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迪與丁謂:君子斗不過小人的典型案例
一、丁謂
丁謂
丁謂(966-1037),字謂之,后改字“公言”,祖籍河北,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蘇州)人?!端问贰ぞ矶侔耸ち袀鞯谒氖酚袀?。
丁謂自幼機敏聰穎,讀書“過目輒不忘”,幾千字的文章,讀一遍便能背誦;他勤奮好學,博聞強記,天象占卜、詩詞音律、琴棋書畫,無不通曉,尤其是文章,做得更好。昆山(今江蘇昆山)人龔穎平時很自負,極少稱贊別人,但對丁謂的文章卻給予很高評價,認為可與唐代韓愈、柳宗元匹敵。著名文人王禹偁擔任長洲縣令,丁謂與好友孫何曾一同拜謁王禹偁,奉上自己的文章,王禹偁看了丁謂的文章大加贊賞,認為“自唐韓愈、柳宗元之后,二百年始有此作”,后來曾稱他是“今之巨儒”,“詩似杜甫”。
丁謂隨做官的父親丁顥在涇州(治今甘肅涇川),丁顥的同僚竇偁見丁謂聰明機靈,頗有才氣,稱:“此兒將來必做大官。”將女兒許給了他。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26歲的丁謂以“甲科第四名”的優(yōu)異成績考中進士,進入職場。
初入職場的丁謂很快顯示出超強的行政才能。參加工作的第二年,他受命到福建路“采訪”,即考察調(diào)研,回京后向朝廷上言茶法、鹽法利弊,得到朝廷的高度認可,當即任命他為福建路轉(zhuǎn)運使,負責一“路”(略當今之?。┑呢斦ぷ鳎瑫r負有監(jiān)察全“路”官員的責任。后四川境內(nèi)“峽路”(治夔州,今重慶奉節(jié))少數(shù)族侵擾邊地,朝廷派他去考察情況,回朝后向朝廷匯報,朝廷非常滿意,命他轉(zhuǎn)任峽路轉(zhuǎn)運使。
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正月初一,駐守益州首府成都的“神衛(wèi)軍”軍兵叛亂,推舉都虞候王均為帝,建國號“大蜀”,年號“化順”,宋朝廷征召施(治今湖北恩施)、黔(治今重慶彭水縣郁山鎮(zhèn))、高(治今廣東高州)、溪(治今湖南永順東南)等州的少數(shù)族子弟平叛,這些少數(shù)族子弟反倒參與叛亂。丁謂召集少數(shù)族首領,向他們傳達朝廷寬赦、不殺其子弟的政策,講解王均叛亂必定失敗的大勢,少數(shù)族首領被丁謂感動得痛哭流淚,丁謂見狀,又向他們拋出現(xiàn)實誘惑,當?shù)厥a(chǎn)糧食卻缺少食鹽,丁謂提出,可以允許他們用糧食盡數(shù)換取食鹽。少數(shù)族首領、族眾大喜,刻碑立誓,愿意世世終于宋朝,向朝廷納貢。九月,宋軍攻破成都,十月,王均上吊自殺,叛亂平定,丁謂為之做出很大貢獻。后溪州有少數(shù)族部落“入寇”,丁謂組織高州、溪州少數(shù)族征討,很快取得勝利。
景德四年(1007),宋遼“澶淵之戰(zhàn)”爆發(fā),宋真宗親征澶州,時任鄆州(治今山東東平)知州的丁謂兼任齊(治今山東濟南)、濮(治今山東鄄城縣北舊城鎮(zhèn))等州安撫使,“提舉轉(zhuǎn)運兵馬巡檢事”,既負責當?shù)氐陌矒?、治安,又負責向前線輸送兵馬的后勤工作。遼軍攻入河南,百姓受到驚嚇向南方逃難,爭相從黃河楊劉渡(在今山東東阿東北楊劉鎮(zhèn))渡河,但擺渡的船民卻乘機抬高價格,不及時開船。丁謂發(fā)現(xiàn)后,將幾名死刑犯拉到河岸,假作“船民”,稱他們犯了不及時渡人之罪,將他們斬首。真正的船民看后,趕緊開船,難民得以全部渡過黃河。丁謂又訂立制度,組織百姓在黃河沿岸樹立旗幟,傳呼號角,守衛(wèi)家園,號角聲連續(xù)傳響數(shù)百里,攻到黃河北岸的遼軍見當?shù)胤纻渲攪?,很快撤走?/p>
