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錄音講稿(下)
萬獻初講 (鄭建雄整理)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催@個起句,它本來是要講月亮起來,它是一種思緒啊。我能理解張若虛突然有一天晚上,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有什么人,還是什么事,弄得他是極為心潮澎湃,這種心潮澎湃是突然的。人有時候是這樣,突然我就覺得很煩,忽然我覺得心情特別好。這種心情的表述很多人說過,我覺得張若虛是說得比較好的。他說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什么叫做春江潮水?。科匠iL江那么流著,就那么一點點水,忽然一晚上下了暴雨,你一早上起來看到長江一下子漲了五尺水,滿江都是水流。你不知道那都是從哪里來的,那就是一種思緒。這叫春江潮水。這個潮水一涌來以后,把你所有的東西都帶平了,是連海平,和海一樣的平。到長江口去過沒有?到上海的那個長江口去看看,江和海交流的地方,嘩啦流過去,嘩啦又流回來。你站在那里看海是沒有邊的,船也不知道從什么地方來,有這種感覺。所以春江潮水連海平,很多時候人有莫名其妙的一種思緒。我為什么非常非常想這個人,我為什么非常非常恨這個人。我為什么非常非常煩這件事,我為什么非常非常想要見到什么東西。就是這樣忽然一下,漲滿了,這就叫春江潮水連海平。
到底是什么?他說海上明月共潮生。那個波濤涌啊涌啊,忽然找到了,原來有這么個東西點亮我。在無邊無際的潮水里面有一輪明月,輕輕地升起來,就亮了,這就是題。所以海上明月共潮生,它是伴隨著潮水的波抬起來的,他的感覺是這個樣子。這種東西你畫不出來的,一定是要去體會的。在這里得到東西的人是非常多的,所以我在旁邊寫了一些句子,比如馮延巳的“風(fēng)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馮延巳《謁金門》)也是這么一種情緒,只是馮延巳沒有張若虛這么大的氣派。他是看見那個塘漲起,就是我們旁邊這個水池,風(fēng)一吹,水面有點波紋。這叫殊途同歸,表達的都是一種無緣來的,無故來的思緒的擴大。詩有沒有?有。錦瑟無端五十弦,(李商隱《錦瑟》)有五十弦這事嗎?我覺得有些注釋家特別煩人,說那個瑟只有二十五弦,李商隱奇了怪了寫五十弦。人有時候是這樣的啊,你不知道我為什么會要這樣,你搞不清楚。但是其中的優(yōu)美,其實也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那種體驗是你所沒有的。我忽然有一種非常宏大的體驗,非常深刻,銘心刻骨的這種體驗,這種體驗是超出了一切常人別的東西。所以它是無端五十弦,錦瑟本來二十五弦,怎么忽然像做了夢一樣夢見五十弦的錦瑟呢?李商隱說是無端,有些東西真的是無端的。那是不可說的,可言說的它不是最高的層次,最高的層次是不可言說的。
那么,這些人用什么表現(xiàn)這些無端的東西呢?用語言,用我們漢語,用一個一個方塊字去表現(xiàn)這些微妙的東西。你必須得佩服這些人的表現(xiàn)手法。這樣的一個東西,他終于明白了,這個明月是讓我心情舒暢的,那么,這樣一個東西是不可以獨有的,月光是不能讓我一個人獨占的,所以它是滟滟隨波千萬里,剛才那么猛的嘩啦的潮水托出了這個月亮,然后這個月亮懸在天空的時候是滟滟隨波。那個江啊海啊,那些波紋,它向四面擴散,向天下每一處去擴散。月亮的這個光,是滟滟隨著這個波去擴散的。擴散到了什么程度?擴散到了何處春江無月明。這樣的一個潮水里面,這樣的一個思緒里面,生出來一種思想的光輝。既然是光輝的話,那應(yīng)該是照亮天下每一個人的心的。所以它就何處春江無月明。這樣的語言,你說他是寫實嗎?有人問過了,說這個張若虛到底是站在江邊上還是站在海邊上?鬼知道??赡芙呉膊皇?,海邊也不是,說不定他其實是坐在黑暗里邊都有可能,這個說不清楚。它是一個思緒的問題,不是一個實景的問題。但也可能是在月光下他有這種想法,這是完全可以的。
