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周末和騰訊大佬聊天,除了上篇提到的《騰訊大佬教我的工作方法》,其中不約而同的提到一個優(yōu)秀產品經理需要落地的八個點。
一、對產品所在階段的判斷:產品需求驗證期、產品增長期等
我相信這個圖大家都不會陌生。但是做為產品經理來說,在每個階段重點去怎么做事需要很清晰的。這邊John給的建議是:
在啟動階段:產品經理一定要搭建種子用戶群(C端)/搭建客戶群(B端),引導用戶去體驗產品(真的很重要)。因為他們在體驗的過程中一定有各種各樣的問題點和需求,其中也會反饋出競品相關的點(PS:誰家的產品的某個功能特別好)。只要能按照規(guī)劃能滿足用戶核心點,用戶活躍度會非常高并且種子用戶會更有參與感。相信你肯定聽過騰訊“10/100/1000法則”,即:產品經理每個月必須做10個用戶調查,關注100個用戶博客,收集反饋1000個用戶體驗。
說句實話,現(xiàn)在要求產品經理有很強的用戶感,一定要一邊做自己產品的忠實用戶,一邊把自己的觸角伸到其他用戶當中,去感受他們真實的聲音。只有這樣才能腳踏實地做產品,你看微信就是被罵起來的(去看看微信早期用戶吐槽)。
因為用戶不會為你的夢想買單,只會為他們的需求買單。
在成長階段:在不斷滿足核心用戶需求的過程中,第一步是如何實現(xiàn)用戶增長?John通過一個簡單的公式聊聊:(如下圖所示)
贅述下用戶畫像常用的四個維度:(萬能維度,但是所有的維度需要根據產品去定義)
基于用戶的基本信息:性別、年齡段、地域、學歷、來源渠道、注冊行為等;
基于社會屬性的環(huán)境信息:工作類型、職業(yè)標簽、家庭身份(是否有小孩)、婚姻狀態(tài)等;
用戶行為數(shù)據:用戶活躍度、活躍周期、每日活躍時段、使用偏好、價格偏好、參與互動數(shù)等;
用戶的消費習慣及貢獻度:單次貢獻金額、累計貢獻金額、最后一次消費時間、消費頻次、投訴率等。
其他的可以在歷史文章中查看:《用戶增長策略三步走:產品策略、內容載體和產品增長》。
第二步再考慮商業(yè)化探索。產品商業(yè)化應該遵循兩條路徑:
從產品往外看,商業(yè)化的導向是業(yè)務數(shù)據、用戶、流水;(變現(xiàn))
從產品往里看,商業(yè)化要解決引流、獲客、成交、復購等環(huán)節(jié)的連接和轉化問題。(用戶體驗)
因為John只是籠統(tǒng)的來聊下商業(yè)化探索的幾個方式(如下圖所示):
但是重點的是一定要平衡變現(xiàn)和用戶體驗之間的關系。(PS:就好像John公眾號雖說發(fā)廣告,但是一定在干貨的前提下。請相信John)
在成熟階段:把用戶拉進了魚塘,就要能留住用戶。所以在種子階段的模塊就要考慮好(如果留存非常差,就回頭考慮產品內容的搭建和用戶服務),留存做好了,有了增長,自然就達到了用戶活躍度高。其中想二次聲明的是商業(yè)化是否成功很重要考量的數(shù)據是復購率。一次性購買的商業(yè)化注定是不長久的。再強調一點的是并不是到了成熟階段,就意味著可以只想著掙錢的事情了。(PS:之前聽某個大佬分享說能從用戶的口袋里掏錢算本事,沒有錯。但是如何讓用戶心甘情愿的掏錢并且倍高興才算真本事)
在衰落階段:產品一旦增長變緩、活躍度不夠,變現(xiàn)的效率自然下降。這時候并不是一股腦強行變現(xiàn)(如果你這么做,結局肯定是死的)。是否尋找二次增長的策略呢?是否有其他業(yè)務模型可以探索呢?
