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曾數(shù)次地跨越淮河。每次我都留意觀察淮河南北兩岸到底有何差別,但我確實沒有看到。至少在兩岸幾十公里的范圍內(nèi),看不到植被、農(nóng)作物、生活方式的差別。淮河北有淮北市,南有淮南市,這兩個市的自然景觀、農(nóng)作物和生活方式有差別嗎?
只有離淮河南北兩岸幾百公里之外才能看到一些差異。比如拿淮河北岸的開封、鄭州、徐州,與淮河南岸的武漢、合肥、揚州比,北方與南方的差異才能看出來。
最讓人困惑的是,淮河是一條丟失了下游的河流。宋代以前,淮河還是一條完整的河流,能夠獨自入海。但是金兵南侵,宋掘開黃河南岸放水,企圖阻止金兵南下,金兵沒有阻住,但是黃河卻從泰山之南奪淮入海了。后雖然黃河重返北方,但黃河所攜泥沙沉積,使淮河下游潴留成湖——洪澤湖,在湖的下游河水或隨運河南流入長江,或分幾支東流入海。后明代沿洪澤湖修固大堤,使淮河徹底失去了獨流入海的可能。此后清朝、民國、新中國成立后都紛紛開挖人工渠道導(dǎo)淮入江入海。因此淮河流進洪澤湖后,就再沒有什么“淮河”了,只有大運河、蘇北灌溉總渠等眾多沿運河分出的人工渠道。
圖說:今天淮河下游的洪澤湖,在古代并不存在。1128 年黃河奪淮,淮河失去入海水道,在盱眙以東潴水,原來的小湖擴大形成洪澤湖。明清以來洪澤湖形成“懸湖”,每每水患嚴重。1952 年在洪澤湖下游修筑蘇北灌溉總渠,用以灌溉兼作排洪之用。圖中的“河流立交橋”位于淮安市,上層水道是船舶穿梭的京杭大運河,下層就是蘇北灌溉總渠?;春拥南掠我逊殖扇舾伤?。攝影/繆宜江
淮河流域水系示意圖 從古至今淮河受到的人工干預(yù)太多,水庫、運河、人工河渠將其分割得支離破碎,在河流水系圖上,很難找到淮河的干流或主河道。特別是洪澤湖以下的淮河,幾乎完全都是人工河道:入長江的水道,起自三河閘,在三江營入長江;里運河,從楊莊起自江都止,除了泄洪外,還是京杭大運河的一部分和南水北調(diào)東線的干渠;蘇北灌溉總渠,從洪澤湖口高良澗閘起,至扁擔港入海,是淮河入海的一條人工開挖河道。這樣的淮河想將它抽象為“線”,實在是“不可能的任務(wù)”。
直流入海古淮河流域示意圖 在南宋以前淮河是一條獨流入海的河流,淮河干流從桐柏山發(fā)源,歷經(jīng)豫、皖、蘇三省,在江蘇境內(nèi)的盱眙(今淮安市盱眙縣)折向東北,經(jīng)淮陰(今淮安市淮陰區(qū))向東在漣水云梯關(guān)入海。河道寬闊、水流通暢的古淮河構(gòu)成了一條完整而明晰的自然分界線。
說淮河是中國的南北分界線,淮河下游已沒,怎樣分?地理學(xué)家只好規(guī)定洪澤湖以下以人工水渠——蘇北灌溉總渠為界分南北。問題是,這條人工水渠并不是沿著緯線東西走向的,而是西南—東北走向,以此分南北總有些勉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