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25 15:35:11
10、穩(wěn)定皇位(視頻)
10、穩(wěn)定皇位(講稿)
畫外音:從一個普通的王子到君臨天下的帝王,唐玄宗李隆基走向皇位的過程,充滿了坎坷和曲折,也讓他嘗盡了人間的辛酸??梢哉f唐玄宗李隆基的皇位是好不容易才得到的。而在謀取皇位的過程中,李隆基身邊聚集了不少的人才,這些人才是他政變過程中的功臣?,F(xiàn)在李隆基當上皇帝了,他會怎樣對待這些功臣呢?這些隨自己出生入死的功臣們會很識趣地功成身退嗎?
蒙曼教授:上集講到,先天二年七月,李隆基政變成功,當了真皇帝。十月,又通過打獵的契機,得了一個好宰相姚崇。真是躊躇滿志。為了表達自己心中的喜悅,唐玄宗改元開元。從這個年號我們也可以看出來,玄宗下定決心,要翻開歷史的新紀元了。可是,當時的政治千頭萬緒,要想開創(chuàng)嶄新的政治局面,到底應該先走哪一步呢?
李隆基和姚崇君臣兩個,把第一步棋下在了功臣這里。要想讓政治走上正軌,必須先拿功臣開刀!為什么要拿功臣開刀?。亢枚嗳丝赡苡X得不平啊。玄宗是通過兩次政變才當上真皇帝的,在這過程中,功臣為他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現(xiàn)在當了皇帝了,馬上就拿功臣開刀,這不地道啊。可是事實上,功臣雖然是幫李隆基建立了政權,但是一旦政權需要穩(wěn)定下來的時候,功臣就已經(jīng)成為維護穩(wěn)定的障礙了。功臣為什么會成為維護穩(wěn)定的障礙?。恳痪湓?,就是因為功臣太有才了。這個有才不是治理國家的才能,而是所謂臨大難建奇功的才能,這種才能在政治變局面前可能相當有利,發(fā)揮非常大的作用,但是一旦國家穩(wěn)定下來,需要踏踏實實地工作,而不再需要奇謀密計的時候,這些功臣的才華就沒有用武之地了。可是當時玄宗最需要的是什么?是穩(wěn)定啊。唐玄宗一心想要穩(wěn)定,而功臣的特點就是善變,那么功臣和時局不就發(fā)生矛盾了嗎?發(fā)生矛盾之后怎么處理?那就需要解決一下功臣的問題。
怎么解決功臣的問題呢?我們舉三個例子。第一個我們舉王琚的例子,這個人我們前面反復提到了,這是玄宗在當太子的時候結識的朋友,也是先天政變的功臣,王琚為人詼諧幽默,很得玄宗的喜歡,但是因為他資歷太淺,所以在先天政變之后他沒有能夠當上宰相,而是當了中書侍郎,雖然沒有當上宰相,但是玄宗每次遇到大事還都要向他請教,而且在生活上也顯得特別離不開他,每天一大早,玄宗上朝了,王琚肯定也跟著上朝,退朝之后,王琚就自然而然地隨著玄宗來到了后宮,直到日落西山,玄宗才放王琚回家的。王琚跟玄宗在一起干什么?。恳采塘空?,但是商量完大事之后,還要陪吃陪玩兒陪聊天,在感情上和王琚很好,王琚當時跟玄宗在一起的時間比宰相跟玄宗在一起的時間還多呢,而且大計方面王琚參與得也不少,所以當時人都管王琚叫作內(nèi)宰相。我們講這些事情,大家就可以看出來,王琚是玄宗頗為寵信的一個大臣,也是一個朋友型的功臣??墒堑搅碎_元元年十一月,也就是姚崇拜相剛剛一個月之后,就有人開始在玄宗面前打王琚的小報告了,說“王琚權譎縱橫之才,可與之定禍難,難與之守成平”——《資治通鑒》,王琚是一個縱橫之士,可以共患難,但是沒有辦法共安樂。是誰在打這個小報告???史書上沒有記載,我們也不確切知道,但是大家要想一想,當時功臣正是勢焰熏天,王琚跟皇帝關系這么好,能夠敢在皇帝面前打王琚小報告的人其實沒有幾個,所以很可能這個打小報告的人和姚崇有直接關系,或者就是姚崇本人,或者就是姚崇派出去的。那么玄宗聽了這個小報告是什么反應?他很快就和王琚疏遠了,沒過幾天就讓王琚兼任御史大夫,去巡行邊疆去了,讓他離開中央,離開權力核心了。
