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泥崗乃中原腹地,位于魯西南平原的鄆城縣東南部。古為水滸南岸,地勢土圭堆突坦蕩,北顧比肩梁山之顛,素有“梁山泊打魚,黃泥崗晾網”之說。始于宋末,中經元朝,興盛于明初。因黃水時常泛濫,人們避水患于土圭,逐漸將原來的辛河村、南尚賢村與黃泥崗連成一片,三村合到了一起,便于崗上建廟起集,始稱黃土圭
過去的黃泥崗、現(xiàn)在的黃堆集,歷史上是否真的有過“智取生辰綱”的故事不得而知,但這個地方的悠久歷史還是有據(jù)可考的。建國初期在這里進行考古時曾出土過土草泥磚、云紋瓦等漢代文物,這證明早在幾千年前的漢朝,這里就有人生活了。至今這里還有一個大土地崗,高出村莊一至二米?,F(xiàn)在土崗上屹立著著名書法家朱學達題寫的“黃泥崗”三個大字,這里現(xiàn)在已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黃泥崗上原來有一座“三圣廟”,后來不知為何成了“五圣廟”?,F(xiàn)在寺廟早已蕩然無存了。只有一座明代的石碑,穿越歷史長河,靜靜地立在原地向來往行人訴說著這里往昔的輝煌。這幢明萬歷十九年(1591年)的《重修五圣廟》石碑上記載著:“黃是取土色而然,堆在地勢而起,此堆形勢起伏,北顧比戶梁山之顛,南瞰下卑巨野之陵,東襟通汶河濟水之津,西帶結廩丘、帝丘之墟,中央堆突坦蕩,四周隱隱伏伏,縱縮廣袤,支連于金錢嶺之脈。詳考在宋神宗崇寧年間,環(huán)梁山八百里皆水,堆北距梁山六十里許,為水滸南岸,世稱黃泥崗,即此地也”。
這段石碑文可以說是黃堆集就是黃泥崗的最原始的見證。它同時也指出了宋朝時期這里曾出過的八百里水泊。正是這片水泊為晁蓋、宋江、李逵等英雄提供了進可攻、退可守的天然戰(zhàn)場。而這黃泥崗一定也是他們出入水泊、縱橫江湖、打官軍、劫貪官的重要出入通道之一,這里一定也留過他們縱橫馳騁的身影和得勝后爽朗的笑聲。而這里流傳的故事也一定代代相傳,最后傳入了施耐庵的耳中,才在他的筆下生成了那段波瀾壯闊、膾炙人口的故事。
現(xiàn)在黃泥崗,不再盜賊縱橫、強梁出沒的蠻荒之地,而是一片有著渾厚文化底蘊、有著良好發(fā)展?jié)摿Φ母辉Vl(xiāng)。
一個人在外奔波,離開家鄉(xiāng)久了,心中總也割舍不下對黃崗泥的思念。有時候,在異鄉(xiāng)夜深人靜的時刻,會一個人對黃泥崗而遐想,想象在那里曾經發(fā)生過的一幕一幕,像電影一直在腦海里回放,于是不由得在心中為好漢精心的謀劃由衷的喝彩,也為如期中招的楊志無奈的感慨。黃泥崗究竟是一個什么所在?是梁山好漢演繹精彩謀略的完美舞臺?還是青面獸楊志一步步落入圈套、被逼入絕境的人生關隘?自己一時間總是徘徊在官與匪、正與邪兩個相反的角色扮演中感知,幾乎要混淆了是非褒貶的界限。于是,睡意恍惚間,便會對自己啞然失笑,思念太深,竟丟了自己!
今天的黃泥崗,在村民安于平淡生活的同時,黃堆集鄉(xiāng)(鎮(zhèn))黨委政府帶領精明的商家打起了黃泥崗的主意,黃泥崗酒廠、黃泥崗紡織廠……一大批企業(yè)借著水滸文化的招牌紛紛出臺,在發(fā)展經濟、帶動地方群眾致富的同時,也賦予了黃泥崗新的歷史含義。
而今,當我再回到家鄉(xiāng),觸目的全是那一種醉人的翠綠?!包S泥崗”三個大字赫然鐫刻在一塊巨石之上,靜靜的與空谷鳥鳴、繚繞霧靄相伴,似乎仍然在等待正午時分那一對押送生辰綱的軍士、那一伙販棗的商人、那一聲聲紡線的交錯聲、還有那醇香的美酒飄然而至的驚喜……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