………………………… 鲌屬 Culter

17(16)腹棱位于腹鰭與臀鰭之間;口亞上位…………………………………………………………… 紅鲌屬Erythroculter

18(15)體高,略呈菱形,體長為體高的3.5倍以下;腸長,為體長的2倍以上

19(20)腹棱自雄鰭至肛門……………………………………………………………………………………… 鳊屬Parabramis

20(19)腹棱自腹鰭至肛門……………………………………………………………………………………… 魴屬Megalobrama

 

a、飄魚屬Pseudolaubuca 

銀飄魚P.sinensis Bleeker

◆ 特征 背鰭3,7;無硬刺。臀鰭3,20-26。側(cè)線鱗62-74。咽齒3行。尾鰭深叉形,下葉略長于上葉。喜成群地在水面上來往飄游,故有飄魚之稱。靜水、流水都能生活。雜食性,以小魚、浮游動物、蝦及植物碎屑等為食。分布廣,從華南到華北均有分布。  

 

銀飄魚P.sinensis Bleeker

 

★ 寡鱗飄魚 P.engraulis (Nichols)(藍(lán)片子)
◆ 特征
體形似銀飄魚。腹棱自胸鰭基部直達(dá)肛門。鰓耙9~13。側(cè)線在胸鰭上方緩慢下彎,側(cè)線鱗46~55。背鰭無硬刺,位于腹鰭之后上方。臀鰭條3,17~21。小型魚類。雜食。5~6月在江河中產(chǎn)漂流性卵。在江河較湖泊為多。分布于黃河,長江等水系。

 

寡鱗飄魚 P.engraulis (Nichols)

 

b、餐屬Hemiculter  

★ 餐 H.leucisculus (Basilewsky)(白條、餐子)

◆ 特征 體長約70~140毫米,側(cè)扁,頭后背側(cè)輪廓平直,有腹棱;頭尖,略呈三角形,口端位,口裂向上傾斜;下咽齒3行,圓錐形,末端尖鉤狀;側(cè)線完全,在胸鰭基部的后上方急劇下彎,成一明顯角度,行于體側(cè)下半部,至臀鰭上方又向上彎至尾柄側(cè)中部;背鰭約位于體的中部,具硬刺;臀鰭位于背鰭基后下方,無硬刺;尾鰭分叉深,下葉比上葉略長;體背部淡青灰色,體側(cè)及腹部銀白色,尾鰭邊緣灰黑色,其他鰭均為淺黃色。棲于水的中上層,在靜水或流水中都能生長和繁殖。從春至秋常喜集群于沿岸淺水區(qū)水面游動覓食,行動迅速。潛藏于深水越冬。以浮游生物為主要餌料,也食藻類及水生昆蟲、植物碎屑等。為江河湖泊中習(xí)見的小型魚類。分布于中國東部江河平原區(qū)。 

H.leucisculus (Basilewsky) 

★ 油餐 Hemiculter bleekeri bleekeri warpachowsky(油[魚參]、白條、鱔子)

◆ 特征 體長,扁薄。腹棱自胸鰭基部直至肛門。鰓耙18~24。側(cè)線在胸鰭基部上徐緩向下彎折,側(cè)線鱗40~48。背鰭具光滑硬刺。小型魚類,喜集群,行動迅速,常在淺水區(qū)覓食。雜食,主食水生昆蟲和浮游動物。雌魚體長80毫米左右性成熟。5~6月產(chǎn)卵,產(chǎn)卵時親魚集群于流水表面溯游,并有跳躍現(xiàn)象,卵為漂流性。分布于全國各主要水系。 

油餐 Hemiculter bleekeri bleekeri warpachowsky

 

c、鲌屬Culter  

★ 紅鰭鲌C.erythropterus Basilewsky

◆ 特征 背鰭3,7;具有光滑的硬刺。臀鰭3,24—29;無硬刺。胸鰭1,14-16;基部腋鱗甚小,呈乳突狀。側(cè)線鱗59—69。有腹棱,口上位,口裂幾乎與體縱軸垂直。咽齒3行。鰾3室。頭部平直。體較低,體長為體高的3.6-4.7倍。背鰭短小,具粗壯的硬棘。胸鰭末端接近腹鰭。尾柄較長。尾鰭深叉形。背部青綠,微帶黃色,體側(cè)及腹部銀白色,體側(cè)上半部鱗片后緣有小黑斑。尾鰭、胸鰭呈淺黃紅色,臀鰭橘紅色。分布極廣,全國各主要水系均產(chǎn)。在北方水庫,一般7~8月份汛期后即游向河口索餌,為主要生產(chǎn)期。為生活在靜水和緩流中的中上層魚類,幼魚常在淺水地帶攝食。肉食性,主要攝食小型魚類,也食水和昆蟲、蝦和枝角類。 

