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臉譜中的廉頗
“自毀長城”的典故出自南北時南朝劉宋,宋文帝劉義隆認為主帥檀道濟勢力過大,功高鎮(zhèn)主,在彭城王劉義康等人竄掇下,尋機將檀道濟殺掉。檀道濟臨死前大吼:“乃自壞汝長城!”果然,檀道濟一死,北朝軍隊肆無忌憚,直抵劉宋京城建康。劉義隆追悔莫及。
像這樣君臣之間缺乏信任,自毀長城的事件比比皆是,發(fā)生在春秋戰(zhàn)國末期趙國末代君臣之間的故事尤為典型。《資治通鑒》秦紀一記載了這一故事。
秦始皇繼位后,秦國加大了一統(tǒng)天下的步伐。軍事實力最強而又相鄰的趙國自然是攻擊的首選目標。
本來,趙國經(jīng)過趙武靈王胡服騎謝的變革,軍事實力大增,足以和強秦抗衡。但這種平衡的態(tài)勢只保持趙武靈王的兒子這一代,從孫子輩孝文王這一代開始,趙國三代國君接連犯了“自毀長城”的重大戰(zhàn)略失誤,很快便被秦國滅掉了
先是趙孝文王,輕信了秦國反間計,用紙上談兵的趙括,換下了名將廉頗,導(dǎo)致著名的長平之戰(zhàn),喪兵四十五萬,元氣大喪,己經(jīng)沒有還手之力了。好在孝文王收取了血的教訓,對名將廉頗高度信任,任用廉頗為假相國,在前線固守,秦國短時間內(nèi)也奈何不得。
就在秦始皇繼位的第二年,秦國的機會又來了。趙國孝文王薨,兒子悼襄王繼位了,新君好了傷疤忘了疼,一上任就把廉頗給換掉了。可憐的老將廉頗二度被炒魷魚,怒不可遏,干脆跑到魏國去了。但廉頗在魏國也沒有得到魏王信任,不受重用。
失去了廉頗的趙國在戰(zhàn)場上連連失利,趙悼襄王后悔了,又想起了老將廉頗,派使者查看廉頗的情況。廉頗一看老主顧又想到了自己,非常激動,大吃大喝,吃米一斗,肉十斤,全副武裝披掛上馬,讓使者看看自己寶刀不老。沒料到一個叫郭開的人與廉頗有仇,從中使壞,賄賂使者,使者給趙王匯報說:“廉頗老了。吃飯還可以,但是一頓飯的時間上了三次廁所?!币恍南雸笮иw國的廉頗再次與趙國失之交臂,又到了楚國。廉頗性格直爽,是個很戀舊的人,他把自己的身心都交給了趙國,無奈兩代趙王不識真心,薄情寡義,讓耿直的廉頗終日郁郁寡歡,最終客死他鄉(xiāng)。
趙國還是幸運的,失去了廉頗,還有一位名將李牧。李牧是抗擊匈奴的名將,在與匈奴的長期對抗中,能夠從實際出發(fā),總結(jié)出了一套有效的戰(zhàn)略,改變了被動局面??伤H一樣,不被趙王信任。趙王換下李牧后,局面很快便失利了,不得己還得用上李牧。李牧堅持自己的戰(zhàn)略思想,最終大敗匈奴,守住了趙國北部邊防。
趙悼襄王在失去廉頗后,將李牧用在對抗秦國的南部邊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秦國的進攻被成功遏制,戰(zhàn)略平衡又持續(xù)了近二十年
秦始皇繼位的第十九個年頭,幸運的天平又傾向秦國一邊。趙悼襄王薨,子幽王繼位。真是一蟹不如一蟹。趙幽王更是低能兒,再次自毀長城,徹底毀掉了趙國。
與之前不同的是,這次秦國發(fā)現(xiàn)了趙國國君的致命軟肋,主動出擊,重金收買趙王的幸臣郭開,由他說服昏庸的趙王,把李牧從前線換下來。
李牧比廉頗更可悲,他深知趙國換將必亡,不服從趙王換將命令,趙人干脆把他捕殺了。
結(jié)果可想而知,趙國隨即被秦國滅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