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明朝歷史稍感興趣的朋友可能都會有一個疑問:朱元璋死后為什么不傳位給朱棣,而是非要傳位給一個沒資歷、沒能力、沒謀略的小年輕朱允炆呢?很多朋友因此對于朱元璋的這個“錯誤”決定頗有微詞,質疑他考慮不夠周全,從而釀成了后來“靖難之役”叔侄相斗的慘劇。其實這么說多少有點“馬后炮”的意思,因為六百年后的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朱棣后來奪位成功了,當上皇帝了,而且做出了那么多偉大的事業(yè),因此才會想說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你朱元璋把皇位直接傳位朱棣不就行了么?非得折騰這么一出,最后還是朱棣當上了皇帝,亂了國家,又苦了百姓。
但其實這種想法有點想當然了,實際上當時不要說朱元璋了,恐怕就連朱棣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真的能夠當上皇帝,他固然英明神武、謀略過人,但是不要忘了,從秦漢以來到明初的一千多年間,大統(tǒng)一王朝還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藩王能夠起兵奪位成功的,道理也很簡單,以藩王一個小小王國的軍力和后勤來對抗整個龐大的帝國,這完全不是一場對等的游戲,藩王幾乎沒有任何勝算。因此我們今天這種“馬后炮”的想法可以少一些,本文不去研究朱棣為什么能夠成為歷史上唯一一位藩王奪位成功從而當上皇帝的天之驕子,只探討一個問題:朱元璋為什么不能也不會傳位給朱棣?
《山河月明》中朱元璋、朱棣、朱允炆形象
在開始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看明朝初年幾位決定國家命運的關鍵人物的死亡時間線:
洪武十一年(1378年),皇太子朱標正妃常氏去世;
洪武十五年(1382年),皇長孫朱雄英夭折;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皇太子朱標去世;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秦王朱樉去世;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三月,晉王朱棡去世;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明太祖朱元璋去世;
《山河月明》中的朱元璋形象
有了上面的時間線之后,我們再來逐一分析朱元璋不會傳位給朱棣的三大原因:
首先第一大原因,皇太子朱標去世之后朱棣仍然不是長子,朱元璋絕不可能廢長立幼。大家看下上面的時間線就知道,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標去世,此時老二秦王、老三晉王都還在世。而且按照《明史》的說法,朱元璋的前五個兒子都是馬皇后所生,也就是說皇太子、秦王、晉王、燕王、周王五個兒子都是馬皇后所生的嫡子,都有皇位的繼承權。長子朱標去世了,即便朱元璋要從眾多兒子中挑選儲君,按順序也輪不到老四朱棣,而只可能是秦王。
雖然秦王很不成器,封藩到了西安之后干了很多違法亂紀的事情,朱元璋很不喜歡他,但是朱元璋也絕對不可能繞過秦王和晉王而立燕王為皇太子,因為自古以來廢長立幼都是大忌,而朱元璋是一名成熟的政治家,且飽受身邊儒臣們的儒家文化熏陶,絕不是什么草莽英雄,設想一下他曾親自編寫《皇明祖訓》作為老朱家家法對后世子孫進行嚴格約束,而且還對二十六個兒子后世子孫的輩分和取名都做了詳細的規(guī)定,這樣一個心思縝密、頭腦清醒的人怎么可能做出廢長立幼這種極為冒險的事情呢?
《山河月明》中秦、晉二王形象
第二大原因,按照古代宗法制度規(guī)定,嫡長孫對于繼承權的優(yōu)先級要高于嫡次子,也就是說后來事實上的(請注意這個定語)嫡長孫朱允炆對于皇位繼承權的優(yōu)先級要高于他的四個叔叔們。上面第一條說的不能廢長立幼相信大家一看都懂,但是第二條可能很多朋友就不是那么了解了,要講清楚這個問題必須先要搞清楚究竟什么才是宗法制度下嚴格意義上的“嫡長子”繼承制。
