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方便回顧過去發(fā)過的內容,我最近把自己 2018 年寫過的內容做了一下整理,并對內容框架和分類進行了微調。
作為作者,我還是更希望寫那些相對系統(tǒng)、成體系、經得住時間考驗的內容。雖然平時的推送看起來是相互獨立的碎片化文章,但是其實一直保持在我的寫作框架內,然后再通過這樣的回顧整理把內容串起來成一個系統(tǒng)。
本篇內容稍干,大約 3000 字。
理財這事比較雜,涵蓋很多細枝末節(jié)和碎片化的內容,沒個整體的框架邏輯整理起來真挺費勁的。我把自己的體系和邏輯做了整理和稍微的微調(舊的體系參見 我的一周年回顧),會按照這樣的框架來分類:
財富觀,合適的財富觀是堅持理財的基礎,雖然觀念這東西說起來挺虛的,但是卻很重要。
從沒錢到有錢,談消費、記賬、預算和儲蓄。很多朋友把「沒財可理」掛在嘴邊,這明顯是把理財看扁了,理財絕不僅僅是讓有錢的人變得更有錢,也同樣可以讓沒錢的人順利積累下本金;
從有錢到來錢,談投資策略和方法。理財的目標是讓手頭的閑錢工作起來,以錢生錢,源源不斷的「來錢」才是最終目標。
理財雜談,有事沒事瞎嘮嗑。
除了純理財的內容,我也會偶爾寫寫生活工作相關的內容,畢竟理財也是為了好好的生活。我會不定期的更新關于生活、消費、生產力的內容,也會偶爾寫寫好物推薦,給大家種種草。
因為在 2018 年中的時候已經做過一次公眾號一周年回顧,這次的年度回顧就只涵蓋了 2018 年下半年的內容。
合適的財富觀是我們開始理財、堅持理財的基本動力,財富觀正,錢總會來的。
從沒錢到有錢的過渡階段,是實現財富積累,給未來打下基礎的重要時期。如果在這個時期能夠做到開支消費不大幅增加,那么本金積累隨著收入的快速上漲就變得相當有效。良好的消費和儲蓄習慣往往是在沒錢的時期形成的。
理財的修煉,發(fā)生在投資以外地方。雖然提到理財,大家第一個想到的總是投資。但是,投資其實是理財的最后一步,而不是第一步,在開始投資以前我們其實還有很多需要準備的。
財務自由最需要的兩個東西——本金和收益率,都是可以通過工資理財實現的,所以工資理財這事完全靠譜。不過靠譜不等于簡單,我們依然需要一個完備的計劃來實現,關于計劃則可以參考我的后續(xù)內容,要不要給自己來個財務自由計劃。
聊聊理財中的概率思維
因為篇幅和內容的原因,我把概率思維分成了 上篇 和 下篇。概率思維可以解答很多日常生活和理財投資中的問題,比如預算超支如何處理、投資虧損如何對待等。
上篇:主要寫線性思維和概率思維的區(qū)別,不同思維的人對于投資的波動性理解完全不同。
下篇:為什么有的人不如我卻過得比我好,也許概率思維能給你答案。
這部分內容解決的問題是「如何積累下本金?」,可能很多朋友認為自己沒有本金是因為收入不夠高,但是我認為問題大多在消費結構和習慣上。
高收入沒存款或者低收入多存款都大有人在,所以核心問題不在收入,而在于消費。而且相比于難以直接提升的收入,改變自己的消費結構要切實可行得多。
本金 = 收入 - 支出。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并沒有一個簡單有效快速提高收入的方法,所以重點就在于如何不影響生活品質的前提下精簡自己的消費開支,優(yōu)化消費結構。優(yōu)化消費是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最有效的積累本金的方法。
這部分內容我在 2017 年聊得比較多(在 周年回顧 內有整理),回顧的時候才發(fā)現 2018 年居然只寫過寥寥兩篇,2019 要加把勁了。
「更短的時間一定只能做更少的事情嗎?」,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是一樣的。對我們生活影響最大的實際上是消費效率和消費質量,花更少的錢辦更多的事并不難。
