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子
我本名申曉君,字秋子(常以字行),號半翰齋主,20世紀50年代上半葉生于陜西鳳翔。本科。編審。1972年從軍,歷任放映員、報道員、電影組長、干事、秘書等職。1991年轉(zhuǎn)業(yè)后一直從事書刊出版工作,現(xiàn)供職于甘肅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系國家社科基金藝術(shù)學評審專家,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甘肅省書協(xié)副主席兼學術(shù)委員會主任,蘭州大學客座教授、書法研究所研究員,甘肅書法院特聘書法家,蘭山印社副秘書長,以及甘肅省青年書協(xié)、省詩書畫聯(lián)誼會、香港書畫筆藝會等十多個藝術(shù)組織的顧問。著有《中國上古書法史》《中國書法史略》等十多部,發(fā)表書法、篆刻、詩歌、評論、序跋、散文、小說、對聯(lián)、國學、出版、新聞、通訊等作品計260余萬字。書法篆刻作品入選甘肅省、全國及國(境)外數(shù)百個重要展賽,墨跡流見日、美、加、法、韓、英、澳、新、馬、泰等國家和港臺澳地區(qū),數(shù)十幅書法作品被甘肅省政府有關(guān)部門出訪時作為禮品贈給日本官方。曾榮獲“中國書畫藝術(shù)家世紀獎”和“全國敦煌書法百家”和“中華藝苑名家”等稱號。媒體多有介紹報道。
離陜?nèi)敫?,一晃,做蘭州人已有40個年頭?;貞浲?,并非如煙,清風野火,偶覺灼目。撫今追昔,墨海浮沉,慰藉良多,故《自勉》曰:
從小涂鴉志未移,掘開墨海萬層籬。
不悉深淺逐明月,自信嫦娥會有期。
一、我是個從小緣結(jié)書法的幸運兒
據(jù)父輩們片段回憶,我的祖上在清代時多代為官,是朝廷派官遷至陜西的,但已弄不清早年祖籍何處。小時候,我曾見過家里的祖案和家譜上繪有十幾代官員的畫像和記載;家藏有唐伯虎、何紹基、劉墉、鄧石如、康有為等很多明清字畫和古書(在“文革”初全被抄去作為“四舊”付之一炬)。自晚清白蓮教起義,做官的家人被殺后,家境式微,乃至淪為佃戶,新中國土改時被定為貧農(nóng)。
我學習書法經(jīng)歷了啟蒙、得悟、自覺三個階段。
第一是啟蒙階段。抑或是沾了祖上文脈基因遺傳的光吧,我五歲便開始涂鴉。臨習的法帖主要是父親寫的隱格,日課三紙,堅持不輟。那時候,父親在一家造紙廠工作,半月一月才回一次家,我習字多受祖父指點。庭訓所致吧,從小心田里播下了重手藝、輕仕途的人生種子。三年困難時期,很多人家連糊窗戶的紙都買不到,可我十分幸運,父親總是三刀五刀地把毛邊紙背回來供我習字。算是學有長進吧,十歲那年首次替父親給家里寫春聯(lián),并鑿出平生第一枚印章,備受稱贊;十四五歲已小有名氣,常被縣文化館、電力局、法院等單位借調(diào)去籌辦展覽?!拔母铩敝?,無以回避地抄寫過大字報,站在梯子上寫過“語錄塔”“忠字墻”……就這樣鬼使神差地走上了書法之路。
第二是得悟階段。1972年客居蘭州以后,已是一名軍中墨手的我,有機會接觸社會,先后結(jié)識了顧子惠、尹建鼎、王創(chuàng)業(yè)、何裕(聚川)、趙正(黎泉)、蒙子軍、狄水池、劉朱梁、沈年潤、應中逸、徐祖蕃以及駱石華、陳伯希、郭文濤、董吉泉、李寶峰、陳天鈾等很多隴上書畫篆刻名家,并拜顧子惠、尹建鼎先生為師重學書法,從駱石華先生研習篆刻。在他們的指點下,經(jīng)過“回爐”漸而得悟,逐步走上了真正的書法篆刻之路。尹建鼎、駱石華先生當著眾人面夸我是其“高徒”,給予我很多鼓勵,更增強了我深研書法篆刻的信心。