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雖沒有血緣關系,但卻有著比血緣更加濃稠的情感。那是一份信任、一份依靠、一份待人如親的平等,換來的是一份守護、一份牽掛、一份面對死亡時視死如歸的勇氣。堅貞的革命軍人楊開慧和她的保姆陳玉英,為我們書寫了一份情比天高,情比命貴的感人畫面。
1896年,陳玉英出生在湖南寧鄉(xiāng)的一個貧寒農民家庭里。晚清末年,在那個即將動蕩不安的歷史年頭,陳玉英是真真正正苦過來的人。
家境貧寒,一無所有。吃飽飯、穿暖衣是怎么也不敢想的奢求。從小生活不堪,只能以討飯來維持生命,稍大了一點,家里就把陳玉英許配給其他稍富有人家做童養(yǎng)媳。從小遠離父母親人,在外姓人家里生存,陳玉英的生活境遇可想一般。
身為童養(yǎng)媳,過得是苦命的日子,家里的臟活、苦活、累活、全部壓在陳玉英的身上。僅10歲的年紀,陳玉英就已經(jīng)外出打工賺錢。
圖|陳玉英與女兒
隨著局勢的不堪沒落,陳玉英的夫家生活也漸漸沒落,為了活命,陳玉英不得不早早離開家鄉(xiāng),到長沙富有人家做底層傭人討生活。
1920年,陳玉英進入時湖南督軍趙恒惕家做保姆。
說起來,這個趙恒惕可是革命的"斗爭對象"。1920年,毛主席堅持"湘人自制",這個做法讓趙恒惕很是反感,曾經(jīng)趙恒惕還傳喚毛主席去省警察廳"問話"。
1922年,毛主席領導了長沙泥木工人罷工,這一舉動便遭到了趙恒惕軍隊強烈的壓制;1923年,湖南湘軍司令的爭奪,毛主席支持了趙恒惕的對手;1925年,毛主席回到韶山,組織農民運動,趙恒惕竟然命令團防局進行瘋狂的搜捕壓制。
圖|長沙泥木工人罷工
陳玉英在趙恒惕家中做了6年的保姆。直到1926年,趙恒惕失勢,慘淡下臺,家中的傭人仆從被盡數(shù)遣散,陳玉英失去了工作,只得繼續(xù)在長沙尋找工作。
1926年的冬天,此時毛主席的革命事業(yè)正剛起步,主席一門心思全力撲在革命前途上,沒有太多的時間來照料家里。
這一年陳玉英二十九歲,經(jīng)人介紹,陳玉英來到了主席家里做保姆。更準確的來講,是經(jīng)過開慧的一個親戚介紹的。這個親戚曾經(jīng)雇傭陳玉英在家中做過一段時間的保姆,對陳玉英的印象非常好,說陳玉英忠厚善良、老實勤快、肯吃得苦。有了熟人的作保,開慧馬上就同意了讓陳玉英來家中做保姆。
陳玉英第一次來到主席家中的時候,非常地小心翼翼。主席首先問了陳玉英家中的情況,陳玉英一一忐忑地回答,十分謹慎。直到主席開口,留下吧。陳玉英的一顆心這才安心的放到了肚里。
圖|毛主席與楊開慧劇照
雖然知道自己碰上了好人家,但是陳玉英還是有些拘謹不安的。她深刻地銘記著自己的身份,在那個年代,保姆是沒有什么地位可言的。為了打破彼此之間拘謹?shù)臍夥眨瑮铋_慧當即就對陳玉英表示,今后的生活大家不分彼此,只是幫忙做事,沒有什么誰服侍誰這一說。
楊開慧對陳玉英說的這一番話,讓陳玉英的心里暖暖的。從前,做過那么多戶人家的保姆,別人對保姆的態(tài)度都是尖利刻薄的,更不要談什么朋友,可到了楊開慧這里,竟然對一個底層的保姆態(tài)度是這么和緩,還開口要和保姆做朋友,一時間,陳玉英的心里分外暖心。
