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號東坡,他是文學家,是藝術(shù)家,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無所不精。今日,我們從另外的角度,走近一個不一樣的蘇東坡。
作為一名文學家和藝術(shù)家,蘇東坡是一個天才,這個大家都不否認。蘇東坡在文學和藝術(shù)的各個領(lǐng)域都登峰造極。古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古詩,他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他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他是“北宋四大家”之一。
蘇東坡的成功既在于他的天分,也在于他的踏實勤奮。蘇東坡跟他的弟子說過一段話,他說:我年輕時候讀書是這樣讀的,每讀一部經(jīng)典一定從頭到尾抄一遍,每次抄書用不同的字體,這次用楷書抄,下次用行書抄,一邊抄原文,一邊練書法。所以他從小是下苦功的。
蘇東坡中年在黃州時,已經(jīng)是聞名天下了,但是他仍在下苦功。在黃州當?shù)赜幸幻撠熃逃墓賳T,有一天他到蘇東坡家訪問,書童進去通報,過了很久蘇東坡都沒有出來,這在古代是失禮的,又過了很久,蘇東坡才匆匆忙忙出來,出來以后就抱歉地說對不起,解釋說他剛才在里面做功課,今天的功課沒有做完。這個官員聽了很不相信,他是名聞天下的蘇東坡啊,怎么還要做功課?于是問他:你做什么功課呢?他說:我在抄《漢書》。官員又不相信了,《漢書》他可能都倒背如流了啊。蘇東坡說:我已經(jīng)是第三遍抄《漢書》了。《漢書》全文幾十萬字,他抄了三遍,所以他是下苦功的。
除了下苦功,蘇東坡一生都在勤奮地思考,在接受新知識,他從不自滿,而是一直都在補充自己。用我們今天的話就是一直在給自己充電,在接受新的知識,他學習的門類絕不僅僅局限于文學、藝術(shù)。
我們今天了解的蘇東坡是文學家、藝術(shù)家,實際上,他在自然科學方面、在工程技術(shù)方面都非常努力。我們現(xiàn)在看《蘇東坡全集》中有很多文章不是談文學藝術(shù),他有一篇文章專門談怎么嫁接果樹,他說把果樹的兩個枝條連在一起,涂上一種四川產(chǎn)的野生芋頭的汁,這樣嫁接的地方最容易存活,他還寫過文章推廣當時的新農(nóng)具、當時的新稻種等等。
蘇東坡還有一點也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他非常平易近人。很多人因為成就高,就變得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蘇東坡不是這樣,他不管對方的身份如何,他始終以一顆坦誠的心跟人家相交,所以蘇東坡從來不吝惜自己在文學和藝術(shù)上的才華,他很愿意為人家服務(wù)。比如說書法,當時人們非常愿意得到蘇東坡的字,朝中所有的文官都有他的作品。
有一天黃庭堅跟一個人說:如果你想得到蘇東坡的書法,我教你一個辦法,我已經(jīng)打聽好了,蘇東坡明天要到一個寺廟去玩,你事先做一番準備。這個人做了什么準備呢?第二天蘇東坡到了寺廟門口一看,廟門口放了一張書桌,桌上鋪了幾張很好的宣紙,旁邊有硯臺,墨都磨好了,還有一支毛筆,他拿起來一看說這毛筆不錯,于是他拿起來就寫,寫好以后這幅書法就歸這個人了。所以要得到蘇東坡的書法在當時很方便,他的作品流傳下來的很多,民間收藏的也非常多。
蘇東坡在杭州做知州時,有一天審堂,衙門打開,原告和被告走進來。在古代,無論縣衙門還是州衙門,在審理案件的時候,大門一定是打開的,老百姓不可以進來,但是可以在門外旁聽。原告說去年冬天借了20貫錢給被告,一貫錢就是1000個銅錢串成一串,說好今年夏天還我,到了夏天他不還,請老爺作主叫他還錢,蘇東坡就問這個被告:為什么借人家錢不還???被告說:不是我不還,我是還不上??!小人家里是做扇子生意的,去年冬天我向他借了20貫錢當本錢,買了竹子,買了絹,準備到今年夏天賣了扇子以后還錢給他。沒想到今年夏天杭州氣候反常,天氣不熱大家不需要扇子了,扇子賣不掉,所以我的本錢就收不回來。我家里現(xiàn)在積壓了很多很多的扇子。
