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fèi)電子書等14項(xiàng)超值服

開通VIP
世界女王名錄

 
 
1.上古部分
1、舍別克諾弗魯(Sebeknefru)
古埃及第12王朝末代女法老,阿門涅姆赫特三世之女,在位僅四年(前1789-1786在位)第12王朝即告傾覆。

2、哈特舍普蘇特(Hatshepsut)
埃及第十八王朝女王,公元前1503—1482年左右在位。為圖特摩斯一世的嫡生女,同作為正當(dāng)王統(tǒng)的唯一保持者、父王的庶子圖特摩斯二世結(jié)婚。后由于夫主的早逝,與幼年即位的圖特摩斯三世(女王的庶子)同為共治之法老。但女王實(shí)際上大權(quán)獨(dú)攬,成為埃及唯一的統(tǒng)治者。在位期間中斷了圖特摩斯一世以來為征服亞洲進(jìn)行的遠(yuǎn)征而轉(zhuǎn)行和平貿(mào)易外交,特別注重與非洲的貿(mào)易,執(zhí)政的第九年派遣的蓬特交易船,是那一時代的代表性活動,同古萊塔的貿(mào)易也活躍起來。在底比斯西岸的提埃爾巴哈利營造壯麗的葬祭殿,乘卡納克神廟的擴(kuò)大,供獻(xiàn)方尖塔。為強(qiáng)行即位和變更對外政策,在政治中樞安插了孫謨特(據(jù)說為女王情夫)等忠實(shí)親信。隨著圖特摩斯三世的成人,這些親信相繼失寵。不久,女王的身影也消失了,但她究竟是自然而死還是被暗殺,或是退位,尚不得而知。圖特摩斯三世成為獨(dú)立執(zhí)政者后立刻再次遠(yuǎn)征亞洲,并企圖抹殺人們對女王的記憶(破壞雕像,從浮雕、碑文上去掉女王的形象和名字等)。但是,在女王的和平時代國力得到充實(shí),這使得圖特摩斯三世進(jìn)行大規(guī)模的遠(yuǎn)征成為可能。

3、亞馬遜人的諸女王
古希臘傳說中的女兒國亞馬遜人居住在本都的特耳莫冬河兩岸。其中在神話中提到的幾個女王有:希波呂特(Hippolyta)、彭特西勒亞(Penthesilea)、塔勒斯里斯(Thalestris)等,神話內(nèi)容就不再敘了,自己去看吧。

4、示巴(Sheba)女王
Sheba的女王,活動于約公元前十世紀(jì)。古代以色列所羅門王統(tǒng)治時,示巴女王帶來許多金子、寶石和香料試圖以難題請問所羅門,她是傳說中的阿拉伯半島賽伯(Saba)王國女王(Sabo即Sheba)。此王國的存在和繁榮從遺跡可得到證實(shí),但女王的故事則是傳說。除《舊約·列王紀(jì)上》第十章、《歷代志下》第九章外,《古蘭經(jīng)》第廿七章也記述有兩入的交往。古代埃塞俄比亞帝國皇室,傳聞是所羅門和示巴女王的后裔。

5、阿塔莉婭(Athaliah)
猶太王國女王,前842-836年在位。原為北方的以色列國王阿哈布之女,因和親嫁與南方猶太國王約蘭。前842年其子、猶太國王亞哈謝為以色列將軍耶希沃殺害后,身為王太后的她發(fā)動轉(zhuǎn)變,幾乎將猶太王室的后嗣們殺個干凈,僅亞哈謝之子約阿施(Jehoash)被人藏匿得免。阿塔莉婭統(tǒng)治國家六年,引進(jìn)腓尼基的巴爾祭典,建立神殿。后由祭司耶何耶大活動軍隊(duì)發(fā)動政變,殺死阿塔莉婭,迎立約阿施為王,巴爾神殿也被搗毀。

6、塞米拉米司(Semiramis)
希臘傳說中的巴比倫女王,希羅多德和狄奧多羅斯的著作中都曾提到過,據(jù)說她曾在巴比倫城附近的平原上修建了相當(dāng)壯觀的河堤。但現(xiàn)在的一些研究表明,塞米拉米司其人很可能不存在,僅僅是一個傳說。

7、尼托克里司(Nitocris)
希臘傳說中的巴比倫城女王,活動時間在公元前六世紀(jì)。據(jù)說她使巴比倫附近幼發(fā)拉底河的河道變曲,并修建了人工湖。其子拉比奈托斯為新巴比倫末代國王。(但從巴比倫王世系表上看,拉比奈托斯被稱為“篡位者”,非迦勒底王朝后裔,因此尼托克里司的女王身份也不無可疑之處)

8、托米麗司(Tomyris)
馬薩革泰人的女王,公元前六世紀(jì)時在位。原為王后,夫王死后為馬薩革泰人的統(tǒng)治者。前530年波斯居魯士大帝征討馬薩革泰,女王之子斯帕
爾伽披賽斯被俘自殺。不久托米麗司率傾國之兵與居魯士決戰(zhàn),打敗并殺死了他。居魯士的首級被割下,浸在盛血的革囊里。

9、阿爾鐵米西婭(Artemisia)
呂戈達(dá)米斯的女兒,原為哈里卡爾拉蘇斯王后,夫王死后幼子即位,其為攝政。希波戰(zhàn)爭時率五艘戰(zhàn)艦隨薛西斯出征,參加了前480年的薩拉米斯海戰(zhàn),戰(zhàn)敗后逃走。

10、克婁巴特拉·特亞(Cleopatra Thea)
西亞的塞琉古王朝女王,公元前125-121年在位。本為埃及托勒密王朝托勒密六世和克婁巴特拉二世所生之女,先同因其父之政策造成混亂的敘利亞王國的王位篡位者亞歷山大·貝勒斯結(jié)婚,后又同正統(tǒng)的德米特里二世結(jié)婚。德米持里為帕爾尼人俘虜時,又同其弟安條克七世結(jié)婚。德米特里回國后,和他們的兒子塞琉古五世、安條克八世共治??藠浒吞乩瓪⑺廊鸸盼迨?,后又被安條克八世所殺。

11、克婁巴特拉一世(Cleopatra I)
古埃及托勒密王朝托勒密五世的皇后,前180-176年在位。為敘利亞王國塞琉古朝安條克三世之女。其父在第五次敘利亞戰(zhàn)爭中打敗埃及,媾和結(jié)果,他們兩人結(jié)了婚,但兩國關(guān)系并末因此好轉(zhuǎn)。丈夫死后(前180),與其子托勒密六世共同統(tǒng)治埃及。

12、克婁巴特拉二世(Cleopatra II)
古埃及托勒密五世和克婁巴特拉一世所生之女,為托勒密六世和托勒密八世的親姐妹。在六世和八世的爭斗中,她先同托勒密六世結(jié)婚(前163-145),和其共同統(tǒng)治,生克婁巴特拉三世;后又嫁與托勒密七世;七世死后,又同托勒密八世結(jié)婚(前144)。八世也同其侄女結(jié)婚(前142),成為糾紛的禍源。

13、克婁巴特拉三世(Cleopatra III)
托勒密六世和克婁巴特拉二世之女,后嫁與叔叔兼舅舅托勒密八世,生托勒密九世、十世。前110年起攝政近十年,其間托勒密九世、十世之間想走馬燈一樣地更迭了幾次王位。

14、克婁巴特拉·柏倫尼斯三世(Cleopatra Berenice III)
據(jù)說為托勒密九世之女,曾先后嫁與九世、十世,前80年又與十世子、后夫托勒密十一世共同執(zhí)政,不久王位轉(zhuǎn)入九世之子托勒密十二世之手。

15、柏倫尼斯四世(Berenice IV)
托勒密十二世之女,前58年起代其父攝政三年,前55年托勒密十二世復(fù)位。

16、克婁巴特拉七世(Cleopatra IV)
古埃及托勒密王朝最后一位女王。據(jù)說其父是托勒密十二,其母是十二世的姐姐克婁巴特拉五世。因父親的弊政而導(dǎo)致的首都暴動,使她也流亡羅馬。回國后,其父去世,與弟托勒密十三共同統(tǒng)治埃及(前51)。由于姐弟的對立和廷臣的暗中活動,她被暫時逐出亞歷山大。但她向因追殺龐培而來到埃及的凱撤求助保護(hù),在反對凱撤的亞歷山大暴動的混亂中,托勒密十三死亡。凱撒使她和其弟托勒密十四共治埃及(前49—47)。前44年女王暗害了托勒密十四世,以凱撤里恩為王,稱托勒密十五世,為共主。
第二次三巨頭政治的實(shí)權(quán)者安東尼在向東方擴(kuò)張時,與克婁巴特拉同居,把亞歷山大當(dāng)做根據(jù)地,后同妻子屋大維亞離婚,而同克婁巴特拉正式結(jié)婚,引起屋大維用羅馬的名義向安東尼宣戰(zhàn)。前31年亞克興海戰(zhàn)中屋大維獲勝,安東尼逃到亞歷山大自殺,克婁巴特拉亦被捕自殺。

17、卡蒂曼杜(Cartimandue)
不列顛島上的布利干特王國的女王,一世紀(jì)中葉時在位。公元50年,反抗羅馬人的布利吞人特里諾文特部落的國王卡拉塔庫斯戰(zhàn)敗后,前來投奔,企圖與之聯(lián)合,被卡蒂曼杜引渡給羅馬軍隊(duì)??ɡ焖贡粠У搅_馬后,克勞狄皇帝將其赦免釋放。

18、波狄希亞
即波狄卡,一世紀(jì)時不列顛島上的布利吞人愛西尼王國女王。原為王后,其夫王臨終前指定由其兩女和羅馬尼祿皇帝為共同繼承人。不久羅馬軍隊(duì)占領(lǐng)該國,國家受到蹂躪。公元61年,波狄希亞率國人造反,打垮了羅馬的第9軍團(tuán),先后焚毀了卡姆勒多納姆、倫丁尼(倫敦)、韋魯拉姆等幾個羅馬城鎮(zhèn),屠戮了數(shù)萬羅馬居民和歸化的布利吞人。不久,波狄希亞率領(lǐng)的8萬人(包括老弱)在一次決戰(zhàn)中被羅馬總督蘇托尼斯率領(lǐng)的第14、20兩個軍團(tuán)1萬余人擊敗,波狄希亞服毒自殺,其部落基本被滅絕。

