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各地的命名是有規(guī)則的,很多都可以“顧名思義”。
河南與河北,是黃河的南北;
湖南與湖北,是洞庭湖的南北;
山西與山東,是太行山的西東。
河、湖、山都有了,江西,怎么就沒個對應的江東?
而名字看起來毫不相干的安徽和江蘇,卻曾為一體。
原因是什么?我們不妨一起,了解下各省地名的來由…
河南、河北
據(jù)《爾雅》:“天下有名丘五,其三在河南,其二在河北?!焙幽稀⒑颖?,至遲在西漢就已出現(xiàn),或者更早在春秋末戰(zhàn)國初。
“河南”,因大部分地區(qū)在黃河以南,故名;河北,是指黃河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域。
湖南、湖北
兩者元朝時同屬湖廣行省。
清康熙年間,湖廣行省南北分治,依洞庭湖為界,北為湖北行省,南為湖南行省。
山東、山西
以太行山分界,山東,為太行山以東的區(qū)域;山西,居太行山之西。
戰(zhàn)國時,兩者范圍和現(xiàn)在不同,據(jù)說是以崤山分界。
廣東、廣西
唐朝時,朝廷將嶺南道劃分為東、西兩道,是兩廣分為東西的開始。
北宋時分廣南路為東、西二路,廣南東路簡稱為廣東路,廣南西路為廣西路。名稱源于此。
安徽、江蘇
清康熙時,分江南省為江蘇、安徽二省。
江蘇的名稱起自江寧府(南京市)和蘇州府的首字。安徽省以巡撫駐所安慶府、所轄徽州府(今歙縣)的首字為名。
浙江
浙江一名至遲在戰(zhàn)國時已經(jīng)出現(xiàn),指今天的富春江、錢塘江,以新安江為它的上源。
據(jù)說是因為江流盤迴曲折而得名。
江西
上文我們說江西沒有對應的江東,因為這里的江,并不是說某條江,而是江南的西部。
唐屬江南西道,后設江西觀察使,為江西得名的開始。
福建
唐朝時,設福建節(jié)度使,管轄福、建、泉、漳、汀五州。取五州的前兩個州得名。
臺灣
名稱源于臺灣南部少數(shù)民族“臺窩灣”社的社名,意為濱海之地。福建移民依閩南語將此名譯寫為“大員”“臺員”“大灣”等,后定名為“臺灣”。
明朝萬歷年間官方正式在公文中使用“臺灣”名稱,指代的是臺南地區(qū)。清朝時官方才將全島正式定名“臺灣”。
海南
因處瓊州海峽之南得名。
春秋戰(zhàn)國時本島或為百越地,有部落儋耳國,《隋書》記載“海南儋耳歸附者千余峒”,后設崖州,唐朝又設瓊州。故有人稱雷州為“海北”,瓊州為“海南”。
黑龍江
黑龍江這個名稱最早見于《遼史》,據(jù)說是因為江水色黑,蜿蜒如游龍,故名。
吉林
出自清1673年建吉林城,命名“吉林烏拉”,意為“沿江的城池”。
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將吉林將軍轄區(qū)改建為吉林省。
遼寧
1929年,中華民國改奉天省為遼寧省,取“遼河流域永遠安寧”之意。
但“遼”這個字很早就在用了,戰(zhàn)國時就在遼河以東設置遼東郡,遼河以西設遼西郡。
陜西
周成王時,將王畿千里之地以陜陌為界分為東西兩部分,陜陌以東歸周公治理,以西歸召公治理。
后人因稱陜陌以東地區(qū)為陜東,以西地區(qū)為陜西。
貴州
唐朝設“矩州”,沿襲至宋。由于當?shù)卣Z音不分,故宋代記載也有把矩州寫成貴州的。元初正式改名為貴州。
云南
云南最初是漢代的一個縣名,云南作縣名,有“彩云南現(xiàn)”說、“云山之南”說(云山即現(xiàn)賓川雞足山)、“武帝追夢”說。
四川
宋初將五代時后蜀故地分設,后再分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稱為“川峽四路”,后簡稱四川路。元代合四路,設四川行省。
有些書上說四川得名于境內(nèi)有長江、岷江、沱江、嘉陵江四條大川,應屬繆傳。
甘肅
取甘州(今張掖)、肅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
青海
因境內(nèi)有“青海湖”而得名。
青海,古有“西海”“遷?!钡让Q,唐以后多以“青?!睘檎?/p>
寧夏
公元五世紀初,匈奴貴族結合古典,自以是夏后氏的后裔。
元朝置西夏中興行省,后又取“夏地安寧”之意,改稱寧夏行省,寧夏始得名。
西藏
以清朝中央正式定名而得名。因其地在中國西部,遂稱西藏。
唐宋為吐蕃,元朝屬宣政院,明朝稱烏思藏,清初稱衛(wèi)藏。
新疆
西漢時就在今新疆地區(qū)設置了西域都護府。
乾隆時,清朝平定準噶爾部,稱“新疆”。
內(nèi)蒙古
蒙古原為部族名,唐代記載,其部名為蒙兀、蒙瓦。宋、遼、金時代譯作萌古、盟古、蒙古里等。
十三世紀初,蒙古部成吉思汗統(tǒng)一大漠南北各部,建立蒙古汗國。此后凡與蒙古部同一語系的民族,統(tǒng)稱蒙古。
據(jù)網(wǎng)絡原創(chuàng)整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