如果說這個例子我們還只是懷疑和姚崇有關系的話,那要舉的第二個例子就確鑿無疑地跟姚崇有關系了,這是誰的例子?張說的例子。
我們上一集講過,張說本來是李隆基在當太子時候的老師,后來也參與過先天政變,那么李隆基當了皇帝之后就任命他當中書令了,中書令在當時已經(jīng)改叫紫微令了,反正那都是皇帝的首席宰相,這地位是在姚崇之上的??墒俏覀円惨溃Τ缡菐е约旱氖畻l政治綱領來的,是一心想以自己為主導輔佐玄宗開創(chuàng)大業(yè),現(xiàn)在張說地位在自己之上,姚崇覺得施展不開,怎么辦?就在玄宗開元元年十二月的一天,也就是姚崇拜相兩個月之后,有一天,玄宗上朝跟大臣們一起處理政事,處理完政事當然就退朝了,大臣們就魚貫而出了,只有姚崇一瘸一拐就落在了后面。玄宗覺得有必要慰問一下這個老臣啊,就問他,姚愛卿啊,你腳怎么了?姚崇說,陛下啊,臣的腳沒毛病,臣的毛病在心里啊。玄宗一聽這個話說得蹊蹺啊,就趕緊摒退左右,問姚崇,說姚愛卿啊,你有什么心病???姚崇就回答,說陛下兩天之前,臣看到宰臣張說偷偷地坐了一輛車,到歧王家里去了。到歧王家里干什么去了,張說沒說,他也不知道,可是就這一句話,就所玄宗嚇出了一身冷汗,為什么?因為這歧王不是一般人,身份非常敏感,歧王是唐玄宗的四弟,本名叫作李隆范,兩個人都占一個“隆”字,這不好,得跟皇帝避諱,所以后來歧王就改名叫李范了。他在先天政變之中也和玄宗并肩作戰(zhàn)立過大功的,所以既是宗室又是功臣,這個身份非常地不一般。現(xiàn)在宰相張說找歧王李范干什么去了?是不是去搞陰謀去了?我們應該要想到,他們此時搞陰謀的可能是微乎其微的,那干什么去了?根據(jù)史書的記載,歧王李范這個人好學攻書,喜歡讀書喜歡寫字,所以跟文人關系都很好,而張說是當時的文壇領袖,所以我覺得很有可能歧王和張說就是談詩論賦去了。另外,張說是功臣,歧王也是功臣,而當時功臣的地位已經(jīng)逐漸下降之中了,姚崇好像是如日中天的樣子,所以如果說張說是去找歧王發(fā)發(fā)牢騷,這也是可能的事情,反正可能性很多,但是如果要說是搞陰謀,恐怕是思之過慎,但是我們都知道中國有一句老話說得非常好,叫作“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君子是要防患于未然的,要避嫌疑的,不要把自己置于受人懷疑的境地,所以你要到瓜田里去的時候,你千萬別提鞋,別讓別人猜你可能在那摘瓜呢,如果你到李子樹下走,你也別去正你的帽子,以防別人懷疑你偷人家李子。這是一種人生經(jīng)驗,可是張說就在這個問題上出錯了,他沒有避這個嫌疑,跑到歧王家里去了,那么玄宗心里可就不踏實了,你既然不避嫌疑,那你也就不能在中央待下去了,馬上張說就被貶官了,貶為相州刺史。那么張說貶到地方當刺史了,他這個紫微令這個寶座當然是由姚崇來坐,所以姚崇就這么略施小計就坐上了首席宰相這個寶座。那大家可能覺得姚崇這個人有點不地道啊,通過告密這種形式,把別人排擠下去,自己去占別人的位置,這不是小人行徑嗎?