于是在黃庭堅《松風閣詩》和春秋《石鼓文》上花了五六年工夫;繼而臨習東漢《張遷》《乙瑛》《石門頌》及北魏《張猛龍》《張黑女墓志》等刻石;篆刻方面臨摹了一些戰(zhàn)國、秦漢、明清印,尤其對漢印情有獨鐘,對明清印也蹚水甚多,從而打下了扎實的基礎(chǔ)。1980年,當我的書法作為蘭州軍區(qū)后勤系統(tǒng)展覽的獲獎作品第一次印上報紙時,激動得流下了喜悅的淚水。軍旅記者前來采訪我,稿子登上了報端,更讓我興奮不已。1982年,我成為甘肅省書協(xié)(當時為中國書協(xié)甘肅分會籌備組)首批會員之一。1984年起,我參加了無錫書法藝專為期兩年多的系統(tǒng)學習,從理論到實踐,真正懂得了書法篆刻的藝術(shù)真諦。1993年,我在蘭州舉辦了首次個人書法篆刻展覽,出版了第一本書法篆刻作品集和第一本鋼筆字帖,算是邁出了幾個不小的步子。
第三是自覺階段。從首次個人展覽后,經(jīng)過聽取同行意見,冷靜分析和總結(jié),我下決心擯棄了原有的一些宿弊,書法產(chǎn)生了較大變化,創(chuàng)作進入了一個相對自由、自覺的時期。這其中有個至關(guān)重要的因素,就是傾心書法理論的研習和多方面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也是出于從事出版工作的需要,我把很多時間花在了讀書、問學方面,包括文字學、史學、考古學、中國哲學、文學、藝術(shù)學、文化學、民族民俗學以及西方美學等等。由于學養(yǎng)的不斷豐富,我的書法創(chuàng)作不斷向用筆精到、內(nèi)涵豐富延展,篆刻也朝著表現(xiàn)新意、張揚個性努力。到90年代中后期,書印作品接連入選國內(nèi)外一系列重要展賽并有獲獎、被藏、發(fā)表、入典、題匾、勒石、上掛歷……墨跡流入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并在全國有了一些知名度。但我對此并不滿意,加之自己提出了“敦煌風”概念,理應率先踐行,所以從2000年舉辦第二次個展后,我選擇了書法人生中一次很大的轉(zhuǎn)捩,把主攻方向扭到對章草的研習創(chuàng)變上來,到今天,已然取得了一些堪以慰藉的成果。我的章草書法,在結(jié)體上吸收了于右任“標準草書”的簡約,就是筆畫簡練,少纏繞;用筆上以宋無名氏《草訣歌》和漢代史游的章草為基調(diào),糅進二王的用筆特點,同時保留了少量黃庭堅草書的輻射式線條;章法上借鑒了《韭花帖》和《書譜》的空靈;審美上以“遒勁老辣”為尚,切以當代藝術(shù)審美;創(chuàng)作題材也多是自己的詩歌聯(lián)句……這樣一來,內(nèi)涵豐富多了,逐漸地,形成了與眾不同的“秋子草書”面目。中國書協(xié)原主席沈鵬先生曾評謂:“秋子的書法得力于他深厚的學問功底,章草與眾不同,書有內(nèi)涵,個性獨具,很難得。”刊于《財富周刊·書畫版》的金陵的評論文章謂:“他的草書在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求變化,在紛繁的流派中求融合,這便形成俊朗灑脫、百味雜糅的書風,豪放中伴隨著嚴謹?shù)姆ǘ龋妍愔型癸@著狂傲的張力,點畫之間書卷氣撲面而來。他的篆書以《石鼓》為根,吸收吳昌碩和先秦草篆意趣,蒼勁中透出天真,更顯靈動活潑,用筆灑脫,放鋒飛白,以優(yōu)美多變的線條為古老的文字增添了新鮮的趣味,很受書界的推崇……‘有法而無法’是書法藝術(shù)的最高境界,所謂‘有法’,是指傳統(tǒng)中早已定型的優(yōu)秀成分;而所謂‘無法’,則更多地帶有‘悟’的成分,把法度化成了一種意識。