紅鰭鲌C.erythropterus Basilewsky 

 

興凱湖鲌:翹嘴鲌(Culter alburnus)俗稱:大白魚、翹殼、翹嘴白魚、翹嘴鲌。

◆ 特征 體長,甚側(cè)扁,頭背面平直,頭后背部為隆起,體背部接近平直。口上位,下頜很厚,且向上翹,口裂幾乎成垂直。眼大,位于頭的側(cè)下方。下咽齒末端成鉤狀。腹鰭基至肛門間有腹棱;背鰭具強大而光滑的硬刺;尾鰭分叉,下葉稍長于上葉。體背略呈青灰色,兩側(cè)銀白,各鰭灰黑色。平時多生活在流水及大水體的中上層,游泳迅速,善跳躍。以小魚為食,是一種兇猛性魚類。雌魚3齡達(dá)性成熟,雄魚2齡即達(dá)成熟,親魚于6-8月在水流緩慢的河灣或湖泊淺水區(qū)集群進(jìn)行繁殖活動。產(chǎn)卵后大多進(jìn)入湖泊攝食或在江灣緩流區(qū)肥育。幼魚喜棲息于湖泊近岸水域和江河水流較緩的沿岸,以及支流、河道與港灣里。冬季,大小魚群皆在河床或湖槽中越冬。分布甚廣,產(chǎn)于黑龍江、遼河、黃河、長江、錢塘江、閩江、臺灣、珠江等水系的干、支流及其附屬湖泊中?!?/font>

興凱湖鲌 Culter alburnus

 

大眼鲌 C. hypselonotus 

大眼鲌 C. hypselonotus

 

 

擬尖頭 C.oxycephaloides

擬尖頭 C.oxycephaloides

海南鲌 C. recurviceps

海南鲌 C. recurviceps

 

d、紅鲌屬Erythroculter  

★ 翹嘴紅鲌 E. ilishaeformis (Bleeker)

◆ 特征 背鰭3,7;具強大而光滑的硬刺。頭背面幾乎平直,頭后背部略隆起。口上位,垂裂,下頜急劇向上翹,突出于上頜前緣。咽齒3,2、4、5/5、4、2,齒端呈鉤狀。為生活在流水及大型水體的中、上層兇猛肉食性魚類。為我國東部平原地區(qū)天然水域大型經(jīng)濟魚類之一。

翹嘴紅鲌 E. ilishaeformis (Bleeker)

 

★ 蒙古紅鮊 Erythroculter mongolicus 俗稱:紅梢子、尖頭紅梢、紅尾巴。

◆ 特征 體中型,常見者為0.25~0.75千克,最大達(dá)3千克。體長側(cè)扁,頭稍尖,頭背面平,頭后背部斜平。下頜比上頜長,口斜裂,后端伸至鼻孔后緣正下方。鼻孔下緣與眼下緣幾乎在同一水平線上。側(cè)線直,側(cè)線鱗73~79。腹棱自腹鰭基部至肛門。背鰭第3根不分支鰭條為光滑硬刺,最長鰭條比頭短。胸、腹縮短。臀鰭不分支鰭條3,分支鰭條18~22。尾鰭深叉形。身體上半部淺棕色,下半部銀白色,背鰭較暗,胸、腹鰭和尾鰭上葉淺黃色,尾鰭下葉鮮紅色。

 

蒙古紅鮊 Erythroculter mongolicus

 

★ 青梢紅鮊 Erythroculter dabryi 俗稱:青桔子。

◆ 特征 個體小,一般體長 15~20厘米,體重 150~300克,最大約500克。體側(cè)扁,較薄。頭部較小。頭后背部隆起??谏衔?,斜裂,下頜突出于上頜的前方。眼大。側(cè)線明顯、平直。被細(xì)小圓鱗。背、腹鰭均具強大而光滑的硬棘。腹棱從腹鰭基部到肛門處。胸鰭末端達(dá)到或超過腹鰭起點。臀鰭長,不分枝鰭條3,分枝鰭條23~29。尾柄粗壯。尾鰭寬大,呈深又形。背部青灰色,前部較淡,后部較深,兩側(cè)及腹部銀白色,各鰭略帶淺黃色,尾鰭邊緣青綠色。分布于全國各主要水系,湖泊、水庫均產(chǎn),春季為捕撈旺季,以5月份產(chǎn)量較多。產(chǎn)量較多。其肉質(zhì)細(xì)嫩,富含營養(yǎng),但骨刺較硬。 

