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黃帝內(nèi)經(jīng)》名言100句精華!(含釋義)

1. 人者,天地之鎮(zhèn)也。(靈樞·玉版)
釋義:自然界中最珍貴的便是人。
2. 生之本,本于陰陽。(素問·生氣通天論)
釋義:自然界的陰陽之氣是生命的根本。
3. 人生有形,不離陰陽。(素問·寶命全形論)
釋義:人自出生就具備了形體,離不開陰陽的變化。
4.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靈樞·逆順)
釋義:醫(yī)術高明的醫(yī)生在尚未發(fā)生病癥時就開始進行預防,而非在病癥發(fā)生后才進行醫(yī)治。
5. 夫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端貑枴っ}要精微論》
釋義:眼睛的精亮明潤和面部的色澤是內(nèi)在五臟之氣在外的表現(xiàn)。
6. 耳者,宗脈之所聚也。(靈樞·口問)
釋義:耳朵為人身宗脈匯聚之處。
7. 前陰者,宗筋之所聚,太陰、陽明之所合也。(素問·厥論)
釋義:人的前陰為眾筋匯聚之處,也是足太陰經(jīng)和足陽明經(jīng)的交合之處。
8. 凡治病必察其下。(素問·五臟別論)
釋義:在治病時一定要問診二便。
9. 五臟者,皆稟氣于胃,胃者五臟之本也。(素問·玉機真臟論)
釋義:五臟之氣,都依靠胃腑的精氣來營養(yǎng),所以胃是五臟之本。
10.五臟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內(nèi)舍于其合也。(素問·痹論)
釋義:五臟與筋、脈、肉、皮、骨是內(nèi)外相應的。病邪在體表上久留不去,就會侵入它所對應的內(nèi)臟。
11.胃不和則臥不安。(素問·逆調論)
釋義:胃氣不能循著正常的通道下行,睡覺就不安穩(wěn)。
12.人飲食、勞倦即傷脾。(素問·本病論)
釋義:人如果飲食不節(jié)制、過度勞累就會損傷脾。
13.形寒寒飲則傷肺。(靈樞·邪氣臟腑病形)
釋義:身體受了風寒,再喝涼水,兩寒共同侵襲,就會損傷肺臟。 
14.肥者令人內(nèi)熱,甘者令人中滿。(素問·奇病論)
釋義:肥膩的食物使人內(nèi)里生熱,而甘美的食物又會使人胸部滿悶。
15.用針之類,在于調氣。(靈樞·刺節(jié)真邪)
釋義:運用針刺治療疾病,主要目的在于對氣機進行調節(jié)。
16.治臟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腫者治其經(jīng)。(素問·咳論)
釋義:五臟之咳,醫(yī)者可以從它們各自的腧穴著手治療;六腑之咳,醫(yī)者可以從它們各自的合穴著手治療;咳而浮腫的病,醫(yī)者可以從有關臟腑的經(jīng)穴分別著手治療。
17.十二經(jīng)脈者,內(nèi)屬于腑臟,外絡于肢節(jié)。(靈樞·海論)
釋義:運行營衛(wèi)氣血的十二經(jīng)脈,在內(nèi)聯(lián)屬于各個臟器,在外則維系著四肢關節(jié)。
18.十二經(jīng)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于面而走空竅。(靈樞·邪氣臟腑病形)
釋義:全身的十二經(jīng)脈和與它貫通的三百六十五絡脈全部的氣血運行都是從頭面部而起,并分注于各個孔竅之中。
19.氣味,辛甘發(fā)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釋義:氣味之中,凡辛甘并具有發(fā)散作業(yè)的屬陽,氣味酸苦二有通泄作業(yè)的屬陰。
20.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素問·咳論)
釋義:五臟六腑有病,人都會咳嗽,不只是肺病會這樣。
21.陽者天氣也,主外;陰者地氣也,主內(nèi)。故陽道實,陰道虛。(素問·太陰陽明論)
釋義:人體的陽氣就好像天之氣一樣 ,主要衛(wèi)護于外;人體的陰氣就好像地之氣一樣,主要營養(yǎng)于內(nèi)。所以陽氣性剛多實,陰氣性柔易虛。
22.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nèi)熱,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nèi)寒。(素問·調經(jīng)論)
釋義:陽虛就會生外寒,陰虛就會生內(nèi)熱,陽盛就會生外熱,陰盛就會生內(nèi)寒。
23.悲哀愁憂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靈樞·口問)
釋義:心神會被傷悲、哀苦、煩愁、憂傷之情所牽動,心神不安就會對五臟六腑都產(chǎn)生影響。