畫外音:事實上在對待功臣的問題上,唐玄宗李隆基雖然沒有像劉邦做得那么絕對,但還是顯示了一定的威力。但我們也會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在唐玄宗處理功臣過程中,始終擺脫不了一個人的影子,這個人就是姚崇。姚崇作為久負盛名的大臣,為什么背后會有一些類似小人行徑的舉動呢?難道姚崇真的是一個小人嗎?
蒙曼教授:我們再來看第三個例子,第二個例子感覺姚崇有點小人,第三個例子我們就要感覺一下了,姚崇還頗有點權謀呢。第三個例子是誰的例子呢?魏知古。我們上集提過,他為先天政變提供了導火索,所以也是政變功臣。魏知古在開元初年,官就當?shù)搅它S門監(jiān),也就是門下侍中,和姚崇這個中書令應該是平級的宰相,可是雖然姚崇和魏知古在官職上平行的,但是他的心里,姚崇是非常瞧不起魏知古的,為什么?。恳驗槲褐懦錾聿缓?,是小吏出身,咱們也知道在唐朝吏比較受歧視,你吏干得再好,混官也很難,所以魏知古雖然很有能力,但是在上升的過程中也是充滿艱辛,就在他往上爬的這個過程中,姚崇曾經(jīng)給他幫過忙,是他的恩人。我們知道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人厚道,施恩要忘掉,受恩要記好,這是教人學好。可是姚崇和魏知古在道德上都沒有達到這個境界,姚崇對自己在恩于魏知古這件事是念念不忘,所以跟魏知古說話就趾高氣揚,而魏知古呢,巴不得早一點忘掉姚崇曾經(jīng)給他的好處,這樣才能和姚崇平起平坐。你看他們兩個人,該記住的忘掉了,該忘掉的記住了,這不是有矛盾嗎?這個矛盾在開元二年因為選官的問題就激化了,怎么回事呢?唐朝選官一年是選一次的,在長安和洛陽兩個地方舉行,當然長安的要重要一些。魏知古當時是黃門監(jiān),所以他應該主持長安的選舉,可是這一年他就被派到洛陽去了,這個具體原因可能也比較復雜,但是魏知古就一心認為這是姚崇在排擠他,所以對姚崇很不滿。可是很不滿也得去啊,他就去了,那么正好當時姚崇的兩個兒子都在東都洛陽當官呢,這兩個小伙子他們從小就聽父親姚崇整天說,我對魏知古有高天厚地之恩啊。這兩個人就覺得,這魏知古來了,這多好的機會啊,趕緊往他手里塞幾個官吧,把自己的親朋好友就介紹到魏知古那里去了,讓魏知古把他們安排到官僚隊伍中去。那魏知古生氣啊,姚崇欺負我不算,他兒子也欺負我。可是生氣過后,魏知古又覺得計上心來了,何不把這件事報告給皇帝呢?趁勢扳倒姚崇算了,所以從洛陽選官回到長安之后,魏知古就把姚崇的兒子違法亂紀的事情原原本本匯報給了唐玄宗。唐玄宗當時也是生氣啊,你姚崇口口聲聲要整頓吏治,還特地給我提出一項要求,說我要不整頓吏治你就不當宰相,現(xiàn)在看看你自己的兩個兒子,他們是這個樣子的,我倒要看看你兒子犯法了你袒護不袒護?所以就去找姚崇去了,找姚崇怎么說啊?是不是疾言厲色地批評他一頓啊?我們都知道玄宗有一個外號叫阿瞞啊,阿瞞是心機深沉,喜怒不形于色啊,所以他找到姚崇,雖然心里窩著火呢,但是并沒有表現(xiàn)出來,還是和顏悅色地像拉家常一般地跟姚崇說,說姚愛卿,你當宰相都這么久了,我還沒有關心過你的生活問題呢,你有幾個兒子啊?都多大了???在哪工作啊?人品怎么樣???問了這么一串問題,姚崇聰明啊,一看皇帝問到兒子,又聯(lián)想到魏知古剛從東都回來不久,他馬上心里明白了,肯定是自己兒子做什么壞事,魏知古告狀了。