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君子湯”由人參(后人將其換成了黨參,更適合日常飲用)、茯苓、白術、甘草四味藥組成。雖只有簡單的四味藥,君臣佐使的搭配卻令人叫絕。不虧是補氣第一方(補血第一方是四物湯)。
人參,大補元氣,健脾養(yǎng)胃,為君;白術,健脾、燥濕,以助運化,和人參,以增強人參的益氣健脾之功,為臣;佐茯苓滲濕健脾,苓術合用,促進健脾除濕和運化之力的增強;使甘草,甘溫,能調諸藥,讓它們共同發(fā)揮補氣健脾的效果。因四味藥材均屬于平、溫藥材,不燥熱,補性平和,品性中正,不偏不倚,從了“君子致中和”的古意。所以用“四君子”來命名。
功用:益氣健脾、補益脾胃之氣。也是補氣基礎方。
適用于:脾胃氣虛之癥。面色白,不愛動也不愛說話,說話聲小,氣短,疲勞乏力,沒精神,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舌邊有齒痕,脈虛弱。
下面說說為什么適合全家飲用,尤其是男性同胞(5歲以下就不建議服用了)。
男人飲用—女人重補血,男人則重補氣。
女人飲用—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此湯能使脾氣足而氣血生化有源,氣血足了,則面色紅潤、體力充沛,對女人易得的低血壓、貧血也有很好的功效。
老人飲用—老年人身體的各個零部件都不靈光了,五臟都易虛。老人經(jīng)常飲用能益氣健脾,提高免疫力,安享晚年。
小孩子飲用—小孩子體質差的也可以酌情服用,但量要減。太小的如5歲以下就不建議服用了。
------------------------------------------------------------
需要的材料(此配方僅供參考):
黨參......10g
茯苓......10g
炒白術......10g
炙甘草......10g
羊肉......500g(或者用老母雞、排骨)
大棗......2粒
姜......3片
蔥......適量
黃酒......適量
鹽......適量
胡椒粉......適量
過程:
以上是和肉類一起煲湯的做法,下面再說說單獨煎服的方法:
藥方:
黨參、茯苓、炒白術、炙甘草......各9-10g
生姜......3片
大棗......2粒
做法:
全部材料略洗一下,倒入砂鍋里,先加清水浸泡20分鐘,然后大火煮開后轉小火熬30分鐘。
四君子湯,是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四味基本中草藥為主的古方劑,主四君子湯治脾胃氣虛。該方為治療脾胃氣虛證的基礎方,後世眾多補脾益氣方劑多從此方衍化而來。臨床應用以面白食少,氣短乏力,舌淡苔白,脈虛弱為辨證要點。四君子湯是從《傷寒論》中的“理中丸”脫胎,把原方中秉性燥烈的干姜去掉,換成了性質平和的茯苓,由驅除大寒變成溫補中氣。方中只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四味,不熱不燥,適度施力,從了“君子致中和”的古意。 四君子湯是著名古方劑,也因此有專門介紹的同名圖書出版。
四君子湯,方出《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是中醫(yī)重要的補益方劑,由黨參、茯苓、白術、甘草四味藥組成[2]。方中人參為君藥,大補元氣,健脾養(yǎng)胃,白術健脾燥濕,佐以茯苓滲濕健脾,炙甘草甘溫調中,全方配合,益氣健脾,資生氣血,為補氣的基本方。老年人氣血虧虛,證見面色萎白,語聲低微,四肢無力,舌淡脈緩者服之效佳。
人到老年,除了軀體層面的耗損以外,還有精神層面的耗損,特別是長期勞累退下來的老年人,更會有空虛感。軀體層面的耗損,需要藥補;有精神層面耗損的老年人,筆者愿獻出另一副“四君子湯”,這“四君子湯”是:找?guī)妆緯纯?,找點事情做做,找些朋友聊聊,找點地方走走。漢代學者劉向有云:“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療疾。原有一技之長的,不妨在原有的專業(yè)領域里繼續(xù)自學,或可退而有成。人到老年,總體上智力并不減退。羅素晚年被“一種激情鼓舞著”,80歲寫出小說,獲諾貝爾獎金。就算我等比不上羅素,找點小事做做,小有所成并非奢望。遼寧一位書法家偏癱后堅持練字,用左手寫出“東方不亮西方亮,右手不行左手行”的條幅自勉。
此外,人既是“各種社會關系的總和”(馬克思語),社會就是人們生活樂趣的源泉。只要老年人積極融入社會,廣交朋友,尋求友誼,自然心情愉悅,不會再計較過去歲月中的得失?!袄蟻韽V交友,活到九十九”、“人伴良賢智轉高”,講的就是這個道理。老年人不妨找些“臭味相投”的朋友,諸如文友、球友、棋友、戲友、票友等,聊一些雙方都感興趣的話題。長沙有一條湘江風光帶,約二三好友沿江而行,邊走邊聊,“多少落寞惆悵,都隨晚風消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記載的四君子湯方劑和注解:
【出處】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異名】白術湯(《圣濟總錄》卷八十)。
【分類】 補益劑-補氣
【組成】 人參(9克) 白術(9克) 茯苓(9克) 炙甘草(6克) 四君子湯
【功用】 益氣健脾。
【主治】 脾胃氣虛證。面色萎白,語聲低微,氣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虛弱。(該方常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屬脾氣虛者。)
【用法】 上為細末。每服(15克),水一盞,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時候;入鹽少許,白湯點亦得(現(xiàn)代用法:水煎服)。
【禁忌】 斟酌。
【化裁】 若嘔吐者,加半夏以降逆止嘔;胸膈痞滿者,加枳殼、陳皮以行氣寬胸;心悸失眠者,加酸棗仁以寧心安神;兼畏寒肢冷、脘腹疼痛者,加干姜、附子以溫中祛寒。
【附方】 異功散、六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保元湯。
【附注】 該方為治療脾胃氣虛證的基礎方,后世眾多補脾益氣方劑多從此方衍化而來。臨床應用以面白食少,氣短乏力,舌淡苔白,脈虛弱為辨證要點。
該方與理中丸比較,兩方均用人參、白術、炙甘草以補益中氣,僅一藥之別,而功能相異。四君子湯配茯苓,功用以益氣健脾為主,主治脾胃氣虛證;理中丸用干姜,功用以溫中祛寒為主,適用于中焦虛寒證。
【出處】《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 白扁豆(蒸熟.焙干)、藿香葉、甘草(炙)、黃蓍(去苗),各一兩;人參、茯苓(去皮.焙)、白術,各四兩。
【炮制】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治小兒吐瀉不止,不進乳食,常服調胃進食。
【用法用量】 每服一錢,入鹽點服,或用水七分盞,煎五分,溫服。 四君子湯
【出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處方】 白扁豆(蒸熟,焙干)藿香葉 甘草(炙)黃耆(去苗)各30克 人參 茯苓(去皮,焙)白術各120克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治小兒吐瀉不止,不進乳食。
【用法用量】 每服3克,入鹽點服;或用水150毫升,煎至l00毫升,溫服。
【出處】《醫(yī)部全錄》卷四九四【處方】 人參半兩,白茯苓半兩,肉豆蔻半兩,黃耆半兩,甘草(炙)2錢。
【功能主治】 瘡疹不渴,臟寒下利。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1錢,水半盞、加生姜5片,大棗1個,煎3分,乳母倍服。大便不固,痘漸黑陷,小兒乳母同服。
若大瀉,手足厥冷,加附子。
【出處】《醫(yī)方類聚》卷二四四引《澹寮方》【處方】 白茯苓(去皮)1兩,人參1兩,白術1兩,白扁豆(蒸熟,焙干)半兩,甘草(炙)半兩,黃耆(去蘆)半兩,藿香葉半兩。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調脾胃,進乳食。主小兒吐瀉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1錢,鹽湯點服;或用水7分盞,煎至5分,溫服亦可。
【出處】《醫(yī)方類聚》卷二四三引《局方》【處方】 白茯苓(去皮)1兩,人參(去蘆)1兩,白術1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和胃調心,怡神養(yǎng)氣。主小兒諸疾。
【用法用量】 每服1錢,鹽湯調服;或(口父)咀,加生姜、大棗水煎尤妙,常服。
調氣,加山藥;吐瀉腹痛煩渴,加黃耆、白扁豆、藿香、干葛;和氣,加生姜;心神不定,加辰砂、棗子;心忪心煩,心神不定,加茯神;驚啼,手足瘈疭,睡臥不安,加全蝎、鉤藤、白附子;脾虛胃弱,生風多困,加半夏曲、沒食子、冬瓜仁;發(fā)渴,加干葛、木瓜、枇杷葉(去毛);煩渴,加黃耆;胃冷,嘔吐涎味,加丁香;嘔逆,加藿香;脾胃不和,倍加白術、姜、棗;脾困,加人參、木香、縮砂仁;脾弱腹脹,不思飲食,加扁豆、粟米;傷食,加炒神曲;胸滿喘急,加白豆蔻;涎嗽,加杏仁、桑白皮、半夏曲;風壅邪熱,加生姜、荊芥;經(jīng)絡蘊熱,頭面生瘡。加瓜根、桔梗;有寒及遇天寒發(fā)熱,去瓜蔞根、桔梗;瘡疹已出未出,大便閉澀,發(fā)渴,加瓜、桔;勞熱往來,加川芎;盜汗,加陳浮麥;虛汗多,夜喘,加犀角、麥門冬;小腑赤澀,加麥門冬;大腑閉,去白術,加陳皮;溫中和氣止瀉,加陳皮、棗子;吐逆、四肢厥逆,腦門低陷,加藿香、丁香;吐利過多,脾胃虛乏,欲生風候,加白附子;泄瀉,加陳皮、制樸、姜、棗;大腑瀉痢,加炒罌粟,赤痢,加赤芍藥、當歸、粟米;白痢,加炮姜、粟米;臟腑滑泄,加煨訶子肉。