青梢紅鮊 Erythroculter dabryi

e、鳊屬Parabramis

鳊魚 Parabramis pekinensis 又名長春鳊、長身鳊、鳊花。

◆ 特征 體側(cè)扁,略呈菱形,自胸基部下方至肛門間有一明顯的皮質(zhì)腹棱;頭很小、口小,端位,口裂斜,上頜比下頜稍長;無須;眼側(cè)位;下咽齒3行,齒側(cè)扁,頂端略呈鉤狀;側(cè)線完全;背鰭具硬刺; 背鰭前有一大而光滑的刺,臀鰭長,有29~33根分枝鰭條;尾鰭深分叉;鰾3室,中室最大,呈圓筒狀;體背及頭部背面青灰色,帶有淺綠色光澤,體側(cè)銀灰色,腹部銀白色,各鰭邊緣灰色。在靜水或流水中都能生長,一般在中、下層游動和攝食。幼魚多棲居在水較淺的湖汊或水流緩慢的河灣內(nèi)。冬季群集在水較深的地方越冬。幼魚主要攝食藻類、浮游動物、水生昆蟲的幼蟲以及少量的水生植物碎片;成魚一般在冬季和春初攝食藻類和浮游動物,4~8月攝食水生高等植物、植物種子、湖底植物的殘渣,其次是藻類和無脊椎動物。分布于黑龍江到珠江及海南省等平原區(qū),圖們江、鴨綠江及黃河龍門以上皆無。

 

鳊魚 Parabramis pekinensis 

 

f、魴屬Megalobrama   

三角魴 Megalobrama terminalis 又名三角鳊、烏鳊。

◆ 特征 體高,側(cè)扁,頭小,呈菱形。其外形特征與長春鳊基本相同。主要區(qū)別在于:三角魴的上頜與下頜等長,長春鳊的上頜稍長于下頜;三角魴的腹棱較短,由腹鰭基部起至肛門,長春鳊的腹校長,由胸鰭基部起至肛門;三角紡的頭背和作背面為灰黑色,側(cè)面為灰色帶淺綠色澤,腹面銀灰色,各鰭青灰色,長春鳊整個身體呈銀白色;三角魴每個鱗片中部為灰黑色,邊緣較淡,組成體側(cè)若干灰黑色縱紋,長春服則無;三角魴尾鰭叉深,下葉稍長,長春鳊尾鰭兩葉等長。分布于長江和黑龍江流域及廣東等地。 

三角魴 Megalobrama terminalis

團頭魴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Yih 又名武昌魚,團頭鳊。

◆ 特征 體側(cè)扁,頗高,呈菱形,體長為體高的2.0~2.3倍;胸部平坦,腹部僅自腹鰭基部至肛門具有皮質(zhì)腹棱;尾柄高而短,頭短小,吻圓鈍;口端位,口裂寬,上下頜等長;背鰭具硬刺,其長短于頭長;臀鰭長,具27~32分枝鰭條;下咽齒3行;鰾3室;體側(cè)鱗片基部灰白色,邊緣黑色,在體側(cè)形成灰白色條紋,鰭呈青灰色。喜生活在靜水的中、下層,底質(zhì)為淤泥并有沉水植物生長的敝水區(qū)。原分布于中國長江中下游的湖泊中。 

團頭魴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Yih 

廣東魴 M. hoffmanni 

g、似魚喬屬 Toxabramis

魚喬    T.swinhonis Günther

◆ 特征 背鰭3,7;胸鰭1,12;腹鰭1,7;臀鰭3,16-19。側(cè)線鱗56-66。鰓耙23-27。分布于長江、黃河、遼河等水系。生活于水體的中、下層。主要攝食浮游動物、浮游藻類及少量的昆蟲幼蟲等。雖數(shù)量少、個體小,經(jīng)濟價值不大。

 

魚喬    T.swinhonis Günther  

 

