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有很多文人善于畫竹,其中畫得很好的有北宋著名畫家、蘇軾的表兄兼好友文與可。他在寓所周圍種了許多竹子,無論冬夏晨昏,他都仔細觀察;即使這樣,每次畫竹之前,他都不急于動筆,而是在心中把竹子的形象孕育成熟了,好像見到了他所想畫的竹子,然后振筆直揮,追上他心中的竹子形象,就像地上的兔子剛跳起來,鶻(hú)這種猛禽就飛撲下去,非常敏捷。
文與可畫竹的時間很短,動筆之前“執(zhí)筆熟視”的時間卻很長。這個“熟”是仔細的意思。既然還沒有畫出來,看什么呢?在“看”心目中的竹子。他看的還不是一兩竿竹子,更不是一兩片竹葉,而是整個畫幅。他要解決的是整幅畫的布局,包括疏密、濃淡、遠近、主次等,可以說,竹子在他心中活了,他的精神也注入在竹子身上了。
蘇軾曾在《文與可畫筼筼谷偃竹記》中寫“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這便是成語“胸有成竹”的出處,贊的就是文同的畫藝,表達蘇軾對文同的敬重。蘇軾不善畫竹,卻創(chuàng)造出成語“胸有成竹”,精辟地展示了從觀察到構(gòu)思,再到表達這個藝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其中的“成”不是現(xiàn)成,而是完整。這個成語給人們的啟發(fā),就不局限于畫竹了,而是現(xiàn)在比喻做事之前充分準備,心中有譜;通盤考慮,整體構(gòu)思。
據(jù)史料記載,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文同曾送蘇軾一幀墨竹冊頁。次年正月,61歲的文同奉調(diào)出任湖州(今浙江吳興)太守,不幸病逝于赴任途中的陳州(今河南淮陽)驛舍。蘇軾得知噩耗,手撫畫冊,揮淚不止。文同離世后,蘇軾又寫下許多追念文同的詩詞:
“老兄詩筆,當今少儷?!?br style="font-family: 宋體;font-size: 14px;line-height: 28px;white-space: normal;">“亡友文與可有四絕:詩一,楚詞二,草書三,畫四……”
“藝學之多,蔚如秋蕢。脫口成章,粲莫可耘?!?br style="font-family: 宋體;font-size: 14px;line-height: 28px;white-space: normal;">“筆與子皆逝,詩今誰為新?空遺運斤質(zhì),卻斷弦人?!?br style="font-family: 宋體;font-size: 14px;line-height: 28px;white-space: normal;">
在當時的文人中,能夠受到蘇軾如此稱贊的人,并不多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