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柔脾肝湯治療高血壓102例
許滔 貴陽中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550003)
【摘要】目的:探索健脾柔肝類中藥配伍治療高血壓的療效。方法:采用健脾氣柔肝湯(羚羊角、鉤藤、川芎、丹參、白芍、生甘草、天麻、白術(shù)、茯苓等)治療高血壓102例。結(jié)果:顯效率77.5%,總有效率96.1%。提示:健脾柔肝湯對高血壓病有健脾柔肝,化痰祛的作用。
我院2000年6月~2004年6月收治高血壓病的102例,療效顯著,現(xiàn)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共102例,病人均為門診病例。其中男64例,女38例;年齡最大的68歲,最小的40歲;病程最長的30年,最短的1年。以1999年WHO/ISH指導(dǎo)原則為診斷標準,以Ⅰ、Ⅱ級高血壓為觀察對象,其中Ⅰ級高血壓患者37例,Ⅱ級高血壓患者65例。
治療方法 用自擬健脾預(yù)柔肝湯治療。藥物組成:羚羊角粉(分沖)0.6g,鉤藤(后下)、白芍、茯苓各15g,川芎6g,丹參、白術(shù)各12g,生甘草5g,天麻10g。心慌、氣短加用黨參15g,黃芪30g;肢冷畏寒加用桂枝20g,升麻12g;潮熱盜汗加用麥冬15g,元參20g;失眠多夢加用酸棗仁25g,合歡皮20g;腰膝酸軟加用川斷、牛膝各18g。水煎服,早晚各1次,30d為1個療程。服藥期間應(yīng)定期測血壓,避免情緒刺激,暴飲暴食。
療效標準 參照執(zhí)行1993年衛(wèi)生部頒布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dǎo)原則》。顯效:舒張壓下降≥1.3kPa,并達到正常范圍;或下降≥2.7kPa,但未降至正常。有效:舒張壓<1.3kPa,但已達正常范圍;或下降1.3~2.5kPa,但未降至正常,或收縮壓下降≥4kPa。無效:血壓下降未達到有效標準。
治療結(jié)果 102例中,顯效79例,占77.5%;有效19例,占18.6%;無效4例,占3.9%;總有效率96.1%。
典型病例 趙某,男,65歲,患高血壓近10年,曾服降壓藥物,血壓波動在17.3~25.9kPa/11.3~14.6kPa左右。自覺頭痛頭暈,胸悶,心煩,不寐,手足有麻脹感,不思飲食,脘腹脹滿,乏力??淘\:面色蔞黃,形體肥胖,舌淡胖、苔黃膩,脈弦滑。血壓22.6/14kPa;血脂3.48mmol/L;心電圖報告左心室肥厚,X片示心界向左擴大。西醫(yī)診斷為高血壓病Ⅱ級。中醫(yī)辨為脾虛肝乘,痰濕壅滯,治當健脾柔肝,化痰祛濕。即用上述自擬方,加用焦三仙各20g,每日1劑,連服2人療程,血壓下降至正常,維持在17.3kPa/11.3kPa,上述癥狀消失獲得滿意療效。
體會 高血壓病在中醫(yī)中屬于“眩暈”、“頭痛”、“中風”范疇?!端貑?#183;至真要大論》:“諸風掉眩,皆屬于肝。”眩暈不止,首當責之于肝。肝病日久,脾胃虛弱,中焦壅滯。因此,治療高血壓還當健脾,通調(diào)中焦氣機。據(jù)筆者臨床觀察,高血壓病人多是嗜食肥甘、形體豐盛,從流行病學研究,超重或肥胖是高血壓獨立的危險因素。而肥胖中醫(yī)認為以脾氣虛為本,痰濕偏盛為標,因而脾虛、脾濕也是高血壓病人的常見體質(zhì)基礎(chǔ)。故筆者非常重視脾虛這一矛盾,以健脾柔肝,化痰祛濕為主辨證治療,常常收到滿意的效果。選用自擬方,健脾柔肝湯,方中羚羊角粉、鉤藤以鎮(zhèn)肝熄風潛陽;白芍、甘草酸甘化陰,養(yǎng)血柔肝;白術(shù)、茯苓健脾化痰祛濁;丹參、川芎活血化瘀,疏通經(jīng)絡(luò);天麻平肝熄風,通絡(luò)化痰降濁,為治風之圣藥。在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中發(fā)現(xiàn)天麻中所含天麻甙及天麻甙元有輕度降壓作用,以舒張壓降低更明顯,且作用迅速,維持時間短;鉤藤提取物有明顯降壓作用,其機制涉及到神經(jīng)中樞、神經(jīng)節(jié)、周圍神經(jīng)、心臟和外周血管等不同環(huán)節(jié);丹參、川芎能擴張冠狀動脈和周圍血管,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減慢心率,改善心肌收縮力和微循環(huán),降血壓的作用。諸藥共奏健脾柔肝,化痰祛濕之功。故全方配伍,收效滿意。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