丁謂政績卓越,能力超群,得到朝廷的認可、重用。澶淵之戰(zhàn)結束,丁謂入朝,升任代理“三司使”,“三司使”是全國最高財政機構“三司”的長官,號稱“計相”,地位僅次于文官之首宰相和全國最高軍政機構樞密院的長官、與宰相對稱“兩府”首官的樞密使。當時全國糧賦管理混亂,每年征收數(shù)量不一,隨意加碼,百姓苦不堪言。丁謂擔任三司使后,專門調(diào)查,制定相應政策,并奏議以景德四年(1007)的納稅戶數(shù)、賦稅額度為標準,此后每年以之為基數(shù)征收,以利國計民生。朝廷準奏,下詔褒獎。任職期間,丁謂還組織編寫了不少反映宋初財政狀況、采取應對策略的專著《會計錄》,成為后人研究宋代經(jīng)濟的重要文獻資料。
但丁謂又是一個極看重權位、權勢,善于逢迎的人。大中祥符元年(1008)以后,為挽回因“花錢買和平”而受損的形象,宋真宗開始大肆裝神弄鬼,計劃舉行“泰山封禪”活動?!疤┥椒舛U”需要花費大量錢財,在最后下決心之前,宋真宗問丁謂經(jīng)費情況,丁謂說:“大體夠用,還會有余。”宋真宗最終下定了“封禪”的決心,并任命丁謂為“泰山路糧草使”。
決定舉行“封禪”后,宋真宗又想在皇宮內(nèi)建設供奉“昊天上帝”的“玉清昭應宮”,但遭到部分身邊官員的反對。宋真宗召見丁謂,問丁謂的想法。丁謂說:“陛下有天下之富,建一座宮殿供奉上帝,而且同時用來求子,官員們?nèi)绻磳?,就用這個回答他們?!笔潞?,時任宰相王旦諫阻宋真宗,宋真宗用丁謂的說法應對,王旦再不敢堅持自己的意見。
宋真宗
大中祥符二年(1009)四月,玉清昭應宮開建,宋真宗任命丁謂為“修玉清昭應宮使”,負責修建玉清昭應宮。工程規(guī)模宏大,規(guī)制宏麗,建筑分為2610區(qū),共計有3600多間。工程除了需要大筆資金,還有3個難題:一是需要很多泥土,可是開封城中空地很少,取土要到郊外去挖,路很遠,得花很多工;二是需要從外地運來大批建筑材料,而汴河在郊外,從碼頭運到工地得找很多人搬運;三是工地上原有很多碎磚破瓦等垃圾,需要清運出開封,也需要很多勞力。經(jīng)過深入研究,周密思考,丁謂制訂出施工方案:首先從施工現(xiàn)場向外挖了若干條大深溝,把挖出來的土作為施工需要的新土備用,解決新土問題;第二步,從城外把汴水引入所挖的大溝中,利用木排及船只運送木材石料,解決木材石料的運輸問題;最后,等到材料運輸任務完成之后,再把溝中的水排掉,把工地上的垃圾填入溝內(nèi),使溝重新變?yōu)槠降?。這個方案一舉三得,不僅節(jié)約了時間和經(jīng)費,而且使工地秩序井然,開封城內(nèi)的交通和生活秩序也不受施工過大影響。
但饒是如此,丁謂仍征集動用數(shù)萬工匠,嚴令日夜不得停歇,很多工匠、民夫凍餓而死。經(jīng)過多方努力,原計劃用15年時間建成的玉清昭應宮修建工程,只用了7年時間便提前于大中祥符七年(1014)十一月建成,深得宋真宗贊賞。“丁謂造宮”成為工程理論的一個典型實例。
大中祥符元年十月去往泰山前,宋太宗又任命丁謂為“天書扶侍使”,同時提拔丁謂為正任“三司使”,去掉了他官帽上的“代理”二字。
大中祥符四年(1011)春天,宋真宗又到汾陰縣(治今今山西萬榮縣西南榮河鎮(zhèn)廟前村)祭祀“后土”,任命丁謂為“行在三司使”;第二年,在京城開封市南薰門外、普濟水門西北修建“會靈觀”,丁謂“總修”。同年,丁謂升任參知政事,即副宰相。后離朝出任平江軍(治今江蘇蘇州)節(jié)度使、升州(治今江蘇南京)知州。