讀秋子先生的書法,體會更多的是那種在法度中自由舞蹈的快樂。秋子先生被書界譽為學者型書家,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大量的書法研究理論和研究的成果,更因為在這個藝術(shù)領(lǐng)域里詩書文印俱佳者實在不多?!薄墩撜Z》云:“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不能說已經(jīng)成功,我仍在繼續(xù)探索,但愿還能有新的突破。
二、書學成果及在書壇的影響
我對書法理論的研究與問學,始自上世紀80年代,從學無錫書法藝專開始,迄今二十多年來,功夫未負地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中國書協(xié)副主席吳善璋評論認為:“秋子無論在理論研究上,還是在書法創(chuàng)作上,都做得不錯。他的章草書法寫得很有個性、有思想、有新意;他在學術(shù)研究方面成就更大,不僅在西北書壇,而且在全國書壇都有一定的影響?!敝袊鴷鴧f(xié)原副秘書長、中國書法雜志社原社長兼主編劉正成先生說:“在全國書法理論界,大家都知道秋子。他多年來不問名利,默默耕耘,學問很扎實,成果也很顯著,不啻是甘肅書壇的驕傲,整個書壇也為之驕傲?!?br>
1.主要著述:《中國上古書法史》《中國書法史略》《敦煌風漫話》等專著以及《漢字探賾》《敦煌書法淺論》《甘肅漢簡書法略述》《十一個世紀的輝煌和六面旗幟的光彩》《二十世紀甘肅書法論綱》《論文化自覺與當代書法》《<西狹頌>淺說》《當代甘肅女性書法略述》《“尚法”別議》《“敦煌風”與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敦煌風”回顧與展望》等數(shù)十篇重要論文,以及《甘肅省志·文化志·書法篆刻》《敦煌寫卷墨跡賞析》等。其中:
最重要的著作是《中國上古書法史》。該書43萬字,500余幅圖版,從構(gòu)思到完稿,整整花去10年時間,2000年1月由商務(wù)印書館出版發(fā)行,是迄今為止填補中國書法史空白的一本專著。出版后新華社發(fā)了通電,引起不小轟動,該書的責任編輯電話報喜說:前委員長喬石打電話給商務(wù)印書館老總,索讀該書;《中華讀書報》《文化市場報》《讀書》雜志等報刊已發(fā)表了好幾篇評論文章……秋子之名一夜間不脛而走,賀電、信件、電話接踵而至??上驳氖?,該書先后榮獲新中國成立50多年來首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理論提名獎、甘肅省委省政府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
其次是《中國書法史略》。約42萬字,600多幅圖版,2008年9月由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發(fā)行。該書系國家“985”工程資助項目,被列入全國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那時,我在負責《文化博覽》雜志,忙得不可開交,但蘭州大學杜斗成教授幾次登門約稿,我只好答應。所幸過去寫《中國上古書法史》時積累了很多資料,僅花了4年時間便順利完稿。該書的最大特點是,從文字產(chǎn)生一直寫到20世紀70年代末,論述雖然簡略,但脈絡(luò)清晰,有不少新的視點,面世后,被媒體譽為“新世紀的一部標志性力作”,2009年榮獲甘肅省委省政府第六屆敦煌文藝獎一等獎。
