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歷史上寫詩最多的人?有人說是乾隆皇帝。四庫全書里記載他當時就有寫39340首,而四庫還是他在位時就編定了的,可見他的詩作多得確實數(shù)不清了。可是如果問:“誰是歷史上寫詩最多的詩人?”恐怕就只能是自述“六十年間萬首詩”的陸游了。如果再問:“誰是歷史上寫詩最少的詩人呢?”
宋代的僧人惠洪寫的《冷齋夜話》卷四中,記載著這樣的故事:北宋人潘大臨,家里非常窮。一年秋天,重陽節(jié)就要到了,他在書房想做一首題為重陽的詩。忽然,窗外下起了雨。他隨口吟出一句:“滿城風雨近重陽?!闭聦?,收債人到了。好不容易把債主打發(fā)走了,可是詩興也隨之而去了。
據(jù)說他一生也寫過不少好詩,從“據(jù)說”一詞,就可見這些詩都沒有流傳下來;僅憑隨口吟出的這一句詩,后來也沒有一本書稱他為詩人,但是企圖續(xù)貂的人蜂起,但是續(xù)寫出來的好像都是狗尾。這是文學史上一個絕無僅有的花絮。
不過這句詩能一直流傳,可見確實算得上好詩。那么,這隨口吟出的一句詩到底好在哪里呢?
好在打開了一扇秋窗,放飛了我們無窮的遐想。重陽將至,滿城風雨,游子家人,思緒翻飛:是落霞孤鶩,秋水長天?是兄弟情深,遍插茱萸;是歸期無期,巴山夜雨?是抱得秋情,更殘漏盡?……眼前的空間有限,想象的空間無窮。能開拓出想象的空間,喚起不同的讀者用各自的感受來豐富,就是這一句詩最大的魅力。(賞析 王昌銘)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