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權當眾演講】系列專欄:學好演講,混好職場
學會當眾演講,勝過拿一張“MBA”文憑
(2)當眾演講失敗的原因
其實,從筆者的角度出發(fā),做為一名學院院長,也是為了替集團培養(yǎng)更多的管理人才,而我們在選拔人才時,所采用的開發(fā)性測評工具,也是有意無意地偏向了個人表達能力方面。比如什么角色扮演法、即興演講法、無領導小組討論法等等這些所謂的高端測評技術,無不是為了測評應聘者、被選拔者的表達能力和應變能力。說白了,說服力就是影響力,影響力就是領導力。
所以說,當眾演講是有效溝通的一種高級方式,也是職場人士的必備素質之一,除非你不想當管理者而甘心于當一名普通員工。不過,我溫馨提醒你,普通員工到了30歲后,就會面臨著職業(yè)瓶頸的危險。
既然對于職場人士來說,當眾演講這么重要了,那我們能不能在短時間內快速提升這一技能呢?也就是說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應該如何訓練,才科學和高效?
不過,在探討如何快速提升當眾演講技能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關于當眾演講失敗的原因。經筆者歸納總結,主要原因有如下幾種情況(見圖0-1):
心理方面。心理方面包括兩種情況:
一種情況是演講者自己心理素質太差,一站起來說話就兩腿哆嗦,緊張得不得了,不但丑態(tài)百出,甚至言不由衷。曾經有某位大領導,在公眾面前即興說話時,也是由于太怯場,大腦一時短路,竟然如此‘謙虛’地說:“大家好!本人文化水平不高,口才不好,說話有時像羊拉屎,可能不符合大家的口味,希望大家多多原諒?!?
另一種情況是演講者沒有把握好聽眾的心理,他不是說聽眾想聽的話,而是說自己想說的話。比如過分吹噓自己,想當年他是如何如何的厲害;或者自以為是,以命令和指責的口氣說話:“我們應該怎么樣怎么樣”。在整個演講中,他對聽眾的呼聲充耳不聞,對聽眾的反映視而不見,只管講他自己的。結果,臺上的人“喜氣洋洋”,臺下的人“怒氣沖沖”,整個場面“死氣沉沉”。
表演方面。表演方面還分為兩部分:
一部分為語音語調,例如語調過于平直,沒有抑揚頓挫,吊不了聽眾的胃口;例如語速沒有快慢,聽眾也不會怦然心跳;例如聲音偏小,演講缺少震撼力和穿透力,這也難怪有名家說,演講缺少了激情和抒情,再好的內容都是花瓶;更有甚者,在演講中還帶大量的口頭禪‘這個嘛’、‘哪個啊’,讓聽眾非常厭煩。另外,也有演講者由于緊張,說話老是卡殼,讓聽眾替他難受;也有演講者把普通話說成‘不通話’,讓聽眾練聽力等等。
另一部分為態(tài)勢語言。態(tài)勢語言包括穿著、身姿、手勢、表情、眼神等。曾有演講者說過,個人形象很重要,‘頭可斷,發(fā)型不能亂;血可流,皮鞋要擦油’。誠然,穿著打扮固然重要,但是,手勢和表情更加重要。一個演講者在臺上,如果面無表情、動作呆板、手臂僵硬的話,那就失去‘演’的意義了。所以臺上振臂一呼,臺下云集響應的效果,優(yōu)雅的態(tài)勢語言從中起了不少的作用的。
內容方面。內容方面共有五點:
一為主題。主題就是你在演講中所表達的中心思想,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你演講的主題不是很深刻,不是很新穎,那你的演講就很難引起臺下聽眾的共鳴了。曾經有演講大師說過:一流演說家傳播信仰;二流演說家傳播思想;三流演說家傳播情感。
二為材料。如果所講內容是演講者親身經歷的,或者是演講者的專長,那么,演講起來肯定是得心應手。但演講者倘若去講剛看到的東西、剛學到的知識,甚至是不熟悉的話題,那演講效果就會大大大折扣了。所以說,初學演講的人,要先從熟悉的話題開始。當然,頂級演講家,會讀萬卷書,行千里路,不斷拓展自己的視野,不斷學習新知識,以充實自己的‘演講材料庫’的。
三為思路。為什么有些人在臺下說得頭頭是道,在臺上剛說幾句就說不下去了呢?歸根到底這是思路的原因。因為臺下是‘合唱’,你一句我一句搶著說,無需過多思索。而臺上是‘獨唱’,需要引言來打開話題,需要縱深思維來分析話題,還需要聯(lián)想思維來升華話題,更需要綜合思維來總結話題。于是沒有經常上臺講話的人,就容易出現(xiàn)說不下去,或老是重復幾句話,或條理性很差,或講得沒頭沒尾等等情況。但如果是演講高手的話,思維卻非?;钴S,越講越起勁,可謂是‘條條大路通羅馬’。
四為結構。演講結構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演講的效果。好的結構,會使主題鮮明突出,內容層次清楚,過渡自然,前后呼應,從而增加演講的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反之,如果不講究結構,信口雌黃,想到哪說到哪,即使主題再好,材料再新穎生動,也是越講越糊涂,倒不如不講還好。
五為語言。如果演講者在利用材料的時候,能夠準確、簡練地闡述出來,同時還能做到幽默風趣,富有哲理性和說服性,那他的演講就非常精彩了。否者,就是等于在折磨聽眾。曾經有觀眾“夸”某演講者說,你的演講太‘感’人了,不過,不是感動了別人,而是‘趕’跑了別人,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