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呈現(xiàn)】
禮部貢院閱進士就試
歐陽修
紫案焚香暖吹輕,廣庭清曉席群英。無嘩戰(zhàn)士銜枚勇,下筆春蠶食葉聲。
鄉(xiāng)里獻賢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慚衰病心神耗,賴有群公鑒裁精。
【注釋】
禮部:官署名,為六部之一,掌禮樂、祭祀、封建、宴樂及學(xué)校貢舉的政令。
貢院:科舉時代考試貢士之所。
紫殿:指京都貢院。
暖吹:暖風(fēng),指春風(fēng)。
席:猶言列坐。
銜枚:古代軍旅、田役時,令口中橫銜狀如短筷的“枚”,以禁喧嘩。此處比喻人人肅靜。
鄉(xiāng)里:猶言郡縣。
獻賢:獻舉人才。
先德行:以德行為先。
列爵:分頒爵位。此處代指官職。
公卿:指執(zhí)政大臣。
衰病:衰弱抱病。
耗:無,盡。
賴:幸虧。
群公:指同時主持考試者如范仲淹、王安石、梅堯臣等人。
鑒裁:能賞識人才、辨別是非。
【作品題解】
此詩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此次考試,蘇軾、蘇轍兄弟同時中進士,曾鞏亦在榜中,可謂一時勝舉。歐陽修見人才濟濟,而作此詩。
全詩寫出了作者主持禮部考試時,見到考場中英才濟濟,考試場面寂靜、肅穆而充滿生氣,為朝廷得添新人而由衷地感到喜悅。
【參考譯文】
貢院里香煙繚繞,春天的和風(fēng)又暖又輕,寬闊的庭中一清早就坐滿了各地來應(yīng)試的精英。
舉子們緊張肅穆地戰(zhàn)斗,如同銜枚疾走的士兵,只聽見筆在紙上沙沙作響,仿佛是春蠶嚼食桑葉的聲音。
郡縣里向京都獻上賢才,首先重視的是品德操行,朝廷中分等授予官職,依賴著執(zhí)政大臣。
我感到慚愧的是身體衰病心神已盡,選拔超群的英才,全仗諸位來識別辨明。
【作品賞析】
從詩中可知,考試時間是在初春時節(jié)。
首聯(lián)著力渲染了禮部試的考場環(huán)境——群英畢至,貢院里肅穆幽雅,試院中焚起了香,以消除人多的異味,且能增添祥瑞肅穆的氣氛。
頷聯(lián)重點描繪士子答題情況,考生們大清早就入場了,沒有一點喧鬧嘈雜之聲。試題下發(fā)后,考生奮筆疾書,一片沙沙沙的聲音,好似春蠶在吃桑葉。
頸聯(lián)表明考試意義,詩人對此景象不禁發(fā)生感慨,濟濟多士,盡是天下英才,國家的棟梁。
尾聯(lián)自謙衰病,諄諄囑托同僚,作為選拔人才的考官,應(yīng)當具有慧眼認真鑒別。詩中說自己老病,精神不濟。閱卷挑選人才之事要拜托同仁,那是謙遜之辭。
全詩透露出一種惜才愛才的真摯感情,也表達了要為國選出真才的責(zé)任感和使命感。
【高考真題】
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牵?分)
A.詩的第一句寫出了考場肅穆而怡人的環(huán)境,襯托出作者的喜悅心情。
B.第三句重點在表現(xiàn)考生們奮勇爭先、一往無前,所以把他們比作戰(zhàn)士。
C.參加禮部考試的考生都由各地選送而來,道德品行是選送的首要依據(jù)。
D.朝廷對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們能夠成長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E.作者承認自己體弱多病的事實,表示選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來完成。
15.本詩的第四句“下筆春蠶食葉聲”廣受后世稱道,請賞析這一句的精妙之處。(6分)
【參考答案】
14.B E
15.(1)用春蠶食葉比喻(描摹)考場內(nèi)考生筆落紙上的聲響,生動貼切;(比喻)
(2)動中見靜,越發(fā)見出考場的莊嚴寂靜;(以響襯靜)
(3)強化作者充滿希望的喜悅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