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1月22日中午,美國時任總統(tǒng)肯尼迪遇刺身亡。
消息傳出,震驚美國。
約翰·肯尼迪
同一天,一個矮胖的哥倫比亞姑娘布蘭科,眼前一片愁云慘霧:
20歲生日才剛過幾個月,三個孩子嗷嗷待哺,家里窮酸得捉襟見肘,以做假證為生的丈夫又在不停地發(fā)脾氣抱怨。
近乎文盲的布蘭科彼時還不知道,那個被槍殺的美國總統(tǒng),會成為她命運轉(zhuǎn)折的伏筆。
她長在暗黑陰溝里的人生過得實在太爛了,總是在差錢的邊緣里懸空著,仿佛一松手就會掉下深淵。
但命運給的機遇就這么神奇,兩發(fā)子彈,一個倒地的美國總統(tǒng),炸開了布蘭科頭頂?shù)臑踉啤?/span>
那一天之后,不僅她的人生有了勁爆非凡的內(nèi)容,她還成為后來近20年美國人床頭的噩夢。
格里賽達·布蘭科
布蘭科的全名格里賽達·布蘭科(Griselda Blanco),1943年出生于哥倫比亞北部沿海的一個貧困小鎮(zhèn),母親從事色情行業(yè),父親不詳。
她出生時,正值哥倫比亞國內(nèi)黨派斗爭最激烈的時期。
政府被保守黨和自由黨分裂成兩大陣營,為了爭權(quán)奪利,黨派間的對立催生出民不聊生的內(nèi)戰(zhàn)。
只有3%人口的財團寡頭,迅速搶占了97%的土地和財富資源,整個國家的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均,百姓極貧極困。
暴力和饑餓成為國家政治生活的日常,也成為百姓必須面對的現(xiàn)實。
出生前,母親因常常接不到生意,生活在困頓的邊緣徘徊。
布蘭科出生后,母女倆的日子直接墜入貧困的深淵,食不果腹成了她們的日常。
為此,母親對布蘭科有著極深的怨恨。
為討生活,母親帶著3歲的布蘭科一路逃難,最后來到世界聞名的罪惡之都——麥德林。
在麥德林一個陰暗的貧民窟勉強安家后,沒有任何生活技能的母親重操舊業(yè)。
四年后,因年老色衰總接不到生意,脾氣暴戾的母親將所有痛苦和怨恨,悉數(shù)發(fā)泄在年僅7歲的布蘭科身上。
將其毆打虐待得體無完膚后,逼迫她接替自己去找生意。
布蘭科因此走上接客賣淫之路,也因此有了三樣終身痛恨的逆鱗:
饑餓,欠錢,被罵是妓女。
電影《教母》中的童年布蘭科
14歲時,已是色情行業(yè)職場老手的布蘭科,在貧民窟周邊的一群小混混們那里學(xué)會了三樣?xùn)|西:
搶劫、殺人、散貨。
后來,她還學(xué)會了做騾子運毒和虐待母親。
16歲時,布蘭科在麥德林街頭的搶劫生涯中學(xué)會了如何快速地搞錢和犯罪。
17歲時,她更是自己做主,在貧民窟選中了男朋友,后來的丈夫。
1963年11月,美國第35任總統(tǒng)約翰·肯尼迪遇刺身亡時,布蘭科剛剛過完20歲生日不久,已經(jīng)是三個男孩的母親。
約翰·肯尼迪遇刺后,美國很快迎來一場席卷全球、以反戰(zhàn)、反主流文化為主調(diào)的反文化運動。
這場運動最直接的結(jié)果,就是滋生出對可卡因的瘋漲式需求。
美國媒體報道肯尼迪遇刺事件
與阿方索一起,以制作假證為生的布蘭科,在給客戶送假證的過程中,意外得知了這個信息。
并順帶結(jié)識了一位在哥倫比亞常居,在美國販運可卡因的小混混阿爾·貝托。
阿爾·貝托好色又貪婪,為躲避美國警方的追查,每次運貨回來都會去布蘭科夫婦那里制作新的假證。
一來二去,布蘭科不僅摸清了他的運貨生意,還與他有了眉來眼去的情事。
可丈夫阿方索膽小,至死不愿涉足可卡因生意,這使布蘭科非常窩火。
1972年,美國電影《教父》上映,通過地下渠道看過盜版后,布蘭科像發(fā)瘋了一樣,癡迷上了這部電影。
“有些事必須干,你干就是了,絕不高談闊論。不要去判斷要做的這些事是否合理,它們沒法判斷?!?/span>
電影里的教父科里昂說的每一句臺詞,布蘭科都喜歡到無以復(fù)加,這幾句更是被她奉為行事準則。
為了表達對科里昂的致敬,布蘭科第一次有了一個邪惡的夢想。
電影《教父》
1975年,32歲的布蘭科攜全家從哥倫比亞入境美國,在紐約皇后區(qū)一個叫森林小邱的地方安了家。