天禧元年(1018),丁謂離朝,出任升州(治今江蘇南京)知州。升州城北的后湖因多年得不到治理,變成了旱湖,前任將湖底作為田地租給百姓,共有76頃,收稅賦500余貫。丁謂到任后,經(jīng)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了諸多不妥,上疏請減免這部分稅賦,并請求派廂軍開挖治理,退田還湖,蓄水種菱、植蓮、養(yǎng)魚,養(yǎng)活饑民,增加收入,如果遇上大旱,則可以灌溉農(nóng)田,一舉數(shù)得。
天禧三年(1019),丁謂回朝,復任參知政事。
天禧三年(1019)十一月,宋真宗得病,第二年春天病情加重,病痛日漸加劇,擔心自己一病不起,曾經(jīng)在養(yǎng)病時枕著宦官周懷政的大腿,與周懷政計議,想“命太子監(jiān)國”。
周懷政當時主管太子府機構“左右春坊”,和兼任太子府職務的寇準有業(yè)務往來,且很想拉攏寇準,扶助太子,以在宋真宗去世后保持權位,將宋真宗想讓太子監(jiān)國的想法透露給了寇準。宋真宗的想法正對寇準的心思。自從宋真宗患病,不能正常理政,一向參與政事的皇后劉娥“預政”更多、更深,這引起了宰相寇準的擔憂和不滿。得知宋真宗想讓太子監(jiān)國的信息,寇準尋找機會向宋真宗進言:“皇太子人所屬望,愿陛下思宗廟之重,傳位給太子,選擇方正大臣做太子的羽翼,輔佐太子”,并說,“副宰相丁謂、樞密使錢惟演是小人,不能承擔輔助太子的重任。”宋真宗同意了寇準的建議。
寇準是一個敢作敢為、行事果決的人,得到宋真宗的同意,立即找到翰林學士楊億,命令楊億秘密起草太子監(jiān)國的詔書,同時許諾楊億,一旦事成,就由楊億取代丁謂,出任副宰相。
大事已定,寇準非常高興,回家與客人喝酒。但寇準又是一個做大事而不拘小節(jié)而且好酒的人,酒酣耳熱之際,寇準竟把消息透露了出去——也有記載說,楊億回家起草詔書,被他的妻弟張演看到,張演看后與人喝酒,竟向人吹牛,說姐夫楊億馬上就會當副宰相,自己也將當大官。
如此重大的消息傳出,立即快如疾風,傳到了丁謂耳中。丁謂意識到巨大危險降臨,迅即采取行動,給以反制。
如此重大的消息傳出,立即快如疾風,傳到了丁謂耳中。丁謂意識到巨大危險降臨,迅即采取行動,給以反制。丁謂在得知消息的當天晚上,立即穿上普通人的衣服,坐著不引入注目的牛車,找到同樣被寇準稱為“小人”的樞密使錢惟演。
丁謂之所以找錢惟演,是因為他和錢惟演、劉娥、劉娥的前夫龔美早已通過親戚關系,結成了一個人數(shù)不多卻極具政治實力的小團體。
多年以前,劉娥的前夫龔美為生活所迫,將劉娥賣給當時還沒有當上皇帝的宋真宗,劉娥對其并沒有怨言,反而因為自己在京城沒有任何親戚,身單影只,讓龔美改姓劉,名劉美,認他做了自己的哥哥,此時已是禁軍“侍衛(wèi)馬軍司”的副長官、最高軍法官“都虞侯”,實際主管本司軍務,而身為吳越國王錢俶后人、身居樞密使高位的錢惟演,為拉近與“劉美”、劉娥的關系,竟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了“劉美”,讓“劉美”成了自己的妹夫,同時,他又讓兒子娶了丁謂的女兒,與丁謂成了兒女親家!
丁謂悄悄來到錢惟演家,與錢惟演計議一番之后,二人立即入宮,進見劉娥。劉娥聽了二人的報告大怒:前一陣,寇準剛剛做了一件令她惱怒的事。他的“哥哥”劉美一個兒子的岳父王蒙正在邛州(治今四川邛崍)做官,當?shù)毓傺蒙蠄笾袝。趺烧哉见}井,斷人生路,請示如何處理,寇準批示:中書省派員調(diào)查,如確有其事,依法懲處。宋真宗在位,自己是堂堂正正的皇后,寇準尚且如此,如果太子監(jiān)國,宋真宗成了無權無勢的太上皇,自己的家人、包括自己,將會面臨怎樣的結果?
劉娥起身去見宋真宗,見到宋真宗直接說道:官家的皇位要丟了!寇準讓太子監(jiān)國,嘴上說是為官家、為天下好,內(nèi)心是想自己掌權,讓官家和太子都做他的傀儡!
