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辭典 作者介紹
崔岱遠,飲食文學作家,應邀擔任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媒體美食節(jié)目學者嘉賓。近年來出版的《看罷西游不成精》、《京味兒》、《京味兒食足》、《京范兒》等作品,無不蘊含著濃郁的人間煙火情。
吃語錄
1. 在北京人,吃已經(jīng)不僅僅是充饑,而是一種精神需求,是一種生活享受。
2. 人的一種性格總是與一類吃食相關的。
3. 吃是一種載體,所承載的是對生活的態(tài)度和對人生的感悟。
4. 品味一種吃食,就是體驗和感受一種人生。有的奢華,有的樸素,有的虛偽,有的真誠。
5. 甜品是一種伸手可及的享受,它帶給人的已經(jīng)不僅是口腹之美,更是人們心里對生活的那份滿足和快意。
6. 對美食的那些豐富細膩的感受,是窮盡一生也體驗不完的。
7. 主導餐飲潮流的,從來都是既有錢又有閑的人。具體到北京來說,就是貴族、官宦和文化人。所謂政治和文化的中心,那是一點都不錯的。而僅僅有錢的人只能跟在這兩類人屁股轉(zhuǎn)。因為從傳統(tǒng)上說,北京人很大一部分是來京做官的大家族和為他們提供各種服務的人。所以北京人無論貴賤,即使是個送菜的,也或多或少和王府或衙門有一些瓜葛,王府里的一個小差役,盡管拿錢不多,但社會影響力也遠遠在一個暴發(fā)戶或土財主之上。至于文化人,所謂附庸風雅嘛,有錢有閑的貴族玩兒的就是文化。而且,中國的文人,對吃從來都是有研究的,孔子說“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嘛,從屈原,到蘇東坡,乃至魯迅,不都和吃有著這樣或那樣的瓜葛嗎?
8. 因為北京的傳統(tǒng),會吃才是社會名流。貴族即使破落了,他的底氣乃至氣質(zhì),仍然遠在一個暴發(fā)戶之上的。反應在吃上就是對美味的孜孜以求。
9. 一個會吃的人,是可以把大廚叫上來,說得他心悅誠服,啞口無言的。
10. 點出一套席是個系統(tǒng)工程,比做好一兩道菜復雜而有內(nèi)涵。
11. 北京人講究吃,但絕不奢侈浪費。吃的東西可以貴,但貴要有貴的道理。如果是自己做菜,料要地道,不能不好,可也不能太好,這才是講究。
12. 什么才是最好吃的菜?時令鮮蔬。就為吃上這一口,得眼吧吧地等上一整年,能不好吃嗎?
13. 誰都知道吃餃子要蘸醋。但很多人不知道吃不同餡兒的餃子講究蘸不同的醋。比如,吃韭菜餡餃子講究是蘸姜末兒米醋,吃鲅魚餡兒餃子要蘸姜末兒熏醋,如吃菠菜餡餃子講究蘸芥茉香醋,吃羊肉西葫蘆餡餃子得蘸蒜泥陳醋,豬肉大白菜餡兒餃子最好是熏醋點上幾滴香油,過年時候吃的餃子必須蘸臘八兒醋就臘八蒜,而吃茴香餡兒餃子只蘸芥末不放醋……這,才是吃餃子的道。
14. 蔥有時令,春夏秋冬的蔥是不一樣,爆羊肉用的是霜降之后挖出來的大蔥,霜降之后的大蔥最嫩,又沒霜凍,而且最好是山東大蔥,白長,而且甜。
15. 醬油是大豆經(jīng)過發(fā)酵加鹽后醞釀出的新味兒,放醬油要比放鹽講究得多,用什么醬油,有多少,什么時候放,出來的效果是不一樣的。用醬油本身就是門藝術。
16. 做編輯跟做菜差不多,都是把各種東西按一定的工藝拼在一起,讓別人品味罷了。
17. 品嘗一道好菜,不在于貴賤,而在于味道,就像看一篇好文章,不在于長短,而在于感受。好菜和好文章都會給人留下永不磨滅的印象,過了多少年,還能讓人回味起來。
18. 越簡潔質(zhì)樸,可能味道越純,越真,越地道。
19. 即使是一塊肉,在不同的季節(jié)也有著不同吃法。春天講究吃紅潤光亮的醬汁肉,同時它還是清明祭祖的必備品。夏天自然是清爽透亮的白煮肉,秋天要吃甜酸可口,軟糯味醇,色彩艷紅的櫻桃肉,它是貼補秋膘兒的佳肴。而冬天吃的是大碗熱氣騰騰的米粉肉,酥爛濃厚,讓人垂涎欲滴。
20. 火勢大小、油溫高低、蒸氣緩急與投料次序,常常間不容發(fā),這是“精”。(用在爆羊肉里)
21. 以前的蘇州菜里有一個炒綠豆芽。它的制作,是一根一根的,把雞絲嵌在綠豆芽里,精細程度可以與蘇州刺繡媲美。
22. 吃就是找到地道的原料和小料、用講究的工藝、在恰當?shù)臅r節(jié),和懂得食之真味的人一起享用。
23. 真正的廚師講究小料不全不做,真正的吃主兒講究小聊不全不吃。
24. 大凡人忽然間有了錢了,總是首先用吃來炫耀自己的成就,吃什么呢?什么貴吃什么,什么生猛吃什么。至于自己的舌頭是否舒服,腸胃是否適應,那是次要的。
25. 最愛吃的東西,是能勾起人的內(nèi)心溫暖回憶的東西。
26. 吃要有誠意。所有的“誠意”都化成吃菜時那不可言喻的感受中。這感受不僅來自于舌頭,還來自鼻子,眼睛,乃至耳朵,當然,最重要的是心。
27. “醋熘大白菜”是北京最為大眾化的菜,然而,它也是最為純正的一道菜。把它炒出來很容易,但把味兒做醇正了,卻并不簡單。