24.春夏先治其標,后治其本;秋冬先治其本,后治其標。(靈樞·師傳)
釋義:春夏時節(jié),體表陽氣充足,應首先對外在的標病進行治療,之后再對內(nèi)在的本病進行治療;秋冬時節(jié),精氣被收斂在內(nèi),應對它內(nèi)在的本病進行治療,然后再對它外在的標病進行治療。
25.膏粱之變,足生大丁,受如持虛。(素問·生氣通天論)
釋義:若常進食肥美厚味的食物,就會引發(fā)疔瘡,而哪條經(jīng)脈虛,就會從那條發(fā)生。
26.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靈樞·營衛(wèi)生會)
釋義:血液耗損過多之人不可以再讓他發(fā)汗(因為汗脫就會傷到衛(wèi)氣),脫汗使衛(wèi)氣受傷的人就不可以再使用放血法。
27.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釋義:形體衰弱的,應該溫陽補氣;精氣不足的,應該以味道濃厚的食物補之。
28.主病之謂君,佐君之謂臣,應臣之謂使。(素問·至真要大論)
釋義:治病的主要藥物是君藥,輔佐君藥的藥物是臣藥,輔佐臣藥的藥物是使藥。
29.間者并行,甚者獨行。(素問·標本病傳論)
釋義:病情較輕的,處于緩解期的,可以標本一同治療;病情嚴重的或正在發(fā)作的,應該用單一的治本或治標的方法治療。
30.治病之道,氣內(nèi)為寶。(素問·疏五過論)
釋義:治療疾病的關鍵是使人體臟氣內(nèi)守。
31.營氣之道,內(nèi)谷為寶。(靈樞·營氣)
釋義:營氣可以在人體內(nèi)起重要作用,攝入到體內(nèi)的食物是營氣發(fā)揮作用與否的關鍵。
32.能毒者以厚藥,不勝毒者以薄藥。(素問·五常政大論)
釋義:如果病人身體強壯,能受藥,就讓其服用性味濃厚的藥物,如果病人體質瘦弱,不能受藥,就讓其服用性味薄的藥物。
33.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素問·生氣通天論)
釋義:陰精源自飲食的酸甜苦辣咸五味,但蓄藏陰精的五臟,又會因過食五味而受損。
34.病熱少愈,食肉則復,多食則遺,此其禁也。(素問·熱論)
釋義:熱勢稍微減輕時,如果進食肉類食物,熱病會復發(fā);如果吃得過多,會使余熱遺留,這都是熱病病人應當注意的。
35.入國問俗,入家問諱,上堂問禮,臨病人問所便。(靈樞·師傳)
釋義:來到一個國家,應先了解當?shù)氐娘L俗人情;來到一個家,應先了解這家人所忌諱的事情;走人他人的居室,應當先問清楚禮節(jié);看病人時,要先問清病人的喜好,便于更好地對疾病進行醫(yī)治。
36.閉戶塞牖(you),系之病者,數(shù)問其情,以從其意。(素問·移精變氣論)
釋義:選擇環(huán)境安靜的地方,關門閉戶,耐心細致地詢問病情,不要讓病人有任何顧慮,要使病人暢所欲言,以了解詳情。
37.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素問·氣交變大論)
釋義:研究醫(yī)道的人,懂得天文、地理、人事,才能使這些理論長存不亡。
38.五氣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則邪,當其位則正。(素問·五運行大論)
釋義:五方之氣是更替著主宰時令的,各有先后次序,不在其相應的季節(jié)主宰時令,就是邪氣;在其相應的季節(jié)主宰時令,就是正氣
39.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矣。(素問·六節(jié)臟象論)
釋義:如果不知道當年主客氣加臨之期、氣的盛衰、虛實的起因等情況,就不能做個高明的醫(yī)生。
40.視其外應,以知其內(nèi)臟,則知所病矣。(靈樞·本臟)
釋義:通過對臟器所對應的人體外部形態(tài)上的表現(xiàn)進行觀察,掌握臟器的狀態(tài),便可以了解臟器的疾病了。
41.五液:心主汗,肝主淚,肺主涕,腎主唾,脾主涎。
釋義:五臟各有其所化生的水液:心臟主化生汗液,肝臟主化生淚液,肺臟主化生涕液,腎臟主化生唾液,脾臟主化生涎液。
42.五惡:肝惡風,心惡熱,肺惡寒,腎惡燥,脾惡濕。
釋義:肝主筋,筋感受風則拘急,所以厭惡風;心主血脈,高熱則損傷血脈,所以厭惡熱;肺主氣,遇寒則臟腑、經(jīng)絡之氣阻滯不暢,所以厭惡寒;腎屬水,性喜潤澤,所以厭惡燥;脾屬土,性喜干燥,所以厭惡濕。
43.五味: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腎,淡入胃,是謂五味。
釋義:食物進入胃后,按各自的屬性而分別歸入與之相合的臟腑。酸味屬木,入于肝,辛味屬金,入于肺,苦味屬火,入于心,甘味屬土,入于脾,咸味屬水,入于腎。這就是五味歸入臟腑的情況。
