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火如荼的高考剛剛過去,而今年的報考人數(shù)也是達到了驚人的1193萬,比去年多了115萬人,可以說是千軍萬馬競風(fēng)流,激烈的競爭程度可想而知!畢竟十幾年的辛苦付出,成敗只在今日而已。在此,就讓我們?yōu)檫@些莘莘學(xué)子們默默祝福吧!而此刻重溫高考背后的一些歷史淵源小知識也是別有一番趣味!
高考沖刺
科舉制度下的讀書人最大夢想是連中三元
從隋朝開創(chuàng)科舉制度到晚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為止,前后歷經(jīng)一千二百余年。而在這長達上千年的慢慢長河中,能同時中得解元(鄉(xiāng)試第一名);會員(元)(會試第一名);狀元(殿試第一名)的只有區(qū)區(qū)十幾二十個人。就比如明朝;大明王朝整個276年的歷史,能連中三元者只有兩人,分別是永樂朝的黃觀和正統(tǒng)年間的商路(輅)。而可憐的黃觀因為卷入靖難之役,還被朱棣給除名了。于是商輅便成了明朝唯一的連中三元者。由此可見連中三元的難度之大!那么這些頂級學(xué)霸是怎么練成的呢?
考生準備考試
首先要想?yún)⒓余l(xiāng)試考舉人,那你必須通過等級更低的府試考取秀才才有參考資格。有了秀才的功名,那你和普通百姓不一樣的特權(quán)也就有了。比如:在衙門見到縣太爺你可以免于下跪,稅款也不用繳納那么多了。
秀才
不過這都是小兒科,下一步就是作為生員接受選拔了。當(dāng)?shù)馗簳扑]這些秀才中比較有潛力的人,去省城參加鄉(xiāng)試。如果考上了;也就是中舉,那你就是舉人老爺了。而這批舉人中成績最好的那個就是“解元”。比如我們熟悉的唐伯虎,就是唐解元!不要以為考個舉人很容易。要知道那種六七十歲都考不上的人一抓一大把,范進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要不是胡屠夫的那一巴掌,范進基本上就要激動過度給整魔怔了!
范進中舉
當(dāng)然了,考上了就好,考上了好處真不少!比如:這時候你的所有稅賦朝廷都會給你免了,另外還有額外的費用補助;犯了罪官府也不得隨意用刑;上了衙門可以坐著答話;百姓見了你還得行禮。最重要的是舉人有做官的資格,雖然可能性很小,但也足夠振奮人心了。明朝的海瑞不就是以舉人身份,就任福建南平縣教育而步入仕途的嗎?
海瑞以舉人身份入仕
接下來就是打好背包去京城參加會試了,這里的考生來自全國各地,高手如云。你在當(dāng)?shù)氐暮贸煽儯谶@里可能瞬間就失去了競爭優(yōu)勢。而這些考生能跋山涉水來到天子腳下,基本上也都是達官貴人的子弟。所以會試不光是比才華,那還得比家庭拼財力,畢竟科場舞弊在歷朝歷代可都不是什么新鮮事兒!如果這次你還能榜上有名,那你就會得到另一個頭銜:“貢士”,而這其中的第一名便是“會元”。和舉人一樣,除了擁有之前的那些特權(quán)之外,“貢士” 還有另一項特殊的權(quán)力,那就是參加殿試,面見天子。
會元牌坊
好啦!接下來就是最后一步,接受皇帝的親自監(jiān)考;參加殿試!如果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你還能過關(guān)斬將,而且運氣好還能進前三甲的話,那么這絕對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因為最差的三甲也會賜同進士出身,當(dāng)個縣官兒基本沒什么問題。而二甲更厲害,直接賜進士出身;而這是批人也會進入國家最高學(xué)府翰林院,作為高級干部重點培養(yǎng)。其中二甲的第一名就是傳說中的 “傳臚”,貨真價實的全國第四!
傳臚
最后當(dāng)然就是大家熟悉的一甲進士及第了;分別是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由于是全國前三名,皇帝在欽點的時候,除了成績以外,還會考量長相是否俊美,以及官話水平等。畢竟這三人是代表朝廷的臉面和皇帝的眼光。而這三個人,基本上都是朝廷中樞的骨干力量。位極人臣,青史留名的也不在少數(shù)。
進士及第
十年寒窗的付出以及一定的運氣相助,歷經(jīng)磨難,方能換取功名,謀個一官半職!由此我們就不難想象,那幾位連中三元者都是些什么樣的猛人了!
近代高考的變遷之路
除去民國以外,我國的正式高考開始于建國之初的1952年,那時候全國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就連高中生都很稀罕,所以高考人數(shù)就比較少。那一年參考人數(shù)在5.9萬人左右。而且由于建國之初,百廢待興。國家急需各種有文化的高素質(zhì)人才,所以大學(xué)生畢業(yè)后,國家都會統(tǒng)一分配工作。
你還會做嗎
隨后的歷屆高考人數(shù)都只是緩慢增長,可以說競爭比現(xiàn)在肯定小得太多了。后來遇上特殊時期,又??际?,直到1977年才恢復(fù)高考。那一年的參考人數(shù)空前暴漲,一下子達到了570萬人。而那時候正值改革開放初期,社會處于發(fā)展建設(shè)的高潮,對人才需求量很大。所以對不少考生,都會視其特長特殊錄取。常見的情況就是;某幾科很好,某一科又很差,總分不理想,但本著不拘一格的求才思路,最終破格錄取。
此后高考制度越來越完善,越來越專業(yè),考試的科目也在不斷地調(diào)整變化。比如:1977年到1980年這三年,英語就不是必考科目。文史類只考;語文,數(shù)學(xué),政治,歷史,地理。理工類考;語文,數(shù)學(xué),政治,物理,化學(xué)。
那時候英語并不是必考科目
現(xiàn)在隨著我國的教育水平的提高,本科大有普及化的趨勢,而考研,碩博連讀,留學(xué)深造也越來越常見,而這也恰恰是一個國家繁榮強盛的縮影。
高考并不是成功的唯一路徑
正是由于高考的強大影響力,大部分人都會在這條路上死磕到底;今年考不好,明年再戰(zhàn),明年如果失利,還有后年!甚至還有個別高考生高考累計長達二十多年!當(dāng)然這種不輕言放棄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某種意義上,這也失去了高考最初的意義,浪費了一定的教育資源,個人覺得不值得提倡。
高考失敗之后的選擇
而與其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競爭,我們更多地應(yīng)該明白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的道理。畢竟客觀上,真正能成功的人,只是金字塔尖的少數(shù)人。大多數(shù)人以后還是市井普通老百姓!所以面對高考,我們家長和孩子都需要調(diào)整好心態(tài),也許這樣反而能讓孩子輕裝上陣,超常發(fā)揮。
(歡迎評論,留言,轉(zhuǎn)發(f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