地位這種東西,對于當時的陳玉英來說,實在是太過于奢侈了。能夠被人平等尊重地對待,實在是太難得稀有了。這讓陳玉英非常意外和感動。
就這樣,陳玉英在主席家中,一個民主又和煦的氛圍里,開始了自己長達二十年的保姆生涯。
圖|《建黨偉業(yè)》楊開慧劇照
陳玉英來到主席家中做保姆,沒有什么文化的她并不知道什么是革命,更無法想到自己的雇主會成為一代偉人,她只知道,在主席家中,這個主人家心地善良,待人真誠,跟以往自己工作的人家不一樣。
那是1926年,主席和楊開慧的大兒子岸英剛剛四歲,二兒子岸青僅僅才兩歲。此時的楊開慧身懷六甲。家中事務繁多,急需有人幫襯照顧。
自從陳玉英來了主席家里,她手腳勤快,任勞任怨,能吃苦,能干活,做事有板有眼,利利落落,帶孩子做家務更是一把手,深受毛家上下的夸贊與好評。在日常生活中,陳玉英來到家里,很大程度上減輕了開慧身上的家庭負擔,開慧從心底里對陳玉英這位得力幫手贊不絕口。
圖|楊開慧與毛岸英、毛岸青
陳玉英做了家中的保姆后,家里的采買開支都由陳玉英張羅。陳玉英每次采買家用、買菜買針線,都會一筆一筆認真記賬,回到家后再一筆一筆向楊開慧匯報錢財使用情況,賬目清清楚楚,筆筆分明。
這個習慣也是陳玉英多年做保姆的經(jīng)驗,過去的主人家對保姆的要求非常嚴格,保姆出門買東西,回來要一筆筆對賬目。更有甚的還會去搜保姆的身,在他們眼里,保姆是外人,不,他們根本沒有把保姆當作一家人,對保姆沒有任何信任與人格尊嚴的顧忌。
當陳玉英依舊按照從前那般做法去找楊開慧對賬目的時候,楊開慧卻制止了陳玉英的這個行為。
楊開慧說:"孫嫂,可不用這么見外的分得這么清楚,幫我們買東西,看著值了就行,不怕什么的。"
之所以稱陳玉英為"孫嫂",是因為陳玉英的丈夫姓孫,所以陳玉英也被人稱作"孫嫂"。
這個舉動再次讓陳玉英內心感動不已。她不斷在心中感嘆,做保姆這么長時間,從來沒有遇到過這么好的人家,與自己之前的苦日子相比,現(xiàn)在的生活真是太好了。
圖|武昌舊居
與主席家人相處一段時間后,陳玉英深受家人的喜愛。尤其是楊開慧的母親楊老太太,更是有心把陳玉英當做自己的干女兒。
陳玉英沒有辜負大家的厚愛,在后來血雨腥風的關鍵時刻,緊要關頭陳玉英心甘情愿與開慧站在一起,陪開慧一起赴湯蹈火,接受舍生取義的生死考驗。這也是后話。
毛家人對陳玉英也是十分照顧和體貼。
陳玉英是一個不識字的農村婦女,出門買菜總是很緊張,害怕找不到回家的路,但自己又說不上具體的地址。主席便把陳玉英的名字和自家的家庭住址寫在一個長布條上,讓陳玉英隨身帶著,好方便今后上街買菜問路。
毛家人對陳玉英的態(tài)度,讓陳玉英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溫暖。
主席年輕時候生活就非常的樸素,對于吃穿沒有很講究。當時主席只有一件白色的襯衣,這件白色襯衣是外出講話談事情時候穿的,平時不能隨便洗,要有計劃有安排的洗。
有一次,陳玉英忘記了這件事情,直接把主席的白襯衣給洗了。正巧主席需要參加會議,要穿這件白襯衣,左找右找也找不到,最后問起陳玉英,才知道是陳玉英不小心把白襯衣給洗了。