鲴亞科Xenocyprininae

a、鲴屬Xenocyori 

黃尾鲴 Xenocypris davidi 又名黃尾、黃片、黃姑于、紅黃尾、黃板、黃昆刁。

◆ 特征 一般體長20厘米左右,最大可達(dá)40厘米。體重250~400克。體長,側(cè)扁,背腹部隆起,呈紡錘形。頭尖??谛?,下位,橫裂,下頜具角質(zhì)邊緣。被薄而圓的細(xì)鱗。側(cè)線鱗62~68。腹部在肛門前方有不明顯的棱鱗。背鰭第1、2鰭棘粗壯,第2棘尖長。背微黃色,體側(cè)及腹部白色,背、胸、腹、臀鰭鮮黃色,尾鰭艷黃色,深叉形。分布于黃河以南各水系,也是江南一帶重要的養(yǎng)殖品種。生長較快,為江湖中一種常見的中、小型魚類,天然產(chǎn)量豐富,為普通食用魚類之一。 

 

黃尾鲴 Xenocypris davidi

 

銀鲴 Xenocypris argentea 又名密鲴、銀鲹、刁子、黃姑子。

◆ 特征 一般體長15~20厘米,體重200~350克。體延長,側(cè)扁。頭短,吻鈍??谛?,下位,橫裂。上下頜具角質(zhì)邊緣。側(cè)線較平直、明顯,側(cè)線鱗53~64枚。無腹棱或在肛門前方有極不發(fā)達(dá)的腹棱。體青白色,后部銀白色。鰓蓋膜上有一明顯的橘黃色斑塊。背鰭有硬棘,灰色,胸鰭橘黃色,尾鰭深叉形,暗黃色。分布自遼河至珠江各主要水系,產(chǎn)季多在5~6月份。南方不少地方已進(jìn)行人工養(yǎng)殖,一般多在秋季捕撈。生長較快,在江河、湖泊中的天然產(chǎn)量很大,尤其是在江河的中、上游產(chǎn)量較多,為食用經(jīng)濟魚類之一。 

 

銀鲴 Xenocypris argentea

 

細(xì)鱗斜頜鲴 Plagiognathops microlepis 又名沙姑子、黃片、板黃魚、黃皮、黃條。

◆ 特征 體側(cè)扁,背部較高。頭小,吻鈍??谛?,下位,橫裂成弧形。下頜有較發(fā)達(dá)的角質(zhì)邊緣。腹棱明顯,自腹鰭基部直達(dá)肛門。側(cè)線較平直,側(cè)線鱗74~84枚。背鰭有硬棘,起點與政鱷基部相對,距吻端較至尾鰭基為近。尾柄較寬,尾鰭深叉形。體銀白色,背部灰黑色。背鰭灰色,臀鰭淡黃色,尾鰭橘黃而后緣黑色,其他各鰭灰白色。分布廣,從黑龍江流域到珠江流域均有。是江西、湖南、湖北三省重要的養(yǎng)殖品種,在產(chǎn)量中占有相當(dāng)比重。生長快、肉味鮮美,營養(yǎng)價值高,是重要的經(jīng)濟魚類之一。 

 

細(xì)鱗斜頜鲴 Plagiognathops microlepis 

 

圓吻鲴 Distoechodon tumirostris 又名青片、扁魚。

◆ 特征 一般體長20~25厘米,體重250~500克。體略側(cè)扁。吻鈍,向前突出。口極寬,橫裂。下頜具銳利而發(fā)達(dá)的角質(zhì)邊緣。下咽齒2行。側(cè)線鱗72~82。腹部圓,無腹棱。尾柄寬大,尾鰭中間截形,兩邊緣斜上翹,呈新月牙形。體被微黑色,腹側(cè)淡白色,胸鰭黃棕色,其他各鰭色較淡分布于長江以南各水系,不少地方已開展人工養(yǎng)殖。生長較快,為普通食用魚類之一。 

 

圓吻鲴 Distoechodon tumirostris 

云南鯝 X. yunnanensi

云南鯝 X. yunnanensis

 

b、似鳊屬Pseudobrama 

 