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這兩句也是被很多人所喜歡的。剛才是海,從江接海的時候,就慢慢鋪開,一直到何處春江無月明。天下的江,天下的人,天下的事都被它覆蓋了,宇宙也被它覆蓋了。這里又回來,回到江上來。江流宛轉(zhuǎn),江是彎彎曲曲的,那么宛轉(zhuǎn)地繞芳甸。它又慢慢收回來。先是線,然后是面。江流是一條線,江拐彎的地方都會有一個芳甸。芳甸是什么?就是江繞的地方生出的一大塊地,一塊一塊的,是有香氣的。你看它所有的意境都是朦朧的。你注意,它的特點就是所有意象都非常優(yōu)美,這種優(yōu)美是建立在朦朧的基礎(chǔ)上的。我們常常說霧里看花,花就特別的漂亮。江流繞著芳甸,然后月照花林皆似霰。甸上是有很多花的,我聞到了花香,但是花是什么樣的花?不一定讓你看得見,是什么花他也不說。月照花林,是月光照到江邊甸上無數(shù)的花的林上。那些花都不是紅的,也不是綠的,而是月光的,鍍了一層月光的顏色,我們叫做銀色。月照花林皆似霰,這個“霰”實在是太漂亮了。我們常常會有這樣的經(jīng)驗,在電視屏幕上會有小雪花點,不斷地像雪飄的那樣,那個叫霰。霰從雨,也就是凍雨,你能看得見,像小冰塊,但不能是冰雹,當(dāng)然冰雹也不太好看。就是下雪之前下的東西,我們叫雪籽。雪籽都還嫌粗了,應(yīng)該是雪霧。那種一點點的,白白的,你看起來像下霧一樣,但它是小顆粒,那個叫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剛才把它推進了,這個地方又往后回了。空里流霜,月光里面有什么?(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秦觀《桃園憶故人》:窗外月華霜重,聽徹梅花弄。)有沒有霜?《春江花月夜》哪來的霜?它這里的霜是真霜嗎?不是,月光有時候是這樣的。夜里去看月亮的光,感覺白毛毛的,你覺得好像有東西在飄,像霜在飄一樣。實際上它沒有,只是一個光的作用。剛才是往樹林里看的,現(xiàn)在往上去看。它是慢慢地流著,但你不覺得它快,不覺得它在飛,不是像霜花那樣。而是光線打的滿天滿地這樣一種感覺,所以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這是往空看。汀是什么?岸芷汀蘭,汀就是沙洲,一片無涯的江或是海邊的沙洲。由于月亮照在沙洲上,看起來就都是白沙。沙的顏色都是白的,但月光照過去,你就只看見白白的光在閃,看不見沙粒在哪里。更看不到地在哪里,這就是水天一色,也就是說天、水、地全在一個混一的狀態(tài)里,這是一個說法。這一二三四句,給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無限的宇宙里面未知的朦朧。這樣一個東西,給人一種非??臻煹母杏X。就像我們常說的逝者如斯,天地過于闊大,宇宙太大了。這里張若虛就是想營造一個比較寬闊的畫面,完了之后它又回來,回來收一收。就是我們說的前面用了很亮的三個韻,也就是庚、霰、真。我們說一切景語皆情語,(王國維《人間詞話》:昔人論詩,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他最終還是要寫自己的感情的。
從剛才忽然而來的思緒,到現(xiàn)在看到夜的背景下的這些空蒙的景色,他便說江天一色無纖塵。剛才是寫景,現(xiàn)在則是把情緒放進去了。這樣的江,這樣的天,都是一色的。而且全是白色的月光,那么晶瑩剔透。它無纖塵,讓人感到干凈,真正的干凈。女生們是最喜歡干凈的,干凈的東西總會給人一種親切的感覺。而他感覺到天地所有的東西沒有一點點是有塵霧的,沒有一點是雜質(zhì)的東西,所以說江天一色無纖塵。那么這一切干凈的東西的源頭是什么?最好的東西又是什么呢?皎皎空中孤月輪,原來是空中那一個獨獨的月亮。我們從上面那些干凈的東西里幻化去,最后所有的焦點都匯聚到天上那懸掛著的孤獨月輪。