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靈王十年(前562),魯國季武子打算編定三個軍,把公室軍隊一分為三。三軍由三桓,即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每家各管一軍。
三家各自把原有車兵并進,其中,季孫氏讓私邑戰(zhàn)士自愿選擇,參加軍隊者免征賦稅。
“三軍”,按《周禮》,一軍為一萬二千五百人。三桓將公室軍隊重新編制,組成三軍,因公室衰落,三軍改為季孫、叔孫、孟孫三族所控制,每族各領(lǐng)一軍。史記集解韋昭曰:“周禮,天子六軍,諸侯大國三軍。魯,伯禽之封,舊有三軍,其后削弱,二軍而已。季武子欲專公室,故益中軍,以為三軍,三家各征其一。”索隱征謂起徒役也。武子為三軍,故一卿主一軍之征賦也。杜預注曰:增立中軍。萬二千五百人為軍。
《公羊傳·襄公》:“三軍者何?三卿也。作三軍,何以書?譏。何譏爾?古者上卿下卿,上士下士?!?br>
(“三軍”是什么意思?就是為軍隊設(shè)置三卿。魯國建立三軍,為什么要記載呢?為了譴責。譴責什么?按照古代制度,魯國只能在軍中設(shè)置上卿、下卿、上士、下士。)
《谷梁傳·襄公》:“作,為也。古者天子六師,諸侯一軍。作三軍,非正也?!?br>
(作,是編制的意思。古時,天子擁有六軍。諸侯一軍。編制三軍,是不對的。)
《左傳·襄公》:“春,季武子將作三軍,告叔孫穆子曰:“請為三軍,各征其軍?!蹦伦釉唬骸罢⒓白樱颖夭荒?。”武子固請之,穆子曰:“然則盟諸?”乃盟諸僖閎,詛諸五父之衢。
正月,作三軍,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三子各毀其乘。李氏使其乘之人,以其役邑入者,無征;不入者,倍征。孟氏使半為臣,若子若弟。叔孫氏使盡為臣,不然,不舍。”
“五父之衢”,在今山東濟寧市的曲阜市東南部,五與“忤”相通,父即夫,忤夫即惡夫,惡夫之衢是指找不到宗系之人的亂葬崗子。可見季武子與叔孫穆子盟的不是一般的誓。杜預注曰:五父衢,道名,在魯國東南。
(十一年春季,季武子(季孫宿,亦書季孫夙)準備編定三個軍(杜預注曰:魯本無中軍,唯上下二軍,皆屬於上。有事,三卿更帥以征伐。季氏欲專其民人,故假立中軍,因以改作。),告訴叔孫穆子(叔孫豹)說:“請編三個軍,每家管一個軍(杜預注曰:征,賦稅也。三家各征其軍之家屬。)?!笔鍖O穆子說:“政權(quán)將要輪到您執(zhí)掌,您一定辦不好的(杜預注曰:政者,霸國之政令?!抖Y》,大國三軍。魯次國而為大國之制,貢賦必重,故憂不能堪。)?!奔疚渥訄詻Q請求,叔孫穆子說:“那么結(jié)個盟吧(杜預注曰:穆子知季氏將復變易,故盟之。)?!庇谑蔷驮谫夜趶R門口訂立盟約,在五父之衢發(fā)誓(杜預注曰:詛,以禍福之言相要。)。
正月,編定三個軍,把公室的軍隊一分為三,而各家掌握一軍。三家各自把原有私家車兵合并,季氏讓他私人武裝中的成員參加軍隊的免除征稅(杜預注曰:使軍乘之人,率其邑役入季氏者,無公征。),不參加的人加倍征稅(杜預注曰:不入季氏者,則使公家倍征之。設(shè)利病,欲驅(qū)使入己。故昭五年傳曰:“季氏盡征之”。民辟倍征,故盡屬季氏。)。孟氏讓他的私邑士兵中的一半,或子或弟做奴隸兵(杜預注曰:取其子弟之半也。四分其乘之人,以三歸公,而取其一。)。叔孫氏仍然把他私邑士兵全編為奴隸兵(杜預注曰:盡取子弟,以其父兄歸公。