19、赫爾杜
阿拉伯半島北部奈伯特王國的女王,公元前后在位。

20、謝格萊
奈伯特王國的女王,公元一世紀(jì)時在位。

21、賈米萊
奈伯特王國的女王,公元一世紀(jì)后半葉時在位。

22、芝諾比亞(Zenobia)
本為巴爾米拉人國王伍得奈斯(Udhaynah,羅馬人稱Odaenathus)之妻。伍得奈斯因助羅馬人對波斯作戰(zhàn)有功,曾受封為羅馬東方軍區(qū)長官,266年被羅馬人毒死。芝諾比亞代幼子韋海卜·拉特?cái)z政,自封為“東方女王”,起兵反抗羅馬帝國。她使整個埃及和小亞細(xì)亞大部分的地方都?xì)w入本國的版圖,她的軍隊(duì)甚至打到了拜占廷對面的卡爾西頓城。她的常勝軍,于同年占領(lǐng)東羅馬帝國的陪都亞歷山大港,她的次子自稱埃及王,自鑄錢幣,錢幣上不鑄奧里力安的頭像。最后,奧里力安皇帝勵精圖治,在安提俄克和希姆斯接連兩次獲勝,于272年春攻入巴爾米拉。芝諾比亞騎單峰快駝逃入沙漠,但終于被俘,被奧里力安帶到羅馬參加了凱旋式。巴爾米拉城不久因發(fā)生暴動而被羅馬人夷為平地。

2.中國及其相關(guān)部分
1、呂后(?-前180)
漢高祖劉邦之后,名稚,前188-180年臨朝稱制。單父縣人呂公之女,由父許配劉邦。204年劉邦稱帝,立呂雉為后。呂雉為人有謀略而性殘忍,韓信、彭越皆死其手。劉邦死后,呂雉對劉氏諸王多加殘害?;莸鄄粷M呂后所為,憂郁病死后,呂雉臨朝稱制,封侄呂臺、呂產(chǎn)、呂祿等為王,擅權(quán)用事,排斥王陵等老臣,拔擢親信。但其稱制的八年間,繼續(xù)執(zhí)行漢高祖以來與民休息的政策,獎勵農(nóng)耕,廢除夷三族罪和妖言令等苛法。她病危時告誡諸呂部署應(yīng)變,但諸呂在呂后死后仍被太尉周勃、丞相陳平和朱虛侯劉章等迅速翦滅。
2、竇太后(?-97)
漢章帝皇后,公元88-92年臨朝稱制。竇融曾孫女,章帝二年(77年)被選入宮,次年立為皇后,專寵而無子,妒恨宋、梁兩貴人有子,誣害之。公元88年和帝即位,以太后臨朝聽政,兄竇憲及諸弟擅權(quán)不法。永元四年(92年)和帝與宦官鄭眾等誅竇氏,被迫歸政。

3、鄧太后(80-121年)
漢和帝皇后,名綏,公元105-121年臨朝稱制。鄧禹孫女,永元七年(95年)十六歲入宮后,先為貴人,六年后被漢和帝立為皇后。元興元年(公元105年)漢和帝劉肇死后,鄧綏先后策立殤帝、安帝,以太后身份臨朝稱制,執(zhí)政達(dá)17年。其臨朝斷事,大權(quán)一概由自己掌握,切實(shí)做到號令自出,大事獨(dú)斷,軍政大權(quán)決不旁落外戚集團(tuán)。

4、閻太后( -126年)
漢安帝皇后,名姬,公元125年臨朝稱制。尚書閻章之孫女,元初元年(114年)入宮,為貴人,次年立為皇后。125年安帝死,迎立少帝,以皇太后臨朝。少帝立二百余日死,太監(jiān)孫程等發(fā)動政變,鏟滅閻黨,迎立順帝。閻太后被遷于離宮,次年卒。

5、梁太后(116-150年)
漢順帝皇后,名妠,公元144-150年臨朝稱制。梁商之女,永建三年(128年)入宮,為貴人,陽嘉元年(132年)立為皇后。建康元年(144年)順帝死后以皇太后臨朝,先后立沖帝、質(zhì)帝、桓帝三帝,以兄弟梁冀為大將軍輔政。梁冀擅權(quán)二十余年,劣跡斑斑。和平元年(150年)梁太后卒,九年后梁氏被滅。

6、竇太后( -172)
漢桓帝皇后,名妙,公元167-168年臨朝稱制。竇武之女,延熹八年(165年)入宮為貴人,旋立為皇后。永康元年(167年)桓帝死后以皇太后,立靈帝。168年,竇氏在與宦官的斗爭中失敗被滅,太后也被遷于南宮云臺,熹平元年(172年)卒。

7、何太后( -189)
漢靈帝皇后,公元189年臨朝稱制。出身于南陽宛之一屠家,后入宮為貴人,光和三年(180年)立為皇后。189年靈帝死后以太后臨朝,其兄大將軍何進(jìn)欲誅宦官,反為宦官所害。不久董卓獨(dú)攬大權(quán),廢少帝立獻(xiàn)帝,遷何太后于永安宮,又進(jìn)酖弒之。

8、馮太后(441-490)
北魏文成抵皇后,465-467、471-480年間兩度臨朝稱制。北燕王馮弘的孫女,父馮朗為北魏秦、雍二州刺史,父馮朗獲罪被殺后被送進(jìn)宮里撫養(yǎng)。文成帝登基后選為貴人,太安二年(456年)封為皇后。465年文成帝死,為皇太后,與大臣密計(jì),殺死丞相乙渾,臨朝聽政。三年后歸政獻(xiàn)文帝,但政計(jì)仍出其手。471年獻(xiàn)文帝傳位于孝文帝,以太皇太后再度臨朝。她在統(tǒng)治的25年期間,無論是在政治、經(jīng)濟(jì)方面,還是在文化思想和風(fēng)俗習(xí)慣方面,都進(jìn)行了全面改革,推動了胡人漢化的進(jìn)程。北魏孝文帝受其影響很大。

9、胡太后( -528)
北魏孝明帝母,515-528年間兩次臨朝稱制。司徒胡國珍之女,后入宮為宣武帝嬪妃。515年因子孝明帝即位,尊為皇太妃(后為皇太后),以孝明帝年幼而臨朝攝政。胡太后專權(quán) 年,好佛斗富,造成國家衰敗。神龜三年( 520年),宗室元叉與宦官劉騰,共幽禁胡太后于北宮,元叉與劉騰遂共執(zhí)朝政,劉騰死后胡太后復(fù)出臨朝。528年胡太后濫施淫威,竟然毒死孝明帝,更立幼主。不久,爾朱榮稱兵渡河,拘送太后及幼主于河陰,并沉于河。

10、武則天(624-705)
大周皇帝,690-705年在位。武士劐之女,十四歲入宮為唐太宗封為才人,賜號“武媚”。唐太宗死后,武媚削發(fā)為尼,居于感業(yè)寺。唐高宗接位后,復(fù)召入宮,立為昭儀,又進(jìn)號為妃,永徽六年(655年)被立為皇后。武氏機(jī)智精明,通文史,多權(quán)謀,以皇后身份參政時,“百司奏事,時時令后決之”。顯慶五年(公元660年),唐高宗因患風(fēng)眩,頭重,目不能視,便正式委托武氏掌管國家大事,裁決一切。上元元年(公元674年),“高宗號天皇,皇后亦號天后,天下之人謂之‘二圣’”。從此,唐朝的實(shí)權(quán),被牢牢地掌握在武氏手中。683年高宗死后以皇太后臨朝稱制,次年廢中宗立睿宗。690年改國號為周,自號為圣神皇帝,更名武曌。在位期間十三次改元。公元705年,武則天病重,宰相張柬之等率領(lǐng)群臣入宮,殺了武則天的寵臣張易之、張昌宗等,擁唐中宗即位,恢復(fù)唐國號和一切唐制。武則天死前留下遺囑:“去帝號,稱則天大圣皇后?!?br>
11、劉太后(968-1033)
北宋真宗皇后,名娥,1022-1033年臨朝稱制。太原人,入宮后先后為真宗美人、修儀、德妃,1007年郭皇后死后得以立為皇后。劉太后有才略,頗通經(jīng)史,真宗當(dāng)朝時便常與聞軍國大政。1022年宋真宗死,仁宗(民間“貍貓換太子”中的太子)立,劉氏為太后,臨朝稱制。本有意仿效武則天,卻受阻於大臣,但每到太廟行禮時,仍然穿戴天子袞冕。劉太后秉政十一年,晚年范仲淹曾請還政仁宗,但太后不聽,直到死后,才由仁宗親理政事,並諡劉太后為莊獻(xiàn)明肅皇太后。

12、高太后
北宋英宗皇后,1085-1093年臨朝稱制。勛戚之后,治平二年(1065)被英宗冊封為皇后。元豐八年(1085年)其子神宗死后,立哲宗,以太皇太后身份臨朝稱制。復(fù)起用司馬光等,恢復(fù)舊法。

13、謝太后(1210-1283)
南宋理宗皇后,名道清,1274-1276年臨朝稱制。天臺人,宰相謝深甫孫女,理宗即位后由楊太后擇立為皇后。理宗死,度宗時為皇太后。1274年度宗死,恭帝即位,尊為太皇太后,應(yīng)群臣之請垂簾聽政。1276年元滅宋,至北京降封壽眷郡夫人,七年后卒。

14、述律太后(879-953)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jī)之后,名平,小字月理朵,926-947年稱制。阿保機(jī)稱帝時受封為應(yīng)天大明地皇后,926年阿保機(jī)死后稱制,掌軍國事,支持次子德光(太宗)即位,斷右腕納于柩,殺大臣百余以殉葬。947年德光死,大臣擁立世宗阮即位,述律后被迫下臺,不久被遷于祖州,應(yīng)歷三年卒。

15、蕭太后(承天后,953-1009)
遼景宗皇后,名綽,小字燕燕,983-1009年稱制。北府宰相蕭思溫之女,入宮后先為貴妃,后為皇后。乾亨四年(982)遼景宗死,圣宗即位,蕭燕燕被尊為皇太后,復(fù)改國名契丹。統(tǒng)和元年(983)年六月,群臣上尊號為“承天皇太后”。蕭燕燕以承天皇太后的身份總攝軍國大政。蕭太后在攝政期間,勵精圖治,內(nèi)政修明,軍備嚴(yán)整,屢挫宋軍,使遼朝達(dá)到鼎盛時期。統(tǒng)和二十七年,蕭太后把權(quán)力交給圣宗,不再攝政,同年十二月因病崩于行宮。

16、蕭太后(法天后)
遼興宗之母,小字耨斤,1031-1034年稱制。原為宮人,為圣宗產(chǎn)子(興宗)。1031年圣宗死后,與黨羽遷圣宗皇后于上京害之,自立為皇太后,攝政。1034年因謀立少子事泄,被興宗遷于慶州七括官。道宗即位時曾尊其為太皇太后。

17、蕭德妃
北遼宣宗耶律淳皇后。1122年六月宣宗病亡后被尊為太后,稱制,主持軍國大事,并遙立天祚帝子耶律定為帝,改年號為“德興”。當(dāng)政不久即擊敗了宋軍劉延慶、郭藥師部對燕京的進(jìn)攻。1123年初,金兵陷燕京,蕭德妃投奔天祚帝。天祚帝怨恨耶律淳自行稱帝而廢自己為湘陰王,當(dāng)即命令左右將她捆綁起來殺死,并追廢耶律淳為庶人。

