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大秦王朝,也許大多數(shù)人想到的都是統(tǒng)一六國,稱霸天下的秦始皇,很少有人會想到秦穆公。
畢竟秦始皇的種種事跡為歷史留下了五彩斑斕的一筆,反而秦穆公在歷史上所留下的內(nèi)容多多少少顯得有一些蒼白。
對于秦穆公,大家都會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秦穆公和宋襄公一樣婦人之仁,之所以能夠成就春秋時期的一番偉業(yè),只是秦穆公運氣好了罷了。
畢竟當時秦穆公既沒有好時機也沒有好位置,但是好在秦穆公愛惜人才,對內(nèi)倡導(dǎo)教化,對外開拓土地,稱霸西戎,
為秦國未來的發(fā)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甚至可以說秦穆公是比秦始皇還要厲害的秦國君主。
說到這里,大家的內(nèi)心一定會不禁反問道,秦穆公為何能夠和統(tǒng)一六國的秦始皇相提并論呢?難道他真的比秦始皇很厲害呢?
秦始皇和秦穆公之間又有著什么樣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呢?
秦穆公,他的身份充滿了多樣性,他是秦德公少子,他是春秋五霸之一的典型代表,他更是秦國的第九位國君。
那是在秦穆公元前659年的時候,秦穆公正式繼位,成為秦國國君。
秦穆公的一生可謂是大起大落,充滿了坎坷與艱辛,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完成了非常具有歷史意義的事件—稱霸春秋,為后來秦孝公收復(fù)重要失地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其實,對于秦穆公稱霸天下與秦始皇稱霸天下并不是一個概念,秦始皇可謂是收復(fù)六國,稱霸天下,而秦穆公則是成功收復(fù)了西戎,消滅了晉國,成為一方的霸主罷了。
因此,秦始皇與秦穆公稱霸天下最本質(zhì)的區(qū)別,那就是區(qū)域大小的限制。
雖說秦穆公成為一方霸主看似容易。
但是事實并非如此,為了能夠稱霸天下他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
為了稱霸天下他首先確定了收復(fù)的國家,在經(jīng)過再三地考慮之后,秦穆公便決定攻小國西戎,畢竟這個國家的實力在當時并不是非常強大,收復(fù)起來并不是非常困難,能夠在保存一定實力的情況,就將其收復(fù)。
當然除了西戎不夠強大這個原因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秦穆公一開始想要收復(fù)的國家并不是西戎,而是晉國,
但是無可奈何地是他們雙方之間的差距過大,要知道當時的秦國只是西部邊陲的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國,就連當時實力微弱的周國都不將其放在眼里,在這種情況下,有心無力的秦穆公從長遠出發(fā),決定先攻打西戎。
當然在攻打西戎的同時,對于收復(fù)晉國的行動與計劃始終沒有松懈,秦穆公憑借著自身遠見的目光為后續(xù)收復(fù)晉國做出了鋪墊。
在秦穆公的心中他非常清楚秦國的位置,為了保全實力他便選擇收斂鋒芒,與晉國合作。
甚至為了表達誠意特地向晉獻公求親,娶了他的女兒,在有了這層關(guān)系的加持之后,秦國的地位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力量也得到了強化,甚至在晉獻公離開人世之后,對晉國的王位繼承之事都所有插手,為后續(xù)侵占晉國打下了深厚的基礎(chǔ)。
而在完成對西戎的收復(fù)之后,秦穆公所要收復(fù)的第二個地區(qū)便就是晉國,對于這個國家的收復(fù)與之前的西戎相比較而言,
就沒有那么輕松容易,即便在前期秦穆公做出了很多準備工作,但是他在收復(fù)的過程中歷經(jīng)三次失敗,每一次失敗都會讓秦國的軍隊深受打擊,損失不少的兵馬糧草。
雖說多次進攻都以失敗而告終,好在秦穆公此人非常惜才,對于賢能之人更是非常器重,在這種以真心換真心的情況下,秦穆公收獲了不少有才之人,其中孟明視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
而此人在消滅晉國的過程中,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為秦穆公成功收復(fù)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當時,秦穆公將敗于晉國的所有責任都歸咎于自己的身上,只是為了不讓身邊的孟明視有心結(jié),而孟明視也被秦穆公的這種行為深深的打動,
于是他在心中暗暗發(fā)誓,一定要幫助秦穆公順利收復(fù)晉國。
