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的很長一段時間里,蔣介石都是最高級別的領導人,國民政府還有“蔣家王朝”之稱。
因此,單從“工資條”來看蔣介石的收入組成顯然是有些片面的,可按照民國時期的國家規(guī)則,蔣介石畢竟不是清朝皇帝那樣的封建帝王,他也就確實是需要工資的,不管怎么說,蔣介石還是拿工資的。
其實,蔣介石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個能沉得住氣的人,身逢亂世,他就壓根不想去拿死工資。
1916年孫中山在接受了日本一個政黨建議后決定和日本的航運公司合作在上海開辦交易所,這樣能掙點錢去繼續(xù)支持革命,事情就交給了蔣介石、張靜江等人去籌備。
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里,蔣介石極有可能深入研究了一下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并且為日后的賺錢道路做足了鋪墊。
1918年,陳果夫在上海擔任晉安錢莊的助理信房,他摸清楚了市場規(guī)律后,大膽“All In”了一把,將蔣介石存在晉安的一千多兩銀子都給借了出來,短短三個多星期的時間,陳果夫的手上便有了一千六百多兩銀子。
看著昔日好友掙錢的速度比撿錢還快,要說蔣介石不眼紅那也必不可能,因此在1919年,他就拉著陳果夫一起搞出來一個友愛公司。
遺憾的是,在“搞錢”這個方面,蔣介石就沒有那么好的運氣。
公司還沒有成立起來,蔣介石就遭遇了國際金融問題,這還是蔣介石經(jīng)商之路上的第一次挫折。
不過,他身上還肩負著孫中山定下的任務,難受了一段時間后,還是和張靜江等人籌備著交易所的事情。
1920年7月1日,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也終于開幕了,陳果夫充當經(jīng)紀人的角色,看來,蔣介石還是做好了萬全準備。
結(jié)果茂新號第一天開業(yè),直接虧掉了1700元,好在接下來的半年時間里有陳果夫這個大聰明力挽狂瀾,才讓茂新的生意重新興隆了起來。
蔣介石眼見著掙錢的機會又來了,又是他所信任的陳果夫親自操盤,想都沒想就追加了投資,一共投資了5家經(jīng)濟人事務所,對當時的他來說,他也可謂是竭盡全力了。
就這樣,倒霉事又讓蔣介石給遇上了。
從1921年8月開始,上海交易所就開始走上了下坡路,陳果夫也很快認識到了危險,自己辭職跑路,由張靜江全權(quán)接替。
蔣介石覺得張靜江也是一個可以相信的人,干脆就把寶押在了他的身上,因此,蔣介石徹底經(jīng)營失敗。
此時的蔣介石,也走向了人生的第一個“最低谷”。
可若是他這么輕易就汲取這種教訓,顯然也不是他的風格,為了能東山再起,他干脆和其他人一起南下,去黃埔軍校尋找新的出路,陳果夫又被找回了上海,開始處理接下來的事情。
從這個角度來看蔣介石,他也無非就是一個“賭徒”,一步出了問題,他的人生就難以翻身。
比其他“賭徒”幸運的是,蔣介石在沒錢了之后不會選擇孤注一擲,他找了其他辦法去逆轉(zhuǎn)人生,選擇了黃埔軍校,也是他的本事。
在股市沉浮的那幾年也能看出,蔣介石無論在任何方面野心都是很大的,想讓他老老實實找個“工資活”,那也不是他的風格。
去了黃埔軍校后,也讓蔣介石的人生徹底發(fā)生了轉(zhuǎn)變,他在那里積累了大量的威望,最終憑借這些和時代背景漸漸走向了前沿政治舞臺。
坐穩(wěn)了位置的蔣介石,明面上還是需要拿工資的,因為這是一套需讓大家都信服的東西,至于大家到底能搞到多少錢,那也是各憑本事,不過這些就是另外一件事了。
1933年,國民政府的《文官官等官俸表》出爐,這里面就詳細要求了各級官員的工資水平。
此時的蔣介石作為最高級別的領導人,他的工資顯然也是最高的,按照《官俸表》規(guī)定,蔣介石每個月拿的工資和立法院院長、各總部部長的工資一樣高,都是每月800塊大洋。
他們的工資等級屬于是“特任一級”,再往下一級就是民國的各位副部長和各省主席,他們的工資是680大洋。
同時期,民國政府中的工作人員最低的法定工資是55塊大洋。
在以嚴格的方式制定了工資水平后,背后的很多問題也算解決了。
不過,蔣介石等人這個級別,除了平日里拿到這部分死工資外,還有一個外出補助標準。
同屬最高級別的特任官出差,每天會有18塊大洋的補助。
然而實際的情況就和這個工資標準沒有太大關(guān)系了,蔣介石要是外出視察,地方上的官員自然都給他安排的明明白白,哪可能讓蔣介石去出錢,再說,蔣介石那會腦子里要處理的事情有很多,也懶得走個流程要回每次出差的18塊大洋。