28. 做魚非常講究原料,只有剛宰的魚,烹調(diào)出來才自然舒服,有光澤,肉才會裂開一定的紋理,有彈性而不收斂。魚宰了之后最好在一鐘頭之內(nèi)做得,不然肉就死氣沉沉,沒個活氛勁兒。
29. 特別要注意有些菜是非常講究時令的。
30. 菜要做得口味地道,是不能用味精的,全得靠湯。這個湯不是現(xiàn)在粵菜館兒的“煲湯”,而是專門調(diào)味兒的湯,不會調(diào)湯的廚子,就不算好廚子,只能算是個大師傅。
31. 川菜里有一道“開水白菜”,清澈見底的湯里躺著一顆白菜芯兒,就像清水煮的白菜。吃起來及其鮮美,秘密全在那湯上,那才是川菜的經(jīng)典。
32. 人的味覺很重要一條是“先入為主”。
33. 會吃的人,必須是有錢、有閑、有想法、有情趣的人。
34. 做波菠菜最好不用刀切,而要用手掰,這樣菠菜的清香味兒才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35. 一個會吃的人首先要熱愛生活,再有就是對吃有百折不撓的恒心。
36. 吃,就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
37. 最好吃的飯,是愛人給你做的飯。
38. 飲食從來都是和感情瓜葛在一起的。
39. 人對口味的記憶非常頑強而深刻。讓一個人念念不忘的美味,一定是小時候吃過的吃食。很多小時候兒常吃的東西,即使是一種普通的小吃,也令人記憶終生。
40. 保留過去的做法,味道不一定就是最佳。因為原料變了,環(huán)境變了,人們的口味和飲食習慣也變了。
41. 一個真正會吃的人首先要熱愛生活,再有就是對吃有百折不撓的恒心。
42. 吃,就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
43. 主導餐飲潮流的,從來都是既有錢又有閑的人,具體在北京來說,就是官場,和文化人。
44. 因為按照北京的傳統(tǒng),名流的風范做派之一就是會吃。
45. 吃一席菜,真正印象深刻的也就一兩道菜而已。
46. 很多菜是永遠吃不到原來的味道了,雖然菜式和做法是完全按規(guī)矩來,可現(xiàn)在能買到完全天然的原料了。?
47. 吃的方法,恐怕更多的是來源于民間習俗。
48. 皇帝和文化人往往成為美食的招牌。
49. 文化人更在意吃,也更講究品味。
50. 在古代,臘八是非常重要的大節(jié),周代這一天要祭祀百神,臘日本來是冬至之后的第三個戊日,這個月才叫作臘月,后來才逐漸固定在臘月初八。在古代的十二個月里,合祭眾神叫作“臘”。
51. 吃往往體現(xiàn)一個民族的性格,同樣一個面團兒,歐洲人直接用火烤成面包,而中國人用水蒸成饅頭。
52. 皇帝特意在坤寧宮里添置了兩口大鍋,專門做白煮肉,現(xiàn)在去故宮透過坤寧宮東面的玻璃窗還能看見。
53. 祖宗家法,任何人不能違背。
54. 杜甫形容冷面經(jīng)齒冷于雪。
55. 面條要吃鍋挑兒,只能是人等面,不能面等人。
56. 北京人在吃上善于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57. 燒餅一定是加了少許小茴香碾成的粉。涮羊肉的燒餅要在涮鍋子上用碳火慢慢烘熱,這樣小茴香的香氣才能竄出來。
58. 鱖魚是純中國特產(chǎn),肉厚,刺少,味鮮,有個別名叫中華魚。中國的各大菜系中幾乎都有鱖魚,比如淮陽菜的松鼠鱖魚、叉燒鱖魚,魯菜的干蒸鱖魚,徽菜的臭鱖魚,粵菜的碧綠鱖魚卷等等。
59. 什么菜最好吃?春初的韭菜,秋末的白菜。
60. 蘇東坡曾把大白菜比作羊羔,豬肉乃至熊掌?!鞍纵款惛犭?,冒土出熊蹯?!?/p>61. 北京人冬儲大白菜的歷史起碼有五六百年了。元代文人歐陽玄就記載過大都人冬儲大白菜。
62. 山東福山的大包頭,北京的青白口。
63. 慈禧牙根兒不吃黃瓜。?
64. 大白菜的主流做法。
65. 北京人研究怎么吃。
66. 中國人不太樂意研究發(fā)明創(chuàng)造,但對吃卻是個例外?;蛟S中國人把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熱情全放在吃上了,才是中國菜獨步天下。
67. 真正的功夫,是在油鹽不繼的情況下玩兒出來的。
68. 使醋順鍋內(nèi)沿兒流到肉上,香霧過后,滋味爽然,有個名字叫“響醋?!比绻苯拥乖谌馍希统闪藧烆^醋,只剩下酸了。
69. 堂菜的風格在于可調(diào)眾口。溫文爾雅,中正平和。
70. 北京人在于吃的高明之處在于把不可能的事兒變成可能,還讓您覺得很自然,很舒服。
71. 北京人從不吃稀奇古怪的東西,而是把平常的東西做出不平常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