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經(jīng)閉不行,或產(chǎn)后惡露不盡結(jié)為癥瘕,以致陰虛作熱,陽虛作冷,食少勞嗽,虛證沓來的婦女,張錫純師《內(nèi)經(jīng)》四烏鲗骨一蘆茹丸之意,以調(diào)血補虛為法,創(chuàng)【理沖湯】,伍以三棱、莪術各9g。
因“三棱、莪術性近和平,而以治女子瘀血,雖堅如鐵石亦能徐徐消除,而猛烈開破之品不能建此奇功,此三棱、莪術獨具之良能也”,病久體虛,氣血運行不暢,郁而成瘀,用三棱、莪術以消沖脈中的瘀血,而用人參、黃芪諸藥,以保護氣血,則瘀血去而氣血不至傷損。
且人參、黃芪能補氣,得三棱、莪術以流通之,則補而不滯,元氣愈旺。蓋積聚癥瘕,必由元氣不足,不能運化流行致之。元氣既旺,則能鼓舞三棱、莪術之力以消癥瘕。藥對配伍得當,補破之藥并用,其身形弱者服之,更可轉(zhuǎn)弱為強。即使十余年之久積之癥瘕,硬如鐵石,久久服之,亦可徐徐盡消,以收平復之功。
此理論在當代婦科名家羅元凱醫(yī)師(以下簡稱羅老)的臨床中,大有發(fā)揮。羅老治療子宮肌瘤所創(chuàng)化瘀消癥湯,就是巧用三棱、莪術活血化瘀的典型例子。羅老之女羅頌平,同為婦科名醫(yī),在其主編的《中醫(yī)婦科學》中收錄了山西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所立宮外孕Ⅱ號方,方中加入三棱、莪術,意在加強活血化瘀之功,以化瘀消癥。
張錫純認為瘰疬之證,“是肝膽之火上升,與痰涎凝結(jié)而成,初起多在少陽部位,或項側(cè),或缺盆,久則漸入陽明部位”。
在治療此病時,張錫純組方【消瘰丸】,在消痰軟堅藥中配伍三棱、莪術30g,共為細末,制成蜜丸,桐子大。
牡蠣、海帶為治瘰疬之主藥,在此方中重用以消痰軟堅,然牡蠣、海帶藥性咸寒,與脾胃不宜,脾胃弱者久服則暗受其傷。
然欲使瘰疬消散,必借脾胃氣旺,方能漸漸消磨開散,故用黃芪、三棱、莪術以開胃健脾,使脾胃強壯,氣血化源充足,自能運化藥力以達病所。且此證之根在于肝膽,而三棱、莪術善理肝膽之郁,善開至堅之結(jié),瘰疬自易消散。
脾胃健運,則痰濕自除,肝膽舒暢,則相火自伏,痰火不得相交,不致凝結(jié)而形成瘰疬。大有標本并治之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