44.五勞: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釋義:長久視物,損傷血;長久躺臥,損傷氣;久坐,損傷肌肉;長久站立,損傷骨;長久行走,損傷筋。
45.五主:心主脈,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肌,腎主骨。(靈樞·九針論)
釋義:人體五臟對身體各部分各有所主:心主血脈,肺主皮毛,肝主筋膜,脾主肌肉,腎主骨髓。
46.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shù),食飲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素問·上古天真論)
釋義:上古時候的人,會養(yǎng)生的能夠按自然界的變化規(guī)律而起居生活,并加以適應、調和,以使之趨于正確。飲食有節(jié)制,作息有規(guī)律,不過度操勞,也不過度行房事,所以他們的形體和神氣都很旺盛,相互協(xié)調統(tǒng)一,便能夠活到人類自然壽命的期限,超過一百歲才辭世。
47.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釋義:陰陽是宇宙間的普遍規(guī)律,是萬事萬物的綱領和變化之源,是生長和毀滅的根本,也是一切事物新生、成長、變化、消亡的基本規(guī)律。所以治療疾病時,必須探求陰陽這個根本。
48.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是故陽因而上衛(wèi)外者也。(素問·生氣通天論)
釋義:人體有陽氣,就像天上有太陽一樣。陽氣失其正常運行規(guī)律,人就會折壽,生命機能也會衰弱。所以天的運行不息是因為有太陽的光明長照,人的健康是因為陽氣向上布外,保護身體免受病邪的侵襲。
49.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滅,土得木而達,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絕,萬物盡然,不可勝竭。(素問·寶命全形論)
釋義:木遇到金,就會折伐;火遇到水,就會熄滅;土遇到木,就會疏松;金遇到火就會熔化;水遇到土,就會遏絕。萬物的變化都市這樣的,舉不勝舉。
50.天寒無刺,天溫無疑,月生無瀉,月滿無補,月廓空無治。是謂得時而調之。(素問·八正神明論)
釋義:天氣寒冷時,不要行針刺;天氣溫暖時,不必遲疑;月亮初生時,不能用瀉法;月亮正圓時,不可用補法;月黑無光時,就干脆不要進行治療。這就是依據(jù)天氣時令調節(jié)氣血的原則。
51.兵法曰:無迎蓬蓬之氣,無擊堂堂之陣。刺法曰:無刺熇熇之熱,無刺漉漉之汗,無刺渾渾之脈,無刺病與脈相逆者。(靈樞·逆順)
釋義:《兵法》中講,作戰(zhàn)時要避開敵人攻勢猛烈的銳氣,不可輕率出擊敵人嚴整的陣勢。《刺法》中記載道,熱勢猛烈而旺盛的時候不可以用刺法,大汗淋漓的時候不可以用刺法,脈象紛亂而模糊不清的時候不可以用刺法,脈象同病情相逆的時候也不可以用刺法。
52.五臟有疾,當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臟之所以稟三百六十五節(jié)氣味也。五臟有疾也,應出十二原。(靈樞·九針十二原)
釋義:五臟有病變,都可取十二原穴進行治療。因為十二原穴是五臟把全身的三百六十五節(jié)的經(jīng)氣匯聚在體表的部位。所以五臟發(fā)生病變時,會在十二個原穴的部位有所變化。
53.手之三陰,從臟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靈樞·逆順肥瘦)
釋義:手三陰經(jīng)由胸部行往手指,手三陽經(jīng)由手指行往頭顱;足三陽經(jīng)由頭顱行往雙足,足三陰經(jīng)由足行往腹部。
54.胃合于三里,大腸合入于巨虛上廉,小腸合入于巨虛下廉,三焦合入于委陽,膀胱合入于委中央,膽合入于陽陵泉。(靈樞·邪氣臟腑病形)
釋義:胃腑的腑氣與本經(jīng)的合穴足三里相合;大腸腑的腑氣與足陽明胃經(jīng)的上巨虛穴相合;小腸腑的腑氣與足陽明胃經(jīng)的下巨虛相合;三焦腑的腑氣與足太陽膀胱經(jīng)的委陽穴相合;膀胱腑的腑氣與本經(jīng)的合穴委中穴相合;膽腑的腑氣與本經(jīng)的合穴陽陵泉相合。
55.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門。未睹其疾,惡知其原?(靈樞·九針十二原)
釋義:醫(yī)術粗淺的醫(yī)生,僅觀察病人的外表,并以此診斷病情;而醫(yī)術精湛的醫(yī)生則注重觀察病人的精神狀況和氣血盛衰的情況。醫(yī)術精湛的醫(yī)生不僅能判斷氣血盛衰,還能知道積聚在人體的邪氣出入的地方在哪里。醫(yī)生判斷不出疾病的性質,哪能知道疾病的根源而進行正確的治療呢?