18、感天皇后
西遼德宗耶律大石之后,蕭姓,名塔不煙。1143年耶律大石卒,其子夷列年幼,蕭后依遼制權(quán)國,稱制改元“咸清”,號“感天皇后”。在位七年,曾斬殺金使粘割韓奴。1150年交權(quán)與其子夷列,改元“紹興”。

19、承天太后( -1178)
西遼德宗耶律大石與感天后之女,仁宗夷列之妹,名普速完。1163年夷列卒,以子年幼,普速完奉遺詔權(quán)國,稱制改元“崇?!?,號“承天太后”。在位期間曾出兵殘破葛邏祿部,打敗花剌子模,1172年扶助特克什為花剌子模沙而控制了該國,時為西遼較強(qiáng)盛的時期。承天后與其小叔子、駙馬之弟樸古只沙里通奸,出駙馬蕭朵魯不為東平王,又羅織罪名把他處死。1178年駙馬之父、三朝元老蕭斡里剌發(fā)動政變,射殺承天后普速完和蕭樸古只沙里,立仁宗次子直魯古為皇帝,改元“天禧”。

20、沒藏太后(-1056)
西夏景宗李元昊妃,黨項(xiàng)族。原為大臣野利遇乞妻,遇乞被處死后,景宗納之?;屎笠袄戏胖鹚d慶府戒壇寺為尼。天授禮法延祚十年(1047年),生子諒祚(毅宗),養(yǎng)于其兄沒藏訛龐家。訛龐任國相。次年,夏景宗為太子寧令哥刺傷身亡。沒藏訛龐殺寧令哥,擁立諒祚,她被尊為太后,兄妹共專國政。她信奉佛教,建寺詠經(jīng),大辦佛事。曾徵調(diào)數(shù)萬軍民修建承天寺,費(fèi)時五載,耗資巨大。福圣承道四年(1056年)出游時,被大臣李守貴刺殺。(電視劇《賀蘭雪》中作沒藏黑云)

21、梁太后(前)
西夏毅宗諒祚之后,漢人,1086-1076年臨朝攝政。本為國相沒藏訛龐子?jì)D,1061年因告發(fā)訛龐謀反而使之滅族,為毅宗所納,立為皇后。1067年毅宗死后,子李秉常(惠宗)繼位。梁太后攝政,其弟梁乙埋任國相,一反毅宗所為,廢止?jié)h禮,恢復(fù)蕃禮,與宋朝交惡。大安二年(1076),西夏惠宗親政,又下令以漢禮代替蕃禮。七年,惠宗圖借助宋朝削弱梁氏勢力,梁太后得知,將惠宗囚禁,但兩年后又被迫使其復(fù)位。

22、梁太后(后)
西夏惠宗李秉常之后,梁乙埋之女。1086年惠宗死,三歲的幼子李乾順(西夏崇宗)即位,梁氏為太后攝政。永安二年(1099年),梁太后被遼國毒死,崇帝始親政。

23、乃馬真后( -1265)
蒙古窩闊臺汗之妃(可敦),名脫烈哥那。1241年窩闊臺汗去世,其長子貴由尚未遠(yuǎn)征歸來。于是,脫烈哥那可敦因而攝政五年之久,是為“乃馬真攝政”。乃馬真任用波斯人法提瑪本,貶斥諸老臣,法度不一,人懷怨望。1246年復(fù)操縱諸王大會,違背窩闊臺汗遺命,選舉貴由為大汗。貴由在位三年,因體弱多病,朝政仍多出于乃馬真之手。1265年卒,追謚詔慈皇后。

24、海迷失后
蒙古貴由汗之妃,名斡兀立海迷失。1248年貴由汗卒,海迷失在拔都等諸王支持下,抱幼子失列門垂簾聽政,稱制三年。在位時兩子忽察、腦忽另建府邸與其母相對抗,以致一國三主;另一方面,宗王們又擅自簽發(fā)文書,頒降令旨。由于朝廷內(nèi)部的紛爭,使汗國陷入了混亂之中;又遇大旱,水泉盡涸,野草自焚,牛馬十死八九,民不聊生。經(jīng)兩年斗爭,1251年七月“忽里勒臺”大會,另立蒙哥為大汗。蒙哥即位后,海迷失因暗中策動窩闊臺系的宗王,被蒙哥下令投入河中溺死。元朝建立后,追謚海迷失為欽淑皇后。

25、倭耳干納女汗
察哈臺孫哈剌旭烈兀之妻,1251-1260年主政察哈臺汗國。

26、卜答失里后( -1340)
元文宗皇后,弘吉剌氏,1329-1340年稱制。元文宗即位時立為皇后。1329年文宗死后,先后迎立寧宗、順帝,分別以皇太后、太皇太后身份臨朝稱制。至元六年(1340年),詔去尊號,安置東安州,尋卒。

27、三娘子(1550-1612)
三娘子,史稱“鐘金哈屯”、“也兒克兔哈屯”、“克兔哈屯”等。明代蒙古瓦剌奇喇古特(土爾扈特)部哲恒阿噶之女。蒙古右翼土默特部俺答汗出征瓦剌時,與奇喇古特部聯(lián)姻,遂嫁與俺答汗為妻。俺答汗晚年多病,事無巨細(xì),多任憑三娘子裁決。1582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主政掌兵達(dá)30年之久,約束蒙古各部,保持了與明朝的和平通貢互市關(guān)系。特別是萬歷十九年(1591),她竭力勸說、督促俺答汗孫撦力克從青海撤軍東歸,避免了蒙古和明軍之間的大規(guī)模沖突。為表彰三娘子的功績,明朝于萬歷十五年(1587),封三娘子為一品“忠順夫人”。萬歷四十年(1612)六月二十六日三娘子病卒,明朝亦遣使給予賜祭七壇的隆重祭禮。

28、慈安太后(1837-1881)
清咸豐皇帝之后,姓鈕祜祿氏,原是廣西右江道穆?lián)P阿的女兒,咸豐在未做皇帝前與之婚。咸豐二年(1852年)封為貞嬪,又進(jìn)為貞貴妃,不久立為皇后。他為人幽閑靜淑,舉止端莊,得帝之尊。1861年11月咸豐死后,進(jìn)為慈安太后,地位在慈禧太后之上。1861-1872年同治時兩宮垂簾聽政,1874年光緒即位后兩宮再次臨朝。1881年暴卒,據(jù)說為慈禧所害。

29、慈禧太后(1835-1908)
清咸豐帝之妃,同治、光緒兩朝實(shí)際最高統(tǒng)治者。葉赫那拉氏,滿洲鑲藍(lán)旗人,父惠征曾任安徽徽寧池廣太道道員。咸豐十二年(1852),被選入宮,封蘭貴人。1856年,生皇長子載淳;次年,封懿貴妃,因得咸豐帝寵幸,干預(yù)朝廷政事。1860年隨咸豐帝逃往熱河避暑山莊,次年8月咸豐帝病死,載淳繼位,她和鈕鈷祿氏被尊為皇太后,徽號慈禧、慈安,俗稱分別為西太后、東太后。至于她干了些什么就不必再羅嗦了。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死。她命立溥儀為帝,年號宣統(tǒng)。次日慈禧病死,結(jié)束了對清朝長達(dá)47年的統(tǒng)治。

30、隆裕太后(1868-1913)
光緒帝之后,葉赫那拉氏,都統(tǒng)桂祥之女,慈禧太后侄女。光緒十五年(1888)正月立為皇后。1909年光緒、慈禧死后,以皇太后垂簾聽政。1912年宣布退位詔書,清亡,仍居于紫禁城。1913年隆?;侍蟛∷?。袁世凱及清室為隆裕太后舉行了大規(guī)模的公祭和喪葬儀式。

3.亞洲部分
1、善德女主
新羅女王,632-647年在位。新羅真平王之女,名德曼。632年父王死后即王位,634年改元仁平,受唐冊封為樂浪郡王、新羅王,拜柱國。在位時國家受高句麗、百濟(jì)侵?jǐn)_,乞師于唐。647年卒。

2、真德女主
新羅女王,647-654年在位。新羅真平王之侄女,名勝曼。647年繼堂姐妹善德女主為王,改元太和,受唐冊封為雞林國王。649年下令國中改冠服,仿華制,次年始用唐永徽年號,并遣大臣弟子如唐備宿衛(wèi)。654年卒。

3、滿月夫人
新羅景德王(742-780年在位)妻,景德王死后,子金乾運(yùn)(惠恭王,765-780年在位)即位,因年幼由其母滿月夫人臨朝攝政。在位時政條不理,盜賊蜂起,不遑備御。

4、真圣女主
新羅女王,887-897年在位。新羅景文王之女,憲康王、定康王之妹,名曼。887年其兄定康王卒后為王,在位期間因貢賦繁重引起各地皆反,甄萱、弓裔等割據(jù)一方,新羅已呈搖搖欲墜之勢。897年真圣女主在內(nèi)外交困的情況下,禪位于憲康王庶子峣(孝恭王),尋卒。

5、尹大妃(貞憙王后,1418-1483)
坡平尹氏,朝鮮李朝世祖王妃,1469-1476年垂簾聽政。1418年生,1428年嫁與晉平大君(后之朝鮮李朝世祖),初封樂浪府大夫人,1455年世祖即位后冊封王妃。1469年其子睿宗死后,命成宗入繼大統(tǒng),自為大王大妃垂簾聽政,1476年還與成宗親政。1483年卒,年66歲。

6、尹大妃(文定王后,1501-1565)
坡平尹氏,朝鮮李朝中宗王妃,1545-1553年垂簾聽政。1501年生,1517年冊封為中宗王妃。1545年次子明宗即位后垂簾聽政,1553年明宗親政。1565年卒,年65歲。

7、沈大妃(仁順王后,1532-1575)
1532年生,1545年冊封為朝鮮李朝明宗王妃。1567年明宗死后曾以王大妃垂簾聽政,1575年卒,年44歲。

8、金大妃(孝懿王妃)
清風(fēng)金氏,朝鮮李朝正祖王妃,1800-1803年在其子純祖即位初的三年內(nèi)垂簾聽政。

9、金大妃(純元王妃)
安東金氏,朝鮮李朝純祖王妃,1834年純祖死后曾以大王大妃垂簾聽政。

10、趙大妃(神貞王妃)
平壤趙氏,李朝哲宗之母。1863年高宗即位后曾以大王大妃垂簾聽政。

11、神功皇后
《古事記》和《日本書記》中傳說的日本第十四代仲哀天皇皇后。在仲哀天皇死后于201-249年間攝位,傳說曾征伐三韓,事多不確。安萬侶(《古事記》和《日本書記》作者)將其與邪馬臺的卑彌呼女王相聯(lián)系,有附會嫌疑。