直到自己耽誤事情的陳玉英急的是滿頭大汗,想著自己會不會因為這件事情被趕出去,丟了這件工作吧。
圖|楊開慧與毛澤東
主席卻笑著安慰陳玉英,拿起一件舊衣長袍就出門了。沒有多余語言。
陳玉英對主席的話語感到意外,感動的淚水不知怎的就落在了臉上。她只是一個保姆,卻得到了主人家無微不至的關懷,陳玉英在心里發(fā)誓一定好好好照顧他們。
這一階段的陳玉英在主席家中做保姆的日子,是陳玉英人生中難得的安定清凈的日子。日子慢慢悠長,歲月靜好。陳玉英親眼見證著主席和開慧之間相濡以沫的感情,見證著孩子一天天長大,越發(fā)變得懂事乖巧。
日子仿佛就會這樣慢慢變好。
1927年4月,主席與楊開慧的第三個兒子岸龍出生。此時的反動派正處處針對革命黨人,黨內遇到了嚴重的安全危機。主席在這個特殊的時刻,無法脫身照料家庭。
圖|毛家湖南板倉舊居
這個時候的陳玉英,包攬了一切的家務,另外還要悉心照顧襁褓中的岸龍和剛生產(chǎn)完的開慧。陳玉英醫(yī)院家里兩頭跑,沒日沒夜地守護在開慧身邊,悉心照料。
也就是在這個艱苦的時期,陳玉英與楊開慧之間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二人之間的感情可謂是比至親還要深刻。
離別總是常態(tài)。在戰(zhàn)亂的年代親人之間長久的安定團聚總是太奢侈。不安定的大環(huán)境下,多少家庭風雨飄搖,為了偉大的事業(yè),不得不遠離家鄉(xiāng),遠離親人。畢竟有國才會有家,國家安定了,每個人的小家庭才會幸福。
為了大事業(yè),主席又要離開了。于是楊開慧帶著孩子們回到了長沙,陳玉英也不離不棄,一同跟著楊開慧回到了長沙板倉。
圖|楊開慧劇照
時年已經(jīng)是深秋了。在一個有涼意的深夜,孩子們聚在主席身邊聽著父親講有趣的故事,多么和諧有愛的畫面啊,可陳玉英一轉頭卻看到楊開慧的眼里滿是淚水。
又是離別的時刻,楊開慧回到屋內,替主席默默收拾著行裝。相聚不易,離別才是常態(tài)。此時的情景,讓陳玉英看了也不由得為之動容。
1927年,秋收起義失敗了。毛主席不走尋常路,率先創(chuàng)新開辟從以城市斗爭為重點轉移到以農村為重點陣地的革命新道路,回到農村,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
這時在長沙板倉的楊開慧,也接受到了組織上給予她的新任務,那就是扎根農村,深入到群眾中去,給鄉(xiāng)村中的人們播撒革命的種子。
這樣一來,家中的食物和三個孩子的照料工作便全部只能由陳玉英扛起來。陳玉英毫無一絲怨言,一心一意照料著這個家庭。在這樣艱苦的日子里,陳玉英長達四年沒有回過自己的老家,四年沒有見過自己的孩子和親人。
村里的鄉(xiāng)親鄰居們都知道毛家里有個能干的保姆,對陳玉英的行為很是贊嘆。
當時的經(jīng)濟條件實在是太艱苦了。自從主席離家后,音訊不通,三年里只收到過主席的一封家書。家里也沒有經(jīng)濟來源,已經(jīng)無力支付給陳玉英每個月5元的保姆工錢。
圖|毛家武昌舊居
陳玉英這個時候主動找到楊開慧,主動放棄了工資。
