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提問是兩個,故應(yīng)分別作答。
△什么是駢文?
駢文,亦稱為:駢體文、駢儷文、駢偶文。
每句四字或六字,所以說又叫作:四六文。(過去農(nóng)村有句老話:指某人太過迂腐,謂之:四六不分,即是)
駢文是與散文相對而言,因其全篇多由雙句,即儷句、偶句組成,所以得名。駢文又講究對仗的工整和聲律的鏗鏘,是介于散文和韻文之間的一種文體。
△駢文的來源:
駢文是受到了漢代辭賦的影響而逐漸形成的一種特殊的文體,自魏晉時期開始形成,至南北朝時期成為了文章的正宗。
(漢代辭賦,是我國古代文學(xué)的體裁之一。辭,產(chǎn)生于戰(zhàn)國楚地所以稱為:楚辭。賦,則是鋪陳之意,以'鋪采摛文'、'直書其事'為特點。辭和賦均兼有韻文和散文的性質(zhì),是一種半詩半文的獨特文體,。)
自唐代始,一般把駢文叫作:時文,(主要是和古文相對而言)。因為駢文通篇多用四字句或六字句,所以從晚唐開始又叫作:四六或四六文。在明代以前一直都是沿用這個名稱,直到清代才叫作:駢文(即駢體文)。
中唐以后,駢文的正統(tǒng)地位逐漸被古文所代替(主要原因是韓國、柳宗元所領(lǐng)導(dǎo)的唐代古文運(yùn)動,即文學(xué)革新運(yùn)動所致),但是仍有諸多官府行文、科舉考試等使用駢文的,同時駢文對唐宋時期及以后的文學(xué)語言,特別是律詩也起著較大的影響(比如:對仗等)。
△駢文的特點:
①語句方面的特點。即駢偶和四六。
駢偶,原指成雙成對,古代的兩馬并駕叫作:駢,兩人在一起叫作:偶。
駢偶就是指兩兩相對。古代的儀仗也是如此。出演古代戲時會看到的,官員出行時的儀仗,旁后均是兩兩相對的,所以說駢偶又叫作:對仗。(簡單的講,這個仗,即是儀仗的仗)
駢文一般是用平行的兩句話,兩兩對仗,自篇首直到篇末。雖然古代人沒有明確的語法概念,詞類概念,但是懂得分辨詞語的虛實和句式的同異,講究的是虛字對虛字,實字對實字,以及句式的對稱。這個也是駢文的基本要求。
駢文不但講究句法結(jié)構(gòu)和詞性要求對仗,而且要求對仗工整,即把相同的事物、事類用相同的詞語來相對,如:天文對天文,地理對地理,動物對動物,植物對植物,等等。
如:唐代詩人王勃的《滕王閣序》即是典型的例子。'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其中的解釋略去)
②四六。
駢文的駢偶是指句式相對而言的,四六則是指對句的字?jǐn)?shù)而說的。
四六的基本結(jié)構(gòu)可以分為:
A:四字句和四字句相對,為四四。
B:六字句和六字句相對,為四六。
C:上四下四和上四下四相對,為四四四四。
D:上四下六和上四下六相對,為四六四六。
E:上六下四和上六下四相對,為六四六四。
簡單的舉例,仍然拿王勃的《滕王閣序》來說,其中的'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即為四四四四。
'老當(dāng)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凹礊樗牧牧?/p>
(注:除四六句,也有一些五字句或七字句的)
△駢文的語音方面的特點,即平仄相對。
唐代以后的駢文受到詩歌聲律的影響,也是比較講究平仄相對的。在此之前的駢文,一般的不講究平仄,自唐代以后,因為受到詩律的平仄影響,在對仗時,不僅要求句法結(jié)構(gòu)和詞語意義上相互對仗,還要求在字音上以平時仄,以仄對平。平是平聲,仄是非平聲,包括上聲、去聲、入聲(注:與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不完全相同)。這些,仍然可以用王勃的《滕王閣序》作為代表來說明的,如:'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時運(yùn)不齊,命運(yùn)多舛。'等等。
相對于律詩而言,駢文的平仄相對,沒有律詩那么嚴(yán)格,運(yùn)用起來也是比較自由的(律詩的平仄是格律的一種要求,必須遵守的)
△駢文的用典。
古代寫文章,一般都愛使用歷史典故,先秦時期即是如此,至漢代的文章用典則更多。但是一般均為修辭的手段,至駢文時則是成為了文體的特征之一。
駢文的用典,并不是在于援引古人或古事來說明自己的觀點正確與否,而在于追求文章的典雅及含蓄。所以說,一句極為普通的話或者是一個極為普通的意思,也要大量引用典故來表達(dá),這個也是構(gòu)成駢文的一大特點。
仍然是用王勃的《滕王閣序》來說明:“馮唐易老,李廣難對。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
句中,用馮唐、李廣、賈誼、梁鴻的故事,來抒發(fā)其“時運(yùn)不齊,命運(yùn)多舛。'的感慨,實際是對王勃本人的不得志和受貶斥表示不滿和傷感,本來是牢騷很深的一些話,由于用了這些典故,就顯得委婉一些??傊?,駢文的用典,多是意在言外,作者的真實意思往往是掩飾在其文之中的。而且,由于駢文的用典往往是壓縮、融化在一個詞語之中,所以往往使文章變得晦澀難懂,在閱讀時,不能單看表面意思去理解,只有弄清楚典故的出處和含意,才能真正讀懂作者所要表達(dá)的意思。
基于此,唐代韓愈、柳宗元才開展了一場文學(xué)革新運(yùn)動,即唐代古文運(yùn)動。因不在此話題,故暫不作解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