我的三個理財相關每月事項:對賬、核對預算和資產盤點,理財不需要做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只要把日常的小事堅持做好即可。
對于沒有本金的朋友推薦采用定投策略。定投策略把積累本金和投資變成了一件事,幾乎適合每個投資者。而且定投策略本身又具有很高的靈活性,能夠滿足不同階段投資者的需求。
定投策略具有很高的適應性,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和需求設置定投策略。不過對于新手而言,我還是建議使用最簡單有效的定額定投,每個月投資固定的金額。
各家基金 App 的基本功能大同小異,費用也都一樣,區(qū)別則主要在便利性和特色功能上。我個人比較推薦螞蟻財富(支付寶內置)、且慢、天天基金和蛋卷基金。
從回測的數據來看,最佳的定投頻率是發(fā)工資的頻率,大部分人是按月發(fā)工資,因此推薦每月定投。
對于理財來說,單單有錢并不夠,因為這些錢并不會自行工作為你創(chuàng)造更多收入,所以我們需要好好的運作本金,實現“睡后”來錢。
如果說做投資只打算衡量一個指標,那么我選擇「時間」,預期的投資時間長短是選擇投資的優(yōu)先指標。
找到靠譜的大 V 其實只是漫漫長路的第一步,正確理解所跟投的方法、設置合理的虧損預期以及同自己的人性抗爭也是跟投成功非常重要的前提。簡而言之,打鐵還需自身硬,即使是定投,依然建議花時間推升自己的財商。
如題,我就不多說了。
對于已有充足本金的投資者來說,單單是定投策略已經不夠了,因為定投的前提是現金流(每月的工資等)而不是本金。所以我們需要一種新的策略——資產配置策略,幫我們把本金有效利用起來。
定投和資產配置分別適用于投資初始本金較少和后期本金較多的情況。隨著本金的增加,向資產配置策略切換幾乎是一種必然。
再平衡是資產配置策略的一個核心操作,有人評價過「再平衡是一塊天上掉下的餡餅」,幫助我們降低風險、提升收益。
這是我集中閱讀多本關于資產配置書籍之后的整理出來的 6 個原則和幾個實例應用。
竊以為在資產配置中,自有住房和抗通脹債券的性質相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穩(wěn)定的現金流和抗通脹。不過因為我最近幾年一直在國外,觀點不一定適用于國內的情況,僅供參考。
在 2019 年我還是會繼續(xù)按照這個理財框架來寫,并且主要重點可能會放在「從沒錢到有錢」這一塊,解決大家存不下錢、沒有本金的問題。理財不是只有有錢才能參與的游戲,幫你積累本金也是理財的重要內容,「沒錢可理」其實是個偽命題。
至于如何用錢投資,17、18 年已經詳細地寫了定投和資產配置,這兩個策略已經可以應付 99% 的投資理財需求了。投資的重點更在于如何堅持,而不在于尋找各種各樣的新策略和方法,關鍵還是如何克服知易行難。
哦哦對了,關于定投的止盈還沒有寫過,有不少朋友留言問過這個問題。這個內容我會寫,材料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不過大家別太急,現在這個市場環(huán)境談止盈還太早,很多散戶賺不到錢往往就是因為有點收益就著急跑,別著急,讓收益飛一會。止盈相關的內容我一定會在合適的時機以前放出來的。
2018 年收益比較慘,各個賬戶虧損都在兩位數(百分數)。但是我們該做的都做了,沒啥遺憾的,剩下的只是好好堅持,等風來。
公眾號從 2017 年開始,寫到現在一年半多了,頭一次開贊賞,內心有點小忐忑…… 希望這篇干貨還能入各位上帝的法眼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