12、卑彌呼
《三國志》所載倭人邪馬臺國女王,曾受魏封為親魏倭王。《古事記》和《日本書記》中指其為神功皇后。

13、壹興
卑彌呼宗女,卑彌呼死后邪馬臺更立男王,國中不服,更相誅殺,于是更立十三歲的壹興為王,國中遂定。約249-270年間在位。

14、飯清豐
日本傳說中的第二十二代清寧天皇之女,484年清寧天皇死后聽政,同年亦死。

15、推古女天皇(554-628)
日本第三十代敏達(dá)天皇之后,名豐御飯炊屋姬尊。其舅蘇我馬子于592年殺崇竣天皇后擅權(quán),推其為日本第33代天皇,為推古女天皇,592-628年間在位。用圣德太子為攝政,于603-604年,進(jìn)行了“推古改革”,先后制定了冠位十二階和憲法十七條,使天皇的權(quán)力增大,同時使國家的政府官僚體制有了雛形。在出使隋唐的國書中開始以“天子”、“天皇”自稱。622年圣德太子,蘇我馬子再次執(zhí)政。628推古天皇卒,其改革中止。

16、皇極(齊明)女天皇(594-661)
日本第34代天皇舒明天皇之皇后寶皇女,641年舒明天皇死后即位為日本第35代天皇,稱皇極天皇(642-645年在位)。在位時蘇我氏執(zhí)掌朝綱。645年中大兄與中臣鐮足鋤滅蘇我氏后,讓位于第36代天皇孝德天皇。655年孝德天皇死后再次即位,改稱為齊明天皇,為日本第37代天皇(655-661)。以中大兄為太子,悉以庶務(wù)委之,661年卒。

17、持統(tǒng)女天皇(645-702)
日本第40代天皇天武天皇皇后,687年天武天皇死,空位三年后,其即位為第41代天皇,即持統(tǒng)天皇(690-697)。697年讓位于其孫文武天皇,自稱太上天皇,702年卒。

18、元明女天皇(661-721)
日本第43代天皇,707-715年在位。708年改元“和銅”,710年自藤原宮遷都奈良,開創(chuàng)奈良時代(710-794)。715年讓位于元正女天皇,改元靈龜。

19、元正女天皇(680-748)
日本第44代天皇,715-724年在位,年號靈龜。724年讓位于圣武天皇。

20、孝謙(稱德)女天皇(718-770)
749年,日本第45代圣武天皇自稱太上天皇,傳位其女孝謙天皇(第46代天皇,749-758在位),藤原氏執(zhí)掌大權(quán)。在位期間兩次改元(天平勝寶749、天平寶字757),758年讓位于淳仁天皇,自為上皇,但仍遙控掌權(quán)。764年孝謙上皇除去藤原氏,廢淳仁天皇而復(fù)位,改稱稱德天皇(第48代天皇,764-770年在位),也兩次改元(天平神護(hù)765,神護(hù)景云767),以道鏡和尚執(zhí)掌大權(quán)。770年卒。

21、北條政子(1156-1255)
伊豆的北條時政之女,1177年私奔嫁與落魄的源賴朝。源賴朝死后,為維護(hù)鐮倉幕府,先后廢子、殺子、逐父,成為鐮倉幕府的實(shí)際掌權(quán)者,因源賴朝死后為尼,人稱尼將軍。

22、明正女天皇
日本第108代后水尾天皇皇后,后水尾死后為第109代天皇,稱明正天皇(1630-1643年在位),1643年讓位于后光明天皇。

23、后櫻町女天皇
日本第116代桃園天皇之姊,名智子。1762年桃園天皇死后踐祚為后櫻町天皇(1762-1770年在位),為第117代天皇,1770年讓位于后桃園天皇。

24、李昭皇
越南李朝末代女皇,1224-1225年在位。李惠宗與皇后陳氏次女,名佛金,稱昭圣公主,因惠宗無子而立為太子。1224年惠宗傳位于七歲的她,次年建元天彰有道,是為李昭皇。國事皆決于太后堂弟、輔國太尉陳守度之手。是年十二月,陳守度迫使李昭皇禪位于自己之子陳?(陳太宗),李朝終結(jié)而陳朝代起。李昭皇也降稱為昭圣王后,嫁為陳太宗王后,1236年被廢,降稱公主。


25、柳葉
一世紀(jì)左右扶南地區(qū)女王,橫跌國人混填收服后娶之,為扶南開國國王。

26、阇耶特維
真臘王國末代女王,約681-713年在位。阇耶跋摩一世(655-681在位)之女(一說侄女),繼阇耶跋摩一世為王,因無法控制國內(nèi)局勢而引起國家動亂,不久真臘王國分裂為陸真臘和水真臘。

27、安眉
柬埔寨女王,1835-1841年在位。本為柬國王安贊二世之次女,1935年初其20歲時安贊二世死,無嗣,被越南人立為女王,賜名“高棉郡主”。后越南兼并柬埔寨,被押往越南,降封為“美林郡主”,1847年又改封為“高蠻郡主”。

28、巧庫瑪麗(Keokumari,1342-1438)
瑯勃拉邦王國(即南掌)國王桑森泰(1373-1416年在位)之女,1428年其兄弟蘭坎登王死后掌握了王位實(shí)權(quán),先后廢立七位國王,其中六位被其害死。1438年貴族們反抗,將其捉獲處死,年95歲。

29、華富里
公元七世紀(jì)中葉哈利奔猜王國(女人國,在泰國西北部湄南河河谷,13世紀(jì)末亡于八百媳婦國)的開國女王。

30、刀室利戍達(dá)旃( -1548)
暹羅阿瑜陀耶王朝帕猜羅阇王(1534-1546年在位)之后,在其子繳華王(1546-1548年在位)時攝政,大權(quán)為其寵臣攀室利補(bǔ)貼把持。1548年攀室利補(bǔ)貼弒繳華王而篡位,旋王族坤披鈴設(shè)計(jì)誅殺太后和攀室利補(bǔ)貼,立帕猜羅阇王弟摩訶 查克臘帕為王。

31、信修浮
緬甸白古王朝女王,1453-1471年在位。原為羅娑陀利王(1385-1423年在位)之妹,后嫁與阿瓦王朝梯訶都王(1422-1426年在位)為妻,1430年出奔返回白古。1453年因羅娑陀利子孫絕嗣,而為國人推舉為王,成為緬甸歷史上唯一女王。在位期間政績斐然,懿范留于后世,以至于400多年后,緬人常以英王維多利亞為信修浮轉(zhuǎn)世。

32、悉莫(Simo)
七世紀(jì)中葉中爪哇的訶陵國女王,統(tǒng)治期間,威令整肅,道不拾遺。

33、帕臘莫達(dá)凡達(dá)尼(Prasmodarardhani)
九世紀(jì)時中爪哇的夏連特拉王朝女王(832-856年),832年繼其父沙馬臘東加(812-832年在位)為王。在位時國勢衰落,嫁于新興的珊查耶王朝國王比卡丹為后,由比卡丹代領(lǐng)其國,夏連特拉滅亡。

34、室利·伊沙諾棟卡威查耶(Sri Isana Tungga Wijaya)
爪哇的馬打蘭王國伊夏納王朝女王(947-991年在位),947年繼其父蒲·新托(929-947在位)為王,在位期間與其夫洛卡帕拉為共主。

35、拉查巴特尼(Rajapatni)
爪哇的滿者伯夷開國國王拉登威查耶之王后,1328年當(dāng)其子查耶納卡拉王死后攝政,旋出家為女,讓于長女特麗布哇諾棟卡黛維攝政。

35、特麗布哇諾棟卡黛維(Tribhuwonottunggadewi)
滿者伯夷拉登威查耶王與拉查巴特尼王后長女,1329-1350年間為滿者伯夷國攝政女王。

36、蘇希達(dá)(Suhita)
滿者伯夷國王哇爾達(dá)納(1389-1429在位)之女,1429-1447年為滿者伯夷女王。

37、朱爾達(dá)蘭·夏非阿都丁·沙
蘇門答臘的亞齊王國國王伊斯干達(dá)爾 泰尼(1636-1641在位)之后,繼其夫于1641-1675年間為女王。

38、伊納耶特·沙·查基阿都丁沙
亞齊女王,1678-1688年間在位。

39、卡瑪拉特·沙
亞齊女王,1688-1600年間在位,后讓位于阿拉伯人沙里夫·哈辛。

40、阿哈拜勒
印度馬拉塔人的荷爾卡王朝馬爾哈·拉奧·荷爾卡之媳,1767-1795年間繼其公公成為荷爾卡王朝的統(tǒng)治者。

41、魯陀羅巴(Rudramba)
印度德干高原東部的喀喀迪耶王朝(1117-1425)國王甘那帕蒂之女,1261-1291年間繼其父為女王。

42、拉克西米·巴伊(1835-1857)
即有名的詹西女王,原為詹西土邦王公之妻。1853年其夫死后詹西為東印度公司兼并,1857年率國人起義,后戰(zhàn)死于爪廖爾,年23歲。

43、阿拉羅(Alara)
錫蘭的杜多迦摩尼王朝(前165-公元65)國王周羅那迦(前62-前50在位)之王后,前47-前42年間成為女王。

44、濕婆利(Shivali)
杜多迦摩尼王朝國王求羅阿巴耶(34-35在位)之妹,公元35年曾為女王。

45、梨羅伐帝(Liravarti)
羯陵加王朝(1187-1236年)女王,原為魯呼納王朝(1029-1189)波羅迦羅摩巴忽大帝(1153-1186年在位)之后,1197-1200、1209-1210、1211-1212年間三次為羯陵加女王,最后其王位被潘地亞人波羅迦摩·磐陀篡奪。

46、迦爾耶那伐帝(Garyanavarti)
羯陵加王朝國王尼散迦摩羅王(1187-1196在位)之后,1202-1208年間為女王。

47、德瓦爾·德維
尼婆羅王國馬拉王朝(1200-1482)國王賈亞·魯?shù)吕ゑR拉(1311年前-1324年后)之后,其夫死后為女王。

48、納亞克·德維
賈亞·魯?shù)吕ゑR拉與德瓦爾·德維之女,14世紀(jì)上半葉繼其母為尼婆羅女王。

49、普蘭杜赫特(Purandukht)
薩珊波斯國王科斯羅埃斯二世之女,629年起為薩珊波斯女王。

50、阿扎爾米杜赫特(Azarmidukht)
薩珊波斯國王科斯羅埃斯二世之女,普蘭杜赫特之妹,繼其姊為女王,直至634年。

51、阿比什·哈通
伊朗南部法爾斯的塞爾古里王朝(1148-1270年)末代女王,1265-1270年間在位,因嫁與伊兒汗之子,其國并入伊兒汗國。

52、馬麗亞(Maria)
耶路撒冷王國(按:耶路撒冷于1192年被薩拉丁攻占后,耶路撒冷國王僅有空名義而無領(lǐng)土,以下兩王同)國王馬爾里克二世之女,1205-1212年間為王國市攝政。