怎么辦呢?皇帝就在面前啊,姚崇想了想,決定坦誠相見,跟皇帝實話實說。他馬上就跟皇帝講,說陛下啊,臣有三個兒子,其中兩個都在東都洛陽工作,這兩個兒子我從小沒有教育好,他們兩個都是多欲而不謹——欲望很多,為人又不謹慎——我猜他們肯定是求魏知古辦什么事了,我還沒有來得及問他,陛下有什么話就請直說吧。玄宗一聽真是大吃一驚,怎么姚崇把自己的來意都給算出來了?他就說,姚崇啊你說得對,但是你怎么知道肯定是魏知古跟我說了一些什么?姚崇就說,陛下,您知道魏知古過去出身于小吏嗎?玄宗說知道啊。姚崇說,魏知古當年他潦倒的時候臣曾經(jīng)卵翼過他,我的兒子傻啊,他們以為我卵翼過魏知古,魏知古肯定要報我的恩,所以他們才敢這么肆無忌憚地求魏知古辦事,所以您這么一來我就猜到了肯定是魏知古說了什么。那么玄宗聽姚崇這么一說,真是被他給忽悠住了,覺得姚崇是一個忠誠坦白的好人,有錯也是小錯誤,而魏知古那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小人,所以就跟姚崇講,我萬萬沒有料到魏知古是這樣的人,這樣的人品不配當宰相,我把他給貶了。大家說姚崇面對皇帝的這句話應該是什么反應啊?哈哈大笑,不可能,那不是姚崇的為人。姚崇馬上說,陛下您千萬不要這樣做,無論如何是臣的兒子犯錯誤在先,陛下沒有懲罰他們已經(jīng)是法外開恩,我已經(jīng)擔當不起,您要是再因為他們的事情貶魏知古的官,那么天下人都會說陛下您偏向我而不偏向于公理,那對陛下的令名是有損害的。玄宗一聽更感動了,姚崇處處為我著想,所以沒過幾天還是把魏知古給貶官了。
畫外音: 通過上面蒙曼老師的講解,我們看到唐玄宗對待功臣還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把功臣一個一個地從身邊趕走,在玄宗處理功臣的過程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玄宗背后始終浮現(xiàn)著姚崇的影子,那么姚崇為什么要對功臣窮追猛打呢?姚崇陷害功臣的三個例子到底說明了什么問題呢?
蒙曼教授:我舉了這么三個例子,大家有什么感覺?。课蚁氲谝粋€印象肯定是,哦,原來姚崇除了有好的一面之外,還有不地道的一面,原來貶謫功臣都跟姚崇有直接關系啊。這個想法沒有錯,做為一個一步一個腳印走上宰相崗位的姚崇來說,他心里對那些依靠奇謀密計火箭式竄升的官員是瞧不起的,而且作為一個鷹派宰相,他也不允許任何人和他分享政治權力,所以看見誰擋在他的路上,他肯定是必欲除之而后快。不僅是我們舉這三個例子,還有一些當時的功臣,比方說劉幽求、鐘紹京也都是因為姚崇才被貶官或者是安排到閑職上去,姚崇在這里有私心這是確確實實的事情。第二件事情,我們還要知道,貶謫功臣是不是就是姚崇出于個人需要的個人行為???不是這樣吧,這里肯定有皇帝的參與,肯定是得到了玄宗的首肯,否則就憑姚崇一個人的力量怎么能把那么多宰相級別的人物都給貶走。我說玄宗在這里起真正的主導作用我是有證據(jù)的。因為就在開元五年,姚崇已經(jīng)不在宰相的崗位上了,玄宗自己還親手把一個功臣就是姜皎讓他賦閑了,讓他啥也別干了,玄宗在讓姜皎賦閑的時候還說了一句話,他說,西漢諸將,以權貴不全,南陽故人,以悠閑自保——《資治通鑒》,什么意思呢?