這里不說輪月而說月輪,當(dāng)然是韻的問題。但既然它說是月輪,我們可以知道大概是滿月吧。這么一輪明月,冷峻地掛在天上,但卻給人一種很冷靜清晰,而又非常親切的感覺。這樣的一個月亮,它那么孤傲,那么居高臨下,普照萬物,在這么一個狀態(tài)下,下面就給詩人非常多的想象。我們說回來了,這叫千古遺憾。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你想想,我今天這么激動,有這么多的感受,那么第一個看見這個月亮的人是誰?月亮照到的第一個人又是誰?這是無法追問的。人生的這種輪回和無常,久遠和短暫,都被月亮看了。它看了也總是冷著臉,從來都不動情。天若有情天亦老,而月亮不老。不老就是因為它無情,它才不管照到的第一個人是誰,才不管是誰第一個看到我,這就是人生。大家把單個人或者說人類拿去跟整個無限的宇宙比,有限和無限的矛盾就會展示出來,糾結(jié)起來。所以下面說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是最低調(diào)的,沒有什么好說的,每個人都有這種感受。歷來詩人都要說這樣幾句話,只是張若虛說的比較好。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或者是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誰是這世界上的主人呢?誰都不是,就算你是也不過是短暫的。(蘇軾《赤壁賦》: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江上這個月亮天天在那里,它很優(yōu)美,等人去欣賞。誰去欣賞呢?對它來說無所謂,人是一代一代換著的。舞臺上的角色永遠不斷地在轉(zhuǎn)換,這樣的景色不是我張若虛今天晚上才看到和體會到的,而是年年都是這樣,代代都是這樣。它是永恒的,我們是短暫的,這樣的感受大家都知道。
如果我們要劃分這首詩的前一半和后一半的話,就該在這個地方劃開。前面是一個整體的東西,后邊我們就要說到具體的了。有一些具體的東西,說來說去到底是什么?實際上這個物里邊就是春、江、花、月、夜,月是主角。那么我們就想這里面還得有人啊。情境里面得有人,人就是兩個,一個是白云,一個是家,也就是游子和思婦。這是唐代初年的詩,唐初很嚇人的,當(dāng)時的戰(zhàn)爭是很慘烈的。唐代開邊也很嚴(yán)重,唐代前期不斷地往四邊征戰(zhàn)開拓,所以他們永遠都處在一種戰(zhàn)爭狀態(tài)下。好不容易打得稍微好一點,到了唐玄宗的時候,又說因為楊貴妃弄出了安史之亂,當(dāng)然不能說是楊貴妃弄的。所以整個唐代是我們國力非常強盛的時代。以安史之亂為界限,唐代前期,就是侵略者的形象,就是美國,跟現(xiàn)在美國情況差不多,哪里有事我都去管,所有的人都要臣服于我。那時候,它的包容度很大,但它稱霸的意識也很強,這是強國都會有的。到了安史之亂以后,國家就一塌糊涂,整個國家一下子就把元氣打沒了。我們國家真正什么時候最栽,那就是唐玄宗把我們搞得最栽。唐玄宗是很有才氣的,也是很有名的詩人。所有的人文科學(xué),藝術(shù)門類,很多高的東西都是那個時候出的,但是國力從此卻一蹶不振,一直到今天都是如此,從來都沒有回到盛唐時期。這不僅僅是物質(zhì)上的問題,也不是局面上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問題。從此以后感覺永遠比人家低,有一種自卑,沒有盛唐的那種民族自豪感。所以想想盛唐的豪放,我總是很激動,我曾經(jīng)寫過“無奈天生唐世骨,長安日日在心中”的詩。(萬獻初《西游長安》:霸橋夢柳劍夢峰,萬俑隨軍到臨潼。渭水岐山軒轅谷,秦關(guān)漢月大漠風(fēng)。念奴意懶英雄去,司馬文疏古史空。無奈天生唐世骨,長安日日在心中。)就是說我總羨慕唐人的那種骨氣,那種豁達。但是,現(xiàn)實中的問題來了,唐代的人總是分離的多。你看李白幾乎都是在漂流,那個時候都是游子。