53、伊莎貝拉二世(Isabella II)
馬麗亞之女,1212-1228年間為耶路撒冷王國女王。

54、凱瑟琳·科爾納羅
耶路撒冷國王詹姆士二世(1460-1473年在位)之后,三世(1473-1474年在位)之母,1474-1489年間為攝政。

55、夏洛特(Chrlotte)
塞浦路斯王國(1184-1489)約翰二世(1432-1458年在位)之女,1458-1460年間為塞浦路斯女王。

56、凱瑟琳(Catherine)
塞浦路斯王國詹姆士三世(1473-1474年在位)之后,1474-1489年繼其夫?yàn)槿致匪古酰?489年被威尼斯滅亡。

57、賽義德·阿爾瓦(Said Alwa)
也門的蘇萊哈王朝(1047-1138年)國王穆克賴姆之妻,其夫死后為女王,至1138年死后蘇萊哈王朝被后納查赫王朝取代。

58、塔馬拉
格魯吉亞女王,1184-1213年間在位。


4、歐洲部分
1、艾琳(Irene 752-805)
拜占庭伊蘇里亞朝女皇,797-802年在位。出生于雅典,后為拜占廷皇帝利奧四世之妻。帝死后,艾琳成為少主君土坦丁六世的攝政。787年在奈西亞召集第二次教會會議,承認(rèn)圣像崇拜。少主君土坦丁接近成人時,即與她疏遠(yuǎn)。796年,艾琳被從宮中逐出,兩年后復(fù)歸。她復(fù)位后將君土坦丁六世弄成盲人,予以放逐,自己作為女皇執(zhí)政。但其治國及在阿拉伯、保加利亞兩條戰(zhàn)線上都不能免于失敗,也不能削弱查理曼大帝治理下作為競爭對手而出現(xiàn)的西羅馬帝國。她想采取接近查理曼大帝政策,并希望與他結(jié)婚,但都告失敗。802年,奈塞弗勒所一世發(fā)動政變,她波流放,死于累斯博斯島。由于其恢復(fù)圣像的熱情及對修道院采取保護(hù)政策,被希臘正教會列為圣人。

2、佐伊(Zoe,Porphyrogente 978-1050)
拜占廷馬其頓朝女皇,又稱“正統(tǒng)嫡系佐伊”,1042-1050年在位。是君士坦丁八世(1025-1028在位)之女,羅梅納斯三世(1028-1034在位)之皇后。其父死后,夫羅梅納斯三世即位,她與心腹宦官約翰共謀,于1034年殺害其夫。同年,與出身微賤的帕夫勒戈尼亞人米海爾結(jié)婚,米海爾即位為米誨爾四世(1034-1041年在位)。他死后,侄子米海爾五世(1041-1042在位)圖謀將她排除,但被忠誠于馬其頓朝的首都市民擁立,作為馬其頓朝正統(tǒng)嫡系與妹狄奧多拉共同在1042年即帝位。同年,以六十余歲之身與君士坦丁九世結(jié)婚,三人共同執(zhí)政。此時代在拜占庭帝國史上稱為“佐伊之夫時代”,從此開始了馬其頓朝的衰敗和都市貴族階級的統(tǒng)治。代表“佐伊之夫”的都市貴族和屬省的軍人貴族之間的對立,是造成以后帝國半個世紀(jì)不穩(wěn)定的原因。

3、狄奧多拉(Theodura)
佐伊之妹,曾在1042年作為拜占廷帝國共主。1054年君士坦丁九世死后為單獨(dú)的女皇,在位時間1054-1056年。

4、約朗德
拉丁帝國國君彼得(1216-1217年在位)之妻,于1217-1219年為攝政。

5、拉馬拉珊薩
東哥特王國奧多里克大帝(493-526年在位)之媳,在其子阿色拉里克(526-534年在位)為王時作為攝政。

6、喬安娜一世(Joanna I)
那不勒斯王國安茹朝女王,繼其祖父羅伯特(1309-1343年在位)為女王,在位時間1343-1382年。

7、喬安娜二世(Joanna II)
那不勒斯王國安茹朝女王,查理三世(1382-1386年在位)之女,繼其兄拉迪斯拉夫(1386-1414年在位)為女王,在位時間1414-1435年。

8、瑪拉(Mara)
科索沃國王武克·布蘭科維奇(1371-1397在位)之妻,1392-1412年為女王。

9、耶萊娜·格魯巴(Jelena Geruba)
波斯尼亞女王,1395-1398年在位。

10、馬爾雷塔(Marreta)
摩爾多瓦王后,1374-1377年間攝政。

11、提烏塔
阿爾巴尼亞北部阿爾迪安王國國王阿格?。ㄇ?50-前231年在位)之妻,前231-前229年間攝政。

12、瑪麗亞(Maria)
伯艮地公爵大膽的查理(1463-1477年在位)之女,父親在南錫戰(zhàn)役死后繼承為伯艮地女公爵,在位時間1477-1482年,嫁與神圣羅馬皇帝之子(以后的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皇帝)。

13、瑪麗·德·美迪奇(Marie de Medici)
法國波旁王朝亨利四世王后,路易十三之母,出身于佛羅倫薩的美迪奇家族。1610年路易十三初即位后為攝政太后,委政務(wù)于侍婢之夫孔契尼。路易十三成年后派人暗殺了孔契尼,太后也被迫還政。

14、安娜(Anna)
出身于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法國波旁王朝易十三王后,路易十四之母。路易十四即位初年于1643-1651年間為攝政太后,以紅衣主教馬扎然執(zhí)政(后與其秘密結(jié)婚)。路易十四常成年后還政。

15、瑪麗亞·特雷莎(Maria Theresia,1717-1780)
奧地利大公,匈牙利女王和波希米亞女王,1740-l780年在位。查理六世之長女,哈布斯堡直系家族末代君主。根據(jù)其父制定的《國本詔書》,在父死后成為奧地利國家的帝位繼承人。但此事遭到普魯士、巴伐利亞、薩克森.法國、西班牙等國的反對,從而引起奧地利王位繼承戰(zhàn)爭(1740-1742,1744-1745)。為此,她喪失了西里西亞,并將帝位讓于巴伐利亞的查理(七世),但保住了哈布斯堡家族大半的領(lǐng)地。同普魯土達(dá)成和議后,立即將帝位交給其夫弗蘭茨·斯特凡,再次為本家族奪回帝權(quán)(1745)。為奪回西里西亞,和哈布斯堡的宿敵法國結(jié)盟(“外交革命”);又和俄國結(jié)盟,挑起七年戰(zhàn)爭,但失敗。夫死后,與長子約瑟夫(二世)實(shí)行共治。曾參加對波蘭的第一次瓜分(1772)。此外,又挑起巴伐利亞王位繼承戰(zhàn)爭(1778—1779),這一戰(zhàn)爭以促使普魯土地位的提高而告終。奧地利王位繼承戰(zhàn)爭后,為確保稅收和增強(qiáng)軍隊(duì)?wèi)?zhàn)斗力,她以普魯士為模式進(jìn)行改革,同時謀求行政上的一元化。七年戰(zhàn)爭以后,進(jìn)一步廢除王家領(lǐng)地的賦役,促使出現(xiàn)自耕農(nóng)。但由于奧地利與普魯土不同,王家領(lǐng)地少,加之她本人性格也不愿冷落教會和貴族,因而改革最后沒有徹底貫徹。此外,她還進(jìn)行了建立義務(wù)教育制度、改革大學(xué)和教會的權(quán)利制度、解散耶穌會等諸項(xiàng)改革措施。

16、瑪麗·阿黛拉伊德
盧森堡大公國女大公,1912-1919年間在位,一次大戰(zhàn)期間國土曾被德國占領(lǐng)。

17、夏洛特(Charlotte)
盧森堡大公國女大公,1919-1964年間在位,二次大戰(zhàn)期間國土曾被德國占領(lǐng)。

18、西克斯伯格
英國盎格魯-撒克遜時代西撒克斯王國國王森沃爾赫(643-674年在位)之妻,夫死后于674-675年間為西撒克斯女王。

19、瑪格麗特(Margaret)
蘇格蘭國王亞歷山大三世之女,被許配為挪威王后時剛剛?cè)龤q。由于父親的死而繼承王位,在位時間1286-1290年。同英格蘭威爾士親王結(jié)婚,七歲時死,引起了蘇格蘭王位之爭。

20、瑪麗一世(Mary I,Tudor 1516-1558)
英國女王,1553-1558年在位。亨利八世和西班牙公主卡德琳之女,從幼年起就被作為政略婚姻的工具,向法國王太子、神圣羅馬皇帝和法國國王提親,但均未成。亨利八世和安娜·波蓮生下伊麗莎白(一世)之后,瑪麗被當(dāng)作私生女對待。在異母弟愛德華六世當(dāng)政時,因反對統(tǒng)一禮拜法而受到迫害。愛德華死后,得到輿論支持即王位。由于實(shí)施恢復(fù)天主教的政策,遭輿論反對,于是采納神圣羅馬皇帝查理五世的計(jì)謀,1554年和查理之子西班牙王子腓力二世結(jié)婚,腓力僅在英格蘭逗留一年左右。另由于廢除愛德華六世改革宗教的各項(xiàng)法令,恢復(fù)亨利四世、五世時的異端焚刑法,處死約三百名新數(shù)徒,被后世稱作“血腥的瑪麗”。晚年,國內(nèi)發(fā)生農(nóng)民起義;對外方面,參與西班牙和法國的戰(zhàn)爭,為法國所敗,喪失英國在法的最后領(lǐng)地加來(1558)。

21、瑪麗·斯圖亞特(Mary Stuart,1542-1587)
蘇格蘭女王,1542—1567年在位。為詹姆士五世之女,生后一周即位,由其母介斯的瑪麗攝政。因其父之叔父亨利八世企圖使其與其子愛德華(六世)結(jié)婚而合并蘇格蘭,但遭受攝政的拒絕(1548)。1548年,其母使瑪麗與法國皇太子(后為法蘭西斯二世)訂婚,在法國接受嚴(yán)格的天主教教育后,1558年完婚。翌年,法王后在其丈夫去世后歸國(1561),此間,蘇格蘭已成為法國的保護(hù)國,以接受卡爾文教影響的諾福克為中心,新教貴族勢力抬頭,1559年擊敗攝政軍。翌年,攝政瑪麗去世,新教長老會派形成?,旣愅讌f(xié),任用新教派的異母兄馬利伯爵擔(dān)當(dāng)政務(wù)。另一方面,因欲同西班牙王子唐·卡洛斯結(jié)婚,1565年又與其天主教徒的內(nèi)弟丹利結(jié)婚而受到非難,瑪麗經(jīng)常進(jìn)行抵制。當(dāng)其丈夫丹利被波斯威爾伯爵暗殺后,又與波斯威爾伯爵結(jié)婚,促使貴族反叛,廢瑪麗,由其子詹姆土六世(后為英王詹姆土一世)即位,瑪麗任攝政,之后被監(jiān)禁(1567)。翌年,瑪麗逃走,要求其姑母伊麗莎白庇護(hù),因其有圖謀英王位嫌疑,被幽禁于各地,英國天主教貴族利用瑪麗名義策劃推翻伊麗莎白陰謀。巴賓頓陰謀暗殺女王事件被發(fā)覺后,被監(jiān)禁于佛扎林格城(1586),因瑪麗與巴賓頓之間有書信往來被追究,翌年被處死刑。據(jù)說她是一位美麗、富有能力的女人。