民國時期,也有不少官員是身兼數(shù)職,可他們并沒有辦法拿到多份工資。
這種情況下,上面一般都會要求某位官員去拿其中最高職務的工資,可蔣介石自己都只拿800大洋,其他的人也不敢鉆其中的空子。
那會的牛肉是每斤3角大洋,大米只需要4分錢。
若是從生活的角度來看,蔣介石的工資是完全夠用了的,奈何他本來就是閑不住的,生活水準也比較奢侈,這些錢顯然是不夠他造的。
那樣的時代背景下,能領取兩部分工資的人也不是沒有,比如大名鼎鼎的胡適。
胡適在抗戰(zhàn)年間的時候是民國駐美大使,他就能領取兩部分薪水,一部分是基本工資1000大洋,還有一部分是職務補貼1400大洋。
這也不難看出,胡適的明面收入是比蔣介石要高出一大截的,甚至比蔣介石更加特殊。
然而,從歷史記載的“購買力”來看,胡適和蔣介石壓根就不是一個數(shù)量級的。
宋美齡作為蔣介石的老婆,榮華富貴全靠蔣介石,從宋美齡的日常開銷和娛樂生活來看,蔣介石那800大洋就算全部“上交”,估計連皮毛都不夠。
而宋美齡和蔣介石所在的“民國四大家族”中幾乎都是這種情況,工資對于他們來說僅僅只是一個象征,撈錢的方式千奇百怪,公私壓根沒有區(qū)分。
對于以蔣介石為首的“四大家族”而言,只要他們能夠找到一個理由,就能隨隨便便將公款私用,絲毫不會客氣。
也有數(shù)據(jù)能夠顯示,很多年的農(nóng)業(yè)貸款、茶業(yè)貸款等最終全部變成了CC陳氏兄弟做高利貸的本錢。
在蔣介石的統(tǒng)治下,隨便一道命令,就能將天下財富收歸己有。
比如當時有一道“白銀國有”的命令,輕輕松松就能將人民的存銀洗劫一空,包括糧食、黃金在內(nèi)的很多“經(jīng)濟必需品”,在四大家族的面前也根本放不住,關(guān)鍵就是在于看他們是否想要。
縱觀整個民國時期,四大家族也成為了徹頭徹尾的“官僚資本”,他們能夠充分利用手上的權(quán)力去獲得活動條件,權(quán)錢效應在他們這里也得到了極為充分的體現(xiàn),在不斷運轉(zhuǎn)之下,也使得四大家族在短期內(nèi)迅速發(fā)展。
再結(jié)合蔣介石的工資水平來看,其實就已經(jīng)非常諷刺了。
《大公報》明確指出:在于民國時期的官僚資本提出過強烈的批評,認為他們并沒有肩負起責任。
當年美國華盛頓州民主黨的一位議員還指出:戰(zhàn)爭時期中國官場要人在美國的存款數(shù)量驚人。
倫敦也同樣有人指出,由香港運出的白銀價值約為3000萬英鎊之多,還有三分之二已經(jīng)被換成了硬通貨黃金。
想都不用想,這些錢都是“四大家族”的錢,跟這些錢相比,蔣介石當年炒股虧掉的錢都是九牛一毛了。
蔣介石在統(tǒng)治的22年時間里,以各種冠冕堂皇的名義暗自聚集了大量錢財,可他本人又是一個非常低調(diào)的人,采用了嚴守秘密的方式來保障自己的“名聲”。
除了蔣介石這邊自己匯聚了大量的資金外,孔祥熙也會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而且,孔祥熙是更加純粹的商人,也從來不排斥和別人的合作,他手下有三才生煤礦公司、華福煙草公司、中國建設銀行公司等十多家企業(yè)。
可若是完全按照孔祥熙本身的企業(yè)營業(yè)能力,完全不可能成為億萬富翁,可他發(fā)家的過程中還主要是靠著貪贓枉法等方式得到的,特別是在抗戰(zhàn)那段時間里,他手握行政、財政和金融大權(quán),想要掙點錢還是比較容易的。
再說,他的背后還有宋美齡,宋美齡背后又有蔣介石,這本身就是家族生意,蔣介石從中不撈一點好處,顯然也是不現(xiàn)實的。
蔣介石那邊瞞著不說,可他究竟有多少的財富,現(xiàn)在誰也沒辦法真正說清楚,只能從他購置的豪宅等東西看出,他是個不差錢的主。
另一邊,孔祥熙幫助蔣介石攫取了多少財富又是一個更大問號。
根據(jù)過去流行的說法:蔣家是陳家黨,宋氏兄妹孔家財。
這也就更加說明了,孔祥熙是國民黨四大家族的金融寡頭之一,這一點就連美國的輿論界都是不否認的。
按照1946年馬寅初先生的估計,孔祥熙大約是有40億美元。
后來,當宋美齡等蔣家人前往美國的時候,孔家也提供了大量的幫助,顯然,他們是一條船上的。
無論如何,若是單純用蔣介石的工資來衡量他的財富,這顯然就是不科學的,他的開銷是一筆極為驚人的數(shù)字,只是這筆數(shù)字究竟能有多大,恐怕到現(xiàn)在都很難調(diào)查。
作為官商結(jié)合的“典范”,蔣介石的巨額財富究竟是從哪里來的也是顯而易見的,至于那幾百大洋的工資,估計蔣介石也是很難入眼的。
炒股失敗的蔣介石:賠到憤世嫉俗 國防時報
四大家族財產(chǎn)知多少 民國秘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