最著名的,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還記得吧?這都是唐代出來的,也可以說家人和游子之間的思念是唐代的永恒主題,在所有詩歌里都要表現(xiàn)這種東西。這種東西雖然在漢代也有,但漢代的分離思念是真正的現(xiàn)實的,而唐代不是,它是一種意象。因為盛世的時候,人都會出來游宦,就是做官。或者游學(xué),還有就是寫詩的也在外面。你看杜甫幾乎就沒有在家里待過幾天,像《羌村》三首等等,他基本很少在家待,總在外面流蕩著。李白也是,從來就沒有歸過家。李白有沒有家都是問題,這是唐代人的特點。他們那種觀念和我們現(xiàn)在說的家的觀念不一樣,我說李白沒有家,是說他沒有安穩(wěn)過,他沒有好好在哪里待過幾天。雖然在安陸待過,但那本來就不是他的家,只是一種飄零的方式罷了。應(yīng)該說戰(zhàn)爭所帶來的思念和人生苦短的悲哀,這兩個是相輔相成的,那么這樣一個主題,實際上成為了中國乃至世界所有感傷文學(xué)的基本主題。你看美國也是這樣,我們知道郝思嘉的《飄》,它也是講這么個問題,戰(zhàn)爭所帶來的分離,情感上的思念。因為越有外在的東西來干擾,這種情感上的純度就越高。所以分離和思念放到一起,成了《春江花月夜》里面人生感嘆的一個主題。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前半是闊大的背景,后面就是具體的物化,所以一上來就說白云一片去悠悠。白云是誰?這里顯然是指游子。游子總是悠悠地在漂。漂了以后,是青楓浦上不勝愁。青楓浦,看到?jīng)]有?多美的意象。楓樹的葉子還是青的,浦,是水邊非常遠的攤開著的有點沼澤意味的東西。請注意,是青楓浦,它不是紅楓浦。有沒有這個地名,不知道。也有人考證過,找不到這個地名。要我說,張若虛的詩,你去考證什么地名!他就是覺得在詩歌里面韻律怎么好就取個什么名。那個人的家是在青楓浦上,然后他從那里像白云一樣悠悠地走去了,留下來的是家人的無限思念,所以青楓浦上不勝愁。那么有沒有這個實際的人?
下面說,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這個寫的太好了,誰家是到底是誰家?這里的誰家其實就是何家,是幾家。這種表示法宋代還有,比如說秦觀的詞,憂傷意味特別重,因為他一輩子都是這樣。最典型的是他貶到郴州寫的: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這兩句該怎么講?這就是詞的妙處。人往往是這樣,你在家里,在最初的地方,一開始你會覺得很舒服,但是過著過著你覺得不舒服了。我現(xiàn)有的這個環(huán)境,現(xiàn)有的跟我一起的人,還有現(xiàn)有的生活學(xué)習(xí)環(huán)境,你總是過著過著就覺得不好。不好的話,你總是要設(shè)法打破它。打破以后,你總是覺得現(xiàn)在這個狀態(tài)不滿足,應(yīng)該是個什么樣子我才滿足。終于有一天,你打破了這種格局,找到了想要的東西,結(jié)果你找到了發(fā)現(xiàn),其實遠遠不如最初的。你那個時候的感慨是什么?這就是秦觀的想法,說郴江你好好的繞著郴山轉(zhuǎn)有多好呢。郴州那個地方環(huán)境特別好,快靠近湘西了。他說你就是郴地的江,你圍繞著郴地的山去轉(zhuǎn),非常地好。你為誰流下瀟湘去,為誰就是為何。你為什么要流下瀟湘去?流到長江污濁的水里去,把你所有清白的,和所有原來好的東西都給丟了。你為什么那么貪心,不知道你原來的好處。這就是秦觀要表達的意思,我為什么要去做官?我們常想,我要是像七歲那樣還是放著牛,在山里那么樸素多好。在被砍頭的時候,想我當(dāng)時不貪污,不做貪官有多好。但事實上人不是這樣,這也是一個值得人去反思的東西。