22、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I 1533-1603)
英國女王,1558-1603年在位。亨利八世和他第二個妻子安娜·波蓮之女,父母的婚姻曾成為英國基督教會反叛羅馬教廷的轉(zhuǎn)折點(diǎn)。母親被處死(1536)后,在宮內(nèi)政爭中一時奪得王位繼承權(quán),但后來為異母姐瑪利一世囚禁于倫敦塔(1554),遂隨人文主義學(xué)者艾斯卡姆學(xué)習(xí)古典,掌握
法、德、意等國語言,越發(fā)信仰新教。繼瑪利一世即位后,重用賽密爾、渥辛加姆、格萊謝姆等出身于上流社會的名土,組成宮廷官僚機(jī)構(gòu),地方行政也得到整頓,確立起基于絕對主義的統(tǒng)一國家。在外交上,和法國、蘇格蘭講和(1559),巧妙地回避西班牙腓力二世等的聯(lián)姻要求,以維持和平。根據(jù)父親和弟王的意見,制定國王至上法和統(tǒng)一禮拜法(1559),迫使議會承認(rèn)國教會信仰條款(1571),規(guī)定置國王于頂點(diǎn)的教
階制度,確立英國國教會。以“我和國家結(jié)婚”的諾言博得國民的好感,勵志于政治。采納格萊謝姆的建議,改良貨幣(1560),在倫敦設(shè)立王室交易所(1571),承認(rèn)西班牙公司、勒凡特公司、威尼斯公司、東印度公司等特許公司,給與其貿(mào)易壟斷權(quán),發(fā)展國際貿(mào)易。另還實(shí)施給與經(jīng)營煤、礦山、創(chuàng)鹽、玻璃制造、制鐵等產(chǎn)業(yè)的壟斷權(quán),促使其發(fā)展的重商主義政策。頒布《工匠法》、《救濟(jì)法》、《流浪者乞丐處罰法》以促進(jìn)就業(yè)。在國家統(tǒng)一的發(fā)展時期,女王面臨的危機(jī)是,為征服天主教占多數(shù)的愛爾蘭需有巨資,以及蘇格蘭的瑪利·斯圖亞特得到國內(nèi)天主教貴族和西班牙等天主教國家的援助,圖謀奪取王位。瑪利被處決(1587)后,西班牙無敵視隊(duì)始襲擊英國,當(dāng)此之際,正式承認(rèn)緝私捕船團(tuán),在該團(tuán)首領(lǐng)哈瓦德、德雷克等人指揮下,在英法海峽以由小船組成的艦隊(duì)擊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duì)。對西作戰(zhàn)的勝利昂揚(yáng)了國民意識,《快活的英格蘭》把“仙女王”這一光榮的象征呈獻(xiàn)于處女王伊麗莎白。晚年,在議會發(fā)生反對壟斷的論爭,由于重用寵臣累斯塔和威賽克斯遭到輿論抨擊。此期也是莎土比亞、斯賓塞、培根等偉人輩出和文學(xué)史上的盛世(英國的文藝復(fù)興)。

23、瑪麗二世(Mary II 1662-1694)
英國女王,1689-1694年在位。詹姆士二世之長女。接受新教(英國教會)教育,和荷蘭的奧蘭治公爵奧倫治(即后來的英國國王威廉三世)政略結(jié)婚(1667)。光榮革命之際,與丈夫一起即位,簽署權(quán)利法案,共同統(tǒng)治(1689)。由樞密院輔粥,奮勉于政務(wù),為人彬彬有禮,性格溫文爾雅。和妹妹安娜(后來的女王)關(guān)系不睦,據(jù)說是由于把安娜朋友的丈夫馬爾巴勒公爵約翰·邱吉爾,以有暗通詹姆士二世的嫌疑而定作反叛罪造成的。后因患天然痘癥去世,無子嗣。

24、安妮(Anne 1665-1714)
英國女王,1702-1714年在位,斯圖亞特王朝最后一位君主。詹姆斯二世之次女,姐姐瑪麗二世。父王是天主教徒,但卻把女兒都培養(yǎng)為國教徒。1683年和丹麥王子喬治結(jié)婚,光榮革命時擁護(hù)姐夫威廉三世。雖和姐姐關(guān)系不睦,但根據(jù)1689年的權(quán)利法案,她在威廉三世死后有權(quán)繼承王位。曾生育過十七次,但只有一個孩子活到十歲。統(tǒng)治期間發(fā)生的重要事件有:吞并蘇格蘭(1707),西班牙王位繼承戰(zhàn)爭(170l一1714,在美國稱“安娜女王戰(zhàn)爭”)。對輝格、托利兩黨激烈的政爭,女王支持后者但并不直接干預(yù)政治,這成為以后內(nèi)閣制的起源。此期也是亞歷山大·波普成為文壇中心的時代,被稱作文學(xué)史上的“奧古斯特時代”。

25、維多利亞(Victoria,Alexandrina 1819-1901)
英國女王,1837-1901年在位。喬治三世第四子肯特公爵之女,十八歲時因伯父威廉四世去世而繼位。由于漢諾威王族不承認(rèn)女子承繼,故放棄女王以后的英國對漢諾威領(lǐng)地的繼承權(quán),英國王室也不再使用漢諾威作為朝代名。得到自由黨墨爾本首相的監(jiān)護(hù),支持自由主義政策。雖對皮爾的保守黨內(nèi)閣不滿,但因其推行自由主義政策,故予以支持。1840年和母親的哥哥薩克森·科堡公爵的次子阿伯特公爵結(jié)婚,采納阿伯特的建議,以開明的立憲君主身份行統(tǒng)治,受到國民愛戴。丈夫死后(1861年)過著隱退生活,但受保守黨迪斯累里的影響,支持其帝國主義政策,并從他那里接受“印度女王”的稱號(1876)。作為英國君主,在大不列額帝國的鼎盛時期,經(jīng)歷了最長的統(tǒng)治時間(六十四年)。靠她九個子女,三十一個孫輩和三十七個曾孫輩,幾乎和所有的歐洲王國結(jié)為親戚關(guān)系。1901年1月在對南非戰(zhàn)爭的結(jié)局的惦念之中去世。

26、伊麗莎白二世(Elizabeth II,E Alexandra Mary 1926-)
現(xiàn)英國女王,1952年即王位。喬治六世之長女,1947年和愛丁堡公爵結(jié)婚,1952年因父王突死而繼王位,1953年加冕。生有皇太子查爾斯、大公主安妮、二王子安德魯、三王子愛德華。即位時,正值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英國經(jīng)濟(jì)剛開始停滯時期。以后,歷訪英聯(lián)邦各國和其他國家,成功地進(jìn)行王室外交。

27、瑪格麗特(Margret)
神圣羅馬帝國諸侯荷蘭伯國女伯爵,1345年起在位,威廉三世伯爵(約1312-1345年在位)之女。

28、杰奎琳·德·巴伐利亞(Jacqueline de Bavalia)
荷蘭伯國威廉四世伯爵之女,1417-1428年間為女伯爵,1428年荷蘭伯國并入伯艮地公國。

29、威廉明娜 (Wilhelmina,1880—1962)
荷蘭女王,1890-1948年在位。威廉三世與阿蒂爾海德·艾瑪·威廉明娜·特雷莎之女,1880年生于海牙。同父異母兄亞歷山大死后成為王位繼承人,1890年以母親為攝政而成為女王。1898年即王位,1901年與亨利·馮·麥克倫堡·什未林結(jié)婚。1909年4月生了唯一的子女朱麗安娜。女王治世中頒布了許多有關(guān)社會問題的法律,并修改了憲法,在其治世中提高了王家的權(quán)威,這在很大程度上仰賴于女王個人的天資。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由于被德軍占領(lǐng),1940年以女王為首的王室和各部大臣逃往英國,建立流亡政權(quán)。到1945年回國前一直從事在德國占領(lǐng)下的解放活動,因此被譽(yù)稱為“抵抗之母”。1948年9月4日,女王讓位于其女朱麗安娜。1962年卒于海特洛。

30、朱麗安娜(Juliana,1909-2004)
荷蘭女王,1948-1980年間在位。荷蘭威廉明娜女王之女。1927年起成為國務(wù)會議之一員,1927年至1930年在萊頓大學(xué)攻讀歷史學(xué),獲得博士稱號,以著名的惠金加為師。1937年1月7日,與利普·比斯特菲爾德的貝恩哈爾德公爵結(jié)婚,生有四個女兒(貝阿特麗斯、伊雷娜、瑪格麗特.瑪麗·克里斯蒂娜)。1940年4月由于德軍入侵而亡命英國,生活于倫敦,其后攜子女移居加拿大的涅太華。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后回到荷蘭,自1947年10月至翌年8月就攝政職,1948年9月6日于阿姆斯特丹登上王位。1980年讓位于長女貝婭特麗克絲。

31、貝婭特麗克絲(Beatrix,1939- )
荷蘭女王,1980年起在位。荷蘭朱麗安娜女王之女。1956年進(jìn)入萊頓大學(xué)讀書,1961年獲法學(xué)博士學(xué)位。1965年6月28日與德國外交官克勞斯·馮·阿姆斯貝格(即克勞斯親王,2002年10月6日去世)結(jié)婚。1980年4月30日登上王位。

32、瑪格麗特(Margret)
佛蘭德爾女公爵,1384-1386年在位,路易·德·馬爾公爵之女,1386年與伯艮地公爵(大膽的)查理結(jié)婚,佛蘭德爾并入伯艮地公國。

33、伊麗莎白
盧森堡公國約翰公爵(-1409)之女,1409年后繼承其父為盧森堡女公爵。

34、烏爾拉卡(Urraca)
卡斯提爾女王,1109-1126年間在位,并兼萊昂女王,后與阿拉貢王阿方索一世結(jié)婚。

35、桑喬·拉米蕾絲(Sancho Ramirez)
阿拉貢王拉米羅一世(1035-1063年在位)之女,1063-1094年間為阿拉貢女王。1076年又合并納瓦爾,兼納瓦爾王,稱桑喬四世。

36、佩德羅尼拉(Petronilla)
阿拉貢王阿方索一世(1104-1134年在位)之女,1134-1162年間為阿拉貢女王(1150-1162年間其夫拉蒙·貝倫蓋爾四世為共主)。

