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濕劑的適用范圍
祛濕劑適用于濕邪所致的多種病證。濕分內(nèi)外兩類,外濕,癥見惡寒發(fā)熱,頭痛身重,肢節(jié)酸痛,或面目浮腫等;內(nèi)濕,癥見胸脘痞滿,嘔惡泄瀉,水腫黃疸,癃閉淋濁等。
祛濕劑的應(yīng)用注意事項(xiàng):
濕邪重濁膩滯,易阻氣機(jī),須酌情配伍宣降肺氣、健脾助運(yùn)、溫腎化氣之藥。祛濕劑多芳香溫燥或甘淡滲利,易傷陰津,有礙胎元,素體陰虛津虧、病后體弱以及孕婦等慎用。
二、燥濕和胃
平胃散
【組成藥物】蒼術(shù)四兩、厚樸三兩、陳橘皮二兩、炙甘草一兩、生姜二片、大棗二枚
【功用】燥濕運(yùn)脾,行氣和胃。
【主治】濕滯脾胃證。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口淡無味,惡心嘔吐,噯氣吞酸,肢體沉重,怠惰嗜臥,常多自利,舌苔白膩而厚,脈緩。
【配伍意義】本方為治療濕滯脾胃的主方。
藿香正氣散
【組成藥物】大腹皮、白芷、紫蘇、茯苓各一兩、半夏曲、白術(shù)、陳皮、厚樸、桔梗各二兩、藿香三兩、炙甘草二兩半、姜三片棗一枚
【方歌】藿香正氣大腹蘇,甘桔陳苓術(shù)樸俱 夏曲白芷加姜棗,風(fēng)寒暑濕并能驅(qū)
【趣味記憶】陳姐服下腹皮草后想找江蘇白蜘蛛
【功用】解表化濕,理氣和中。
【主治證候】外感風(fēng)寒,內(nèi)傷濕滯證。霍亂吐瀉,惡寒發(fā)熱,頭痛,胸膈滿悶,脘腹疼痛,舌苔白膩,脈浮或濡緩。以及山嵐瘴瘧等。
【配伍意義】本方是治療外感風(fēng)寒,內(nèi)傷濕濁所致霍亂吐瀉的常用方。方中藿香外散風(fēng)寒,內(nèi)化濕滯,辟穢止嘔,為治霍亂吐瀉之要藥,故重用為君。白術(shù)、茯苓健脾運(yùn)濕以止瀉;半夏曲、陳皮理氣燥濕,和胃降逆以止嘔,同為臣藥。紫蘇、白芷辛溫發(fā)散,助藿香外散風(fēng)寒;紫蘇尚可醒脾寬中,行氣止嘔,白芷兼能燥濕化濁;大腹皮、厚樸行氣化濕,寓氣行濕化之義;桔梗宣肺利膈,既益解表,又助化濕,俱為佐藥。甘草調(diào)和藥性,用為使藥。煎加姜棗,內(nèi)調(diào)脾胃,外和營(yíng)衛(wèi)。感受山嵐瘴氣以及水土不服,癥見嘔吐腹瀉,舌苔白膩者,亦可以本方散寒祛濕,辟穢化濁,和中悅脾而治之。
【鑒別】
香薷散與藿香正氣散均可治夏月感寒傷濕,脾胃失和之證。香薷散藥簡(jiǎn)力薄,宜于外感于寒,內(nèi)傷暑濕之證;藿香正氣散解表散寒與化濕和中之力皆勝于香薷散,宜于外感風(fēng)寒,內(nèi)傷濕滯之重證。此外,香薷散多治夏季之陰暑;藿香正氣散則四時(shí)感冒皆宜。
三、清熱祛濕
茵陳蒿湯
【組成】茵陳六兩、梔子十四枚、大黃二兩
【功用】清熱利濕退黃。
【主治】濕熱黃疸。一身面目倶黃,黃色鮮明,身熱,無汗或但頭汗出,口渴欲飲,惡心嘔吐,腹微滿,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秘結(jié),舌紅苔黃膩,脈沉數(shù)或滑數(shù)有力。
【配伍意義】全方配伍特點(diǎn):