這兒就舉一個反例:美圖秀秀。上周我進去看下了。這廣告哎喲……真的有點多,并且基本上都不是我想要的。如果是我來做,探索拍照的場景,會做一些高級的工具做付費。(可能也是我想多了哈……就稍微的吐槽而已)
聊了這么多,想說明的是產品經理需要非常了解自己的產品后續(xù)的規(guī)劃,以及針對這個產品如何迭代。那么你在做產品時就知道該如何處理了。
二、結合產品階段判斷,規(guī)劃每個版本的重點,每個版本對核心指標有正向,版本之間可以互相支撐,最終搭建閉環(huán)
除了緊急Bug修復作為版本外,無論是每個版本迭代計劃,都需要有一條主線。因為每次迭代版本都需要至少有一個點讓用戶更新APP。
針對于業(yè)務側需求來說,迭代的模塊能幫助用戶做什么?比如做會員體系,那么區(qū)分會員和普通用戶的點在哪兒?會員能賦予什么權益?(PS:大部分業(yè)務同事只會考慮達到會員目標,那么產品經理需要考慮成為會員的好處以及如何引導普通用戶成為會員)
成為會員的好處:能更低價的購買商品?獲得更多優(yōu)惠券?解鎖更多功能?……
引導普通用戶成為會員:會員試用7天?邀請好友成為會員?……
接下來是不是還要思考會員是否有等級?等級的劃分和晉升通道是怎樣的?后續(xù)的模塊哪些可以劃分成會員專區(qū)?……
做一步考慮后續(xù)規(guī)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單純的做了會員體系模塊,沒有后續(xù)的規(guī)劃,可能在一段時間有一定的效果,可想而知未來的續(xù)費率……
閉環(huán)雖說不能一口氣就完成,但是在開始的時候就規(guī)劃清楚。否則后續(xù)一直在填坑的路上。老生常談的產品矩陣賬號互通這件事上……第三方賬號和手機號后續(xù)互通時就知道有多麻煩了……
這里想說明的是產品規(guī)劃類需求通過產品路線圖一步步梳理出來,其中月度評估的業(yè)務類需求,配合用戶類、優(yōu)化類需求做好版本插入,才不會漫無目的迭代版本……產品的用戶好評度才會提升。
下圖為產品路線圖:
(點擊放大查看)
三、需求池管理需求是做產品的基礎
關于需求池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它是產品路徑中的基礎。也是John文章中反復強調的。再贅述一遍。所有的需求全部沉淀到源需求池,每次版本迭代作為一個計劃,從源需求池里面取需求出來作為目標需求池(按照月度整理)并做好同步。運營也可以相應的準備運營方案,同時回溯需求時就清晰的知道哪個版本迭代了什么?
源需求池模版如下圖所示(也是John在團隊中制定的標準):
(點擊放大查看)
其中注意的是:需求目標是為了后續(xù)回溯這個月做了啥,是否達到了這樣的效果。
月度需求模版如下圖所示:
(點擊放大查看)
所以建議產品經理好好做好需求池沉淀。真的會收獲很多。
四、產品需求文檔流程圖清晰無遺漏、頁面UI重點突出交互順暢、功能點描述清晰全面、文案易懂無歧義和數(shù)據埋點完整
文檔可以用一些專業(yè)術語。但是要保障能讓團隊小伙伴能清晰的了解意圖。這里其實有一個經常的遺失點——功能和頁面邏輯梳理。
針對模塊來說,首先要梳理用戶路徑流程圖,整理出用戶進入該模塊的入口和在模塊的流轉過程以及對應的引導出口。(其中在模塊的流轉過程分成正向流程和異常流程)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流程需要畫清晰一點。
在梳理基礎框架起碼要梳理成這樣:(如下圖所示)
如果有些通用模塊需要復用,就盡量梳理的更清晰一點。如下圖所示:
(點擊放大查看)
你這樣清晰的梳理了流程圖,起碼用戶行進流程不會錯。然后缺失的只是邏輯缺失點。主要是字段異常處理,字段因果邏輯、頁面空狀態(tài)和頁面弱網狀態(tài)。
把這些梳理清晰后,對著John之前梳理的產品自查表一步步梳理——《產品自查表》。
但是再次強調的是——首先流程圖一定要整理清晰。否則其他的都是白搭……
五、與技術評審時可以講明白需求背景、目標、邏輯和注意點
產品評審會的目的并不是對著版本把功能和頁面說一下就可以了。而是需要在開篇就要讓團隊小伙伴明白這次版本迭代的目的是什么?為什么這么做?