人總是在想山外有什么東西,這是一個永恒的矛盾,或者說是永恒的一個情緒。所以說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就是家家今夜扁舟子,處處相思明月樓。每一家的人,都不愿意呆在家里種田受苦,守著那三間破瓦房,都不愿意這樣,他總要出去求。所以他一走,家里人總是想著他,游子都是這樣的命。那么家里的思婦,或者是家里的父母,思念他的人,也永遠是一種思念。所以這句說的特別讓人動心,誰家今夜扁舟子,在一個風(fēng)雨飄搖的小破船上,一個人去周游世界,無目的的飄搖,讓所有的親人都掛牽著你。所有的人家都是這樣,所以說“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月亮底下,家家戶戶都是這么一個景色,這是通的,所以張若虛的悲哀不是個人的悲哀。
再往下看,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這里鏡頭聚焦,聚到某一個美麗的婦人身上。說“可憐樓上月徘徊”,什么叫可憐樓上月徘徊?可憐不是我們現(xiàn)在這個意思,而是憐愛,可愛,很漂亮。游子走了以后,他的夫人在月光底下思念。月亮在那里徘徊,舍不得走。(李白《月下獨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后來的蘇軾的詞:“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本褪菑倪@個地方化出來的。本來女子就思念她的親人,月亮越圓她就越思念。而月亮偏不理解她的心,偏要來照她。本來這個女子在黑黑的樓上坐著,心情還比較好。月亮偏要惹事,它轉(zhuǎn)朱閣,本來在那邊的,非要轉(zhuǎn)過來。這一轉(zhuǎn)過來也就罷了,又低綺戶。人家在窗里面,你在外面照照也就罷了,還非要探著頭去照人家的屋里。那照誰呢?照無眠。那個女子睡在那里,本來差不多睡著了的,你非要拿個月亮去照她。所以這個女子非常生氣,說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我跟你有什么仇,我越是要想念人,你越是要圓。我越是缺,你越是圓。這就是詩人的表達方式,他用這種方式來表達,這叫移情作用,把它換一種說法來表達。這就是可憐樓上月徘徊的內(nèi)容。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偏偏要去照那個在屋里化妝的女子。化妝給誰看呢?誰家今夜扁舟子,那個人不知道漂到哪里去了。他的用意是這樣的,這又是一層很深的愁緒。好比是花開的好好的,偏就沒人來欣賞,因為那個欣賞的人不知道漂到哪里去了,這也是亙古以來詩人常說的一個主題。所以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這兩句也特別好。那個女子很生氣,就把窗簾給關(guān)上。月亮不是照我簾上嗎,那我把簾卷起來,我想把你卷走。但你卷得走它嗎?你一卷,它從下面又露進來,所以是卷不去。我本來想把你這個圓月卷走了,我不多去思念這個圓,該多好啊。但是卷不去,卷不去就算了,我不跟你賭氣,我去干活,去搗衣?!伴L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后來都是從這里化來的。什么意思?長安的男子全部上了戰(zhàn)場,長安的女子都在家里為丈夫做征衣。唐代也是很可憐,軍隊不發(fā)服裝,要家里寄。萬戶搗衣聲,那個時候衣服是麻的,很粗,你們可能沒見過。棒槌知道嗎?衣服要反復(fù)漂,漂完在石頭上捶,把麻漿打去,衣服才能軟,要反復(fù)打,漂洗。想戰(zhàn)士在前方的能夠穿得舒服點,所以月夜里,這些婦女們就在河邊捶打漂洗衣服。所以說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那是非常動人心魄的一個景象。搗衣砧上拂還來,你在屋里我卷你卷不去,我不跟你來了,我去洗衣好了。我做點事,分散一下精力。我要捶衣,你卻照在衣上。搗衣砧上,她把衣服放在那里,用棒槌捶,月亮就在上面。當(dāng)然,她氣不過用水一潑,它又去了,去了再捶,它又回來了。所以才有后來蘇軾的“何事長向別時圓”,為什么我總是趕不走你,你總是要惹我生氣,你總是要惹我想到我要思念的人。這就叫做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后來李后主還說:“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边@是很細(xì)地把它聚到個體來表現(xiàn)這種情緒。