37、伊莎貝拉一世(Isabel I,1451—1504)
卡斯提爾女王(天主教女王),1474—1504年在位。卡斯提爾國王胡安二世與葡萄牙的伊莎貝拉之女,前王恩里克四世之妹。恩里克四世死時,因?yàn)橘F族中間認(rèn)為其女胡安娜非嫡出子女,乃由伊薩伯拉于1474年即王位。1469年與亞拉岡王子斐迪南結(jié)婚,由于1479年斐迪南成為阿拉貢國王,因此作為伊比利亞半島的兩大國卡斯提爾與阿拉貢便統(tǒng)一起來,形成一種二重王國,卡斯提爾成為由夫妻共同統(tǒng)治的王國。從1480年起壓制殘存在安達(dá)盧西亞的最后一個伊斯蘭敦國家格拉納達(dá)王國,1493年終于將其滅亡,使收復(fù)失地戰(zhàn)爭告一段落。其夫活躍于外交方面,她則致
力于充實(shí)內(nèi)政,創(chuàng)設(shè)圣·埃爾曼達(dá)(一種維持治安的組織),獨(dú)占鹽和礦山,設(shè)定交易稅,解放農(nóng)奴,貴族官僚化,向各城市自治團(tuán)體等級會議派遣官吏,天主教的國教化,設(shè)置宗教裁判所,放逐未改宗的猶太教徒等,開始了許多中央集權(quán)的政策。盡管宗教裁判是針對政敵貴族及其背后的猶太商人的政治性很強(qiáng)的措施,可是羅馬教皇卻在1496年特給與這對夫妻以“天主教土”這一作為虔誠信仰者的稱號,因此,這對夫妻國王此后被遂稱為“天主教兩國王”。又對哥倫布的航海予以援助,1492年作為給卡斯提爾發(fā)現(xiàn)新大陸而獲得成功。與斐迪南合作的體制雖然把重點(diǎn)置于卡斯提爾方面的自主防衛(wèi)上,但卻打下了形成近代西班牙國家的牢固基礎(chǔ)。

38、瑪麗亞·克里斯蒂娜(Maria Christiana)
西班牙波旁王室費(fèi)爾南多七世之王后,在其女伊莎貝拉二世初年攝政(1833-1840年)。

39、伊莎貝拉二世(Isabel II,Maria Isabel Luisa,1830-1904)
西班牙女王,1833-1868年在位。費(fèi)爾南多七世與瑪麗亞·克里斯蒂娜之女。1830年3月29日的國本詔書廢止了排斥婦女繼承王位的薩利克法典,10月14日依據(jù)議會的布告接受王位繼承人的提名。1833年9月29日因費(fèi)爾南多七世死,以母后瑪麗亞·克里斯蒂娜攝政,10月25日即女王位。對此,前國王之弟(叔父)頓·卡洛斯要求王位,開始了第一次卡洛斯戰(zhàn)爭(1823-1839)。值此內(nèi)亂之際,尋求自由主義勢力為同伙,但這一勢力分裂為進(jìn)步派與穩(wěn)健派。1840年時,于前一年以締結(jié)維爾加拉協(xié)定而使卡洛斯戰(zhàn)爭結(jié)束的進(jìn)步派領(lǐng)導(dǎo)人埃斯巴爾泰羅發(fā)動政變,使攝政退位,于1841年自任攝政。對此,穩(wěn)健派反埃斯巴爾泰羅的暴動相繼發(fā)生,以納爾瓦耶茲將軍為中心,于1843年將埃斯巴爾泰羅攆到英國。1843年11月8日伊薩伯拉二世成年,開始親政,仿效很多近代國家,實(shí)行制度改革。1846年10月10日與堂兄弟弗朗西斯科·德·阿希斯結(jié)婚。在這個時代屢次發(fā)生陰謀與政權(quán)更替,1854年自由主義進(jìn)步派革命后,確立了自由主義聯(lián)合,但政治、經(jīng)濟(jì)和社會的不安定有所增長,1865年起各地掀起反政府暴動,導(dǎo)致1868年革命。由于革命,伊莎貝拉二世亡命巴黎,1870年6月25日將王權(quán)轉(zhuǎn)讓給兒子阿方索十二世。

40、瑪麗亞·克里斯蒂娜(Maria Christiana)
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二世(1875-1885年在位)之妻,阿方索十二世死后于1885-1902年間為西班牙攝政女王。

41、瑪麗亞一世(Maria I,1734-1816)
葡萄牙女王,1777-1816年在位。父若澤一世。1760年與叔父佩德羅(后之佩德羅三世)結(jié)婚。1777年父王死后繼承王位,與此同時在父王治下曾推行過啟蒙專制政治的龐巴爾侯爵下野,并釋放被監(jiān)禁的政治犯,而使國政一新。由于丈夫佩德羅三世(1786)及長子(1788)的相繼去世,悲痛而精神不安,乃由次子(以后的若奧六世)以攝政名義代行國政(1789)。1807年由于朱諾所率之拿破侖軍的入侵,隨葡萄牙王室偏安于巴西,死于里約熱內(nèi)盧。

42、瑪麗亞二世(Maria II,1819-1855)
葡萄牙女王,1829-1853年在位。巴西皇帝佩德羅一世(葡萄牙國王佩德羅四世)之女,生于里約熱內(nèi)盧。因祖父若奧六世死(1826),父繼承王位,然旋即讓位給女兒,遂成為女王。翌年,與亡命維也納的叔父米格爾訂婚約,并返回歐洲(1828)。但因復(fù)歸里斯本的攝政米格爾解散議會,并召集由專制王權(quán)派牢固控制的新議會,自即王位(1828),為此而回歸巴西。1831年父退下巴西皇帝位,得到英、法的援助,放逐了米格爾,使女兒的加冕得以實(shí)現(xiàn)(同年7月)。1835年與洛什騰貝爾克公爵奧古斯都結(jié)婚,丈夫死后與薩克森·科堡的費(fèi)爾南多再婚(1836)。

43、奧麗加(Olge)
基輔羅斯大公伊戈?duì)栔蓿?45年伊戈?duì)柋坏铝懈ダ踩藲⑺篮蠹次粸榕蠊?,?zhèn)壓了德列弗利安人。在位時間945-965年。

44、葉琳娜·格林斯卡婭
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之妻,1533年瓦西里三世死,其子伊凡四世立,葉琳娜為攝政太后。在地方行政、財(cái)政幣制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加強(qiáng)王權(quán)的改革,為了伊凡四世的王位,將伊凡的兄弟尤里和安德烈相繼投入監(jiān)獄。1538年暴卒。

45、納塔莉婭·基里諾芙娜
俄羅斯沙皇阿列克塞·米哈伊洛維奇之次妻,彼得一世之母,出身于納里什金家族。1782年4月,沙皇費(fèi)奧多爾三世死后,彼得繼立,納塔莉婭·基里諾芙娜為攝政太后。次月,爆發(fā)射擊軍騷亂,太后被迫交權(quán)與索菲婭公主。

46、索菲婭·阿列克塞耶芙娜
俄羅斯沙皇阿列克塞·米哈伊洛維奇之女,彼得一世之異母姊。1782年5月射擊軍騷亂后,縉紳會議立伊凡五世、彼得一世為第一、二沙皇,索菲婭公主為攝政(時27歲)。索菲婭寵用瓦·瓦·戈利津,打擊異己。當(dāng)政期間中俄曾簽定了尼布楚條約。1789年,彼得一世發(fā)動政變,流放了戈利津,幽禁索菲婭于修道院,掌握了大權(quán)。

47、葉卡特琳娜一世(Ekaterina I,Alekseevna l684——1727)
俄羅斯女皇,1725-1727年在位。原名瑪爾塔,立陶宛的農(nóng)民薩莫依爾·斯卡烏龍斯基的女兒,北方戰(zhàn)爭中,在馬利恩波克成為俄軍的俘虜,不久為彼得一世所寵,生有二女,1712年成為彼得的正妻,1724年為皇后。彼得一世死后,得到近衛(wèi)軍的支持,被推為女皇。但她不太參與國政,實(shí)權(quán)被大元帥緬什科夫所掌握。據(jù)彼得大帝的遺言,建立科學(xué)院(1726),創(chuàng)設(shè)最高樞密院等,都是在她治世時的事。臨死前數(shù)日,在讓位于彼得二世的遺囑上署名。

48、安娜·伊凡諾芙娜(Anna Ivanovna 1693-1740)
俄羅斯女皇,1730-1740年在位。伊凡五世之女,彼得大帝的侄女。1710年嫁與庫爾蘭德公爵弗里德利?!ぞS爾海姆,但很快成了寡婦,住在庫爾蘭德的米塔瓦。彼得二世死后,她從維護(hù)俄羅斯貴族的利益出發(fā),認(rèn)可了限制專制主義的各種條件,1730年由反對改革派操縱的最高樞密會議推其為俄羅斯女皇。她從米培瓦來到莫斯科后,于同年2月25日,得到貴族階級和近衛(wèi)軍軍官們的支持而發(fā)動政變,全面取消原先答應(yīng)的條件,實(shí)行專制政治:廢除最高樞密會議,代之以設(shè)立有三名閣員組成的內(nèi)閣,承認(rèn)貴族們的文武官服役期限減為二十五年;廢除長子繼承制,及其對世襲財(cái)產(chǎn)擁有分割權(quán)等各種特權(quán);還有委托征收入頭稅。因她缺乏教養(yǎng),也不關(guān)心國事,寵臣比朗為首的普魯士系的德意志貴族占據(jù)要職,擅自行使實(shí)權(quán),幕后政治十分活躍。在所謂的“比朗體制”中,甚至東正教會的圣職者也或遭開除或被搶劫,農(nóng)民們因滯納租稅被毫不姑息地起訴。因而其政府遭到俄羅斯人的深切痛恨。