皇后區(qū)位于紐約市東,是紐約人口第二大區(qū),也是全球種族最多元化的城市轄區(qū),除白人約占一半外,亞洲裔、拉丁美洲裔、非洲裔人口所占比例,均高于美國全國平均值。
許多奔著“美國夢”非法入境的拉丁美洲裔人,為了長時間留居美國,不得不辦假證,甚至不停地辦假證。
布蘭科夫婦借著辦假證的手藝,很快在美國站住了腳跟。
同年,已經(jīng)揚名哥倫比亞的大毒梟巴勃羅,把自己加工的可卡因賣遍美國邁阿密、洛杉磯、拉斯維加斯的富人派對。
隨后,一個觀點的大肆流行:可卡因無害,吸食一袋也就相當(dāng)于喝了5杯咖啡。
紐約的銀行家圈子、律師團、54俱樂部等上流社會圈因此成為可卡因的擁躉。
紐約的可卡因需求因此一夜飆漲。
按當(dāng)時的計量計算,一公斤可卡因能賣到6萬美元,巴勃羅種植一年古柯,掙到300多萬美金。
巴勃羅的這個暴富傳說,借著各種圈子的傳播,最后傳到了布蘭科的耳朵里。
憑著女人特有的直覺,布蘭科篤定地認為,自己夢想成真的機會,終于來了。
世界頭號毒梟巴勃羅
為了入行巴勃羅的騾子圈,她找到了正在紐約某地散貨的阿爾·貝托,并借著舊情,讓其幫自己和巴勃羅的銷售網(wǎng)搭上了線。
結(jié)果因為聯(lián)系生意,和阿爾·貝托接觸太頻繁,丈夫阿方索醋意大發(fā),夫婦倆惡吵一仗。
爭吵中,阿方索口不擇言,大罵布蘭科是妓女,觸怒了她的逆鱗,暴怒之下,布蘭科直接開槍打死了丈夫。
事后,她帶著三個孩子直接嫁給了阿爾·貝托,并舉家遷往曼哈頓。
阿爾·貝托也是在麥德林長大的一個小混混,雖從事運毒的騾子生意,因為獵艷等各種癖好的消耗,也沒什么家底。
成功搭上了巴勃羅銷售網(wǎng)的高層后,阿爾·貝托成了布蘭科的副手。
為了夯實一線,布蘭科開始從基層做起,在曼哈頓很快發(fā)展出自己的可卡因交易網(wǎng),不到一年,這對夫婦就從中積累出了100億美金的財富。
布蘭科的“可卡因教母”的名號,因此響徹美國上空。
之后不久,因美國政府的反毒品戰(zhàn),布蘭科手下30多個騾子被抓,警方截獲了150多公斤可卡因。
獲知消息后,布蘭科以極快的速度,攜全家逃往哥倫比亞。
路上,核對賣貨資金數(shù)目時,布蘭科意外發(fā)現(xiàn)阿爾·貝托私吞了自己整整100萬美金。
這又觸到了布蘭科的逆鱗,但久混道場的阿爾·貝托心存僥幸。
幾番對質(zhì)均得不到承認后,阿爾·貝托被怒火中燒的布蘭科直接爆頭。
布蘭科與大兒子
兩年后,布蘭科帶著新婚的第三任丈夫邁克爾·布拉沃以嶄新的姿態(tài),入境美國。
這一次,她選擇的是邁阿密,而且用的是真名。
奇怪又好笑的是,當(dāng)時已經(jīng)在全美對布蘭科發(fā)布逮捕令的美國警方,竟沒有將真人布蘭科和女毒梟聯(lián)系起來。
警方認為,逮捕令上的布蘭科是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犯罪惡魔,但出現(xiàn)在入境處的真人布蘭科,只是個穿著華貴,笑容可掬的矮胖中年婦女,兩者根本就不搭邊。
而僥幸過境后的布蘭科,可不那么好笑。
她以復(fù)仇女神的姿態(tài),開始組織史上最兇殘的販毒團伙,并很快制造了幾個令邁阿密警方毛骨悚然的大案。
1980年,為報復(fù)美國的經(jīng)濟制裁,古巴領(lǐng)導(dǎo)人菲爾德·卡斯特羅將大批殺人犯、盜竊犯、變態(tài)狂、妓女等,一起強行送到了馬歇爾港。
之后,又將他們弄上了開往美國邁阿密的船只。
幾天之后,這批人數(shù)多達12.5萬人的社會殘渣團,被一股腦地拋入美國。
邁阿密的暴力犯罪率因此一夜飆升,并很快翻倍。
不到一年,邁阿密被成功變成了一座暴力之城。
時運,又一次這樣巧合地成了布蘭科的幫手。
馬歇爾港
1981年底,為了除掉一個搶可卡因生意的競爭對手,布蘭科命令殺手團頭目阿亞拉槍殺對方。
阿亞拉組織人手,購買了一批福特貨車,并對車身做了防彈處理,同時還在車上鑿了安放槍支的孔洞。
槍殺行動選在了一個叫達特藍的繁華商超外面,殺手坐在車里面,在商超外掃射目標人物,直至其倒地身亡。
這就是當(dāng)年震驚全美警方的達特藍槍殺案。
案發(fā)后,警方經(jīng)過數(shù)輪勘察,最后在瞠目結(jié)舌中確認:兇手一共進行了85輪掃射!
