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5月第1版。1991年5月第1次印刷
【【【劉咸炘:1896-1932。字鑒泉。中國現(xiàn)代著名書法家、書法理論家、目錄學家、歷史學家。著名學者梁漱溟、陳寅恪等對劉咸炘非常推崇。四川大學歷史系著名教授蒙文通評劉咸炘“數(shù)百年來一人而已”。
劉咸炘善書,真、草、隸、篆,無所不精,15歲即以書法教人。其書法理論著作《弄翰余沈》獨樹一幟,內(nèi)容豐富,很有見地。此書印數(shù)較少,因此少有人知,卻引起了日本當代著名書法理論家、被日本書法理論界譽為“泰斗”的中田勇次郎的重視,對此書給予了高度評價。
《弄翰馀瀋》內(nèi)容介紹:
他寫了一本論書法的專著《弄翰馀瀋》,提出“華夏藝術(shù),書畫并重,而書之變化尤多”?!皶嘧冊娢耐?,故其派別風勢亦可以論詩文者論之”??畤@“畫學有史,而書學無史,畫科盛行,而書科不盛”。主張寫書法史。書中對包慎伯的《藝舟雙楫》,康有為的《廣藝舟雙楫》,葉鞠裳和翁潭溪的尊尚唐碑,皆提出糾正與補充意見。對大篆,小篆、分書,隸書,真書.草書、行書的發(fā)展變化,都有精辟的論述。并且對歷代書法家如魏晉的鐘繇、衛(wèi)恒、王羲之,唐代的顏真卿.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柳公權(quán),宋代的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明的趙孟頫、董其昌、文衡山,清代的鄧完白、何子貞、伊墨卿、包世臣、王文治、劉石庵等,以及近代的吳昌碩也有評論,不主張一家之言,詳論各家的得失。提出“凡文字一代自有一代之風氣,舉全風氣而論高下,則此代有不如彼代者。而一風氣中亦自有高下,高風氣中之下者,或不如下風氣中之高者。此風氣與彼風氣之高下,未易確定。若各風氣中之高者,則可以普遍之價值定之,此論藝術(shù)者之所同也。漢賦、唐詩、宋詞、元曲,固無由比較高下。即同一詩也,必謂六朝詩勝唐、唐詩勝宋,亦巳非通確之論。即使通確,六朝亦自有惡詩,舉六朝惡詩以加諸唐佳作之上,豈為通耶?論詩文者多蔽于是,論書亦然”。他這種見解,是很卓絕的。
廣西梁漱溟曾對人說:“余至成都,唯欲至諸葛武侯祠堂及鑒泉先生讀書處?!辈严壬秲?nèi)書·動與植》這篇文章轉(zhuǎn)載入《中國民族自救運動最后覺悟》中,作為附錄。
陳寅恪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來成都華西大學講學,到處搜訪購買先生的著作,認為先生是四川最有識見的學者。
蒙文通和先生私交最篤,隨時過從,研究學問,曾經(jīng)慫恿先生重修宋史。蒙在《四川方志序》中評論先生說:“其識已駿駿度驊騮前,為一代之雄,數(shù)百年來一人而邑?!?br> 吳芳吉對先生極為敬佩,書信往來,討論文學詩歌,自稱“半友生半私淑之弟”。
林思進曾在《劉豫波先生家傳》中說:“獨惜君從弟鑒泉年未四十,所著書數(shù)百卷,其于校讎考訂之學,精核微至者,殆不可朽”。
1982年日本學者曾到四川省圖書館查閱先生的著作。繼后,西德的學者也托人到圖書館查詢。由此可見,劉咸炘先生的學術(shù)已產(chǎn)生了世界性影響。
楊代欣:當代著名書法家、書法理論家。
楊代欣先生自幼在金石書畫方面就有非一般的天賦,過目不忘,學習全優(yōu)。在書法藝術(shù)中,他是真草篆隸的通才,作品具有正統(tǒng)風范,筆力蓋世,行云流水,氣勢磅礴,書法界的真英雄也。
他品德高尚,多年來楊先生孜孜不倦的為中國書法藝術(shù)盡力而為,做了非常多的貢獻。在書學理論上頗有建樹,根據(jù)統(tǒng)計,累計出版發(fā)行近2000萬字,并且這個數(shù)字還在不斷增加。所以楊代欣先生是一位能把書法藝術(shù)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的真書家也。
國內(nèi)已出版的有關(guān)書法的圖書有:《書學格言》《書法論叢》《中國上古書法史》《書法史話》《墨池散記》《中國書法史話》《書法藝術(shù)答問》《歷代書法論文選》《書法美學簡論》《弄翰余沈——書學縱橫談》《書法字典》《歷代畫家書法選》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