利濕與瀉熱并進(jìn),通利二便,前后分消。
三仁湯
【組成藥物】杏仁五錢、飛滑石六錢、白通草二錢、白蔻仁二錢、竹葉二錢、厚樸二錢、生薏苡仁六錢、半夏五錢
【方歌】三仁杏蔻薏苡仁,樸夏白通滑竹倫 水用甘瀾揚(yáng)百遍,濕溫初起法堪遵
【趣味記憶】三仁撲通滑下,耶
【功用】宣暢氣機(jī),清利濕熱。
【主治】濕溫初起或暑溫夾濕之濕重于熱者。頭痛惡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黃,胸悶不饑,午后身熱,苔白不渴,脈弦細(xì)而濡。
八正散
【組成藥物】車前子、瞿麥、萹蓄、滑石、山梔子仁、炙甘草、木通、大黃各一斤、燈心適量
【方歌】八正木通與車前,萹蓄大黃滑石研 草稍瞿麥兼梔子,煎加燈草痛淋蠲
【趣味記憶】六一去黃山,通宿等車
【功用】清熱瀉火,利水通淋。
【主治證候】濕熱淋證。尿頻尿急,溺時(shí)澀痛,淋瀝不暢,尿色渾赤,甚則癃閉不通,小腹急滿,口燥咽干,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
【鑒別】
八正散與小薊飲子同具清熱通淋之功,均可治療淋證。八正散集大量寒涼降泄、清利濕熱之品,故專于清熱利水通淋,主治熱淋;小薊飲子則以涼血止血藥與利水通淋之品為伍,故宜于膀胱有熱,灼傷血絡(luò)之血淋。
甘露消毒丹
【組成藥物】滑石十五兩、黃芩十兩、茵陳十一兩、石菖蒲六兩、川貝母、木通各五兩、藿香、連翹、白蔻仁、薄荷、射干各四兩
【方歌】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陳化濕木通菖 芩翹貝母射干薄,濕溫時(shí)疫是主方
【趣味記憶】秦香蓮飛石射臣,石菖蒲搏斗被捅
【功用】利濕化濁,清熱解毒。
【主治】濕溫時(shí)疫,濕熱并重證。發(fā)熱口渴,胸悶腹脹,肢酸倦怠,頤咽腫痛,或身目發(fā)黃,小便短赤,或泄瀉淋濁,舌苔白膩或黃膩或干黃,脈濡數(shù)或滑數(shù)。
二妙散
【組成藥物】黃柏、蒼術(shù)、姜汁。
【功用】清熱燥濕。
【主治】濕熱下注。筋骨疼痛,或兩足痿軟,或足膝紅腫疼痛,或濕熱帶下,或下部濕瘡,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者。
連樸飲
【組成藥物】制厚樸二錢、川連、(姜汁炒)石菖蒲、制半夏各一錢、香豉、焦梔各三錢、蘆根二兩
【趣味記憶】廉頗只吃拌鹵脯
【功用】清熱化濕,理氣和中。
【主治證候】濕熱霍亂。上吐下瀉,胸脘痞悶,心煩溺赤,舌苔黃膩,脈濡數(shù)。
當(dāng)歸拈痛湯
【組成藥物】羌活、防風(fēng)、升麻、葛根、白術(shù)、蒼術(shù)、當(dāng)歸身、人參、甘草、苦參、黃芩、知母、茵陳、豬苓、澤瀉
【方歌】當(dāng)歸拈痛羌防升,豬澤黃芩葛茵陳 二術(shù)知苦人參草,瘡瘍濕熱服皆應(yīng)
【功用】利濕清熱,疏風(fēng)止痛。
【主治】濕熱相搏,外受風(fēng)邪證。遍身肢節(jié)煩痛,或肩背沉重,遍身肢節(jié)煩痛,或肩背沉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