似鳊P.simioni Bleeker 

◆ 特征 體側(cè)扁,背較高,腹部圓,腹鰭基部至肛門前有很狹窄的腹稜。頭短,吻圓鈍,口下位,橫裂,唇較薄。下頜角質(zhì)邊緣不發(fā)達(dá)。背鰭具光滑的硬刺。鱗較大,腹鰭基部有一狹長的腋鱗。體背部和體上側(cè)為灰褐色,體下側(cè)和腹部為銀白色。背鰭與尾鰭淺灰色,腹鰭與胸鰭基部淺黃色,臀鰭灰白色。棲息于水的中下層。平時多生活在江河的下游及湖泊中。生殖季節(jié)時喜逆水而上,進(jìn)入具有一定流水環(huán)境的江河中繁殖。性成熟很早,一般1冬齡的個體,雌魚體長達(dá)11厘米即開始成熟。5-6月間產(chǎn)卵。以著生藻類為食,亦食高等植物的碎片,偶爾吃一些枝角類、橈足類及甲殼動物。
分布于長江、黃河及海河等水系的干支流及附屬湖泊?!?/font>

似鳊P.simioni Bleeker

 

鳑鮍亞科Acheilognathinae  

★ 中華鳑鮍 Rhodeus sinensis Gunther
◆ 特征 體側(cè)扁,頭小??诮菬o須。下咽齒1行,齒面平滑。側(cè)線不完全,僅前面的3~7片鱗:上具側(cè)線孔。生殖季節(jié)雄魚色彩異常鮮艷,吻部及眼眶周緣具珠星。雌魚具長的產(chǎn)卵管。個體小,最大體長80毫米。繁殖期為5月。卵產(chǎn)于蚌的鰓瓣中。食藻類。分布于黃河、長江等水系。 

中華鳑鮍 Rhodeus sinensis Gunther

 

★ 高體鳑鮍 Rhodeus ocellatus (Kner)(火片子)
◆ 特征 體扁薄,呈卵圓形??诮菬o須。下咽齒l行,齒面平滑。側(cè)線不完全,僅在前面4~6片鱗上具有側(cè)線孔。個體小,最大者體長90毫米。繁殖期在4月底5月初,產(chǎn)卵于蚌類的鰓瓣中。常見于湖泊、池塘以及河灣水流緩慢的淺水區(qū)。分布于長江以南各水系。


高體鳑鮍 Rhodeus ocellatus (Kner)

 

★ 彩石鳑鮍 Pseudoperilampus lighti Wu

◆ 特征 體高,扁薄,卵圓形。口角無須。下咽齒1行,齒面具鋸紋。側(cè)線不完全,僅在前面3~6枚鱗片上具側(cè)線孔。生殖期雄魚的吻部具珠星,色澤鮮艷。棲息于水流緩慢、水草豐盛的環(huán)境內(nèi)。以水生植物、浮游生物為食。5月產(chǎn)卵。卵長圓形,產(chǎn)于蚌的鰓瓣中。個體小,最大不超過60毫米。分布于全國各主要水系?!?/font>

彩石鳑鮍 Pseudoperilampus lighti Wu

 

★ 大鰭刺鳑鮍 Acanthorhodeus macropterus Bleeker(豬耳鳑鮍)
◆ 特征 體扁薄,卵圓形。具短須一對,下咽齒1行,齒面具鋸紋。側(cè)線完全。背、臀鰭均具硬刺。小型魚類,但在[魚旁][魚皮]魚類中屬最大的一種,大者體長130毫米。在靜水或緩流、水草叢生的環(huán)境棲息。雜食性。生殖期4~6月。產(chǎn)卵于蚌類的鰓瓣中。分布廣泛,在淺水湖泊內(nèi)數(shù)量較多?!?/font>

大鰭刺鳑鮍 Acanthorhodeus macropterus Bleeker

 

★ 寡鱗刺鳑鮍 Acanthorhodeus hypsefonotus Bleeker
◆ 特征 體扁薄,極高,幾近圓形。無須。下咽齒1行,齒面有鋸紋。側(cè)線完全,側(cè)線鱗31~33。背、臀鰭具硬刺。生殖時期雄魚吻部有珠星,雌魚產(chǎn)卵管延長。為生活于江湖中的一種小型魚類,一般常見體長為50~70毫米。分布于長江水系?!?/font>

寡鱗刺鳑鮍 Acanthorhodeus hypsefonotus Bleeker

 

★ 越南刺鳑鮍 Acanthorhodeus tonkinensis Vaillant
◆ 特征 體較高,扁薄,呈橢圓形。須1對,長度小于眼徑。下咽齒1行,齒面有鋸紋。側(cè)線完全。背、臀鰭具硬刺。生殖期間雄魚吻部有珠星,雌魚具產(chǎn)卵管。常棲息于湖泊及河流的淺水區(qū)。個體小,常見體長為60~100毫米。分布于長江以南各水體?!?/font>