56.凡治病,察其形氣色澤,脈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無后其時。(素問·玉機真臟論)
釋義:治病之前,一定要診察病人形體的強弱、氣的虛實、面色的潤枯、脈象盛衰以及病是新是舊等情況,然后及時治療,這樣才不會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
57.  久視傷血,久臥傷氣,就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素問·宣明五氣)
釋義:長時間用眼,會勞于精氣而損傷血;長久躺臥,則陽氣不伸而損傷氣;長久坐著,會使血脈運行遲緩,損傷肉;長時間站立會勞于腎腰、膝、脛等,損傷骨;長時間行走會勞于筋脈,損傷筋。這就是五老所傷。
58.風勝則動,熱勝則腫,燥勝則干,寒勝則浮,濕勝則濡瀉。(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釋義:體內(nèi)風邪偏勝,會出現(xiàn)痙攣動搖的現(xiàn)象;熱邪偏勝,會出現(xiàn)紅腫;燥邪偏勝會出現(xiàn)干枯;寒邪偏勝會出現(xiàn)浮腫;濕邪偏勝會出現(xiàn)糯瀉。
59.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素問·痹論)
釋義:風、寒、濕三氣侵入人體,雜合傷人,導致人患痹病。其中風邪偏勝的叫行痹,寒氣偏勝的叫痛痹,濕氣偏勝著痹。
60.五臟不平,六腑閉塞之所生也。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腸胃之所生也。(素問·通評虛實論)
釋義:五臟不和是由六腑閉塞不通引起的。頭痛、耳鳴、九竅不利是由腸胃疾病引起的。
61.百病生于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素問·舉痛論)
釋義:人體眾多疾病的產(chǎn)生都是因為氣機失調。人暴怒則氣上逆,高興則氣平緩,悲哀則氣消沉,恐懼則氣下陷,遇寒則氣收聚,受熱則氣外泄,受驚則氣混亂,勞倦則氣耗損,思慮則氣郁結。
62. 邪在膽,逆在胃,膽液泄則口苦,胃氣逆則嘔苦,故曰嘔膽。取三里以下胃氣逆,刺少陽血絡以閉膽逆。(靈樞·四時氣)
釋義:膽腑中存在邪氣,陽氣向上逆行到達胃部,膽中的汁液泄出于外,因此口感發(fā)苦胃氣向上逆行因此才有苦水嘔吐出來,這被稱為嘔膽。應取足三里穴進行醫(yī)治來降胃氣,同時對足少陽膽經(jīng)的血絡進行針刺以抑止膽逆。
63.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矣;年六十,陰痿,氣大衰,九竅不利,下虛上實,涕泣俱出矣。(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釋義:一般人到了四十歲時,體內(nèi)陰氣就已經(jīng)自然消減掉一半了,起居行動上會出現(xiàn)衰老跡象;到五十歲時,會感覺身體笨重,耳不聰,目不明;到了六十歲,陰氣萎弱,腎氣大大衰減,九竅不能通利,出現(xiàn)下虛上實的現(xiàn)象,還會不時淌眼淚、流鼻涕。
64.諸風掉眩,皆屬于肝;諸寒收引,皆屬于腎;諸氣膹郁,皆屬于肺;諸濕腫滿,皆屬于脾;諸痛癢瘡,皆屬于心。(素問·至真要大論)
釋義:凡是風病有頭搖、肢體震顫、頭暈目眩等病癥的,病邪在肝;凡是寒病有筋脈攣急、關節(jié)屈伸不利等病的,病邪在腎;凡是氣病有呼吸氣促、胸悶痞滿等病癥的,病邪在肺;凡是濕病有浮腫脹滿病癥的,病邪在脾;凡是有疼痛瘙癢瘡瘍等病癥的,病邪在心。
65.病發(fā)而有余,本而標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標;病發(fā)而不足,標而本之,先治其標,后治其本。(素問·標本病傳論)
釋義:疾病發(fā)作時,表現(xiàn)為正氣有余的,要按照“本而標之”的原則治療,也就是要先祛邪氣,治療本病,然后調理氣血,使其恢復生理功能后,再治療標病;疾病發(fā)作時,表現(xiàn)為正氣不足的,要按照“標而本之”的原則治療,也就是要先守護正氣,防止正氣虛竭,治療標病,然后再祛除邪氣治療本病。
66.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調其氣之虛實,實則瀉之,虛則補之。必先去其血脈而后調之,無問其病,以平為期。(素問·三部九候論)
釋義:必須先估量病人身形的肥瘦情況,來調理其氣的虛實,氣實就用瀉法瀉其有余,氣虛就用補法補其不足。但一定要先去除血脈中的瘀滯,然后再調氣,無論治療什么病,都要以達到氣血平和為準則。
67.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素問·至真要大論)
釋義:君藥用一味,臣藥用兩味的方劑,是小方的組成原則;君藥用一味,臣藥用三味,佐藥用五味的方劑,是中方的組成原則;君藥用一味,臣藥用三味,佐藥用九味的方劑,是大方的組成原則。
68.拘于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惡于針石者,不可與言至巧;病不許治者,病必不治,治之無功矣。(素問·五臟別論)
