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舉制度創(chuàng)始于隋朝,確立于唐朝,完備于宋朝,興盛于明、清兩朝,廢除于清朝末年,歷經(jīng)隋、唐、宋、元、明、清。
今天可知的有姓有名的狀元共有599人,其中唐代141人,五代十國16人,兩宋118人,遼代54人,金代31人,元代32人,明代89人,清代114人,張獻忠大西國1人,太平天國3人。科舉史上唯一的女狀元是太平天國三年 (公元1853年)的傅善祥。
第一位科舉狀元是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是孫伏伽(山東德州人),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位狀元劉春霖.
歷代狀元中,唯一由狀元而成為皇帝的,是西夏天慶十年癸亥科狀元李遵頊。他是夏宗室齊王李彥宗之子,于天慶十年參加西夏科舉考試,廷試得中第一,成為狀元。襲封齊王,又擢升大都督府主。后于西夏皇建二年發(fā)動宮廷政變,廢夏襄宗自立,成為皇帝,是為夏神宗。
歷代狀元中,有據(jù)可考最早在科舉考試中連中“三元”的狀元,是唐建中二年辛酉科狀元崔元翰。他先后考中京兆府解頭(解元)、進士狀頭(狀元) 、博學(xué)宏詞科敕頭、制科三等敕頭。
歷代狀元中,唯一由武狀元而位至宰相者,是唐代開元初年武舉高等(狀元) 郭子儀。他一生歷仕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曾兩度擔任宰相。同時,他也是歷代武狀元中軍功最為顯著者。
歷代科舉考試中, 考中“三元”人數(shù)最多的是北宋,共有孫何、王曾、宋庠(xiáng,即宋郊)、楊寘(zhì,同‘置’)、馮京、王巖叟等6人。
歷代狀元中,官至宰相(含相當宰相的官職,如內(nèi)閣首輔、大學(xué)士等) 人數(shù)最多的是明朝,共有胡廣、陳盾、彭時、商輅等17 人。
歷代狀元中,有據(jù)可考唯一被皇帝招為駙馬的,是唐會昌二年壬戌科狀元鄭顥。他狀元及第后七年,即大中三年,被宰相白敏中作為駙馬人選推薦給唐宣宗,尚宣宗之女萬壽公主。
歷代狀元人數(shù)最多的是唐朝。自高祖武德五年壬午科,至哀帝天四年丁卯科,285 年間,科舉考試幾乎每年一次,約產(chǎn)生狀元270 人。
歷代狀元中,最年輕的狀元是唐大中五年狀元封開人莫宣卿,高中時僅17歲。
歷代狀元中,有史可查的最年老的狀元是唐代的尹樞,一直考到70多歲,才因一偶然機會毛遂自薦,成了狀元。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