49、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Elizaveta Petrovna, 1709-1761)
俄羅斯女皇,1741-1761年在位。彼得一世與葉卡特琳娜一世之女。1741年由于宮廷改變,逼迫伊凡六世退位后即位。宣布繼承彼得大帝的傳統(tǒng),廢除壞名聲的內(nèi)閣,恢復(fù)元老院,并把權(quán)限集中于它。這時期內(nèi)政的實(shí)權(quán)雖掌握在彼得·蘇瓦洛夫等人手中,因廢除國內(nèi)關(guān)稅,設(shè)立貴族銀行和商人銀行,還采取國際貿(mào)易的組織化,俄羅斯經(jīng)濟(jì)呈現(xiàn)出生機(jī)。通過創(chuàng)建莫斯科大學(xué)、設(shè)立藝術(shù)院等,使俄羅斯的學(xué)者、藝術(shù)家在這個時期非常地活躍。另一方面,貴族享有土地所有權(quán)(連同依附農(nóng)民)的特權(quán),禁止貴族以外的人有土地所有權(quán);同時還公布給與地主把犯罪的農(nóng)民流放到西伯利亞的權(quán)力的法令,把釀造伏特加酒的壟斷權(quán)賦于貴族,加強(qiáng)了貴族統(tǒng)治和地位。20世紀(jì)的歷史學(xué)家科柳杰夫斯基在評論女皇時寫道:“把虔誠的俄羅斯傳統(tǒng)與新的歐洲影響巧妙地相互攙合,她是善良的,但又是任性的,不檢點(diǎn)的夫人。”她寵愛烏克蘭哥薩克出身的歌手拉蘇莫夫斯基。在奧地利王位繼承戰(zhàn)中支持奧地利和英國,在七年戰(zhàn)爭中與奧、法結(jié)盟,因薩爾蒂科夫、魯緬采夫?qū)④姷呐?,取得很大的成功?br>
50、葉卡特琳娜二世(Ekaterina II,A1ekseevna l729——1796)
俄羅斯女皇,1762-1796年在位。原名索非亞·奧古斯特,德意志的安哈爾特·采爾布斯特侯克里斯泰因·奧古斯特的女兒,與俄國女皇伊麗莎白的外甥彼得(后來的彼得三世)結(jié)婚,加入俄國籍,改信東正教,更名為葉卡特琳娜。1761年底即位的彼得三世被俄羅斯貴族廢黜后,她1762年夏即位。1767年夏召集新法典起草委員會會議,宣讀女皇的訓(xùn)令,主張君主專制、嚴(yán)厲的法治主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她雖圖謀改善農(nóng)奴制,因不同身分的人意見分歧而沒有成功。確認(rèn)貴族的特權(quán),發(fā)給承認(rèn)他們在一定程度自治的特許狀(1785),修改地方制度、司法制度,結(jié)果強(qiáng)化了農(nóng)奴制。1773-1775年間發(fā)生由普加喬夫率領(lǐng)的農(nóng)民起義,就是以上達(dá)情況為背景的。對外政策方面,與普魯士、奧地利圖謀,經(jīng)過三次分割波蘭,兼并了波蘭的大部分;還在對土耳其的戰(zhàn)爭中,奪得黑海沿岸的地區(qū),1783年吞并了成為懸案的克里米亞汗國??墒堑搅怂膶櫝减U爵姆金去世后,她的以重建拜占廷帝國為目標(biāo)的南進(jìn)政策受挫折。這個時期的俄羅斯成為名副其實(shí)的歐洲最強(qiáng)國之一,葉卡特琳娜二世因此而被人稱為“大帝”。

51、瑪麗婭(Maria)
匈牙利女王,1382-1385年間在位,為匈牙利國王兼波蘭國王路德維克(即匈牙利王萊昂休)一世大王之長女。1382年,路德維克大王死后成為匈牙利女王。1385年南部貴族叛亂,被關(guān)禁。經(jīng)過一段混亂期,1387年其夫盧森堡的西吉斯蒙斯出任匈牙利國王(后成為神圣羅馬帝國皇帝)。

52、雅德維嘉(Jadowiga,約1374-1399)
波蘭女王,1384-1399年間在位,為匈牙利國王兼波蘭國王路德維克一世大王之小女。1382年,路德維克大王死后,其姊瑪麗婭成為匈牙利女王。1384年,在波蘭以對貴族減稅為條件,雅德維嘉被小波蘭貴族擁立為王。1386年,同立陶宛大公約蓋拉(按波蘭稱呼為亞蓋洛,洗禮名瓦迪斯拉夫)結(jié)婚,波蘭、立陶宛合并,同瓦迪斯拉夫二世共同統(tǒng)治。

53、瑪格麗特一世(Margrete I,1353-1412)
丹麥、挪威女王,1387-1412年在位;瑞典女王,1389-1412年在位。丹麥王瓦爾德馬四世之女,十歲時與挪威王哈康六世結(jié)婚。1376年以子奧拉夫二世為丹麥國王,1380年因哈康死而又即挪威王位(奧拉夫五世),實(shí)權(quán)卻操于她手。1387年奧拉夫死后,所有王位都由她繼承。特別是女王接受了對阿爾伯特國王抱有反感的瑞典人的要求,與之開戰(zhàn),俘虜了王與王子,瑞典王位也入其手。于是女王將該三國的有勢力者召集到瑞典的卡爾瑪,約定三國在一位君主治下聯(lián)合起來(1397),此即“卡爾瑪聯(lián)合”的開端。女王雖然將其妹之孫波美拉尼亞的埃立克擁立為該聯(lián)合的君主,但實(shí)權(quán)則經(jīng)常握在自己手中。人們以亞述女王之名稱其為“北歐的塞米拉米斯”。

54、瑪格麗特二世(Margarethe II,1940- )
現(xiàn)任丹麥女王,1940年4月16日生于哥本哈根,1972年起在位。曾在哥本哈根大學(xué)、英國劍橋大學(xué)、奧爾胡斯大學(xué)、巴黎大學(xué)、倫敦經(jīng)濟(jì)學(xué)院學(xué)習(xí)過。她在1953年的法律規(guī)定女性后裔可以繼承王位的情況下成為合法的王位繼承人。1967年6月,她同法國伯爵亨里克在哥本哈根結(jié)婚。1972年1月登基,成為丹麥歷史上第二位女君主,有兩子。

55、克里斯蒂娜(Christiana)
瑞典女王,1632-1654年間在位,瑞典古斯塔夫大王之女。1632年父親在呂岑戰(zhàn)役陣亡后即瑞典王位,時年六歲,由攝政院攝政,十八歲親政。1654年讓位于其表兄查理十世。

56、烏爾利卡·伊利俄諾臘(Ulrika Eleonora)
瑞典女王,1719-1751年間在位。查理十一世之女,查理十二世之妹,嫁與黑森世襲侯菲特烈。1718年11月查理十二世在圍攻挪威的菲特烈斯頓要塞時中彈身亡,因無子嗣,烏爾利卡·伊利俄諾臘被議會選為女王。她又使其夫也被推選為瑞典的共治國王,即菲特烈一世(1719-1751年間在位)。

5、 非洲、美洲、大洋州部分
1、舍哲爾·杜爾
埃及阿尤布王朝素丹撒哈利·奈吉木丁(1240- 1249年在位)之妻,其夫死后于1249-1250年間執(zhí)政。

2、阿布臘·波庫(Abra Pokou)
今科特迪瓦中部巴萊烏王國的女王,17世紀(jì)時在位。

3、塔辛·杭貝格(Tassin Hombeger)
達(dá)荷美王國國王阿克巴(1685-1708年在位)之妹,1708年兄死后短期攝政。

4、奧約羅(Oyoro)
貝寧中部約魯巴人達(dá)薩王國女王,繼其兄薩格博納王為王,在位時間年代不詳。

5、奧里吉(Origui)
約魯巴人達(dá)薩王國女王,奧杜古王之女,在位時間年代不詳。

6、恩辛加(Ezinga)
今安哥拉北部馬塔姆巴王國女王,1624-1663年在位。

7、盧韋吉(Luwgui)
隆達(dá)帝國女王,孔代王之女。十六世紀(jì)末繼其父為王,后與盧巴國王王弟伊加倫·希班達(dá)結(jié)婚,為共主(1585-1610年在位)。

8、索菲亞(Sofia)
阿克蘇姆國王埃拉·阿米達(dá)之后,其夫死后攝政(330年前后)。

9、古迪特(Gudite)
東非法拉沙人的女王,十世紀(jì)末在位。信奉伊斯蘭教,摧毀了阿克蘇姆,但不久又被阿加烏人推翻,逃往紹阿。

10、泰圖(Taitu)
阿比西尼亞帝國皇帝孟尼利克二世(1889-1913年在位)之后,1908年孟尼利克二世中風(fēng),外孫埃雅蘇攝政,實(shí)權(quán)掌握在泰圖皇后之手。

11、佐迪圖(Zauditu)
阿比西尼亞帝國女皇,1916-1930年在位?;实勖夏崂硕乐缴?,1916年即位為阿比西尼亞女皇,以塔法里·馬康南親王攝政。后與塔法里發(fā)生分歧,策動地方叛亂,被攝政王鎮(zhèn)壓,1930年4月女皇驚憂而卒。塔法里親王即位,即著名的海爾·塞拉西一世。

12、拉瓦希尼(Lavohini)
馬達(dá)加斯加西部伊博伊納王國女王,18/19世紀(jì)時在位。

13、臘納瓦洛娜一世(Ranavalona I)
馬達(dá)加斯加女王,1828-1861年在位。原為拉達(dá)馬一世之王后,其夫死后加冕為女王,對英法采取強(qiáng)硬政策,多次擊挫法人顛覆活動。對內(nèi)實(shí)行高壓,每年要在鱷魚池里處死上萬人,有“女尼祿”之稱,并進(jìn)一步合并馬達(dá)加斯加島各小部族,統(tǒng)一全島大部分領(lǐng)土。

14、臘佐赫里娜(Razoherina)
馬達(dá)加斯加女王,1863-1868年在位。原為拉達(dá)馬二世之王后,其夫死后加冕為女王,用賴尼萊阿沃尼為首相。

15、臘納瓦洛娜二世(Ranavalona II)
馬達(dá)加斯加女王,1868-1883年在位,臘佐赫里娜女王堂妹。

16、臘納瓦洛娜三世(Ranavalona III)
馬達(dá)加斯加女王,1883-1896年在位,臘納瓦洛娜二世女王侄女。在位期間法國發(fā)動兩次法馬戰(zhàn)爭,于1896年并吞了馬達(dá)加斯加。女王被廢黜,先被流放到留尼汪島,后被流放到阿爾及利亞。

17、姆萬布瓦(Mwambwa)
今贊比亞與博茨瓦納接壤處的巴羅策王國女王,18世紀(jì)上半葉在位。

18、姆布亞(Mbua)
巴羅策王國女王,姆萬布瓦之女,18世紀(jì)上半葉在位。

19、澤莉偉(Ziliwe)
斯威士蘭國王索布扎二世(1968-1982年在位)之妻。1982-1983年間為攝政女王。

20、恩通比(Ntonbi)
1983-1986年間的斯威士蘭攝政女王。

21、馬莫哈托(Mamuhatho)
萊索托國王莫謝希二世(1966-1990年在位)之王后,1990年曾短期攝政。

22、利留卡拉尼(Liliukalani)
夏威夷王國末代女王,1891-1893年在位。1893年在美國支持下君主政府被推翻,女王宣布退位,成立夏威夷共和國。

23、卡希娜
馬格里布奧雷斯山區(qū)柏柏爾人的女王,在七世紀(jì)末哈桑(阿拉伯的馬格里布總督)進(jìn)軍馬格里布時起來反抗,曾一度打敗穆斯林,最終因力量不敵而失敗,約于702年戰(zhàn)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diǎn)擊舉報(bào)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唱了70年,英國為什么要更改國歌?
已不存在的國家:阿拉貢王國
英格蘭君王幣章介紹(一)
歐洲實(shí)際存在王室當(dāng)家的部分國家(包括流亡等)
這個王室現(xiàn)在“統(tǒng)治”著16個國家,面積相當(dāng)于兩個中國
談?wù)勆袷チ_馬皇帝弗里德里希二世的事跡和家庭(中)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diǎn)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diǎn)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