釋義:對于那些拘泥于鬼神迷信的人,是不能與他談論高深的醫(yī)學理論1;對于那些厭惡針石治療的人,也不能跟他談論針灸技術的巧妙;而那些得了病卻不愿治療的人,他們的病是無法治愈的,即使強迫他們治療,也難以收到應有的療效。
69.知逆與從,正行無問,知標本者,萬舉萬當,不知標本,是謂妄行(素問·標本病傳論)
釋義:只有掌握了逆治和從治的原則,才能正確的進行治療,而不會困惑;掌握了疾病的標和本,治療時就能萬舉萬當;如果不能掌握疾病的標本關系,就是隨意行事。
70.五味入胃,各歸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腎,久而增氣,物化之常也。氣增而久,夭之由也。(素問·至真要大論)
釋義:五味進入腸胃后,各有其發(fā)揮作用的部位,酸味藥物先作用于肝,苦味藥物先作用于心,甘味藥物先作用于脾,辛味藥物先作用于肺,咸味藥物先作用于腎,長期服用能增強臟腑之氣,這是物質生化的基本規(guī)律。
71.毒藥攻邪,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素問·臟氣法時論)
釋義:藥物可以治療病邪,五谷可以滋養(yǎng)五臟之氣,五果可以輔佐五谷充養(yǎng)人體,五畜能充養(yǎng)五臟,五菜能營養(yǎng)臟腑。將藥物和谷果肉菜依氣味而調配服用,可以補精益氣。
72.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 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腎。(靈樞·五味)
釋義:五種味道分別進到其各自所喜的臟內(nèi):酸味的物質先進入肝內(nèi);苦味的物質先進入心內(nèi);甘味的先進入脾內(nèi);辛味的先進入肺內(nèi);咸味的先進入腎內(nèi)。
73.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氣,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變嘔;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悗心。(靈樞·五味論)
釋義:酸味進入筋內(nèi),食用過多酸味就會造成小便不利;咸味進入血液中,食用過多咸味就會令人口渴;辛味進入氣分中,食用過多辛味就會令人內(nèi)心生出空虛感;苦味進入骨骼中,食用過多苦味則令人嘔吐;甘味進入肌肉內(nèi),食用過多甘味就會令人感覺心胸郁悶。
74.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愿。(素問·上古天真論)
釋義:心志清凈安閑少私寡欲,心情平和而不憂慮,形體辛勞而不倦怠,使體內(nèi)的真氣和順,每個人順著自己的心思,都能達到滿意。
75. 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憺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nèi)守,病安從來。(素問·上古天真論)
釋義:要及時躲避虛邪賊風等致病因素,保持內(nèi)心的平靜,排除一切雜念,是真氣通暢,精神不外瀉,如此病患就不會發(fā)生。
76.風者,百病之始也,清靜則肉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時之序也。(素問·生氣通天論)
釋義:風邪是各類疾病的源頭,但只要人神清氣靜,就能使肌肉腠理密閉,雖然有大風苛毒的侵襲,仍然無法對人體造成損傷,這是順應四時的氣候變化而調養(yǎng)的結果。
77.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思、憂、恐。(素問·天元紀大論)
釋義:天有木、火、土、金、水五行統(tǒng)御東、西、南、北、中五個地理方位,所以能產(chǎn)生寒、暑、燥、濕、風五種氣候變化。人有肝、心、脾、肺、腎五臟化生五氣,因此產(chǎn)生了喜、怒、思、憂、恐。
78.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矣。(素問·六節(jié)臟象論)
釋義:如果不知道當年主客氣加臨之期、氣的盛衰、虛實的起因等情況,就不能做個高明的醫(yī)生。
79.道之大者,擬于天地,配于四海,汝不知道之諭,受以明為晦。(素問·征四失論)
釋義:醫(yī)學理論就像天地一樣遠大,就像四海一樣廣深,所以必須反復研習。如果不懂得這個道理,即便老師傳授得很好,也仍不能徹底明白。
80.風從外入,令人振寒,汗出頭痛,身重惡寒,治在風府,調其陰陽,不足則補,有余則瀉。(素問·骨空論)
釋義:風邪從外侵入人體,使人戰(zhàn)栗、出汗、頭痛、身體沉重、怕冷。治療時應取風府穴,以調和陰陽。如果病人正氣不足,就用補法;如果邪氣有余,就用瀉法。
81.夫實者,氣入也;虛者,氣出也。氣實者,熱也;氣虛者,寒也。
   入實者,左手開針空也;入虛者,左手閉針空也。(素問·刺志論)
釋義:實證,是因為邪氣旺盛侵入人體之故;虛證,是因為人體正氣耗散與外之故。氣實之人多有熱,氣虛之人多有寒。醫(yī)治實證時,拔針后,醫(yī)者要用左手撥開針孔,使病人體內(nèi)的邪氣外出;醫(yī)治虛證時,拔針后,醫(yī)者要立刻用左手按閉針孔,使病人體內(nèi)的正氣不會外泄。