歷史上功臣就兩種命運,一種像西漢那樣,立了功之后還掌權,結果最后都殺頭了,像韓信,我們知道的;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南陽故人,其實是指東漢的功臣們,他們自從東漢建立之后就開始擔任閑職,所以后來都保存下來了。玄宗說,看來從歷史的經(jīng)驗我們知道,功臣因為自身的特殊性,就這么兩種命運,或者被殺或者被貶,貶官總比被殺頭強吧,所以你要是功臣,我就把你貶掉,這也是愛護你。這算是玄宗的夫子自道。從他這番話里頭我們可以看出來,玄宗對功臣可能引起的不安定是有深刻認識的,所以功臣的貶謫應該說玄宗是背后的主導力量,這是我們要知道的第二件事。這是我們要知道的第三件事是什么呢?第三件事是,無論是玄宗還是姚崇,在辦這個貶謫功臣的事情之中都體現(xiàn)出了他們性格之中權詐的那一面,但是他們的作法也都從長久的角度上講,維護唐朝的政治穩(wěn)定,因此還算是辦了好事。這是我們對貶謫功臣的三個認識。
畫外音: 通過玄宗和姚崇的努力,不到兩年的時間,唐玄宗時期,一些主要的功臣都賦閑回家或者被貶地方了,功臣對于政治造成的威脅基本解除了,可是我們不要忘記,唐玄宗要想做穩(wěn)皇位,僅僅解除功臣集團還是不夠的,還有一支力量必須加強,那就是宗室,也就是唐玄宗自己的兄弟,而一心想穩(wěn)定皇位的唐玄宗早就想到了這一點,那么他會怎么做呢?
蒙曼教授:我們講過,李隆基在家里行三,是老三,上面有兩個哥哥,下面有兩個弟弟,在他兩個哥哥之中,大哥李成器那是唐睿宗的嫡長子啊,身份非常地高貴,在李隆基當太子的時候就是他的主要競爭對手,這不是一般人。兩個弟弟呢,歧王李范和薛王李業(yè)他們兩個都參與了先天政變,既是宗室又是功臣,身份也很不尋常。除了這幾個親兄弟之外,玄宗還有一個堂兄,就是章懷太子李賢的兒子叫作豳王李守禮,那是唐高宗的長孫,地位也比較特殊。我們說過玄宗是以庶出三子的身份當了皇帝的,這個出身始終是他的一塊心病,留下了陰影,現(xiàn)在他覺得這幾個兄弟在這兒,這又是一個政變頻發(fā)的時代,就算兄弟們自己都很老實,也完全有可能被野心家所利用,怎么控制一下這些兄弟呢?如果我們說在安頓功臣這個問題上玄宗很大程度上借用了姚崇的力量的話,那么安置自家兄弟玄宗可就是自有心得了。對付兄弟,唐玄宗李隆基一共使了三招。第一招就是感情籠絡,感情上怎么籠絡???一句話,上班時間是君臣,下班時間是家人,掌握這個尺度就可以了,那么上朝的時候李隆基當然是皇帝兄弟當然是大臣,彼此之間是要行君臣之禮的,可是一旦退朝回到宮里的時候,李隆基就把規(guī)矩改了,像普通人家的老百姓一樣,行家人之禮,見到大哥二哥還有堂兄,李隆基也是要下拜的。那么另外呢,李隆基兄弟們業(yè)余愛好都比較多,比較會玩兒,所以李隆基每次退朝之后都要安排出時間和兄弟們一塊兒像什么喝酒啊打球啊到郊外去打獵啊,這是武的方面,安排很多。這是平常經(jīng)常跟兄弟在一塊兒玩,敦厚這種感情。另外只要是人都有生病的時候,人要是生病的時候感情就比較脆弱,比較容易被別人感動,所以玄宗每逢兄弟生病,都要親自去照料,有一次五弟隆業(yè),就是后來改名李業(yè)的那個生病了,當時玄宗正在上朝沒有辦法立刻奔赴現(xiàn)場,怎么辦呢?就派使者一趟一趟地去探望,一共上朝沒多長時間,使者就打了十個來回,那么退朝之后,李隆基也是第一時間就趕到五弟的身邊了,替他熬藥。