病勢深沉的宋真宗聽了劉娥的話,即刻忘記讓太子監(jiān)國是自己先提議,寇準只是“跟進”,順著劉娥的意思決定:罷免寇準,立即實施。
天禧四年(1020)七月初九,寇準罷相,但受封“萊國公”,留住京城開封。
乾興元年(1022)年初,丁謂出任首相,二月即鼓動宋真宗,再次貶斥寇準,將寇準流放到遠在萬里之外的雷州(治今廣東海康),任官階正七品的 “司戶參軍”。一年多后,寇準于宋仁宗天圣元年 (1023)九月病逝雷州,終年63歲。
將寇準趕出朝堂后,本想取而代之,成為“百官之首”的宰相卻沒能如愿,宋真宗任命太子即后來的宋仁宗趙禎的老師李迪為相。后丁謂與李迪發(fā)生爭斗,丁謂用計將李迪趕出朝堂,升任首相。
乾興元年(1022)二月,宋真宗去世。按照宋朝慣例,為先皇帝修陵,時任首相為主持修建工程的“修陵使”,這是一個具有極高榮譽、表示在朝中崇高地位的職務。首相丁謂當仁不讓,出任了這一職務,并組織朝臣研究決定,真宗的陵墓修在永安縣(治今河南鞏義西南芝田鎮(zhèn))宋太祖、太宗陵墓之側,修陵工程要在當年七月完工。
事情定下之后,宦官首領之一、“入內(nèi)內(nèi)侍省押班”雷允恭向太后劉娥請求“效力效力陵上”。丁謂為鞏固權勢,暗中結交雷允恭,太后劉娥臨政伊始,凡機密事項都讓雷允恭傳達禁中,雷允恭權勢焰炎,橫行宮中、外朝,就連丁謂都“德之”,很感激他。劉娥不同意雷允恭參與修陵之事,對雷允恭說:“我擔心你做事輕率,恐怕害了你??!”雷允恭痛哭流涕,請求不已,劉娥于是任命他為“山陵都監(jiān)”,監(jiān)督施工。
受命之后,雷允恭快馬馳至修陵工地。掌管觀測記錄天文氣象、制定歷法的中央機構“司天臺”長官“司天監(jiān)”邢中和向他進言:“陵墓以上一百步,按照風水選地之法對子孫有好處,與汝州(治今河南汝州)的秦王趙廷美的墓很相似?!崩自使дf:“那為何不移到那?”邢中和說:“就是怕那地下有石頭和水。”雷允恭說:“先皇沒有別的兒子,若你說的地方果真類似秦王墳,有益于今上,有何不可?”邢中和說:“修建陵墓事情重大,察看審查,動不動就得一個月時間,恐怕耽誤七月的工期啊!”雷允恭說:“你馬上把選址移到上面,我騎馬進宮,盡快面奏太后?!崩自使б幌虻匚桓摺⑿惺买湙M,人們從不敢違抗他,邢中和聽后,趕緊按雷允恭的安排改挖新址。
雷允恭入宮向劉娥匯報重新選址之事,劉娥說:“這是大事,怎么如此輕易改動?”雷允恭曰:“如果這樣能讓先帝有益于子孫,換個地方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又有何不可?”劉娥對雷允恭的說法不以為然,對雷允恭說:“你先出去與山陵使商議可否。”
劉娥
雷允恭找到“山陵使”丁謂,向丁謂說了事情的經(jīng)過,丁謂只是嗯嗯啊啊,沒有發(fā)表意見。雷允恭回到宮中奏報劉娥:“山陵使亦無異議矣?!倍≈^也沒有不同意見。劉娥沒有再說什么。
然而,雷允恭主持在新址開挖墓坑,果然如邢中和所言,在地下深處挖到了石頭,把石頭挖盡,又有水冒出。另一位參與修陵的宦官毛昌達從工地回宮,向劉娥奏報了宋真宗墓地新址出現(xiàn)事故。劉娥下詔問丁謂情況,丁謂這時才請劉娥派員查看。很快,眾人都說還是要用舊址,劉娥下詔,命令宰相馮拯、樞密使曹利用等與丁謂商議解決辦法,副宰相王曾再查案情。王曾很快查清事實,劉娥下詔,追究雷允恭、邢中和的責任,進而查出雷允恭曾經(jīng)偷盜宮中金寶,六月,雷允恭被“杖死”,即亂棍打死,抄沒家產(chǎn),家人全部發(fā)配郴州,監(jiān)視居住,邢中和流放登州(治今山東蓬萊)沙門島(今長島,又稱廟島群島)。
責任自然也要追究到“山陵使”丁謂身上。丁謂對自己在事件中的責任、一旦受到追究會面臨什么樣的后果有清醒的認識,面對劉娥和一眾同僚,拿出全副精神盡力辯解,意圖將自己和雷允恭分開,撇清責任。劉娥對馮拯、曹利用等眾臣說:“丁謂身為宰輔,卻與宦官交通?!苯又四贸龆≈^請托雷允恭讓宮內(nèi)匠人所造的金酒器展示給眾臣觀看,又拿出雷允恭向丁謂請求“管勾”直接接受皇帝指揮的特務機構“皇城司”和三司“衙司”的書信,讓眾臣驗看,說道:“丁謂以前串通雷允恭奏事,都是說已與卿等議定,所以他們奏報的事都得到批準;營造先帝陵寢,他們竟擅自遷變選址,幾乎誤了大事?!瘪T拯等回奏:“自先帝升仙,政事都是丁謂與雷允恭通同謀議,假稱從禁中得旨,臣等莫辨虛實,幸賴太后圣神,明察其奸,此宗社之福也!”劉娥與眾臣最后議定,免去丁謂首相職務,貶任太子少保、到西京洛陽留守司工作。