正義曰:昭五年傳追說此事云:“季氏盡征之,叔孫氏臣其子弟,孟氏取其半焉。”叔孫氏臣其子弟,不臣父兄,謂取二分,而二歸公也。孟氏取其半,又如叔孫所取其中更取其半,又以半歸公,謂取一分,而三歸公也。彼傳順序,此文顛倒。傳意以叔孫為主,而先說孟氏,言孟氏如叔孫所得,使其半為已之臣;叔孫所得,子與弟也。此孟氏“若子若弟”,是子弟中課取其一,又分半以歸公也。叔孫使子弟盡為已臣,唯以父兄歸公耳。),不這樣,就不并入所分的公室軍隊里(杜預注曰:制軍分民,不如是,則三家不舍其故而改作也。此蓋三家盟詛之本言。正義曰:如上所分,三家所得,又各分為四。季氏盡取四分,叔孫取二分,而二分歸公。孟氏取一分,而三分歸公。分國民以為十二,三家得七,公得五也。舍,謂舍故也。制三軍分國民,若不如是,則三家不肯舍其故法而別改作也。“使盡為臣”以上,是序事之辭。“不然不舍”一句,是要契之語,故云“此蓋三家盟詛之本言”。盟詛本言,必應(yīng)詳具,但史家略取其意而為之立文,不復如本辭耳。)。)
《國語卷五·魯語下·叔孫穆子諫季武子為三軍》:“季武子為三軍,叔孫穆子曰:“不可。天子作師,公帥之,以征不德。元侯作師,卿帥之,以承天子。諸侯有卿無軍,帥教衛(wèi)以贊元侯。自伯、子、男有大夫無卿,帥賦以從諸侯。是以上能征下,下無奸慝。今我小侯也,處大國之間,繕貢賦以共從者,猶懼有討。若為元侯之所,以怒大國,無乃不可乎?”弗從,遂作中軍。自是齊、楚代討于魯,襄、昭皆如楚?!?br>
(季武子打算建立三軍,叔孫穆子說:“不可以。天子擁有六軍,由在王室為卿的公統(tǒng)率,用來征討不義之國。大諸侯國的國君擁有三軍,由卿統(tǒng)帥,用來隨從天子征討。一般諸侯國的國君有卿而沒有三軍,由卿統(tǒng)率經(jīng)過訓練的武衛(wèi)之士來輔助大諸侯國的國君。自伯、子、男以下的小國有大夫而沒有周天子任命的卿,只是負責出一些兵車甲士跟隨諸侯作戰(zhàn)。這樣上才能匡正下,下面才沒有奸惡。如今我們魯國是個小國,處在齊、楚等大國之間,即使整治好兵車甲士來供應(yīng)大國,還恐怕被討伐。倘若要建立大諸侯國才有權(quán)擁有的三軍,勢必會激怒大國,恐怕不行吧?”季武子沒有聽從穆子的勸告,于是在原來上軍下軍的基礎(chǔ)上又組建了中軍。從此之后齊、楚兩大諸侯國輪番攻打魯國,魯襄公、魯昭公被迫先后去楚國表示臣服。)
周簡王十年(前576),晉、齊、宋、衛(wèi)、鄭等國大夫會吳大夫于鐘離(今安徽鳳陽東),這是吳國首次參加中原諸侯的盟會。
楚國此時已經(jīng)深受吳國之威脅。吳、楚間的沖突漸趨激烈。
周靈王二年(前570),楚令尹子重率師伐吳,至衡山(今安徽當涂東北橫山)。另派楚將鄧廖率偏師侵吳,遭吳師襲擊,楚軍大半被殲,鄧廖也被俘。
吳人乘勝伐楚,攻取楚國駕邑。周靈王十二年(前560)楚共王病死。吳國伺機伐楚。楚派良將養(yǎng)由基為前鋒,而派司馬子庚率雄師接應(yīng),雙方戰(zhàn)于庸浦(今安徽無為縣南),吳師中伏,大敗,公子黨被俘。
周靈王十三年(前559)秋,楚康王為報吳師乘喪伐楚之仇,派子囊率軍伐吳。楚軍駐扎在棠(今江蘇六合縣西)。吳軍堅守不出,楚軍于是返回,子囊殿后,他輕視吳國而不加警戒。
吳人從皋船的險道對楚軍攔腰截擊。楚人不能彼此救應(yīng),因而被打敗,公子宜谷被俘。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