當時熬藥是用明火的,小風一吹,火就回過來了,就燒著了玄宗李隆基的胡子?;实鄣暮硬皇呛影?,那是龍須啊,左右大驚失色,趕緊上來救火,撲李隆基的胡子。李隆基這時候長嘆一聲,說假使五弟吃了這個藥能好,就算我的胡子都給燒光了又有什么關系。那你想皇帝這樣做也是不容易的啊,所以他的弟兄們也都很知足,除了隆范犯過和張說在一起交往這樣小小不言的錯誤之外,其他的兄弟們都是非常安分的。所以說感情籠絡挺有效果,可是我們此前也一再講過,人的感情不可依勢,光靠感情籠絡,他不穩(wěn)定,必須要找到更穩(wěn)妥的方法。那么玄宗找到的更穩(wěn)妥的方法是什么呢? 這就是他的第二個方法了,就是生活監(jiān)視。玄宗在當太子之前和他的兄弟幾個人都住在長安城的興慶坊里頭,當時興慶坊號稱“五王宅”?,F(xiàn)在玄宗當了皇帝了,按照咱們中國的規(guī)矩,這個興慶坊就不能再住人了,那得保護起來了,所以這時候,玄宗的幾個兄弟都很知趣,馬上就上表,說興慶坊我們也不打算住了,建議皇帝把它改建成一座離宮,叫興慶宮,我們愿意搬家。玄宗說搬家是好事啊,喬遷之喜,但是你們千萬不要遷得太遠,我就是要把興慶坊建成興慶宮,你們也就在興慶宮旁邊建立宅子,這個宅子都要在興慶宮的視線范圍之內(nèi),這樣我們來往方便。給兄弟都建了宅子之后,玄宗又在興慶宮里面豎起了一座高樓,這高樓叫什么名字呢?叫做花萼相輝之樓,說我們五個兄弟就像一朵花的五個花瓣一樣,我們彼此是交相輝映的。豎起這個樓干什么呢?就是用來眺望兄弟,實在工作忙,不能跟兄弟在一起的時候,我要站在樓上看一看兄弟。看兄弟是干什么???這是聯(lián)絡感情,但也是監(jiān)視。有沒有效果呢?有效果。舉一個例子,唐玄宗又登上這個花萼相輝之樓去眺望兄弟了,一眼就看見大哥李成器在自家的后花園里看書呢,看什么書不知道,反正是看得津津有味。當時正是夏天,天又熱,李成器這個人又胖,所以一邊看書一邊擦汗,揮汗如雨地看書。李隆基看來看去心里不踏實了,我大哥看什么書這么著迷啊,別是兵書吧,派人去看看吧??戳?,回來之后報告李隆基,李成器看得不是兵書,也不是占卜書,也不是任何搞陰謀的書,他看得是一本龜茲樂譜,西域小國龜茲國傳過來的樂譜。這下子李隆基放心了,連聲說,“天子兄弟,自當如此”,這才是天子兄弟應該看的書啊,看得好啊看得好。就通過這樣的瞭望哨,玄宗經(jīng)常掌握著兄弟們的活動,其實就起到了一種震懾作用。可是我們也要知道,震懾作用不是絕對的,誰搞陰謀會在花園里搞???真要搞陰謀不就得到密室里去,你站在樓上還能看得見嗎?所以這個辦法還是不牢靠,還得有更穩(wěn)妥的作法?什么作法呢? 那也是唐玄宗的第三個作法,叫作,制度解決,什么制度啊?派諸王出鎮(zhèn)地方,也就是在開元二年的六、七月份,幾個王爺就分別被貶到地方去擔任刺史了。
大家說到此為止問題是不是解決了?沒解決?。咳绻T王在地方擔任刺史,然后發(fā)展起地方勢力來從地方包圍中央怎么辦呢?還是有隱患啊。這點我們能想到玄宗也能想到,所以玄宗還有一個補充詔令,讓諸王到地方去擔任刺史,但是這個刺史只是掛名,無論你到哪個州當刺史,都不能夠干預州務。那么州里的事務由誰來負責呢?由手下人來負責,這幾個王爺只當一個虛名。你看又離開政治核心了,又不能干預地方事務,這個問題不就最后解決了嗎?