陳玉英后來回憶道,這沒什么,因為開慧尊重我,真正把我當成了朋友,朋友有了困難,你幫不幫助?這是很簡單的道理。
人與人之間的情誼是相互的,我們是感情動物,靠感情來維系我們和他人的關系,感情深淺就代表了關系的深淺。陳玉英和楊開慧之間的感情如此深厚,陳玉英愿意為這一份感情付出。
經(jīng)濟上的困難可以抵擋,可人身安全在兩個女性面前顯得更加無力。時局動蕩,再加上楊開慧所負責的工作,是很危險的。就這樣,楊開慧和陳玉英過著相依為命、擔驚受怕的日子。楊開慧的苦,只有陳玉英才能真正看在眼里,陳玉英非常同情楊開慧。
在困難的時刻,陳玉英沒有走開,而是陪伴在楊開慧身邊,義無反顧分擔著楊開慧的苦難。
圖|楊開慧故居
1930年8月份,紅軍撤出長沙,敵人開始新一輪的打壓,對革命黨人和革命群眾進行抓捕。更過分的是,他們竟然貼出告示,懸賞上千大洋找尋楊開慧的下落,準備抓捕。
10月14日清晨,不幸終于來臨了。因為叛徒的高密,六十多名敵人端著槍,包圍了板倉楊開慧居住的地方。敵人將楊開慧、岸英、陳玉英抓捕,關進長沙監(jiān)獄。
敵人毫不留情,對楊開慧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嚴刑拷打,但楊開慧寧死不屈,像一位女戰(zhàn)士一般堅守著,守護著革命的成果。
受盡嚴刑后的楊開慧依舊沒有屈服,敵人沒有得到想要的東西,對楊開慧進行了更加殘酷的新一輪酷刑。敵人的手法極其殘忍,竟然用一根碗口般粗壯的木頭壓在楊開慧的小腿上,兩側讓人用力往下踩...種種酷刑,讓人聽了就忍不住掉下眼淚,但楊開慧就這么偉大地承受著。
圖|毛岸英寫給陳玉英的信
楊開慧被酷刑折磨的昏了好幾次,每當昏厥時就被敵人用冰冷的水潑醒。
在一旁看到了敵人對楊開慧進行的毫無人性的刑罰,陳玉英的內心像被針扎一般痛苦著。陳玉英向敵人大聲喊著:"要打就打我,她身子弱,不經(jīng)打啊!"
敵人見從楊開慧口中實在是問不出來什么,便把矛頭轉向了陳玉英。
接著,雨點一般大的皮鞭、竹編、麻繩落在了陳玉英的身上,頓時抽的陳玉英身上滿是血跡。陳玉英的手背被敵人打爛,腿后膝蓋被敵人踩踏的也全是傷口。
抽打打累了,敵人就按照對楊開慧那樣踩小腿的酷刑,對陳玉英也用上。陳玉英身上的傷連行刑的敵人都忍不住說:"你只是個保姆,還跟著她受罪,何必呢?只要你說出有哪些人經(jīng)常去他們家聯(lián)絡,叫什么,什么樣子,怎么跟主席聯(lián)絡,我們就放過你,還給你一筆錢,讓你過好日子。"
圖|楊開慧在監(jiān)獄寫照
陳玉英眼見楊開慧面對敵人時的堅定不屈,自己也被這種使命感深深打動,陳玉英的精神變得強大起來,她一字不發(fā),堅守著,不向敵人透漏半分。
在監(jiān)獄的日子里,陳玉英深受酷刑,卻仍舊拖著疼痛的身子來照顧岸英,盡自己孱弱的身體為岸英守護了一個安全的角落。
就這樣,陳玉英與楊開慧,岸英一起,在監(jiān)獄里被嚴刑拷打了20天,敵人終于見識到了他們身上的硬氣,隨著局勢的沒落,敵人的耐性也完全被耗盡了,但他們仍舊不肯罷手,打算對楊開慧下手。
同牢房的陳玉英哭著對楊開慧說:"他們是準備對你下毒手了嗎?你不要怕,一定要犧牲一個的話我替你去!"
