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在陳絕糧①,從者?、?,莫能興③。子路慍見曰④:“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⑤,小人窮斯濫矣⑥。
【注釋】
?、?在陳絕糧:孔子周游列國時,從陳國去蔡國的途中,因故被陳國人包圍,斷絕糧食七天。② 病:重病。這里指餓得很厲害,以至病得爬不起來。 ③ 興:興起,這里指行走。 ④ 慍(yùn):惱怒,怨恨。 ⑤ 固窮:固守,安守窮困。指雖窮困依然堅守節(jié)操。固,形容詞活用作動詞。 ⑥ 濫:泛濫。這里指胡作非為。
【語譯】
孔子在陳國被困斷絕了糧食,隨從弟子們都餓得病倒了,不能起來行走。子路有一膛怨氣地孔子說:“君子也有窮困的時候嗎?”孔子說:“君子固然免不了有窮困的時候,但君子能夠安于窮困(堅持操守),不像小人,窮困了就胡作非為。”
【解讀】
本章孔子談在窮困面前君子和小人的區(qū)別。
孔子一生推行仁道,周游列國,多次蒙難受困。定公十五年,匡地受困,孔子說:“天之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哀公三年,宋國遭兇,桓魋欲殺孔子,孔子說:“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哀公四年,“在陳絕糧。”孔子說:“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尤其是陳蔡絕糧,七日不食,從者病餓交加,難能站立,連穿著破舊棉襖,為人忠誠講義氣的子路都餓得牢騷滿腹,“慍見”孔子,并說:“君子亦有窮乎?”子路問“君子亦有窮乎?”表面上是一句一般性的問話,實際上含義頗深,所謂“君子”,有道德修養(yǎng)一心為善的人,稱為君子,子路的潛臺詞是“為善者天報之以福,為不善者天報之以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子路所問,實際上是一個千古的哲學(xué)話題,“善人為何常無善報?惡人為何常有善終?”
孔門認(rèn)為君子處窮厄困頓之時,有兩種情況:
一、是“固窮”。臨節(jié)不奪其志,如《易經(jīng)•困卦•大象》說:“困,君子以致命遂志”,碰到窮厄否塞時,君子應(yīng)該具有獻出生命,實行崇高志向的精神,如孔子笑對人生:“窮亦樂,通亦樂。”弦歌不絕,講誦不斷,認(rèn)定“天生德于予”,“天之未喪斯文也。”不論是伐樹欲殺,或圍而欲殺,抑或圍而絕糧,均泰然處之,大義凜然,臨危不懼,臨難不茍,神定氣閑,浩氣沖天。
二、是待時?!吨杏埂氛f:“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 《荀子•宥坐篇》記載孔子說:“君子之學(xué),非為通也,為窮而不困,憂而意不衰也,知禍福終始而心不惑也。夫賢不肖者,材也;為不為者,人也;遇不遇者,時也;死生者,命也。今有其人不遇其時,雖賢,其能行乎?茍遇其時,何難之有?故君子博學(xué)深謀,修身端行以俟其時。”
西方人在回答“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個問題時,比儒學(xué)回答得更超遠(yuǎn)一些,他們認(rèn)為:“讓壞人成為壞人,讓善人成為善人”就是上帝對善人的回報,對惡人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