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明太祖朱元璋,很多人對其功過評價不一。有人認為他是一個心狠手辣的暴君,也有人認為朱元璋作為開國之君,功績無可置疑,而且他的人生經(jīng)歷也非常勵志。在眾多開國皇帝之中,朱元璋幾乎是出身最卑賤的一個,他當過放牛娃、和尚,也做過乞丐,濠梁投軍后一路扶搖直上,最后擊敗群雄,統(tǒng)一全國并建立大明王朝,不得不令人嘆服。
▲朱元璋濠梁投軍蠟像
事實上,朱元璋之所以能夠建立如此基業(yè),自然有著過人之處。第一就是他足夠狠心,這也是后世將其視為鐵腕君主甚至“暴君”的原因所在。朱元璋的皇位來之不易,乃是他從數(shù)不清的搏殺中得到的,為了維護自己和子孫們的統(tǒng)治地位,他自然不會心慈手軟。另一方面,朱元璋是窮人出身,自幼深知民間疾苦,所以格外痛恨貪污官員,對待貪官污吏幾乎是零容忍,規(guī)定貪污數(shù)額超過三十兩就要“剝皮楦草”。此外,朱元璋是通過造反而奪得江山的,因此他對那些同他一起造反的功臣元勛都不放心,要想盡辦法將他們?nèi)肯?,為此不惜搭上?shù)萬人性命。
▲明太祖朱元璋劇照
通過這種種心思,不難發(fā)現(xiàn)朱元璋的確心狠手辣。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冷血殘酷之人,卻唯獨不敢得罪兩種人,而且是極盡厚待。這兩種人就是膳夫和櫛工,用現(xiàn)代話來說就是廚子和理發(fā)師。事實上,朱元璋不僅自己給予厚遇,而且還要求兒子們也要同自己一樣,并不厭其煩地給兒子們講述不能得罪他們的原因。
▲明太祖朱元璋上朝聽政場景復(fù)原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首次分封諸王,要求皇子成年后都要前往封地就藩。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秦王朱樉在前往封地途中發(fā)脾氣,用鞭子抽打廚子,消息很快就傳到朱元璋耳中,于是他立即寫下一道敕諭,派人火速送給秦王。在信里,朱元璋鄭重告誡朱樉:“膳,立命也,非操膳其事者不得其精……將操膳者視以尋常,是不可也……若頻加棰楚,不測之禍,恐生于此?!敝煸罢J為,廚子是不可得罪之人,如果廚子因被懲罰而心生怨恨,很可能會通過在飯菜里下毒來報復(fù),到時即使把他株連九族也換不回自己的命,所以必須要善待廚師。
▲明代王府復(fù)原模型
不過盡管朱元璋如此苦心勸誡,仍然沒能拗過兒子的倔脾氣。秦王鞭打廚子的事情還沒過多久,朱元璋又接到消息,晉王朱棡也和秦王一樣打了自己的廚子。朱元璋于是又耐著性子寫了一份詔書給晉王,詔書中說:“父皇我在外打仗多年,沒有誰是我不敢殺的,然而我唯獨對廚子和善,我的廚師徐興祖跟了我二十三年,我從未對他說過一句重話,你要學會識大體,這是性命攸關(guān)的事情?!?/p>
▲今人所繪明代親王形象
這兩個事例都見于史書記載,并非稗官野史,由此可見朱元璋并非只是一介魯夫,反倒心思頗深。他非常清楚,如果朝中權(quán)臣要造反謀逆,需要召集千軍萬馬對抗,這絕非易事。然而身邊廚子想要毒死自己卻輕而易舉,畢竟誰也無法做到“千日防賊”。因此,帝王們想要活得輕松一些,必須要善待廚師。那么櫛工又為何不能得罪呢?其實原因也同樣簡單,櫛工的刀是能殺死人的,而皇帝又不能不剃頭。因此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朱元璋也非常善待櫛工,甚至還經(jīng)常給予豐厚賞賜。
▲明代一品文官朝服像
正因如此,伺候朱元璋多年的廚子徐興祖、井泉二人最后都當上光祿寺卿,剃頭匠匠杜安道和洪尚觀也都做到太常寺卿的高位,這些職務(wù)都是三品京官,屬于天子近臣。更重要的是,和那些結(jié)局凄慘的開國功臣相比,他們不僅一生享盡榮華富貴,而且也做到了善始善終。從另一個角度而言,朱元璋的這些行為其實都是他敏感多疑的表現(xiàn),畢竟他的皇位得之不易,所以他竭盡全力也要保住。
參考文獻:
《明史·卷一百十六·列傳第四》《明太祖實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