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我們總覺得粵語只是口語,不象普通話那樣正式。其實不盡然,很多現(xiàn)在的粵語都能找到其根源,在古代是很正式的字(詞)。例如廣東人平常都將“他”叫“佢(單人旁右一‘巨’)”,據(jù)考,方以智《通雅》:“唐人謂人曰渠,今呼為其,或坑蛇反。”在此,便列出一些字(詞句)作為更有效的佐證。
(一)在用字方面:
“饐(左‘食’右大寫‘一’)”,《通俗文》:“飯臭曰饐。”粵語音“益”。
“苴(草花頭下一‘且’)”,《集韻·馬韻》:“側(cè)下切,土苴積糞草也,一曰糟粕。”當(dāng)代粵語指物品粗劣,例如說人差勁就說“苴斗”?;浾Z音:
“[臿皮]”,《廣韻·洽韻》:“側(cè)洽切,皺[臿皮],皮老。”當(dāng)代粵語指皮膚出現(xiàn)皺紋,例如“打[臿皮]”。
“髧(“鬢”的上部作上部,“沈”的右部作下部)”,《廣韻·感韻》:“徒感切,發(fā)垂。”?,F(xiàn)在泛指下垂,粵語讀音[dam33]。
“”,《廣韻·先韻》:“烏玄切,骨節(jié)疼也。”現(xiàn)在指骨頭痠疼,粵語讀音同“冤”。
“腯[月盾]”,《集韻·沒韻》:“陀沒切,肥也。”現(xiàn)在也是指肥,如“肥~~”,粵語讀音[tnt11]。
“睇”,《廣雅·釋詁》:“睇,視也。”現(xiàn)在指看東西,如“睇嘢”,粵語讀音同“體”。
“”,《集韻·厚韻》:“他口切,展也。”現(xiàn)在指歇息,如“氣”,粵語讀音:拖嘔切。
“”,《廣韻·蕭韻》:“落蕭切,細長。”指身材高瘦,粵語讀音:羅腰切。
“[束欠]”,《廣韻·覺韻》:“所角切,口噏也。”指吸氣吸水的動作,粵語音“索”。
“睩[目錄]”,《廣韻·屋韻》:“盧谷切,視貌。”宋玉《招魂》:“蛾眉曼睩,目騰光些。”現(xiàn)在指眼睛轉(zhuǎn)動的動作,粵語讀音[look55]。
“”,《集韻·覺韻》:“北角切,擊也。”指用物件擊人,例如“頭黨”,粵語讀音[bk55]。
“”,《集韻·合韻》:“葛合切。”《說文》:“合也。”指合伙,例如“份食飯”,粵語讀音同“合”。
“”,《廣韻》:“士洽切,湯~。”指用水煮(具體可參看一些廣東菜的書籍),粵語讀音[sab22]。
“”,《集韻·銑韻》:“《博雅》:~培封涂也,彌殄切。”指用水泥之類的東西填平物體使平滑,粵語讀音[民35]。
“”,《廣韻·感韻》:“烏感切,手覆。”指用手覆蓋物體,粵語讀音[暗35]。
“”,《廣韻·號韻》:“薄報切,鳥伏卵也。”指孵,粵語讀音同“捕”。
“”,《集韻·覺韻》:“匹角切,皮破起。”指皮膚上突起的腫泡(內(nèi)有組織液),粵語讀音[撲55]。
“焗[火局]”,《廣韻·鐸韻》:“呵各切,熱貌。”現(xiàn)在指在關(guān)閉在鍋里烘干,也指悶、悶熱,粵語讀音同“局”。
“睸[目眉]”,《集韻·至韻》:“密二切,目合。”現(xiàn)在指閉上眼睛或?qū)⒀劬Σ[成條線,例如“睸埋眼”,粵語讀音[眉55]。
“”,《集韻·齊韻》:“篇迷切,削也。”指削,粵語讀音[批53]。
“徛(雙人旁,右部‘奇’)”,《廣韻·紙韻》:“渠綺切,立也。”指站立,也作“企”,粵語讀音同“企”。
“畀”,《集韻》:“必至切”,《爾雅·釋詁》:“畀,賜也。”指給予,也作“吡”,粵語讀音同“比”。
“抌(提手旁,‘沈’的右部作右部)”,《說文》:“竹甚切,深擊也。”指用力擊打、錘打,例如“抌心口”,粵語讀音[dΛm35]。
“拎(提手旁,右部‘令’)”,《廣韻》:“郎下切,手懸捻物。”《玉篇》:“手懸捻物也。”指手拿、捻、提,粵語讀音[令53]。
“”,《廣韻》:“敕角切,授也,刺也。又直角切。”指用尖銳的物體刺的動作,粵語讀音應(yīng)該同“吉”。
“”,《玉篇》:“烏何切,上廁也。”指排便,相當(dāng)于“拉”,例如“屎”、“尿”,粵語讀音同“柯”。
“”,《集韻·山韻》:“棧山切,魚龍身濡滑者。”指魚類或其他動物身上的黏液,例如“滑”,粵語讀音:詩壇切。
“鉎[金生]”,《廣韻·青韻》:“桑經(jīng)切,鐵鉎。”指銹,粵語讀音:詩鏡切。
“潲”,《玉篇·水部》:“山教切,臭汁也。”現(xiàn)在一般指倒去喂豬的剩飯中的汁,例如“豬潲”,粵語讀音:詩爆切。