但只將丁謂貶到洛陽,且還擔任太子少保這樣高級的榮譽職銜,顯然不夠。丁謂被貶不久,與他和雷允恭勾結、惑亂后宮的女道士劉德妙被逮捕,交由宦官審問。劉德妙交待,她因為為丁謂家做法事結識丁謂,丁謂曾指點她:“你所做的不過是巫蠱之事,不如托言太上老君,說人之禍福,才足以打動人。”于是劉德妙在丁謂家中擺設神像,夜間在丁謂家中花園設道場,做法事,雷允恭曾幾次到這里禱告,有所祈求。宋真宗去世,雷允恭還把劉德妙引入禁中,行不法之事。為宋真宗修建陵墓,挖地宮挖出龜蛇,丁謂令劉德妙拿著到宮中,假說出自其家山洞中:“如果皇上問你怎么知道你所崇奉的神仙是太上老君,你就說'相公非凡人,當知之’?!倍≈^又曾作“頌”文,題目為“混元皇帝賜德妙”,文詞妖誕不經(jīng)。為此,丁謂被再次貶官,任官階正七品的崖州(治今海南三亞)司戶參軍。在崖州3年多后,丁謂轉(zhuǎn)居雷州5年多,又轉(zhuǎn)居道州近4年、光州約3年,于宋仁宗景佑四年(1037)閏四月在光州去世,終年72歲,后歸葬于家鄉(xiāng)蘇州城西華山“習嘉原”。
二、李迪
李迪
李迪(971-1047),字復古,《宋史·卷三百一十·列傳第六十九》有傳。
《宋史》本傳記,李迪家族世居趙郡(治今河北趙縣),后移居幽州(治今北京)。五代時期,李迪的曾祖父李在欽為躲避戰(zhàn)亂,又移住濮州(治今山東鄄城)。
李迪沉厚穩(wěn)重,有才學,曾攜帶自己的文章拜見宋初著名文人柳開,柳開看了很感奇異,說李迪是“公輔材也”,能做宰相。
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35歲的李迪參加科舉考試,得中“一甲第一名”,即中了“狀元”??贾袪钤螅畹鲜苈殹皩⒆鞅O(jiān)丞”,實任徐州(治今江蘇徐州)通判、改兗州(治今山東兗州)通判。在兗州任滿后,李迪受召入朝,任位置清要的“館閣之職”秘書省著作郎、直史館,實任國家最高財政機構“三司”所屬機構“鹽鐵部”官員“鹽鐵判官”。
大中祥符元年(1008),宋真宗到泰山封禪,李迪受命再任兗州通判,以為封禪活動提供服務。其后,因考錄開封府舉人失當,被貶為“監(jiān)海州(治今江蘇連云港)稅”,即略當今之稅務局長的官員,后改任高級諫官“右司諫”,實任鄆州(治今山東東平)知州。
在鄆州任職一段時間后,李迪再次獲召入朝,奉命糾察刑獄案件,升任隨在皇帝身邊、記錄言行的官員“起居舍人”,期間受任“安撫”即慰問受災的江州(治今江西九江)、淮州(治今四川金堂縣淮口鎮(zhèn)),后升任“尚書吏部員外郎”,實任“三司”鹽鐵部副長官“鹽鐵副使”,再升皇帝文字秘書“知制誥”。
大中祥符七年正月,宋真宗到亳州(治今安徽亳州)太清宮祭祀道家始祖老子,行前任命李迪為“東京留守司”判官。但宋真宗一向知道亳州盜賊橫行,又轉(zhuǎn)任李迪為亳州知州,以為祭祀活動提供保證。李迪到任后,明察暗訪,探知盜賊的據(jù)點,派勇士將其捉拿,斬首示眾。其后李迪回京,適逢河湟地區(qū)(黃河與湟水流域三角地帶,位于今青海省東部)吐蕃首領李立遵等勢力強盛,宋真宗憂慮關中形勢,在“長春殿”召見李迪,升李迪為右諫議大夫、集賢院學士,實任永興軍(治今陜西西安)。當時永興軍城中有許多游手好閑的人,常常作亂犯法,李迪上奏宋真宗后,捉獲其首領,送往京城,交朝廷處置。其后,李迪就地升任負責向京城運送錢糧、監(jiān)察當?shù)毓賳T的“陜西路都轉(zhuǎn)運使”,宋代的“路”略相當于今之“省”,“都轉(zhuǎn)運使”相當于“路”的最高行政長官。再后,李迪回朝,任皇帝的高級文字秘書翰林學士。
期間,李迪曾于假日回家省親,忽然接到詔令,通知他宋真宗要在皇宮的內(nèi)東門召見他咨詢政務。李迪急忙急忙回京,見李迪到來,宋真宗拿出“三司”長官“三司使”馬元方奏報的每年朝廷收入、支出賬目給李迪看,并說很多地方發(fā)生了蟲災和旱災,詢問李迪用什么辦法挽回損失、救濟災區(qū)。李迪聽后,請求宋真宗拿出“內(nèi)藏庫”存積的錢物助國家急需,然后減免征收賦稅,百姓就不會感到煩惱、勞苦。“內(nèi)藏庫”是皇帝的私人庫房,所藏錢物是皇帝的私人財產(chǎn)。宋真宗說:“朕打算讓李士衡接替馬元方,等李士衡到任后,就拿出錢、帛數(shù)百萬匹,借給三司使用?!崩畹险f:“天子的財產(chǎn)沒有內(nèi)外之分,希望陛下下詔,將錢、帛賜給三司,以顯示陛下的恩德,又何必說借呢?!彼握孀诼牶蠛苁歉吲d。李迪又說:“陛下東封泰山時,下發(fā)敕令要求所過之處不得為清整道路砍伐樹木,把驛舍或州治的官署作為行宮,不另修建,且僅僅派人做了簡單修飾,以供休息。到巡幸汾州(治今山西隰縣)、亳州,土木勞役,超過往年百倍,如今蟲旱之災,大概是上天降下旨意警告陛下?!彼握孀谡J為很正確。
