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自己的路,別聽別人瞎咧咧
文:我是素顏
農夫和兒子牽著一頭毛驢在路上走著,路人看到了,笑話他們:真傻,有毛驢不騎,自己走路。父子二人聽了,也覺得自己傻,于是父親讓兒子騎上毛驢,他牽著毛驢繼續(xù)趕路。
走了一陣,又聽見有人說:兒子真不孝順,讓父親走路,自己騎毛驢。兒子聽了確實有些不好意思,趕緊跳下來讓父親坐上去。這時又有人看著不服氣了:父親騎驢,讓兒子走路。這種父親真夠嗆。父親難為情了,讓兒子也坐上來。父子二人騎著毛驢,又聽到有人評價:太不像話了,兩個人騎一頭毛驢,也不怕把毛驢累著。
父子兩人面面相覷,不知該怎么辦好了。最后他們決定找一根大木棍,把毛驢四腳朝天綁了起來。父子二人抬著毛驢,艱難前行。這下,看西洋景的多了,人們都圍了過來,看這一對傻父子。
父子倆抬得累,被捆著四條腿,失去自由的毛驢也被約束的累。本來父子倆和毛驢在路上自然行走,誰也不累。只不過,父子倆的耳朵太敏感了,他們總能清晰地聽到外圍的聲音,并被這些聲音誤導,跟著別人的嘴,一步步被帶偏,忘記了走自己的路。結果讓自己和毛驢皆身心疲憊。
好好走自己的路,讓想說什么的人隨便說去,說到無話可說,懶得再說,自然也就不說了。
農夫的耳朵本可以合上的,本可以聽而不聞。如果驢子雖然龐大,路卻并不遠,農夫和兒子選擇步行。如果路挺遠,那就快驢加鞭,騎上驢走。如果驢并不強壯,而路途又遙遠,父親年紀大,就讓父親騎驢。如果兒子幼小,就讓兒子騎驢。如果驢子還年幼,那農夫父子牽著毛驢走,無可厚非。
致于周圍人們發(fā)出的主觀議論,愿意聽呢,就聽一聽,一笑而過。如果不愿聽呢,徑直走過去就成。不相干的人,站在干岸上說一通自以為是的話,原本就是張口就來,隨口一說。說的人信口開河,無關痛癢。聽的人要當了真,裝在心上,郁郁寡歡,純粹是自尋煩惱,無中生有的勾當。別人說了就化了,你卻實實地接了,被一句空言擊打得潰不成軍,豈不可笑之極。
我們的日子都是我們自己來過的。我們過得好不好,我們是哭還是笑,我們心里在想什么,我們追求什么,除了我們自己,連身邊最親近的人也是一知半解,更別說周遭的泛泛之交,或者哪些從未交集,不過在揣測我們好惡的閑人,他們的一己臆斷之言,從制造到產出,全部都是他人杜撰,可以用在A身上,也可以用在B身上,自然也可以用在我們身上。
更為現(xiàn)實的一點是,我們活得好,別人生了羨慕嫉妒恨的心情,憶想出許多關于我們的負面新聞來,不管是無中生有也罷,捕風捉影也罷,憑空捏造也罷,刻意加上了我們的名字,便成為我們的故事。于是嫉妒我們的人找到了心理平衡,終于可以睡個安穩(wěn)覺了。
如果我們活得差,別人與我們比較,自然生了優(yōu)越感,他們開始用各種挑剔的眼去嘲笑我們的種種不堪,以此證明我們不如他。
如果我們心態(tài)夠好,能清楚地看明白我們所在的位置,比我強者千千萬,不如我者萬萬千。面對不如我們的人各種中傷之言,坦然一笑,不足掛懷。至于比我強的人嘲笑諷刺嘲弄,也可全然陌視之。我這樣活著挺好。
如果我們心眼小,把別人說我們的話都記在心上,我們會活得很累,為了不做別人嘴里那個不堪的人,我們努力向別人證明著自己。結果前進的方向越來越迷茫,就像農夫和他的兒子一樣,失去了正確的方向,不知何去何從。
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大步前行。指引指點幫助糾正教育我們的,我們虛心接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中傷誹謗嘲笑譏諷我們的,由著他們說去,坦然無視之。
尋找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路,就像汪國真詩里描述的那樣:既然選擇了遠方,只顧風雨兼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