2.主要建樹:我在書學研究中,最突出的是提出了“敦煌風”理論;同時還提出不少新穎獨到、有些是前無古人的書學觀點,體現(xiàn)了我多年來始終如一的書學思想。
“敦煌風”,是基于我對甘肅大地的熱愛和對甘肅書法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全面審視,于20世紀末提出的一個主張。之所以提出這一概念,根本目的在于呼吁甘肅書家,努力繼承和發(fā)揚甘肅書法的“敦煌風”精神,筑基并打造“敦煌風”流派,促導甘肅書壇也像河南的“中原書風”、江浙的“江南書風”、上海的“海派書風”、以大連沈陽為中心的“遼寧書風”、四川的“巴蜀書風”、山東的“齊魯書風”、京津地區(qū)的“京派書風”一樣,為甘肅書法亮起一塊牌子。“敦煌風”不是什么組織,亦非諸如“現(xiàn)象”“主義”之類,而是一個響亮的群體宣言,一聲鳴響于西部大開發(fā)中的世紀號角?!岸鼗惋L”代表著甘肅具有影響力和藝術(shù)水準的書法家,可稱為崛起于中國西部的一個書法流派,即“敦煌風書派”。繼而,我連篇累牘地撰寫了《“敦煌風”初探》《感悟“敦煌風”》《“敦煌風”答疑》《讓“敦煌風”刮起來》《盤點“敦煌風”》等一系列文章,呼吁甘肅書家團結(jié)起來,努力打造“敦煌風”,盡快走出甘肅,在中國書壇贏得有口皆碑的地位,為把甘肅建成文化大省而奉獻心力。在我的倡導呼吁下,“敦煌風”不僅得到書法界同仁的承認和支持,而且波及甘肅演藝界、美術(shù)界、攝影界和商業(yè)界等多個方面。有人以《秋子的“敦煌風”理想》《他想掀起“敦煌風”》等為題做了報道;《中國書畫報道》《甘肅日報》《蘭州晚報》《蘭州晨報》,尤其是網(wǎng)絡(luò)等媒體也給予不少關(guān)注;中國書協(xié)原副主席、西安交大藝術(shù)學院院長鐘明善教授曾撰文《敦煌風吹長安城》給予充分肯定。甘肅省書協(xié)常務(wù)副主席翟萬益撰文說:“秋子最早提出‘敦煌風’的口號,他想以此喚起隴上書家向甘肅歷史書跡的靠近,并由此形成一個地域書法流派。同時,他也努力實踐‘敦煌風’,在書法創(chuàng)作上,由原來的五體并進,從這個世紀初轉(zhuǎn)到了主攻章草上來。我相信,作為書法家的秋子和作為書論家的秋子,當在一個平面上展開自己的思想時,將是一個豐碩的收獲季節(jié)?!笔嗄赀^去,“敦煌風”已然潛移默化于國人的心目中,大陸很多人為之稱道,香港、臺灣書友也常有問及,可見已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
我在書學研究中,還先后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獨到的觀點。特別是,我第一個將甘肅現(xiàn)代書家魏振皆寫進了中國書法史,用翟萬益先生的話說,“像三隴書家魏振皆在中國書史上占以足夠的文字,秋子有充分的理由,這個理由是在歷史的比較中得出來的,并不是史筆的任意褒貶。像魯迅列入書史,也表現(xiàn)了秋子獨特的見解?!?br>
3.書印論評:這些年來,鑒于對書法研究的深入,為宣傳甘肅書家,宣傳甘肅,我不僅寫過很多關(guān)于甘肅書法歷史及書法人物的文章,還為當代近百位書家寫過評論,為不少書法集、文集寫過序文,因之常被大家戲稱“權(quán)威”,乃至外省的一些書家、印手也常有索評。這些文章中,較有影響的有《一代巨擘魏振皆》《何聚川書法暨書學思想析評》《別出機杼領(lǐng)一格——簡說趙正書法》《椽筆揮韻 墨田唱心——“敦煌風”的實踐者王創(chuàng)業(yè)先生書藝淺識》《情與性的硬度——評張改琴書法》《于右任先生之甘肅情結(jié)》以及評論北京崔學路、江蘇葉鵬飛等書法篆刻家的文章。