大中祥符九年(1016),吐蕃首領李立遵聲言準備率軍三萬多人入侵宋朝,宋朝西北邊疆頓時謠言紛紛,形勢緊張,當時西北軍事統(tǒng)帥、秦州(治今甘肅天水市秦州區(qū))知州兼緣邊都巡檢使及涇原路(治涇州,今甘肅涇川北)、儀州(治今甘肅華亭)、渭州(治今甘肅隴西東南)、鎮(zhèn)戎軍(治今寧夏固原)緣邊安撫使曹瑋上書朝廷,請求增兵固防。宋真宗接報后認為曹瑋怯戰(zhàn),準備派人替換他,將其斬首。李迪力陳曹瑋有勇有謀,是忠臣良將,他日定能邊關奏捷,宋真宗方才作罷。當年九月,曹瑋在“三都谷”大破李立遵部。
天禧二年(1018),宋真宗立皇子趙受益為皇太子,因自身患病,曾說讓太子監(jiān)國,引發(fā)了宰相寇準與奸臣丁謂等人的政爭,丁謂誣陷寇準,寇準被罷相,宋真宗想任命李迪為相,但李迪堅辭不受,后在太子的懇求下受任吏部侍郎兼太子少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即宰相。但丁謂專權,排除異已,又傾軋李迪,李迪被罷相,出任鄆州知州,幾乎被迫害至死。
乾興元年(1022)二月,宋真宗去世,宋仁宗繼位。七月,丁謂被貶為崖州(治今海南三亞市崖州區(qū))司戶參軍,李迪被起用為國家藏書機構“秘書省”長官“秘書監(jiān)”,實任舒州(治今安徽舒州)知州,后歷任江寧府(治今江蘇南京)府尹,兗州、青州(治今山東青州)知州,又任兵部侍郎、河南府(治今河南洛陽)知府。
后李迪入京朝拜見垂簾聽政的太后劉娥和宋仁宗,劉娥在簾后對李迪說:“卿一直不想讓我參預國事,恐怕是一種過失。如今我將天子撫養(yǎng)成人并登皇位,你認為怎么樣?”李迪對答:“臣蒙受先帝恩德,如今見天子聰明,通達事理,臣不知皇太后的大德,到了如此地步!”劉娥很高興。其后,李迪后以“尚書左丞”官職改任河陽府(治今河南孟縣西)知府,再升工部尚書官職。
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劉娥去世,宋仁宗親政,重召李迪為資政殿學士,“判尚書都省”。不久,李迪復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即宰相。
宋仁宗景佑年間(1034-1037),李迪被權相呂夷簡排擠陷害,罷為刑部尚書、實任亳州知州,后改任相州(治今河南安陽)知州,不久回京任資政殿大學士、翰林侍讀學士。李迪一向厭惡呂夷簡,回京后上奏宋仁宗,彈劾呂夷簡私交荊王趙元儼,曾經(jīng)錄用其門下僧人惠清為“守闕鑒義”,宋仁宗下詔對呂夷簡加以訊問,結果呂夷簡反訴成功,李迪被降為太常卿、密州(治今山東諸城)知州,又以刑部尚書官職改任徐州知州。在徐州任上,李迪上奏宋仁宗,稱自己所在之地鄰近兗州,希望巡視州縣,順便祭祀泰山,為宋仁宗祈求生皇子、豐年。宋仁宗對“輔臣”即宰輔大臣說:“大臣應當為百姓訪問疾苦,祈禱對李迪不適宜,不要讓他前往?!逼浜?,李迪又以戶部尚書官職改任兗州知州,再加授資政殿大學士。
宋康定元年(1040)正月,西夏李元昊入侵宋朝延州(治今陜西延安)地區(qū),宋軍損失慘重,李迪自請前往西北“戍邊”,宋仁宗“不許”,并升任他為彰信軍(治曹州,今山東菏澤)節(jié)度使,實任天雄軍(治今河北大名)知軍,后調(diào)任青州知州。次年,李迪請求告老回鄉(xiāng),宋仁宗批準他以“太子太傅”退休,李迪回到濮州老家。后李迪之子李柬之任國家最高監(jiān)察機構御史臺官員“侍御史知雜事”,把李迪接到京城開封,宋仁宗多次派使者前來慰問,并想召見他,李迪以身體有病而辭謝。
慶歷七年(1047)十月初十,李迪病逝于家中,享年77歲。朝廷贈予他“司空、侍中”榮譽職銜,謚號“文定”,宋仁宗親自題其墓碑為“遺直之碑”,又改其所葬的鄧侯鄉(xiāng)為“遺直鄉(xiāng)”。
后人對李迪評價頗高,宋人張方平說,李迪“感憤中激,志除邪逼。乃誠靖國,以寧社稷”;《宋史》撰者說,“方仁宗初立,章獻臨朝,頗挾其才,將有專制之患。迪、曾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不敢窺覦;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獻亦全令名,古人所謂社稷臣,于斯見之?!?/p>
三、李迪被丁謂排擠、傾軋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六、七月間,寇準罷相。八月初八,宋真宗強支病體,召集大臣商議由誰出任宰相,當眾提出由太子賓客、參知政事李迪擔任。李迪深明當時的政治形勢,堅決推辭。太子賓客是太子府官員,略相當于太子的老師,正當李迪推讓之際,當年只有11歲、對李迪很有好感的太子趙禎忽然站了出來,向宋真宗深施一禮,對宋真宗說:“多謝父皇,讓李賓客做宰相!”宋真宗微笑著對李迪說:“太子都這樣說,卿還要推辭嗎?”