所謂的“嫡長子”就是指嫡子里面的長子,大家都知道古代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而嫡子是指嫡妻所生的兒子,通俗點說就是大老婆所生的兒子,庶子則是指其他所有小老婆生的兒子,長子就不用說了年齡最大的兒子,所以嫡長子就是大老婆所生的兒子里面最年長的那一個,嫡長子是所有兒子里面地位最尊貴的那一個,是宗法制度下皇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
古代宗法制度有大宗和小宗之分,所謂的大宗就是指嫡長子這一支,其他所有的兒子不論嫡庶都是小宗,大宗比小宗為尊,嫡長子比其他諸子為尊。嫡子和庶子的區(qū)別很多人大概都知道,但是有一點可能很多人都沒有搞清楚,那就是在嫡長子面前,其他所有的兒子都稱庶子,包括大老婆生的其他嫡子!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說大老婆所生的嫡次子們只有在小老婆生的庶子面前才能稱為嫡子,但是在嫡長子面前,就算你是大老婆生的,也只能稱為庶子,可以說“嫡庶有別”區(qū)分極為嚴格。
《山河月明》中的朱元璋正妻馬皇后形象
嫡長子具有皇位的第一優(yōu)先級繼承權這個大家都知道,問題是如果嫡長子死了呢,第二順位應該是誰呢?上面說過大宗地位要比小宗為尊,嫡長子死了就輪到嫡長子的嫡長子了,也就是嫡長孫,如果沒有嫡長孫,才能輪到嫡次子。按照宗法制度規(guī)定,皇位繼承權的優(yōu)先級順序是:
嫡長子>嫡長孫>嫡次子>嫡次孫>庶長子。
嫡長子自然第一,嫡長孫排第二,嫡次子是指除了嫡長子之外其他的嫡子,排第三,嫡次孫是指除了嫡長孫之外其他的嫡孫,排第四,庶長子也就是所有庶子里面的長子只能排到第五。
好了,講清楚了這一點,我們就具體來看看朱元璋的情況。那么朱元璋的嫡長子是誰呢?大家肯定會說廢話肯定是朱標??!果真如此么?事實上根據(jù)現(xiàn)代學者的考證,馬皇后很可能根本沒生過孩子,朱標也不是馬皇后所生,而是李淑妃生的。但是小老婆生出兒子后抱給大老婆養(yǎng),對外說是大老婆生的,這在古代比較常見。朱標很可能就屬于這種情況,不管怎么說,姑且認為朱標是馬皇后所生的嫡子吧!既然是嫡子,又是長子,那朱標就算是朱元璋的嫡長子了。
《山河月明》中的朱標形象
那么朱元璋的嫡長孫是誰呢?換句話說朱標的嫡長子是誰呢?這個問題有點周折,要多啰嗦幾句講清楚才行。朱標的正妻是皇太子妃常氏,常氏是開國大將常遇春的女兒,常氏生朱雄英、朱允熥,也就是說朱雄英是朱標的嫡長子,朱元璋的嫡長孫。朱標的小老婆是呂氏,呂氏生朱允炆、朱允熞、朱允熙,也就是說朱允炆只是朱標的庶子而已,大明帝國的皇位本來壓根跟朱允炆沒啥關系。
但是非常不幸,本文一開始的時間線就交代了,洪武十一年皇太子妃常氏去世,四年之后朱雄英也夭折了,朱雄英的早亡對于朱標和朱元璋來說都是重大的打擊,但是對于朱允炆來說卻是天大的好事。因為朱標正妻常氏和朱雄英去世以后,朱元璋將朱標的小老婆呂氏扶正,立為皇太子妃,畢竟朱標以后是要當皇帝的人,總不能沒有皇后吧。這樣一來,仍然在世的嫡子朱允熥變成了庶子,而朱允炆則非常幸運的從庶長子身份變成了嫡長子,成為了朱標乃至朱元璋的法定繼承人,大明帝國未來的皇儲。
《山河月明》中朱標正妻常氏形象
那么朱元璋的嫡次子又是誰呢?自然是秦、晉二王了,跟朱標一樣,他們也是朱元璋的小老婆生的,出生后抱給大老婆也就是日后的馬皇后養(yǎng),因此也可以認為是嫡子。那么對于朱元璋來說,皇位優(yōu)先級的繼承順序就是下面這樣:
朱標>朱允炆>秦王朱樉>晉王朱棡。
因此當洪武二十五年朱標去世以后,朱元璋沒有過多猶豫,就嚴格按照宗法制度立朱允炆為皇太孫,明確將來要傳位給朱允炆,至于老四朱棣壓根排不上號。
再看第三大原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條,朱棣根本不是馬皇后生的,而是碽(gong)妃所生。《明史·黃子澄傳》中有如下記載:
“周王,燕王之母弟,削周,是翦燕羽翼也?!?/p>
這話什么意思呢?是說周王是燕王的同母弟弟,削弱周王就是翦除燕王的羽翼。因此黃子澄才建議建文帝在削燕王之前先削周王。這句話意思很明顯,朱棣跟周王才是同母兄弟,跟太子朱標和秦、晉二王都不同母。
《大明風華》中的朱棣形象
而《南京太常寺志》更是直截了當?shù)闹赋鲋扉Φ纳妇褪?strong>碽妃,對于朱元璋的陵墓明孝陵中牌位的擺放順序有如下記載:
“孝陵祀太祖高皇帝、高皇后馬氏 ,左一位淑妃李氏 ,生懿文太子、秦愍王 、晉恭王 ,右一位碽妃 ,生成祖文皇帝?!?/p>
意思是孝陵中擺放了朱元璋及其后妃的牌位,緊挨著朱元璋牌位左邊第一位是李淑妃,生了太子、秦王、晉王,右邊第一位是碽妃,生明成祖朱棣。太常寺可是古代專門掌管皇家宗廟祭祀、禮儀的機構,對于明成祖生母這種如此干系重大的記載肯定不會亂來,所以這條史料的可信度相當之高。而明末清初著名的李清曾同錢謙益一起借著祭拜明孝陵的機會親自打開寢殿驗證,結果里面排放和《南京太常寺志》的記載一模一樣, 這足以證明《南京太常寺志》的記載是真實可信的,朱棣的生母就是碽妃。
朱棣后來靖難奪位以后,曾三次重修《明太祖實錄》,掩蓋自己是庶子的事實,并且?guī)缀醴贇Я怂杏嘘P于自己生母碽妃的資料,聲稱自己是馬皇后所生的嫡子,以此來提高自己奪位的合法性和正統(tǒng)性。因此我們現(xiàn)在幾乎找不到任何關于這個碽妃的資料,只大概知道她是一名蒙古族或者朝鮮族女子,給朱元璋生了兩個兒子之后,因為未知的原因被朱元璋處死了,再加上她親生兒子朱棣日后的“刪帖”行動,從而導致這位偉大而神秘的母親從此人間蒸發(fā),好像從來沒有來過這個世界上一樣。
《大明風華》中朱棣生母碽妃形象
對于朱棣生母的問題,我們后世固然花費了很多精力才在卷帙浩繁的史料中解開了朱棣的生母之謎,但是對于當事人朱元璋來說,他心里肯定再清楚不過了,自己的四兒子朱棣只不過是一個外族女性生的兒子罷了,而且由于碽妃在朱棣很小的時候就死了,因此沒有了生母的朱棣的地位肯定也高不到哪里去。太子、秦王、晉王一直被朱元璋對外宣稱是馬皇后所生的嫡子,而朱棣只是個庶子,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怎么可能將皇位傳給朱棣?!
因此,綜合以上三條而言,受制于古代嚴格的宗法制度,朱元璋不能傳位給朱棣,而由于朱棣只是個庶子,朱元璋也不會傳位給他。朱元璋之所以這么做絕不是老糊涂了。事實上朱元璋一點也不糊涂,在皇太子朱標去世以后,他毫不拖泥帶水,嚴格按照宗法立嫡長孫朱允炆為皇太孫,明確要傳位給皇太孫,此時的朱允炆也已經(jīng)十六歲了,算成年人了,“理論上”應該有能力執(zhí)掌國家了。朱棣此時就算有覬覦皇位之心,但是前面還有老二秦王和老三晉王,你想奪位老二和老三能答應么?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朱元璋硬是活了71歲,十分長壽,足足把老二和老三熬死了自己才死,這樣一來自己去世以后,燕王朱棣成為了最年長、最有資歷也最有能力的藩王,已成尾大不掉之勢,這為日后建文帝即位后迫不及待的削藩以及朱棣起兵靖難埋下了伏筆。
《大明風華》中朱棣攻入南京時的場景
因此,當洪武三十一年老三晉王也去世以后,朱元璋意識到了出問題了,壞了,老大、老二、老三都去世了,老四如此英武善戰(zhàn),我這孫子如此年輕,恐怕壓不住他四叔啊!因此他才不無憂慮的對駙馬梅殷說:
“燕王不可不慮!”
可是太晚了,一切都來不及了,晉王是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三月去世的,僅僅兩個多月后,閏五月朱元璋就病重了,老皇帝雖然意識到了可能會出問題,但是他也無力,也沒時間做更多周詳?shù)陌才帕?,不久朱元璋就駕崩了,想必他臨死之前最掛念的還是自己的孫子朱允炆的皇位能不能坐得穩(wěn)吧?
《大明風華》中的朱允炆形象
可是事與愿違,自己去世以后,自己的孫子朱允炆才剛剛登基不到一年就開始骨肉相殘,接二連三的對自己的叔叔們動手,將他們廢為庶人,流放邊疆,湘王朱柏更是不堪其辱,舉家自焚而死,可以說是慘不忍睹。
后面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朱元璋去世僅僅一年之后,自己的四兒子燕王朱棣起兵靖難,三年之后朱棣攻入南京,朱允炆不知所終,朱棣奪得了皇位。而朱元璋如果泉下有知,看到自己才剛剛去世一年,后世的朱家子孫們就骨肉相殘,不知道又會作何感想!
大家怎么看待朱元璋傳位給孫子而不傳位給兒子的這種做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qū)留言討論!
參考資料:
1、 張廷玉《明史》
2、 孟森《明史講義》
3、 李清《三垣筆記》
4、 商傳《明成祖大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