越南刺鳑鮍 Acanthorhodeus tonkinensis Vaillant

 

★ 多鱗刺鳑鮍 Acanthorhodeus polylepis Woo
◆ 特征 體較長,扁薄。須1對,長度小于眼徑之半。下咽齒(行,齒面具鋸紋。側(cè)線完全,側(cè)線鱗38~39。背、臀鰭具硬刺。生殖季節(jié)雄魚吻部有白色珠星,雌魚產(chǎn)卵管延長。棲息于溪流緩水區(qū),以藻類為食。為小型魚類。體長130毫米以下。分布于浙江、湖南等地。

多鱗刺鳑鮍 Acanthorhodeus polylepis Woo

 

★ 峨嵋刺鳑鮍 Acanthorhodeus omeiensis Shih et Tchang
◆ 特征 體扁薄,呈橢圓形??陧?對,長度大于眼徑。下咽齒1行,齒面有鋸紋。側(cè)線完全,背、臀鰭具硬刺。生殖期間雄魚的吻部出現(xiàn)珠星,雌魚產(chǎn)卵管延長。常生活于山澗溪流的緩水區(qū)。個體小,體長不超過90毫米。分布于四川岷江水系?!?/font>

峨嵋刺鳑鮍 Acanthorhodeus omeiensis Shih et Tchang

 

★ 興凱刺鳑鮍 Acanthorhodeus chankaensis (Dybowsky)
◆ 特征 體扁薄,呈橢圓形。無須。下咽齒1行,齒面有鋸紋。側(cè)線完全。背、臀站有硬刺。生活于“江湖淺水區(qū)。主食藻類和植物碎屑。生殖期在4~5月,雄魚吻部具珠星,雌魚產(chǎn)卵于蚌類的鰓瓣中。卵粒大,橢圓形。分布于全國各主要水系?!?/font>


興凱刺鳑鮍 Acanthorhodeus chankaensis (Dybowsky)
 

鮈亞科Gobioninae

我國有22個屬80余種和亞種,除青藏高原未發(fā)現(xiàn)外,全國各水系均有分布.常見10屬,檢索如下:  

l(2) 背鰭末根不分支鰭條為光滑的硬刺;咽齒3行……………………………………………………… 魚骨屬Hemilbarbus

2(1) 背鰭末根不分支鰭條柔軟分節(jié);咽齒1或2行

3(14) 唇薄,簡單,無乳狀突起

4(5) 口上位;口角無須………………………………………………………………………………… 麥穗魚屬Psedorasbora

5(4) 口端位或下位;口角須1對

6(7) 下頜有發(fā)達(dá)的角質(zhì)邊緣………………………………………………………………………… 腺屬Sarcocheilichthys

7(6) 下頜無角質(zhì)邊緣

8(11) 體中等長,略側(cè)扁;背鰭起點距吻端比背鰭基后端距尾鰭基為大

9(10) 須短,一般不超過眼徑的1/2;胸腹部有鱗…………………………………………………… 頜須鮈屬Gnathopogon

10(9) 須較長,通常大于眼徑;胸部裸露無鱗…………………………………………………………………… 鮈屬Gobio

11(8) 體長,前段近圓筒形,后段側(cè)扁;背鰭起點距吻端比背鰭后端距尾鰭基為小

12(13) 口前吻部不顯著突出;須較長,可伸達(dá)鰓蓋或胸鰭基部;側(cè)線鱗54以上………………………… 銅魚屬Coreius

13(12) 口前吻部顯著突出;須較短,末端不超過眼后緣下方;側(cè)線鱗51以下……………………… 吻鮈屬Rhinogobio

14(3) 唇厚,發(fā)達(dá),上下唇均有乳突 

15(18) 背鰭起點距吻端與基部后端距尾鰭基幾相等;鰾前室包在韌質(zhì)膜囊內(nèi)

16(17) 吻長,平扁,吻長遠(yuǎn)超過眼徑的2徑;咽齒2行………………………………………………… 似鮈屬Pseudogobio

17(16) 吻短,吻長等于或稍大于眼徑,咽齒1行………………………………………………………… 棒花魚屬Abbottina

18(15) 背鰭起點距吻端較其基部后端距尾鰭基顯著為??;鰾前室包于骨囊內(nèi)………………………… 蛇鮈屬Saurogobio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