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白馬寺(一)》刊于日本東京出版之《河南》雜志第二期(1908年2月1日)。
畫跋印在畫的背面:“惟東漢孝明皇帝永平七年,歲次甲子。帝敕郎中蔡愔、中郎將秦景、博士王遵等一十八人,西尋佛法。至印度國(guó),延迦葉摩滕、竺法蘭。用白馬馱經(jīng),并將釋迦畫像,以永平十年,歲次丁卯,至于洛陽。帝悅,造白馬寺,譯《四十二章經(jīng)》。是為佛教?hào)|流之始?!?/span>
曼殊生于日本橫濱。六歲隨嫡母黃氏回廣東香山故鄉(xiāng)(今屬珠海市)。十二歲時(shí),不堪家庭虐待,在廣州六榕寺出家。因偷食五香鴿子肉犯戒被逐離寺。十六歲,在日本,又因戀愛不果,返廣州,于蒲澗寺再次削發(fā)為僧。但旋即還俗。二十歲時(shí),憤恨清政府對(duì)《蘇報(bào)》案的荒謬判決,于天然和尚曾任過主持的廣東番禺海云寺再次披剃。又因過不慣寺廟的清苦生活,很快回歸社會(huì)。并從此,直到生命的終結(jié),始終過著亦僧亦俗、半僧半俗的生活。他既信仰佛教,因而以佛教為題材,作過多幅畫。此為其中的一幅。深山古寺,流露著他作畫時(shí)對(duì)此境此情的向往;畫面散發(fā)著一種深刻的寂靜之美,而沒有絲毫對(duì)人生消沉的意念?;旧?,這是一幅絕佳的風(fēng)景畫。它的發(fā)表,是對(duì)人民熱愛祖國(guó)大好河山、熱愛傳統(tǒng)文化之情的無聲的激發(fā)。
永平七年:公元64年。永平十年:公元67年。
迦葉摩滕、竺法蘭:中印度高僧,能解大、小乘佛經(jīng)。
(原載李蔚《曼殊妙跡百幀》124-125頁,北京遠(yuǎn)東聯(lián)合國(guó)際拍賣公司2018年10月出品,非賣品。)
鏈接:https://www.docin.com/p-2180926221.html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