于是,孟明視便開始了苦心鉆研部署之道,在君臣的默契配合之下,秦國順利收復(fù)了晉國,就這樣,在通過不斷地努力之后,秦穆公稱霸的時代正式開啟。
除此之外,秦穆公的身上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閃光點,那就是知錯能改。
對于每個一人而言,沒有人是完美的,能夠一直不犯錯,但是只能夠及時改正,承認錯誤,那便是值得讓人去贊揚的。
當時的秦穆公野心勃勃,一心想要問鼎中原,但是奈何半路總是會殺出個程咬金,這個程咬金便是晉文公,他總是會想法設(shè)法的攔住秦穆公向東前進的道路,因此,問鼎中原一事始終一拖再拖。
直到晉文公離開人世,秦穆公不顧身邊賢能之人的勸諫,便火急火燎的派出大軍向東面的函谷關(guān)進發(fā),雖說當時晉國的國君離開人世,但是國家的實力依舊不容小覷,因此,這一次向東進發(fā)讓秦穆公付出慘痛的代價。
這一次的代價對于秦穆公而言也許是終身難忘的,所有的士兵幾乎全部命喪黃泉。在當時的制度規(guī)定中,一般戰(zhàn)敗,尤其是在這種近乎全軍覆沒的情況下,主帥如果回國大多數(shù)情況下大多數(shù)會被殺。
但秦國的主帥并沒有選擇逃跑,反而選擇回到秦國,而愛惜人才的秦穆公也沒有選擇懲罰他們,反而將所有的過錯都歸結(jié)在自己的身上,親自穿著素服外出到郊區(qū)迎接。
雖說這一次的戰(zhàn)況不容樂觀,但是秦穆公知錯就改,及時反思,找出自己的問題所在,為下一次的攻打做足了準備。
除此之外,秦穆公在位期間,可謂是廣納賢士,大膽任用他國的人才,對他們給予信任,開秦國任用客卿制度為先河,對秦國的發(fā)展和古代西部民族的融合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不可否認,秦穆公的身上的確有很多閃光點。
但是他又有什么樣的能力和秦始皇相提并論,甚至他的能力比秦始皇更勝一籌呢?
他們二者之間又有什么樣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秦始皇與秦穆公之間的聯(lián)系,從秦始皇和秦穆公的稱謂上來看,他們二人都是秦國的一代君主。
從他們的性格來看,雖說略有不同,但是他們二人卻有一個非常明確的點,那就是同有一顆稱霸之心,雖說稱霸的區(qū)域不同,但是他們的這種精神與抱負卻是一致的。
除此之外,秦始皇和秦穆公之間還有一個非常相似的共同點那就是他們的后代非常懦弱,秦穆公的兒子秦康工毫無抱負,整日沉迷于玩樂之中無法自拔。
尤其是秦始皇的兒子秦二世成為了歷史上著名的昏君,他的存在成為了秦國滅亡的直接原因。
雖說秦穆公與秦始皇之間的聯(lián)系頗多,但是他們之間也有很多不同點,正是這樣的不同點,讓秦始皇與秦穆公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首先,秦穆公與秦始皇雖說都身為秦國的一代君主,但是他們在歷史上的地位是完全不同的,秦穆公是公,而是秦始皇則是皇。
兩人的名稱之所以會出現(xiàn)變化,其原因非常簡單,在秦穆公時期,秦國的實力微弱,地位與其他幾個國家而言比較低下,
隨時都有被其他大國吞并侵占的危險,因此這對于當時心懷抱負的秦穆公而言可謂是寸步難行。
反觀秦始皇時期的歷史背景,當時的秦國在歷經(jīng)秦穆公的不斷努力,秦孝公的變法革新以及代代君王的付出與鋪墊之后,此時此刻的秦國實力已經(jīng)非常強大,再加上秦始皇心有抱負,
因此,在統(tǒng)一天下之后,他認為自己能夠統(tǒng)一六國,可謂功過三皇五帝,因此,他便將自己稱之為皇。
就這樣,在不同的歷史背景下,造就了兩位歷史地位截然不同的君主。
兩人的不同不僅僅體現(xiàn)在地位上,兩人在治理國家時所持有的工作態(tài)度也是大有不同,在秦穆公治理國家的時候,他所實施的政策以仁政為主,對待百姓子民充滿耐心,對待臣子更是給予全部的信任,愿意同甘共苦。
但是到了秦始皇時期,秦始皇的統(tǒng)治方式與秦穆公可謂是大有不同。
在統(tǒng)一六國之初他選擇以暴制暴,國家倡導(dǎo)嚴苛的法學實施殘暴且極端的法律制度,毫無人性可言。
對待身邊的臣子更是充滿了猜忌,最終導(dǎo)致秦國內(nèi)部人心惶惶,很多有才之人都付出了生命。
僅僅憑借這一點,秦始皇是無法相提并論的。
因此,對于秦穆公比秦始皇更厲害這樣的說法并不是全無道理的,畢竟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不同,秦始皇時期天時地利人和,再加之前帝王的鋪墊,秦始皇成為一代帝王便也是水到渠成,
反而秦穆公能夠在國家處于劣勢地位時期,沒有消極與懈怠,不斷爭斗,順利成為了春秋時期的一代霸主,為秦國后續(xù)發(fā)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一點是值得我們?nèi)W習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