當(dāng)時邁阿密警方的標配武器,是口徑38mm、子彈6發(fā)的左輪手槍。
而兇手使用的,則是機槍和自動手槍!
這個結(jié)果,使美國聯(lián)邦政府冷汗直冒——若不抓獲幕后真兇,邁阿密恐將不保矣!
由此,達特藍案成為美國政府向可卡因宣戰(zhàn)的分水嶺。
里根總統(tǒng)
1982年1月,里根總統(tǒng)成立了一個名為“中戰(zhàn)26”的特別行動隊,由副總統(tǒng)帶隊,海關(guān)、緝毒局、FBI以及軍方等26個部門聯(lián)手參與,目標就是抓捕達特藍槍殺案真兇。
令人噓唏的是,行動隊宣布10天后,布蘭科又在他們眼皮子底下制造了一出大案。
這令“中戰(zhàn)26”行動隊異常難受,行動隊發(fā)誓,無論如何,一定要鏟除布蘭科這個未曾謀面的可卡因妖婆。
為表決心,“中戰(zhàn)26”行動隊將后續(xù)行動命名為“捉妖行動”。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個行動開始四個月后,一名為赫蘇斯的男子全家,竟在警方的眼皮底下被悉數(shù)暴力綁殺,其中還包括三個不到5歲的孩子!
特別行動隊開始在憤怒中破案時,原本在邁阿密指揮可卡因交易的布蘭科,卻神秘地消失了。
布蘭科與大兒子
一年多以后,布蘭科在老家哥倫比亞的麥德林誕下她的第四個兒子,也就是和第三任丈夫的孩子。
她的其他三個兒子均已長大成人,并先后接管了布蘭科在美國各地的可卡因交易運營。
1984年,布蘭科成功建成了擁有買家網(wǎng)、殺手團、騾子隊等嚴密金字塔結(jié)構(gòu)的獨立可卡因運營帝國。
同時還成為世界頭號毒梟巴勃羅旗下的頭號可卡因分銷商,每周進賬100萬至1000萬不等的美金。
在邪惡的道路上打殺半生,終于實現(xiàn)人生暴富后,虛榮的布蘭科開始收集各國元首夫人們用過的二手珠寶。
簪子、胸針、甚至某位名人用過的價值幾百萬美金的煮茶壺,等等。
不僅收集,布蘭科不做業(yè)務(wù)心情又好時,還穿戴著自己收集的二手貨,去心儀的酒吧成千上萬美元地瘋狂消費,以此吸引男寵。
這一做法,刺激了她的第三任丈夫布拉沃。
為了表達不滿,布拉沃警告并威脅布蘭科:若再不收斂,就把她最寵愛的小兒子帶走藏起來。
布蘭科不信布拉沃敢那樣做,便沒當(dāng)回事。
但幾天后,小兒子真的和布拉沃一起從家中消失了,布蘭科這才警覺。
逆鱗被再次戳中,布蘭科氣急敗壞地命令殺手團高層:找回兒子,讓布拉沃消失。
布蘭科與小兒子
幾周后,在哥倫比亞暗中參與其黨派爭斗的美國FBI特工,在麥德林的一處荒山附近,發(fā)現(xiàn)了布拉沃的尸體,并通報給了美國警方。
找回小兒子后,為發(fā)泄心中怒火,布蘭科決心為這個最疼愛的小兒子打造專屬的可卡因運營屬地。
為此,她再次用假名假證入境美國。
這一次,她選擇了加州。
為躲避搜捕,幾經(jīng)輾轉(zhuǎn)騰挪后,布蘭科在一個叫歐文的地方落了腳。
之后又命屬下接來了她的老母親,一起照顧小兒子。
她自己則負責(zé)在暗地里悄悄營建加州可卡因分銷網(wǎng)。
為提升運貨數(shù)量和營建速度,布蘭科在巴勃羅的牛仔褲運毒的基礎(chǔ)上,專門開發(fā)了運毒內(nèi)衣、運毒輪椅、運毒行李箱、運毒裝貨箱等新模式。
同時還招募了數(shù)以萬計的哥倫比亞籍貧困女性,并訓(xùn)練她們成為騾子。
為了提升殺手團的效率,她甚至開創(chuàng)了騎摩托車殺人法、割耳砍指寄運尸體法等等。
獨立的運營,加上血腥暴力的管理,加州的可卡因分銷很快邁阿密化,這令美聯(lián)邦領(lǐng)導(dǎo)的“中戰(zhàn)26”行動隊異??只?。
