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山草書天下雄
——祝允明和他的草書藝術(shù)
田歌
明代史稱“吳中四才子”之一的祝允明(1460—1527),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齊名。他字希哲,號枝山,長洲(今江蘇吳縣)人。他家學淵源,能詩文,工書法。其小楷學鐘繇、王羲之,謹嚴端整,筆力穩(wěn)健;草書學懷素、黃庭堅,晚年的草書,更顯筆勢雄強、縱橫秀逸,為當世所重。他的“狂草”,雖偶有失筆,卻寫得舒展縱逸,氣韻生動,是值得后人研習的一位書家。
他將草書的表現(xiàn)力推上了一個高度,增強了氣度和內(nèi)涵,從而成為明代浪漫書風的成功者。
祝允明雖看到懷素的成就,但對于草書的學習仍然是主張學晉人的。他在黃庭堅和懷素的作品中看重的是其中的“晉韻”,因此,他對時人學懷素以至于“狂妄”的現(xiàn)象很不滿。他曾多次強調(diào)對晉人草書的學習。如66歲所作的《古詩十九首》,盡管在筆法上很似宋人,但在章法和韻味上很有晉人意蘊。這類作品往往在他的小草尺牘上體現(xiàn)得很充分。
祝允明傳世的作品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章草。元明書家在上窺晉人時,把已被人遺忘的章草書重新拿來玩味,并得到了發(fā)展。這是個很有趣的現(xiàn)象,因為當時不可能像我們現(xiàn)在可以看到出土的大量簡牘墨跡,而僅僅依據(jù)《急就章》以及部分刻帖來作樣本。那時只能借助于今草和行書的筆法來寫章草的結(jié)構(gòu),而形成很特別的風貌。元時趙孟頫有《急就章》臨本,康里子山也作章草書,明初最有名的章草書家是宋克。在這樣的風氣下,祝允明也作了不少章草作品,如67歲所作的《書述》,其中很多字與《急就章》很相近。他章草書法的代表作是66歲所作《和陶飲酒詩》冊(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他將今草的筆法和部分草法自然地融入章草,而短促樸厚的點畫正是他學習鐘繇后的收獲,很能反映章草質(zhì)樸自然的本來風貌。如果把它與出土的簡牘相比較,實在令人嘆服。
最能代表祝允明草書成就的是他晚年的狂草大作。激躍奔發(fā)成為他大草創(chuàng)作的主要特征。作品狂而不亂,情濃勢足,氣度不凡,是它的特色。他晚年的書作《箜篌引》就是如此。保證大草氣度的第一因素,即是將字中妍媸和巧麗的筆畫起收動作幅度縮短,增加行筆過程中的飽滿度和厚實感。這一點在他加以單獨筆畫為主的作品中反映得更明顯。這樣,使人視覺上既感到樸拙、沉勁而又不失流麗多姿。祝允明在這一卷后自識:“神在千五百年前”,可以知道他意在追摹漢人。
祝允明的草書手法多變,內(nèi)涵豐富。巧拙互生是他的又一特點。圖《箜篌引》,第二行“高”字的點,橫為巧,而下部則中鋒取拙,在這一頁中“友”字極巧而“上”字極拙,樸拙與巧麗的配合很耐人尋味。點線的互相映照是另一特點。祝允明對于點的運用有獨到的地方,形狀、角度、方向不同的點,為作品的情感表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長線條的適當運用又是他抒情的需要,如圖中的變化實在很舒心。以上三例已經(jīng)很能說明問題。他的大草風格確有自己的特色,但在具體創(chuàng)作中又往往因情而多變??偲饋碚f,祝允明的書法由早年中和平整的小楷起步,繼而學行書,向?qū)挷┢鎮(zhèn)冗^渡;中年以后形成險崛的狂草,是伴隨著他仕途失意、放蕩不羈的心理歷程而轉(zhuǎn)變的。最后以自己的學養(yǎng)、情愫一并寓于書法,坦露他真誠的內(nèi)心世界。這樣的心境和扎實的功底成就了這樣一位卓越的書法家。
祝允明草書秋興八首卷
翰海2011春拍,慶云堂集藏中國書畫重要作品將推出日藏本《祝允明草書杜甫秋興八首卷》。此卷為祝允明五十七歲所書,筆力雄強,氣脈流暢,功力渾厚。引首為明代陳鎏所題“枝山草書”,后附晚明嘉興名士洪邦基、高松聲、釋智舷題跋,以及日本長尾甲題跋,近代羅振玉題簽。此卷筆法精嚴,神采超然,風格鮮明,鑒藏脈絡清晰,為重要的祝允明草書珍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