李迪推辭不過,只得出任宰相。但資歷深、功勞大、威望高,又性格強硬、深受宋真宗信任、器重的寇準被劉娥、丁謂等人擠出朝廷,李迪雖然任了宰相,朝政大權仍然落在丁謂等人手中,而本想在擠走寇準后升任首相的丁謂對李迪更非常忌恨。
當月,深受宋真宗信任的宦官周懷政發(fā)動政變,意欲廢黜宋真宗,以宋真宗為太上皇,擁立太子趙禎為帝,但很快被平定。宋真宗本已病重,經(jīng)過太子監(jiān)國、周懷政發(fā)動政變兩番折騰,病情更重,而且似乎出現(xiàn)了精神癥狀。挫敗周懷政政變不久,有一天宋真宗正在與朝臣議事,忽然沒頭沒腦地說道:“昨天夜里皇后把人都叫走了,只留下朕孤零零一個人!”
朝臣聽后愕然:一是這是后宮之事,誰能斷定是真是假?二是宋真宗的病情大家都知道,如果確有此事,劉娥將是多么大的罪過,應該怎么處理?
沉默一陣之后,宰相李迪說:“陛下,果有此事,可否依法處置?”
誰知宋真宗接下來說的竟是:“哦,沒有這回事?!?/p>
過了一些時日,也是在朝堂上,宋真宗忽然說:“朕要廢太子!”
朝臣更加驚恐不安,不敢出言:宋真宗是因周懷政政變而對太子產(chǎn)生了忌恨,要加以報復嗎?
一片沉寂之中,又是李迪站了出來。他身為“太子賓客”,太子的師友,又在宋真宗提議、太子力勸的情況下任了宰相,無論如何都應該保護太子,而且,太子監(jiān)國,是宋真宗自己提議,才有了周懷政招引寇準贊成,后因寇準提出罷免丁謂、錢惟演,引發(fā)丁謂、錢惟演聯(lián)合皇后劉娥反制,寇準被貶,進而導致周懷政鋌而走險,發(fā)動政變,這里有太子什么事?更何況宋真宗只有太子一個兒子,一旦太子被廢,將立誰為太子?這將引起的風波,恐怕要比太子監(jiān)國更大!
李迪不禁質(zhì)問宋真宗:“陛下有幾個兒子?竟然有這個想法!”
如受到當頭棒喝,貌似瘋癲的宋真宗一時清醒過來,不僅不再提廢太子之事,反而安排起太子“聽政”。
十一月,宋真宗在承明殿召集朝中大臣,正式下詔:從此太子在大殿聽政,皇后在宮內(nèi)詳斷,日常政務,由太子、皇后處理,只有確需皇帝決策的重大事務,才奏報皇帝,由皇帝決斷。
大臣們同意執(zhí)行,并建議,政事堂、樞密院“兩府”宰相、副宰相、樞密使、樞密副使等有關官員都兼任太子府“東宮”職務,以“東宮”屬官的身份輔佐太子。宋真宗批準了朝臣的建議。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當天君臣議定,東宮屬官的名單,交由副宰相丁謂擬制,丁謂竟在其中做起手腳。
丁謂擬制的名單主要為:丁謂,升門下侍郎兼太子少師;李迪,中書侍郎兼左丞,再兼太子少傅;錢惟演、曹利用、馮拯、王曾、晏殊等人各有其位;又在名單已經(jīng)奏報宋真宗、抄送李迪等官員之后,添加三司使、“五鬼”之一的林特升樞密副使、太子賓客。
丁謂
這份名單,存在兩個看似不起眼,卻隱藏很深、極為重要的問題:李迪目前是首相,但按丁謂的安排,在東宮的職位卻在丁謂之下;林特是丁謂的同黨,升為樞密副使之后,就成為“兩府”宰執(zhí),參與朝政,如此,丁謂壓過李迪,成為實際上的首相,在朝堂有林特助力,在后宮有劉娥支持,朝政豈不完全為他把持?