82.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釋義:一年四季的陰陽變化,是萬物的生命之本。因此圣人在春夏季保護陽氣,以滿足生長的需要;在秋冬季保養(yǎng)陰氣,以滿足收藏的需要。順應了生命發(fā)展的根本規(guī)律,就能和萬物一起在生發(fā)、長養(yǎng)、收斂、閉藏的四時循環(huán)中運動發(fā)展。如果違背了這個規(guī)律,就會摧殘人體的本元,損傷身體。   
83.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和之,是謂圣度。故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素問·生氣通天論)
釋義:陰陽協(xié)調的關鍵在于陽氣的固密。陽氣固密,陰氣才能固守于內(nèi)。陰陽失調,就如同一年中有春季沒有秋季,有冬季沒有夏季一樣。所以,使陰陽調和是最佳的養(yǎng)生法則。因此陽氣旺盛而不能固密,陰氣就會衰絕。陰氣平和,陽氣固密,人的精神活動才正常。假如陰陽分離,不能相互維系,精氣就會竭絕。
84.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于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并為系,上屬于腦,后出于項中。(靈樞·大惑論)
釋義:腑的五臟精六氣,都向上輸注于眼睛,從而使眼睛視物清晰。腎的精氣滋養(yǎng)瞳孔,肝的精氣滋養(yǎng)黑睛,心的精氣滋養(yǎng)內(nèi)外眼角處的血絡,肺的精氣滋養(yǎng)白睛,脾的精氣滋養(yǎng)眼胞,脾的精氣包裹著肝、腎、心、肺的精氣,與脈絡合并,形成目系,在上部連屬腦部,在后與頸項的中間相聯(lián)系。
85.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腎之官也。故肺病者喘息鼻張;肝病者眥青;脾病者唇黃;心病者舌卷短顴赤;腎病者顴與顏黑。(靈樞·五閱五使)
釋義:鼻子與肺相應;眼睛與肝相應;口唇與脾相應;舌頭與心相應,耳朵與腎相應。患肺病的人呼吸急促,鼻翼扇動;患肝病的人目眥發(fā)青;患脾病的人嘴唇發(fā)黃;患心病的人舌頭蜷縮,顴骨發(fā)紅;患腎病的人顴骨和額頭都會發(fā)黑。
86.東風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頸項;南風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脅;西風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風生于冬,病在腎,俞在腰股;中央為土,病在脾,俞在脊。(素問·金匱真言論)
釋義:東風在春季產(chǎn)生,通常引發(fā)肝的病變,病邪從頸部侵入。南風在夏季產(chǎn)生,通常引發(fā)心的病變,病邪從侵入。西風在秋季產(chǎn)生,通常引發(fā)肺的病變,病邪從肩背侵入。北風在冬季產(chǎn)生,通常引發(fā)腎的病變,病邪從腰股侵入。土位于中央,病變都發(fā)生在脾,病邪常在背脊侵入。
87.邪在脾胃,則病肌肉痛。陽氣有余,陰氣不足,則熱中善饑。陽氣不足,陰氣有余,則寒中腸鳴腹痛。陰陽俱有余,若俱不足,則有寒有熱。皆調于三里。(靈樞·五邪)
釋義:脾胃出現(xiàn)邪氣,則癥狀有肌肉感到疼痛。假如陽氣有余,而陰氣不足,則胃腑中陽熱之邪旺盛,因此胃中有熾熱的感覺,且消食善饑;假如陽氣不足,而陰氣有余,則會脾氣虛寒,并有腸鳴、腹痛等病象出現(xiàn);假如陰氣陽氣都多余,則會通過邪氣過盛表現(xiàn)出來;如果陰氣陽氣都不足,則會通過正氣不足表現(xiàn)出來,從而病發(fā)寒熱。不管是寒象還是熱象,都可以通過對足陽明胃經(jīng)的足三里穴運用針刺法加以調治。
88.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養(yǎng)五臟氣。氣口亦太陰也,是以五臟六腑之氣味,皆出于胃,變見于氣口。故五氣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為之不利也。(素問·五臟別論)
釋義:胃是貯藏飲食的器官,是化生營養(yǎng)物質來充養(yǎng)六腑的源泉。飲食五味從口進入胃后,經(jīng)脾的運化輸轉,而滋養(yǎng)五臟之氣。脾為太陰經(jīng),主運輸布散津液,氣口也屬于太陰經(jīng)脈,主朝百脈,所以五臟六腑的水谷精華,都來源于胃,而反映在氣口上。而五氣入鼻后,貯藏在心肺中,因此心肺有病時,鼻子就會出現(xiàn)不適的癥狀。
89.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審清濁,而知部分;視喘息,聽音聲,而知所苦;觀權衡規(guī)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觀浮沉滑澀,而知病所生。(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釋義:善于診治的醫(yī)生,通過觀察病人氣色和脈象,先判斷病癥的陰陽。審視五色的清濁,就能了解病變發(fā)生在那個部位;通過觀察病人的呼吸,傾聽病人的聲音,就能了解病人的痛苦所在;通過診視四時的色澤和脈搏,就知病在哪個臟腑;通過診察寸膚的滑澀和寸口的浮沉,就能明確判斷發(fā)病的原因。
