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中國歷史上最被高估的皇帝,非他莫屬——唐太宗李世民。
在歷史上,他的地位被大大的抬高,好像就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千古一帝。但是他的父親李淵、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被大大的貶低。真實的歷史卻并非如此,相反,他們也很優(yōu)秀。唐太宗李世民能有貞觀之治的成就,既有隋朝奠定下的基礎(chǔ),更有像長孫皇后等眾多良才賢臣的輔助。
1、他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大度寬宏。在歷史上,魏征常常直言犯諫,令李世民下不了臺,李世民都原諒了,被我們稱頌為“千古賢君”。但是魏征死后,李世民卻砸掉了魏征的墓碑。連死人的墓碑都要砸掉,有那么大的深仇大恨嗎?其實,就是李世民再也不能容忍魏征的犯言直諫。
2、決策失誤。一是征伐高麗,前后兩次,不聽大臣們的勸告,雖然取得了一些勝利,但得不償失。不但唐太宗得了病,因為要大量造船,結(jié)果引起農(nóng)民起義,激化了國內(nèi)矛盾。
3、奢侈無度。在貞觀十六年的時候,唐太宗下詔說,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機關(guān)不得限制,結(jié)果造成太子的嚴重浪費現(xiàn)象。唐太宗自己也開始修造宮殿,貞觀十一年在東都洛陽修飛山宮,二十一年又修翠微宮。 還有一個大的錯誤就是看史官所寫的起居注,這是專門寫皇帝日常生活和言論的,皇帝無權(quán)干涉,這是歷來的傳統(tǒng),歷來的皇帝都沒有看,尊重史官的職權(quán)和地位。而史官也是公正直書,從不掩飾什么,從不害怕皇帝打擊報復(fù)。但唐太宗這個名君卻犯了一個大的歷史錯誤,他看起居注給唐朝后來的皇帝開了個壞先例,破壞了這個制度。
4、殺害李君羨。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因“女主武王有天下”的謠言遭到貶官,隨即被御史羅織罪名彈劾,被唐太宗以“欺君壓民”的罪名下令處決。
不過,唐太宗畢竟是個名君,在晚年他還能反省自己的錯誤,很難能可貴。他對太子李治教誨時反省了自己的一生:“你應(yīng)該從歷史中找古代的賢明帝王為學(xué)習(xí)的典范,像我這樣的不足以效法。我做了許多錯事,比如錦繡珠玉不絕于前,宮室臺榭常有興造,犬馬鷹隼沒有不去的地方,行游四方又勞民傷財,這都是大錯,你不要以為這都是好事,總想學(xué)著去做?!?在636年(貞觀十年),遼東戰(zhàn)役回來時,唐太宗得了癰瘡,此后一直調(diào)養(yǎng),開始服用金石丹藥。先前唐太宗還曾經(jīng)嘲笑秦始皇和漢武帝用丹藥,現(xiàn)在自己也不由自主地陷進去了。到647年(貞觀二十一年),唐太宗又得了“風疾”,煩躁怕熱,便讓人在驪山頂峰修翠微宮,第二年,派人從中天竺求得方士那羅邇娑婆寐,吃了這個外國騙子的“延年之藥”,結(jié)果使病情惡化。649年(貞觀二十三年)五月,丹藥的毒性發(fā)作,終于不治身亡。享年僅五十歲。
貞觀22年,太宗也對自己的功過作了總結(jié):吾居位以來,不善多矣.錦繡珠玉不絕于前.宮室臺榭屢有興作,犬馬鷹隼無遠不致.行游四方,供頓煩勞,此皆吾之深過,勿以為是而法之.顧我弘濟蒼生,其益多,肇造區(qū)夏,其功大.益多損少,故人不怨.功大過微,故業(yè)不墮.然比之盡美盡善,尤有不及,固多愧矣.). 太宗能在晚年對自己作出客觀的評價,指出自己的過失,并不以為自己盡美盡善,實屬難能可貴. "功大過微,故業(yè)不墮"用來形容太宗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唐太宗晚年錯誤與反省 貞觀后期,唐太宗有了一些變化,先從納諫開始體現(xiàn)出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