更重要的是,李迪知道,丁謂、錢惟演、林特等人,確如寇準所說,是純粹的小人,否則也不會在寇準被逐出朝堂,宋真宗提議由他出任宰相的時候,他一再推辭,不愿在沒有正直、強勢的寇準的情況下與丁謂等人共事。如果宋真宗同意了這份名單,朝政被這些人把持,朝廷、國家,將會出現(xiàn)什么局面?太子之位是否能保?
李迪堅決不同意丁謂擬制的名單,尤其指出提拔丁謂趁機提拔林特居心叵測,二人在政事堂爭吵起來。李迪怒不可遏,竟然抓起笏板,要打丁謂。丁謂見狀,急中生智,轉(zhuǎn)身去面見宋真宗,想越過李迪,直接向宋真宗匯報。
宋真宗正在偏殿“長春殿”,丁謂前腳剛到,李迪后腳就跟了過來。宋真宗不知二人的爭吵,拿出丁謂擬制的名單,對李迪說:“這是卿等擔任東宮屬官的任命書?!?/p>
李迪聽到宋真宗果然同意丁謂擬制的名單,因寇準被貶、太子差點被廢等事積郁胸中的憤怒猛烈爆發(fā)。他對著宋真宗以及隨后趕來的錢惟演、馮拯、曹利用、王曾等人怒道:“丁謂擅權專政,欺上瞞下,力結朋黨林特、錢惟演等人,嫉妒寇準。林特之子殺人卻逍遙法外,寇準無罪而遭貶斥,錢惟演靠裙帶關系干預朝政,曹利用、馮拯結黨營私,禍根都在丁謂。我愿與丁謂同時罷相,并交御史臺彈劾駁正!”
宋真宗被丁謂在擬制東宮屬官名單中挾私,更為李迪“咆哮朝堂”震怒,將李迪和丁謂趕出長春殿,留下其他大臣,商議解決之策。
君臣商議的結果:李迪、丁謂各降一級,罷免宰相,離開朝堂,到地方,是李迪任鄆州(治今山東東平)知州,丁謂任河南府(治今河南洛陽)知府。
李迪正直誠實,見將丁謂逐出朝堂的目的達到,立即動身,前往鄆州。
但丁謂卻沒有走。第二天,他在去往河南府前進宮向宋真宗“辭謝”。宋真宗問他為何與李迪爭吵。丁謂回答:“不是臣敢和李迪爭,是李迪發(fā)怒罵臣。臣愿意留下來?!?/p>
宋真宗聽后點點頭,命身邊的宦官為丁謂賜座。
但當宦官搬來座位時,丁謂卻道:“陛下己有旨,復臣平章事!”
但宋真宗只是讓給他“賜座”,并沒有說讓他復任宰相啊?但重要的是宋真宗也沒有否定!丁謂坐了一會,很快起身,去了政事堂,宣布自己已經(jīng)復職,隨后,宋真宗身邊的宦官到來,宣布詔書:丁謂任尚書左仆射、門下侍郎、平章事兼太子少師,不僅復任宰相,而且是首相!
李迪不僅想與丁謂同歸于盡,以保護太子的愿望最終沒有實現(xiàn),在到任鄆州后,還差點被丁謂逼死。
李迪到任鄆州不到半年,宋真宗去世,丁謂再貶李迪為衡州(治今湖南衡陽)團練副使,并派親信“侍禁”王仲宣去往衡州。王仲宣到鄆州,召見通判以下官員,卻獨獨不見李迪。李迪“惶恐將自殺”,驚慌害怕得想自殺,“人救得免”,而王仲宣對李迪“凌辱脅迫,無所不至”,有人們見李迪,就將來人的姓名登記下來,有人贈給李迪吃食,王仲宣就則將食物扣下,放得腐爛發(fā)臭也不交給李迪。李迪的門客鄧余實在忍不下,憤怒地對王仲宣說:“小子想殺我公,以向丁謂獻媚嗎?鄧余不怕死,你殺我公,我必殺你!”從此鄧余一直追隨李迪,不離左右,直到到達衡州,而王仲宣對鄧余頗為忌憚,李迪才得以保全了性命。
人們常說,“君子斗不過小人”,李迪與丁謂之爭,就是如此。因為“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做人做事有自己的規(guī)則、底線,小人則為達目的無所不用其極,在皇權時代,只要小人取得了皇帝的信任,君子又哪里斗得過小人呢?
參考資料:《宋史·真宗本紀》《丁謂傳》《李迪傳》宋·司馬光《涑水記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