90.結陽者,腫四肢。結陰者,便血一升,再結二升,三結三升。陰陽結斜,多陰少陽曰石水,少腹腫。二陽結,謂之消。三陽結,謂之隔。三陰結,謂之水。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素問·陰陽別論)
釋義:若邪氣在陽經(jīng)郁結,就會引起四肢腫脹;若邪氣在陰經(jīng)郁結,陰經(jīng)的氣血受阻,就會導致大便出血,輕的便一升,重的便二升,更嚴重的便三升;陰陽經(jīng)都有邪氣郁結,而陰經(jīng)的稍重,就會引起“石水”病,出現(xiàn)小腹腫脹的癥狀;邪氣在足陽明胃經(jīng)和手陽明大腸經(jīng)郁結,腸和胃都會生熱,就會引發(fā)消渴癥;邪氣在足太陽膀胱經(jīng)和手太陽小腸經(jīng)郁結,會引發(fā)上下閉塞不通的隔癥;邪氣在足太陰脾經(jīng)和手太陰肺經(jīng)郁結,會引發(fā)水腫癥;邪氣在厥陰經(jīng)和少陽經(jīng)郁結,會引發(fā)喉痹癥。
91.邪之所在,皆為不足。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苦傾,目為之眩;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腸為之苦鳴;下氣不足,則乃為痿厥心悗。(靈樞·口問)
釋義:邪氣可以進入這些部位,都是因正氣不足所致。凡因上焦氣不足引起的疾病,便會導致腦髓不滿,感到空虛,耳為之鳴響,頭部無力支撐故而低垂,目眩;中焦氣不足,表現(xiàn)為大小便不協(xié)調,腸內(nèi)鳴響;下焦氣不足,表現(xiàn)為雙足虛弱乏力且發(fā)涼心內(nèi)窒息煩悶。
92.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近者奇之,遠者偶之,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補上治上制以緩,補下治下制以急,急則氣味厚,緩則氣味薄。(素問·至真要大論)
釋義:君藥用一味,臣藥用兩味的方劑,是奇方的組成原則;是奇方的組成原則;君藥用二味,臣藥用四味的方劑,是偶方的組成原則;君藥用二味,臣藥用三味的方劑,是奇方的組成原則;君藥用而味,臣藥用四味的方劑,是偶方的組成原則。患病的時間短,就用奇方治療,患病的時間長,就用偶方治療;發(fā)汗治療時不可用奇方,攻下治療時不可用偶方;補益上部的虛證和祛除在上部的病邪時用緩方,補益下部的虛證和治療在下的病邪時用急方;急方的組成藥物氣味純厚,緩方的組成藥物氣味單薄
93.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欲于世俗之間,無恚(hui)嗔(chen)之心,行不欲離于世,被服章,舉不欲觀于俗,外不勞形于事,內(nèi)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shù)。(素問·上古天真論)
釋義:(圣人)能在天地之中安適地生活,遵從八風的活動規(guī)律,使自己的嗜好和欲望適應世俗社會,沒有憤怒埋怨的情緒,行為不背離世俗的一般要求,穿只有普通紋彩的衣服,行為舉止也不受世俗牽制,外不使形體因為事務而疲勞,內(nèi)不使思想上背負過重的負擔,力求安逸快樂,以安然自得為滿足,所以他們的形體不容易衰疲,精神不容易耗損,壽命也能達到一百歲。
94.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養(yǎng)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素問·五常政大論)
釋義:劇毒藥物,在疾病已去十分之六時,不可繼續(xù)服用;普通的毒藥,在疾病已去十分之七時,不可繼續(xù)服用;微毒的藥物,在疾病已去十分之八時,不可繼續(xù)服用;即使是無毒的藥物,在疾病已去十分之九時,也不能在繼續(xù)服用。之后用谷、肉、果、菜類等進行飲食調理,就能除盡邪氣,是疾病痊愈,但不可飲食過度,否則會使正氣耗損。
95.陰氣盛則夢涉大水而恐懼,陽氣盛則夢大火而燔焫,陰陽俱盛則夢相殺。上盛則夢飛,下盛則夢墮。甚饑則夢取,甚飽則夢予。肝氣盛則夢怒,肺氣盛則夢恐懼、哭泣、飛揚,心氣盛則夢善笑恐畏,脾氣盛則夢歌樂、身體重不舉,腎氣盛則夢腰脊兩解不屬。(靈樞·淫邪發(fā)夢)
釋義:人若體內(nèi)陰氣過盛,便會夢見過大河而心中恐懼;陽氣過盛就會夢見烈火熊熊燃燒;陰陽二氣皆盛,便會夢見相互搏殺。身體上部邪氣過盛,便會夢見在空中飛舞;身體下部邪氣過盛,便會夢見向下墜落。非常饑餓便會夢到向人求取東西,非常飽脹便會夢到向人施與東西。肝氣旺盛,夢中便會憤怒不已;肺氣旺盛,夢中便會恐懼、哭泣、沸騰;脾氣旺盛,夢中便會歌唱或感到身體沉重難以移動;腎氣旺盛,夢中便會腰脊相離不接。
96.厥氣客于心,則夢見丘山煙火;客于肺,則夢飛揚,見金鐵之奇物;客于肝,則夢山林樹木;客于脾,則夢見丘陵大澤,壞屋風雨;客于腎,則夢臨淵,沒居水中;客于膀胱,則夢游行;客于胃,則夢飲食;客于大腸,則夢田野;客于小腸,則夢聚邑沖衢;客于膽,則夢斗訟自刳;客于陰器,則夢接內(nèi);客于項,則夢斬首;客于脛,則夢行走而不能前,及居深地窌苑中;客于股肱,則夢禮節(jié)拜起;客于胞直 ,則夢溲便。(靈樞·淫邪發(fā)夢)