為抓到布蘭科這個女妖婆,聯(lián)邦特工精心謀劃設(shè)計了一個陷阱。
1985年2月,聯(lián)邦特工局與因販毒被判刑10年的囚犯杰瑞達成交易:
警方釋放他,他說出布蘭科的藏身處。
杰瑞之前在布蘭科可卡因分銷網(wǎng)的高層混過,也接觸并親眼見過幾次布蘭科的真人。
特工局聯(lián)合警方,按照杰瑞提供的地址,找到了布蘭科的住處,但是打開門之后的情形卻令他們目瞪口呆:
矮胖的小個子布蘭科,畫著精致的淡妝,身穿一身黑衣,胸前帶著一個碩大的十字架,手上捧著一本《圣經(jīng)》,臉上滿是平和與安靜,看起來仿佛正要去教堂,或者剛剛參加完誰的葬禮回來。
特工和警察們都懵了。
世界頭號女毒販子,不是應(yīng)該是個冷血暴虐、滿目兇殘的颯姐兒嗎?
眼前的這個布蘭科就是個中年婦女呀,怎么看都不像是世界頭號女毒販子!
但再虔誠的外表,也掩蓋不了布蘭科的罪惡。
短暫的懵圈之后,警方逮捕了布蘭科。
這一年布蘭科42歲,四個兒子,除了小兒子,其他兒子都在販毒網(wǎng)絡(luò)中擔(dān)任要職。
令人費解的是,從布蘭科登陸美國開始販毒發(fā)家被警方盯上算起,警方費盡周章用了將近10年,最后才抓捕到如此惡名遠揚的世界級女毒梟后,一向高調(diào)的美國媒體,竟集體沉默了。
甚至連她發(fā)家的老巢邁阿密都沒有半點新聞。
為了給布蘭科把罪判到實處,警方調(diào)取了近10年的所有涉案指控。
最后布蘭科身負200多宗殺人罪罪名成立,被判20年監(jiān)禁。
但布蘭科的入獄,并沒有減少高墻外成噸的可卡因向美國各地涌入。
監(jiān)獄阻止了其他幫派對布蘭科的追殺,反而成了她安全指揮獄外毒品銷售的好地方。
20年服刑的巔峰時期,布蘭科在獄中仍掌控著近乎半個美國的可卡因分銷,交易量之大,常人根本難以想象。
這些毒品交易為她帶來的錢財,不僅把她成功送入最富有富豪圈,還幫她打通了監(jiān)獄各管理層。
她的服刑,也變成了住單人牢房,受星級酒店般待遇的另類享受。
布蘭科甚至在悠閑中學(xué)會了一道新鮮的菜式——明火烤小牛肉。
2004年,在監(jiān)獄服刑19年后,61歲的布蘭科被獲準出獄。
之后,她沒有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在毒品交易王國卷土重來,而是從此銷聲匿跡了。
沒有人知道她去了哪里,她的四個兒子,兩個被仇家槍殺,一個被警方抓獲并判刑,最小的兒子則因親歷各種暴力名場面精神失常。
2012年的一天,在哥倫比亞麥德林一個很不起眼的小鎮(zhèn),久未露面的布蘭科在一個牛肉脯前,被迎面而來的兩個摩托騎手槍殺,子彈正中頭部。
布蘭科死了,沒有人為她收尸。
但有人把她的經(jīng)歷拍成了電影,并命名為《教母》。
電影《教母》
牛肉脯的老板后來驚嘆不已地說過這樣一段話:
“她經(jīng)常來我的鋪子里買牛肉,一直笑呵呵的,怎么看她也不像個殺人如麻的大毒梟啊?!?/span>
壞人臉上不寫字,魔鬼皮下有印痕。
沒有人生來就是魔鬼,把人變成魔鬼的,是環(huán)境;讓魔鬼成為魔鬼的,不僅是環(huán)境,還有欲望和現(xiàn)實。
生在人間,什么是黑?什么是白?
看看這位世界級女毒梟的另類人生,再看看今天的哥倫比亞,和在那里生活的人們,你或許更能理解巴爾扎克的那句名言:財富背后,總有犯罪。文/一點新奕
資料來源: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