下面,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我們說到這里換成文韻和麻韻,剛才不是已經(jīng)很低落了嗎?現(xiàn)在又把它回升一下。杜甫最會做這種事,他的詩都是抑揚頓挫。一方面說多么多么苦,一方面說苦就苦點,為了國家,我們也只能這樣。杜甫老這個樣子,尤其《新婚別》最為典型,一方面是怨剛成婚三天就離別,另外一方面說你還得好好為國家打仗出力,我在家里好好給你持家。這就是杜甫的心理,詩人都有這種心理,張若虛也是這個意思。你看“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他說算了吧,就別在這里老怨月亮了。我既然是想著你也見不著你,我也不回避了。那我就直接想吧,我思念你總是可以的吧,還可以欣慰的是什么呢?雖然你那么遠,雖然我不知道你在哪里,但我知道這會兒我看月亮,你也看月亮。(張九齡《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此時相望只是不相聞,雖然不能這么欣喜,但我們至少還能相望。也就是說不相望而能相聞也可以欣喜。愿逐月華流照君,這個女子真是心很好,她說我都寧愿它現(xiàn)在不照我而去照他。還有一個意思是說,我也愿意讓我的心緒,我的思念跟著月光照到你那里去。(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又周邦彥《阮郎歸·冬衣初染遠山青》:情黯黯,悶騰騰,身如秋后蠅。若教隨馬逐郎行,不辭多少程。)這樣就會減少相思的程度,做不做得到呢?
下面說,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很多人認(rèn)為這兩句好像跟前面關(guān)系不大。有關(guān)系嗎?過去說鴻雁傳書,因為你不知道這人漂到哪里去了,行云一片,他不是說了嗎,白云一片去悠悠。在哪里呢?用鴻雁寄書是寄不到的,所以她又想也許鴻雁寄不到,其實光也照不到,我的思念未必能到達他那里。我們常說回頭一想,就是愁一愁,然后又安慰下自己。忽然舒服一點,然后又覺得還是不行。她說還不行,不行怎么辦呢?魚龍潛躍水成文,剛才還在一種詩情畫意的意境里面,在搗衣的水邊在想,現(xiàn)在連這個也沒有了?;镁骋矝]有了,為什么?忽然有魚龍在那里跳躍,水成了波紋了,紋路的紋。把剛剛才那個夢境全部都打滅了,那怎么辦呢?下面又虛,剛才是實。你看,他非常有趣,從很空蒙很大,慢慢縮,縮到很具體,具體以后又慢慢放,放到很遠。它是這樣的,前后是很闊大的,中間是很小的,中間是個腰。這里從小慢慢放大,放到哪里去了?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fù)西斜。又從個人的東西回復(fù)到他所思考的人生和宇宙的更高層次去。昨夜閑潭夢落花,是什么意思?詩人的感覺是什么樣的?為什么突然扯到昨夜閑潭夢落花?這都是夢境,應(yīng)該是昨夜夢閑潭落花。它是混的,實際上它沒有一個具體的實的東西,它是虛實結(jié)合在這里的。在夢境里面,我昨夜做了一個夢,夢見我頭發(fā)都白了。很多女孩都會說,我一晚上就長大了很多,就是這個意思。(韋莊《菩薩蠻·紅樓別夜堪惆悵》:勸我早還家,綠窗人似花。又盧照鄰《曲池荷》:常恐秋風(fēng)早,飄零君不知。又屈原《離騷》: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她說你還不回來啊,我都快老了。明白嗎?昨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見閑潭落花。