同時,我放眼全國書壇,經(jīng)過認真研究和遴選,高屋建瓴地吟寫了包括啟功、沈鵬在內(nèi)的《詩評當代書法五十家》,也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2011年5月以來,應邀在甘肅電視臺經(jīng)濟頻道《收藏》欄目做書法鑒賞嘉賓,節(jié)目播出后,受到書界同仁和觀眾的普遍好評。
三、文化個性及其他藝術(shù)成果
我當過兵,放過電影,設(shè)計、策劃過展覽,參加過文藝宣傳隊,干過新聞,從事過裝幀裝飾,當過編輯,辦過雜志,做過領(lǐng)導……閱歷亦可謂豐富。如詩的生活,豐富了我的綜合學養(yǎng),提升了審美情趣。半生耕耘,除書法、篆刻及其理論研究外,在詩聯(lián)、文學、紅學、國學及音樂、攝影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先后出版有《紅樓夢人物關(guān)系一覽》《借我詩心》《最愛是秋》《未了秋情》等文學研究和詩聯(lián)著作;發(fā)表過《思考國學熱》《為圣人正名》《簡釋<德道經(jīng)>》等國學研究方面的文章。尤其是我的詩歌創(chuàng)作,金陵先生曾評論說:“他的詩空靈俊逸,意蘊悠遠,頗具古風,因而,他的書法創(chuàng)作多以自作詩聯(lián)為素材,就更具有了雙重的藝術(shù)價值。自寫自書,當然就有了自己的感悟,自己的節(jié)奏,讀來一氣呵成,酣暢淋漓,絕無艱澀之感。這大概也是秋子書法耐讀的另一個原因?!?br>
我的故鄉(xiāng),是傳說中鳳凰鳥飛翔過的地方,是北宋巨子蘇東坡出仕的地方,也是自古有“鳳翔三絕”(西鳳酒、東湖柳、姑娘手)的地方,更是秦王朝東遷后在此筑城建都294年的地方……這些絢麗而神秘的文化光環(huán),從小給我留下了連夢中也徜徉陶醉的一份戀情。我常漫步并駐足東坡當年疏修、至今仍在的鳳翔東湖,觀覽其跡,揣摩其人及他的人生作為,于感佩中受到影響,所以養(yǎng)成一種文人氣頗濃且?guī)c清高,重精神生活、輕物質(zhì)享受的品性。我堅持低調(diào)做人,認真做事,淡泊名利,嚴謹治學,無論作書、吟詩,還是為文、從藝,始終執(zhí)著地堅守著那種傳統(tǒng)的人文情懷和難以改易的個性品質(zhì)。應該承認,我是一個十分勤奮、堅持自學的書生,在本職工作一直很忙的情況下,幾十年來不睡午覺,沒有節(jié)假日,不會跳舞搓麻對弈,不看電視,除了不得已的應酬之外,利用一切可用的業(yè)余時間讀書、問學、書法、篆刻……雖說我的人生存在缺陷,但也算是取得了一點成績,用一位采前來訪的記者的話說,我是一生過了兩輩子,無愧己心,無愧時代。抑或,的確當足以慰藉。由于我骨子里基有平民因子,所以總是難忘民眾,難忘公益。近些年來,不僅積極參加省內(nèi)外各種社會活動,而且先后為災區(qū)人民捐獻書法作品達百余幅;多次參加文化下鄉(xiāng)、下廠礦、下部隊活動,為省內(nèi)各地及蘭州兩山公園等各界送寫上千幅書法作品而分文未?。贿€多次在蘭州大學、西北師大、蘭州交大、西北民大、隴南師專及部隊、社會義務(wù)書法講座,做過數(shù)十個展覽大賽的評委,在省內(nèi)外博得良好的口碑,被譽為“當之無愧的德藝雙馨的優(yōu)秀藝術(shù)工作者”。
以上“賣瓜”之文,便是我書法人生的第一個分號。
2011年6月24日夜于半翰齋燈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