圖|毛主席與楊開慧劇照
楊開慧聽到陳玉英的話,心里實在是很受感動,對陳玉英說:"我們要堅強,我信得過你,我們是真正的朋友,是一家人,你一定要保護好孩子,把孩子好好帶大,我們會成功的。"
這是托孤啊,這個舉動是給了對方多少的信任啊。
終于到了1930年11月14日,敵人來到牢房要把楊開慧押走。陳玉英連忙爬起來,用身體堵住牢門,然后大聲向敵人們喊著:"不要殺她,要殺就殺我。讓她回去帶孩子去。"可喪心病狂的敵人哪里去理會陳玉英。
也就是這一天,楊開慧同志在長沙英勇就義,當時年紀僅有29歲。
楊開慧走后,過了一段時間,經(jīng)過組織上的努力,岸英與陳玉英兩人終于被救了出來,當時兩人的身上全部都是傷口,看著實在是讓人觸目驚心。
圖|毛主席與毛岸英
陳玉英出來后,帶著孩子們先到了楊開慧的舅舅家住了一段時間。等到局勢好些了,陳玉英回到了長沙板倉,去見了楊開慧的母親,也就是岸英的外婆。
當時顧及著老人家的身體,陳玉英害怕楊開慧的老母親無法接受女兒的噩耗,便謊稱開慧事情多,過一段時間再回家看望。
可經(jīng)年的老人怎么會輕易的被糊弄,老母親終究還是起了疑心,無奈之下,陳玉英只得將實情全盤托出。這件事情就像是一根刺,扎在心里讓人刺痛。兩人邊說著邊忍不住抱頭痛哭。
圖|毛岸英寫給陳玉英的信
回到長沙后的陳玉英并不安全,她時常受到敵人的監(jiān)視,老太太也勸陳玉英說:"我已經(jīng)沒有了一個女兒,我不想再讓你也受到傷害啊。"
可陳玉英牢記著楊開慧的囑托,她放心不下那三個孩子啊。陳玉英想要親自照顧在孩子身邊。
在楊開慧母親的勸說之下,陳玉英含淚離開了三兄弟。此時的岸英已經(jīng)9歲了,他和陳玉英在一起朝夕相處了五年,又共同吃苦經(jīng)歷了牢獄之災,彼此之間的感情已經(jīng)十分深厚了。岸英時常叫陳玉英"孫媽媽"。
圖|毛主席贈與陳玉英的簽名照
讓人沒想到的是,這短短的一別,就生死兩茫茫,失去了音訊。
1949年夏天,長沙和平解放。陳玉英聽聞這個消息,喜不自勝,想到從前經(jīng)歷的種種,眼淚又不爭氣的涌到了眼眶。
陳玉英決心到長沙去尋找岸英,看他過得好不好。
到長沙后,陳玉英找到了楊開慧的妹妹楊開英,在楊開英的安排下,1950年,岸英回到長沙省親,時隔近二十年,陳玉英終于在楊開智的家中再次見到了岸英。
分別時9歲的岸英,如今已經(jīng)是一個昂揚挺拔的青年了??申愑裼⒁呀?jīng)五十多歲了。
圖|毛澤東寫給陳玉英的信
見面后的兩人頓時抱頭痛哭,二人回想著過去艱苦卓絕的日子,實在是太苦了,但是在毛家最艱苦的時候,陳玉英不離不棄,依然堅守。
岸英說:"這次回長沙,其中一個任務就是找到你,這也是父親的話,我們都在記掛著你現(xiàn)在的生活。"
這次見面后,岸英對陳玉英的生活給予了很大幫助,直到岸英回到北京后,告訴了主席關于陳玉英的情況,主席才放下了心。
1957年6月份,65歲的毛主席與當年家中的女傭陳玉英見面,兩位老人再次相見,早已是時過境遷、物是人非,兩眼對看,只有淚兩行,他們見到彼此,也共同想起了他們曾經(jīng)相處的人:楊開慧。
圖|《建黨偉業(yè)》毛主席與楊開慧劇照
革命的勝利不容易啊,是多少人的犧牲換來的。
主席緩緩開口說到:"看見了你,我就像又看見了開慧。"這一句話像是一個導火索,一下子激起了兩位老人心中對過往的回憶。往事一幕幕浮現(xiàn)在眼前,曾經(jīng)的一切仿佛就發(fā)生在昨天,一切好似如同過去一般。
主席一只記掛著陳玉英的生活,每次知道陳玉英生活苦難,都會安排秘書給陳玉英寄錢。直到主席逝世前的那一年,陳玉英還收到了主席寄來的300元。
1982年,陳玉英在長沙走完了人生最后的旅程,享年八十五歲。作為舊時代的一名普通的勞作婦女,陳玉英無疑是幸運的。她用她的勤勞、善良和不屈,贏得了主席一家的青睞和持續(xù)長久的關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