閑潭落花是什么意思?就是無緣無故地,就是說時光不知不覺地流過,我就覺得自己的容顏像花一樣快要落了,要凋謝了??蓱z春半不還家,我的青春都過大半了,你還不回來。所以從個人的情感再推出去,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fù)西斜?;仡^看我現(xiàn)在這個景象,剛才的春江花月夜,那么盛大那么美的一個景色,現(xiàn)在是什么樣子呢?是江水流春去欲盡,春天漂在江水上,已經(jīng)快走完了。春去也,(劉禹錫《憶江南》:春去也,共惜艷陽年。猶有桃花流水上,無辭竹葉醉尊前。惟待見青天。又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開到荼蘼花事了,(王淇《春暮游小園》:一叢梅粉褪殘妝,涂抹新紅上海棠。開到荼靡花事了,絲絲夭棘出莓墻。又《紅樓夢》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女仆麝月抽到一支花簽?;ê灥拿质禽鞭隆厝A勝極,背面寫著:開到荼蘼花事了,塵煙過,知多少?)是快要沒了的這種感慨。江潭落月復(fù)西斜,今天晚上這個景色也是短暫的,在江邊的某一個潭里,是閑潭什么潭都無所謂,沒有一個具體的東西。月亮已經(jīng)向西沉,慢慢地,已經(jīng)沒有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的那種盛況了,也不能讓我體會到生命力的旺盛了,都沒有那種欣喜了,它也快落下去了。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奈何得了嗎?誰也奈何不了。月亮慢慢地往下沉,剛才不是海上明月共潮生嗎?是海潮把它抬起來的,它現(xiàn)在要落,落到哪里去?它會藏到海上茫茫一片的水汽里去。月亮?xí)闪诵痹鲁脸敛睾lF,也是無可奈何。那么,你在碣石,我在瀟湘??赡軓埲籼撨@會兒有點實在了,怎么扯到瀟湘去了,可能那會兒在湖南?但其實也未必。因為他說江,就想到瀟湘。為什么用瀟湘,不用漢水?因為瀟湘在詩歌的意象里聽起來要好。有人說據(jù)此知道張若虛和湖南有關(guān)系,這是站不住腳的。人家根本就沒到湖南去過,他是揚州人,在山東做官,沒有到湖南去過,但是我們經(jīng)常喜歡用瀟湘作為江河的一個稱代意象。是說你在遠遠的北方,我在悠悠的南方,這樣的是無限路。這個路是長長的,(道阻且長)這一輩子能不能見到是沒法說的事。那怎么辦呢?最后輕輕地,他用一個去聲韻,拉得長長的。去聲分明哀遠道,(釋真空《玉鑰匙歌訣》: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烈強,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這是非常典型的注腳。
最后,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每一家,每一處,誰家今夜,何處相思,天下那么多的人,有幾個人回來了?“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就是從這里化出去的。有幾個人能乘著月光歸來?這種思念有幾時是能團圓的?不知乘月幾人歸,那情緒現(xiàn)在放到哪里去呢?這句最讓人傷情了,叫做“落月?lián)u情滿江樹”。月亮也落了,情感寄托在哪兒呢?月亮不能寄,鴻雁也不能寄,你也不能回,人也見不著。情感是無根的,但那個情不能掉,月亮落了情不落。在哪里?他說掛在樹上。滿江都是樹,滿江都是花甸,無數(shù)無數(shù)的樹上,每一棵樹上都掛著這種思念的情感。情感是沒有根的,在上面飄著搖著,怎么搖的我也不知道。落月?lián)u情滿江樹,我特別喜歡這個“搖情”,好多詩里面都寫過這個意象。搖落深知宋玉悲,掛在那個地方,沒有根,但是它又不甘心掉了,就在那里飄搖著。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