蘇東坡就為難了,按照法律你借錢到期要還的,但是按照人情他不是有意不還,他還不出來啊。蘇東坡想來想去,他有辦法了:你家里不是有很多扇子嗎?把你的扇子拿過來20把,我?guī)湍阗u。那個人聽到以后趕緊跑回家抱來了扇子。蘇東坡把20把扇子在桌子上一字鋪開,拿起筆來開始寫字畫畫,他寫得很快,一會兒就寫好了,他把扇子給被告,一把扇子賣一貫錢。大家一看是蘇東坡親自畫的扇子拿出來賣,蜂擁而上,搶購一空,這個人就把錢還上了。蘇東坡作為一個地方官,利用自己這方面的本領(lǐng)幫老百姓解了難。
我們再看一看普通人身份的蘇東坡。蘇東坡作為文學家、藝術(shù)家,他固然有很多非常了不起的表現(xiàn),值得我們后人學習,但是也許對我們啟發(fā)意義更大的是作為一名普通人的蘇東坡,他的生活態(tài)度,他的人生態(tài)度,更加了不起。
幾乎每一個人,在他的一生中間,都會有順境也有逆境。蘇東坡留給我們最寶貴的精神遺產(chǎn),也許就是他面對逆境的人生態(tài)度。
后人在講到蘇東坡面對逆境時,都強調(diào)一點豁達,無論受到什么打擊,他都想得開,這點當然不錯,但是比豁達更重要的是堅韌不拔。沒有堅韌不拔作為基礎(chǔ)是曠達不起來的。蘇東坡對于自己從事的事業(yè),對自己的信念,對自己的品行都充滿信心,他堅信自己這樣做是對的,要堅持下去,在這個基礎(chǔ)上,再比較積極樂觀地對待種種苦難和打擊。
“烏臺詩案”是蘇東坡生平遭遇的第一次打擊,也是非常沉重的一次打擊,他被以誹謗朝廷的罪名逮捕起來,在御史臺的監(jiān)獄里過得非常難,天天被逼供,蘇東坡在御史臺招供的話全部保存下來了,總共2萬多字。透過文字我們都能看到他是怎么被逼供的,日夜不讓他休息。蘇東坡在御史臺監(jiān)獄里被折磨了130多天,但在獄中,他仍然坦坦蕩蕩,行為磊落。
蘇東坡出獄以后先到黃州,后來到惠州,最后到儋州,受到這么多的打擊,但他在委屈和打擊面前,不悲觀,不放棄,堅韌而曠達。我們在他的作品中也能讀到他的心情軌跡。比如說《后赤壁賦》,他寫于寒冬臘月,他跟幾個朋友到赤壁,幾個朋友都留在船上,他一個人爬到赤壁山上,那么寒冷的夜晚,他一個人爬到赤壁山上去干什么?
《后赤壁賦》里寫得很清楚,“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因為他的心情不好,他有一種孤獨感,很多朋友怕被牽連都不跟他來往了,朝廷里的人還在繼續(xù)迫害他,還在搜集他的罪證,他感到委屈、感到郁悶。但是蘇東坡是怎么表現(xiàn)的呢?他沒有從赤壁山上一躍而下,而是過了一會兒回到船上,還寫了一篇《后赤壁賦》,所以他在逆境中,用堅韌和曠達的態(tài)度來對付一切,以不變應(yīng)萬變,有了這樣一種精神境界,有了這樣一種人生態(tài)度,他就無往而不勝。
盡管蘇東坡的好詩好詞不計其數(shù),但是最想推薦給大家的,是他在黃州寫的《定風波》。蘇東坡到黃州以后生活困窘,因為那時候是罪官,收入很少,全家連傭人在內(nèi)一共有二十幾口人,他養(yǎng)活不了全家。他為什么會叫東坡居士?原因在于他在黃州東邊的山坡上開荒,第一年種小麥,第二年種水稻,用以養(yǎng)活全家,后來還在上面蓋了幾間房子,自稱為東坡居士。第三年覺得田地不夠用,養(yǎng)活不了全家,于是想到離黃州20里的地方去買一塊稻田,他和幾個朋友去買地,去的途中遇到風雨,沒有買成,但是催生了那一首《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他說我平生經(jīng)歷過的風雨太多了,風雨總會過去的,他最后說“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任何事情過去以后再回頭看,既沒有風雨也沒有晴,一切都歸于平淡。
蘇東坡在逆境中就是以這樣一種人生態(tài)度走過的,當時的人都把海南島看作鬼門關(guān),十去九不回,流放到那里的人沒有活著回來的,但是蘇東坡回來了。古人有記載,說蘇東坡在歸途中雖然面色如土,頭發(fā)都脫掉了,但是精神上依然健康,依然談笑風生。
多讀讀蘇東坡的作品,從中汲取營養(yǎng),學習他的人生態(tài)度,那么盡管我們是蕓蕓眾生,也會過得更加精彩,走得更加堅定,也許這正是蘇東坡留給我們最大的精神遺產(chǎn)。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