“溦(‘微’的雙人旁改三點水)”,《集韻·微韻》:“無非切,《說文》:‘小雨也。’”指小雨量,例如“雨溦溦”,粵語讀音[mei55]。
“”,《廣韻·灰韻》:“都回切,餅也。”現(xiàn)在指一些油炸的食品,例如“煎~”,粵語讀音同“堆”。
“咁[口甘]”,本作“”,《方言》:“,或也,沅澧之間凡言或如此者曰如是。”郭璞注曰:“亦言憨,聲之轉(zhuǎn)耳。”此字《廣韻》寫作“邯”,謂“江湘人言[或]也。”(“或”字脫,據(jù)戴震〈方言疏證〉說補。)指“這樣”“如此”的意思,粵語讀音同“敢”。
“”《方言》“南楚凡罵庸賤謂之田儓,或謂之。”《廣雅》:“丑也”,《康熙字典》:“農(nóng)夫之丑稱也。”現(xiàn)在形容是農(nóng)民蔑稱,例如“~佬”,粵語讀音同“”。
“”,《集韻》:“九件切”,《楚辭·九歌》:“芙蓉兮木末。”指掀,粵語讀音[kin35]。
“[骨粵]”,《集韻·青韻》:“滂丁切,肋骨。”現(xiàn)在也是指肋骨,例如“骨”,粵語讀音:婆釘切。
“”,《廣韻·琰韻》:“於琰切,蟹服下。”指掩蓋某些東西的薄蓋,粵語讀音[厭35]。
“箕”,《方言》:“南楚謂之箕”,例如“筲箕”,粵語讀音同“基”。
(二)在詞義上,粵語的用語沿襲古代字義,如:
“消夜”,元吳自牧《夢粱錄》:“除夕內(nèi)司意思局進呈精巧消夜果子盒”。意為夜宵。
“兒嬉”,《方言》:“江流之間謂戲為媱,或謂之惕,或謂之嬉。”《楚辭》中作“娭”。意為兒戲。
“走”,古代“走”為跑,當(dāng)代粵語的“走”也有跑意,例如“走佬”、“走趯”。
“執(zhí)”,古漢語“執(zhí)”有“抓”“拾”“握”等詞義。現(xiàn)代國語已經(jīng)將“執(zhí)”字放在抽象一方面意思,如“執(zhí)照”。當(dāng)代粵語仍有保留古漢語的意思,如“執(zhí)起身”(拾起來)。
“食”,現(xiàn)在普通話已經(jīng)用“吃”替換了這個字,“食”只作為一個詞素出現(xiàn)在名詞,如“食物”?;浾Z不但將其作為詞素,且仍保留其“吃”的用法——單獨的動詞。而且還引申到抽或者吸的意思,例如“食煙”。
“索”,此字在普通話都已經(jīng)引申到抽象領(lǐng)域,例如“索引”?;浾Z仍有“繩”的意思。
“行”,粵語仍保留古代“走路”的意思。而且?guī)в?#8220;逛”的意思。
(三)在句式上,粵語跟古漢語也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好象很多倒裝,狀語倒裝、主語倒裝?;蛘咭恍┮鈩印⑹箘拥扔梅?。如:
人客食先,主人再食。(客人先吃,主人再吃)……………食:吃。
買多啲白菜。(多買些白菜)………………啲:些。
等間去做乜啊~我地。(等會兒我們?nèi)ジ墒裁矗?#8230;……………等間:等會兒;乜:什么;我地:我們。
落你面。(使你沒面子)………………落:奚落。
例子太多,不再一一舉例。
其實粵語是很有歷史很科學(xué)的一種語言。經(jīng)過上面的舉例,我想很多人已經(jīng)不會認為粵語單單是口語不正式、屬于俗類,經(jīng)過這么多考源,也會認為粵語也很雅,起碼在古代如此。
究其原因,在于粵語的歷史發(fā)展。先秦時代,百越之地非常荒蕪,有人居住也是小數(shù)民族,屬楚國管轄。在融合楚國文化(當(dāng)時有人說“唯楚有才”)和小數(shù)民族文化的同時,漸漸吸收中原文化,在語言上一步步接近中原文化。在南北朝到唐朝,廣東也出了不少能人,如張九齡、惠能,促進了與各地的文化交流,粵語和中原語音基本統(tǒng)一。到了元朝,反而是中原地區(qū)的語音改變得厲害,與原來作為詩詞標(biāo)準的《平水韻》相去頗遠,慢慢地北方方言沒有了[m]結(jié)尾的音,到近代就連入音也消失。而粵語地處偏遠,受變化影響不大,至今仍保留很多以前的東西,只是當(dāng)時發(fā)音的清濁音轉(zhuǎn)化成現(xiàn)在粵語的陰陽,所謂的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這便是奈何其俗、奈何其雅之源。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