釋義:如果有邪氣侵入心,則夢見山火烈烈;侵入肺,則夢見飛騰或金屬之類形狀奇怪的東西;侵入肝,便會夢見山林樹木;侵入脾,便會夢見丘陵、大湖或是被風雨摧毀的房屋;侵入腎,則便會夢見站在深淵之旁或沉沒在水中;侵入膀胱,便會夢見漂流;侵入胃,便會夢見食物和飲水;侵入大腸,便會夢見田野;侵入小腸,便會夢見聚會于城市或要道;侵入膽,便會夢見與人爭訟或自殺;侵入生殖器,則會夢見性交;侵入頸部,便會夢見被砍頭;侵入小腿,便會夢見行走而不能前,或是身處地下的窖園;侵入大腿,便會夢見跪拜行禮;侵入尿道和直腸,便會夢見大解、小解。
97.凡未診病者,必問嘗貴后賤,雖不中邪,病從內(nèi)生,名曰脫營。嘗富后貧,名曰失精。凡欲診病者,必問飲食居處,暴樂暴苦,始樂后苦,皆傷精氣,精氣竭絕,形體毀沮。暴怒傷陰,暴喜傷陽,厥氣上行,滿脈去形。(素問·疏五過論)
釋義:醫(yī)生在給病人診斷治療前,一定要問清病人的職位高低情況。如果病人從前位居顯貴而后來失勢,這種病人即使不遭受外邪侵犯,疾病也會有身體內(nèi)部發(fā)出,這種疾病叫“脫營”。如果病人是原來富貴后來貧窮而生的病,就叫“失精”。醫(yī)生診病時,必問病人的飲食情況和居住環(huán)境,有無突然喜樂,或突然悲傷,或先喜樂后悲傷,這些都會損耗精氣,使精氣敗絕,形體衰敗。暴怒會損傷陰氣,爆喜會損傷陽氣,陰陽之氣受到損傷,就會使厥逆之氣上沖,氣血上涌,會導致經(jīng)脈脹滿,形體羸瘦。
98.凡未診病者,必問嘗貴后賤,雖不中邪,病從內(nèi)生,名曰脫營。嘗富后貧,名曰失精。凡欲診病者,必問飲食居處,暴樂暴苦,始樂后苦,皆傷精氣,精氣竭絕,形體毀沮。暴怒傷陰,暴喜傷陽,厥氣上行,滿脈去形。(素問·疏五過論)
釋義:醫(yī)生在給病人診斷治療前,一定要問清病人的職位高低情況。如果病人從前位居顯貴而后來失勢,這種病人即使不遭受外邪侵犯,疾病也會有身體內(nèi)部發(fā)出,這種疾病叫“脫營”。如果病人是原來富貴后來貧窮而生的病,就叫“失精”。醫(yī)生診病時,必問病人的飲食情況和居住環(huán)境,有無突然喜樂,或突然悲傷,或先喜樂后悲傷,這些都會損耗精氣,使精氣敗絕,形體衰敗。暴怒會損傷陰氣,爆喜會損傷陽氣,陰陽之氣受到損傷,就會使厥逆之氣上沖,氣血上涌,會導致經(jīng)脈脹滿,形體羸瘦。
99.
五谷:粳米甘,麻酸,大豆咸,麥苦,黃黍辛。(靈樞·五味)
五果:棗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
五畜:牛甘,犬酸,豬咸,羊苦,雞辛。
五菜: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蔥辛。
五色:黃色宜甘,青色宜酸,黑色宜咸,赤色宜苦,白色宜辛。
五禁: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腎病禁甘,肺病禁苦。
釋義:五谷之中,粳米之味甘,芝麻之味酸,大豆之味咸,小麥之味苦,黃米之味辛;
五果之中,棗之味甘,李之味酸,栗之味咸,杏之味為苦,桃之味為辛;
五畜之中,牛肉之味甘,狗肉之味酸,豬肉之味咸,羊肉之味苦,雞肉之味辛;
五菜之中,葵菜之味甘,韭菜之味酸,豆葉之味咸,野蒜之味苦,大蔥之味辛;
五色之中,黃色適合于甘味,青色適合于酸味,黑色適合于咸味,赤色適合于苦味,白色適合于辛味;
五臟發(fā)生疾病時的禁忌如下:肝臟發(fā)病時忌辛味,心臟發(fā)病時忌咸味,脾臟發(fā)病時忌酸味,腎臟發(fā)病時忌甘味,肺臟發(fā)病時忌苦味。
100.
肺氣虛,則使人夢見白物,見人斬血籍籍,得其時則夢見兵戰(zhàn)。
腎氣虛,則使人夢見舟船溺人,得其時則夢伏水中,若有畏恐。
肝氣虛,則夢見菌香生草,得其時則夢伏樹下不敢起。
心氣虛,則夢救火陽物,得其時則夢燔灼。 
脾氣虛,則夢飲食不足,得其時則夢筑垣蓋屋。(素問·方盛衰論)
釋義:如果肺氣虛少,人就會夢見白色的東西,或者殺人血肉橫流的場面,如果遇到肺臟所主的秋季或庚辛日金旺之時,就會夢到戰(zhàn)爭場面。
如果腎氣虛少,人就會夢到從船上落入水中淹死,如果遇到腎臟所主的冬季或逢壬癸日水旺之時,就會夢到自己潛伏在水中,害怕而恐慌。
如果肝氣虛少,人就會夢到芬芳的草木,如果遇到肝臟所主的春季或逢甲乙日的木旺之時,就會夢到藏匿在大樹底下不敢出來。   如果心氣虛少,人就會夢到救火或雷電交加的場景,如果遇到心臟所主的夏季或逢丙丁日的火旺之時,就會夢到火焚燒自己的身體。
如果脾氣虛少,人就會夢到飲食不足而腹餓口渴,如果遇到脾臟所主的長夏季節(jié)或逢戊己日的土旺之時,就會夢到建造房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黃帝內(nèi)經(jīng)》原文及譯文
大千老師講《氣道中醫(yī)》之三十三
《黃帝內(nèi)經(jīng)》白話文 (全文)
黃帝內(nèi)經(jīng)》一百句
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生氣通天論篇第三
黃帝內(nèi)經(jīng)摘要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