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蓮草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鱧(li)腸(金陵草)的全草。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出產。以色綠無雜質者為佳,夏季割取全草,洗凈曬干,切段生用。
【處方用名】
旱蓮草、黑旱蓮、鱧腸。
【性味歸經(jīng)】
甘、酸,寒。歸肝、腎經(jīng)。
【功效主治】
本品甘酸性寒,長于補益肝腎之陰,且兼有涼血止血之效,故凡肝腎陰虧及陰虛火旺,血熱妄行之各種出血證,用之尤宜。
1、補益肝腎:用于肝腎虧虛所致之頭暈目眩、須發(fā)早白,常與女貞子同用。
2、涼血止血:用于陰虛血熱之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等證。單用即有效,也常與生地、阿膠、蒲黃、白茅根等藥配伍以增強療效、以本品鮮者搗爛或曬干研末外敷可止外傷出血。
【用量用法】
10~15克,煎服。鮮者加倍。
【使用注意】
脾胃虛寒,大便溏泄者忌用。
【藥效比較】
女貞子與旱蓮草均能滋補肝腎,但女貞子性味甘涼,滋而不膩,能補腎益肝明目,故肝腎不足之頭暈、目昏、耳鳴等證多用之,旱蓮草性味甘酸而寒,善于涼血,止血,故陰虛血熱之出血證多用之。
【參考資料】
《新修本草》:“主血痢、針灸瘡發(fā),洪血不可止者,敷之立己,汁涂發(fā)眉,生速而繁?!?/p>
《本草綱目》:“烏髭發(fā),益腎陰?!?/p>
《本草從新》:“甘酸而寒,汁黑補腎,黑發(fā)烏須,赤痢變糞,止血,固齒,功善益氣涼血,純陰之質,不益脾胃。”
藥物成分:含鞣質、生物堿及旱蓮草素。
藥理:因富含鞣質,故能收斂、止血,體外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內容摘自楊永良主編的《中藥學》教材)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