畫外音:可以說唐玄宗為了穩(wěn)定自己的位置,不但解決了功臣集團,還控制了自己兄弟們的活動?;咀龅搅说嗡宦诖诉^程中,姚崇也為此幫了玄宗不少的忙,那么為了到達自己的目的,姚崇和玄宗配合默契,我們該怎么評價這一對君臣的行為呢?
蒙曼教授: 首先,不能否認的是,無論是玄宗還是姚崇都有其權詐的一面,這也是在專制皇權之下政治家性格的不可避免的組成部分。在中國古代,凡是政治家,你要說他完全不講權詐這是不可能的,這是我們要清楚的一個方面。但是在另外一方面,我們還要看到在處理功臣和宗室的問題上,玄宗和姚崇君臣還是顧及到了最基本的人情,講權謀也講人情,為什么這么說?我舉兩個例子。先舉姚崇講人情的例子,我們剛才不是說大功臣劉幽求和鐘紹京也賦閑了嗎?那么賦閑之后,這兩個人就比較不滿意,說了好多難聽的話,對皇帝說了好多大不敬的話,我們都知道在封建社會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就算是皇帝讓你賦閑了,你怎么敢說皇帝不好呢?所以馬上有人告發(fā)了,于是玄宗就把劉幽求和鐘紹京給關起來了,就關到姚崇所在這個部門,中書省,當時叫紫微省,聽姚崇發(fā)落。姚崇怎么發(fā)落,是不是痛打落水狗?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沒有,姚崇主動去跟唐玄宗講,說鐘紹京和劉幽求這都是大功臣,一下子讓他們擔任閑職,他們心里有點失望有點怨恨轉不過彎來,這是人之深情啊,是可以理解的,陛下如果因為這么一點事就把他們下獄的話,我害怕會讓所有的功臣的寒心,也會讓所有的大臣寒心啊,所以我請陛下把他們從輕發(fā)落。玄宗一聽有道理,果然從輕發(fā)落了,所以劉幽求和鐘紹京是貶官了,但是沒有入獄。這是姚崇講人情的地方,那我們再看玄宗他也有講人情的地方。剛才我們不是說他讓兄弟們都到地方當刺史嗎?當刺史要是不回到朝廷的話,兄弟之間不就彼此不能見面了嗎?這也是很殘酷的,怎么辦呢?這個時候玄宗也來了一個補充詔令,說從宋王李成器開始,每一個季度有兩位親王入朝,輪著來,大家都有入朝的機會,我們還可以在這個機會重續(xù)兄弟之情。這是玄宗講情意的地方。我們怎么評價這種情意?有人說這叫假慈悲是不是?是不是假慈悲???話不好這么說,不講人情的政治,是很難長久的,好的政策必須建立在充分尊重人性的基礎之上。事實上,恰恰就是玄宗君臣在處理功臣和宗室這個問題所表現(xiàn)出來的這種寬仁之氣和有理有利有節(jié)的作風才終于贏得了人心,讓人們看到了盛世的希望。盛世一定要講寬厚的啊。現(xiàn)在呢,通過玄宗君臣的努力,皇權的威脅終于解決了,武則天以來,政治長期動蕩的局面也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轉,社會發(fā)展有了一個堅實的基礎。那么玄宗君臣下一步又會走向何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