我不知道有沒有這樣的情況,評審會上前面所有流程都非常清晰,直到某個點技術有疑問,就圍繞這個點不斷深挖,導致評審會花費2小時也沒有產出結果。
為什么會這樣?目的是大多數(shù)技術壓根不知道這些版本迭代的目的和目標是什么?之前產品產生的歷史數(shù)據怎樣?這是產品經理需要同步的。
不要把技術同事變成實現(xiàn)產品的工具人,有時候技術很多建議能幫助產品提升用戶體驗。但是前提是讓技術了解需求的前因后果。
六、重要配合事情,一定郵件周知
只要是涉及到團隊配合相關的事情,一定要養(yǎng)成發(fā)郵件的習慣。其中有幾個節(jié)點需要郵件確認:
業(yè)務需求澄清 —— 當和業(yè)務方敲定需求后,一定要郵件確認。否則會因為需求不對齊導致中途變更(這是非常嚇人的?。。?/span>
產品初審會 —— 產品第一次評審會(主要拉上業(yè)務方、技術負責人同步確認)之前一定要郵件分發(fā)給技術負責人和業(yè)務方同事,提前周知。確保在評審會上能跟得上節(jié)奏;(需要保證問題一定是提前思考過的)
產品評審會澄清 —— 第二次評審會確認后,所有涉及到的資料郵件周知確認,并CC上一級和領導層,讓全體伙伴必須周知;
產品排期表澄清 —— 有了排期表后,第一次時間同步給業(yè)務、技術、上級和領導層,并且跟進項目;
產品迭代通知 —— 其中一定要寫清楚的是更新的內容和下載地址,主要目的是讓團隊伙伴周知產品已更新。需要同步客戶、種子用戶體驗等等;
產品數(shù)據反饋 —— 前兩周更新表現(xiàn)的數(shù)據指標(距離目標的差距表現(xiàn)),作為版本復盤點。
以上6個郵件是產品經理必須要去做的。需求透明、開發(fā)進度透明、版本透明和數(shù)據透明,這四點不復雜,但是能堅持的就非常少了。
七、定期的競品分析,每天用自己的產品、關注行業(yè)趨勢,這些都能以文字輸出分享給大家
如果我每天都不用自己的產品,憑什么讓用戶每天用你的產品?我在生活中嘗試過在各種情況下打開自己的產品(無網絡環(huán)境、弱網環(huán)境……),你在體驗的過程中或多或少就能明白用戶在使用產品時的狀態(tài)了。
競品分析真的是說吐了。(還是需要保證每周兩次拆解)盡量把拆解的內容做下匯總,拆解的越多,看產品的感覺就越深入,預判的方向就越準確。
動手去試試吧……
八、定期的經驗分享,基于已完成的項目,有自己的總結和思考
把自己成功的經驗總結并分享出去,你和受眾都能收獲很多。不斷的在成功經驗上加固總結和思考,就會形成所謂的方法論。但是呢?方法論一定是需要落地的。
我們團隊每周三晚上會有分享??梢允且粋€交互引發(fā)的點、一個項目的亮點、一個有趣的功能、教打游戲都可以……無他,總會對你做產品有收獲的。
John其實在公眾號分享的內容都整理成PPT了。每次回頭看,我就知道自己當然為什么這么寫?意思有沒有傳達到位?還有沒有更好的寫法?……都是我在思考的。也希望大家看完后,覺得有用,就去執(zhí)行下,你會找到自己的產品方法論的。
以上八個點,里面包含的細節(jié)其實很多。這些細節(jié)點都在John這個專輯中——《產品經理工作流》。另外再說明一點:一定要多和大佬溝通,溝通的內容整理出來。
可能很多讀者想問了。最近文章都是講工作方法和框架層的居多。這邊我想說明的是:首先把行為規(guī)范了。其實隨著業(yè)務的梳理和熟悉,相信你對產品會有更多的思考。(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