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北宋是我國文化的一個巔峰時期。由于國家對科舉的大力補貼和支持,大量的寒門子弟獲得了受教育的機會,從而使得全國上下文風(fēng)鼎盛,其中涌現(xiàn)了無數(shù)名流,千古的文人墨客,也給后世留下了珍貴的文化傳承。
但若論起這段巔峰時期的巔峰,那還是非宋仁宗時期莫屬,宋仁宗雖然不是什么雄才大略的英主,但是他性格寬仁尊重文人,后世赫赫有名的三蘇、范仲淹、司馬光、王安石、曾鞏等文人都是在他執(zhí)政期間走上了歷史舞臺。
這些名傳千古的文人之中,最受人推崇的莫過于蘇軾了,他的詩詞在當時冠絕天下,至今也是無人可以超越,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曾經(jīng)遇到過不可解的難題。
王安石曾為了教訓(xùn)他出過一個上聯(lián),結(jié)果成了千古絕對,至今無人敢對。
王安石之所以要教訓(xùn)蘇軾,還得歸結(jié)于他們在朝堂上的沖突。
兩人雖然是在宋仁宗時期科舉入室,但是真正走入政治圈上層還是在宋神宗時期。眾所周知,宋神宗是個有雄才壯志的君主,他對如今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深感痛心,于是不顧朝堂上下的反對,堅持請王安石出山主持新政,改革變法。
王安石性格剛正執(zhí)拗,胸中裝著的是一顆為國為民之心,宋神宗如此信任他,將改革之事全盤托付,他恨不得以死相報。
所以在改革期間他表現(xiàn)得極為激進,用鐵腕手段鎮(zhèn)壓了滿朝上下的反對聲,堅定不移地在國內(nèi)全盤實施新政。
不得不說,王安石主持的新政的確有可取之處,宋神宗也憑借著這次改革積累了大量的錢財物資,為后來的五路伐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但新政的弊端也是無法忽略的,王安石的眾多決策初心是為了百姓著想,但底下的官吏卻為了政績胡作非為,弄得百姓怨聲載道。
就比如王安石實行的青苗法,讓無錢購買種子和苗的農(nóng)民和官府借貸等到收獲了再還給官府,這本意是讓百姓們能夠低息貸款,不用遇到天災(zāi)人禍就賣房賣地賣身給大戶。
可地方的官吏們?yōu)榱藦闹腥±?,就逼迫所有百姓們都去貸款,然后收取高額利息,讓更多百姓破產(chǎn)。
蘇軾就是看出了新法的弊端,所以一直站在舊黨那邊抨擊新法的種種不妥之處,哪怕他曾經(jīng)和王安石私交甚好,但朝堂之上,兩人從來都是互不相讓。
王安石和蘇軾這對朝堂冤家在政治上斗得是不可開交,以王安石為代表的新黨和蘇軾所參加的舊黨,隔三差五就要來場罵戰(zhàn),都抨擊對方是禍國殃民。
可這并不代表,兩人的私交就這么完結(jié)了,他們是政治立場不同,而非是互相之間有什么深仇大恨。
恰恰相反,蘇軾敬佩王安石的剛正敢當,而王安石也欣賞蘇軾的豁達開朗,兩人往往上午還在朝堂上針鋒相對,下午就約著對方去賞花,喝酒泛舟湖上。
因為他們都處于當時文化界的頂峰,所以還經(jīng)常有膾炙人口的詩篇傳出。
不過隨著新舊兩黨之間的斗爭進入了白熱化,王安石與蘇軾的關(guān)系也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這也體現(xiàn)在了他們的作品之中。
有一次,王安石因為朝堂的事心煩,獨自躺在花圃里的搖椅上整整一晚,直到第二天天明,他才長嘆一聲,揮筆寫下一副上聯(lián):“西風(fēng)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
昨天夜里西風(fēng)刮過花圃,把菊花吹落了一地。
寫下上聯(lián)之后,王安石沉吟良久,也沒有寫出下聯(lián),只好暫時作罷。
恰好下午時蘇軾來拜訪,一眼就看到了這幅上聯(lián),他先是哈哈大笑,又見王安石沒有對出下聯(lián),于是拿過筆就寫下了一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
蘇軾的這幅下聯(lián)是從自然現(xiàn)象出發(fā),秋天的菊花與春天的花不同,落的時候也不會大片落下。
他以為自己這是提醒了王安石,誰料沒過多久,王安石就突然發(fā)難,一連貶折了舊黨的眾多官員,而他就在其中。
不同于其他被貶謫的官員,蘇軾雖然也因為仕途的不順而傷懷,但卻沒有一直沉溺在悲傷之中。
而是積極努力地生活。在外放的時候,他憑借著自己的知識儲備,帶領(lǐng)百姓們修水渠建橋梁,做出了不少政績,可他心中對那副對聯(lián),依舊是無法釋懷。
一次機緣巧合,蘇軾在一間佛寺的后院里,突然看到了一種黃花被吹落滿地的場景,這時他才明白,當年他對于王安石的“指正”,是何等可笑。
他以自己沒見過的風(fēng)景去否認王安石的詩句,實在是過于輕狂。
除此之外,被貶謫的這段時間,蘇軾也意識到了王安石那副上聯(lián)真正的用意。王安石表面是在寫被吹落的黃花,實際卻是在感嘆朝堂的風(fēng)波不止,無論是以他為首的新黨還是死對頭舊黨,都像吹落的黃花一樣,無法抗拒西風(fēng)的肆虐。
王安石雖然貶值了蘇軾,但并沒有趕盡殺絕,相反,在這段時間里,蘇軾直面人生的挫折,思考出了許多人生道理,積累了大量的基層工作經(jīng)驗,也更貼近百姓們的生活。
這才有了后世我們所熟悉的那個蘇軾。
不過天性就是天性,就算經(jīng)過了再多挫折,蘇軾也依舊改不了自己剛直豁達的性格,新黨有錯的時候,他指責(zé)新黨,后來司馬光上位全面廢除新法,他也依舊出頭抗議,只因他認為新法中的利民之舉不該因朝廷傾軋而廢止。
從那之后,蘇軾便開始了他一路被貶的生涯,可直到貶去了海南,他也沒能給那副對聯(lián)對出滿意的下聯(lián),這副對聯(lián)也從此成為千古絕對。
蘇軾的才華雖然出眾,但他公正豁達的品格卻在官場上屢屢碰壁,他天生不適合官場,卻一生都在官場內(nèi)打轉(zhuǎn),只能以詩詞明志。
而與他同為“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政治經(jīng)驗卻明顯比他豐富,所以這千古絕對,他對不出來,后世之人就更不敢對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