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五【處方】 人參(去蘆)1兩,白術(炒)1兩,茯苓(白者去皮)1兩,枳殼半兩(去瓤,麩炒黃)。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寬胸膈,消食。主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盞,加生姜3片,棗子1個,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2]
【出處】《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下。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15~21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食遠溫服。
【功用】益氣補肺。
【主治】肺損,皮聚毛落。
【出處】《回春》卷四
【組成】人參(去蘆)、白術(去蘆)、茯苓(去皮)、黃耆(蜜炒)、川芎、陳皮、半夏(姜制)、天麻、桔梗(去蘆)、白芷、當歸各等分,甘草減半。
【主治】氣虛濕痰頭眩。
【方法】上銼1劑。
【用法】加生姜1片,大棗1枚,水煎,溫服。
【出處】《片玉痘疹》卷三
【組成】人參、白術、陳皮、甘草、滑石、白茯苓、白芍(酒炒)、澤瀉、車前子。
【加減】如火甚當解不解,加黃芩(酒炒)、黃連(酒炒)。
【主治】痘瘡光壯,中虛作泄。
【煎法】每日一次至兩次,飯前飯后均可,溫飲。
1.最好用帶蓋的砂鍋或陶瓷鍋,鋁鍋較差。避免鐵鍋。
2.湯方勿洗。煎前用冷水浸泡半小時最佳。
3.大火將湯方煮沸,小火加熱25分鐘。后關火待溫度稍降將湯汁倒出,可重復再煮一次(依然是),第二次約15分鐘。
注:煮時不可頻繁打開鍋蓋,煮好后稍等一下再倒出,以避免湯蒸汽流失。
大火煮沸后即轉小火,小火煮時其熱度以湯汁似沸非沸為佳。
四君子湯1、《醫(yī)方集解·補養(yǎng)之劑》:“此手足太陰、足陽明藥也。人參甘溫,大補元氣為君。白術苦溫,燥脾補氣為臣。茯苓甘淡,滲濕瀉熱為佐。甘草甘平,和中益土為使也。氣足脾運,飲食倍進,則余臟受蔭,而色澤身強矣。再加陳皮以理氣散逆,半夏以燥濕除痰,名曰六君,以其皆中和之品,故曰君子也。”
2、《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3:“榮衛(wèi)氣虛,臟腑怯弱。心腹脹滿,全不思食,腸鳴泄瀉,嘔噦吐逆,大宜服之?!?
3、方中人參甘溫,益氣補中為君;白術健脾燥濕,合人參以益氣健脾為臣;茯苓滲濕健脾為佐;炙甘草甘緩和中為使。四味皆為平和之品,溫而不燥,補而不峻,故名四君子湯。
4、該方證由脾胃氣虛,運化乏力所致。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氣虛,受納與健運乏力,則飲食減少;濕濁內生,故大便溏薄;脾主肌肉,脾胃氣虛,四肢肌肉無所稟受,故四肢乏力;氣血生化不足,血不足不榮于面,而見面色萎白;脾為肺之母,脾胃一虛,肺氣先絕,故見氣短、語聲低微;舌淡苔白,脈虛弱皆為氣虛之象。正如《醫(yī)方考》所說:“夫面色萎白,則望之而知其氣虛矣;言語輕微,則聞之而知其氣虛矣;四肢無力,則問之而知其氣虛矣;脈來虛弱,則切之而知其氣虛矣?!敝我搜a益脾胃之氣,以復其運化受納之功。方中人參為君,甘溫益氣,健脾養(yǎng)胃。臣以苦溫之白術,健脾燥濕,加強益氣助運之力;佐以甘淡茯苓,健脾滲濕,苓術相配,則健脾祛濕之功益著。使以炙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四藥配伍,共奏益氣健脾之功。
方歌 四君子湯中和義 參術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陳名六君 祛痰補氣陽虛餌 除卻半夏名異功 或加香砂胃寒使
5.節(jié)氣養(yǎng)生大師迷羅認為,四君子湯適宜在小滿、芒種前后服用,效果更佳[1]。
調整胃腸功能
四君子湯1、調整胃腸功能 《新中醫(yī)》1978(5):53,《新醫(yī)學》1979(7):305,四君子湯主要通過調節(jié)植物神經(jīng)系統(tǒng),拮抗乙酰膽鹼和組織胺等作用,促使處于紊亂狀態(tài)的胃腸分泌、消化、運動及營養(yǎng)功能恢復正常,并可減少胃液分泌,降低其pH值,因而亦有利子胃腸潰瘍的愈合。
增強機體免疫機能
2.增強機體免疫機能 《中西醫(yī)結合雜志》1984(6):63,四君子湯中黨參、白術、茯苓二藥配伍或三藥配伍(除配炙甘草者外),都能提高小白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單味黨參作用最顯著。炙甘草為一拮抗劑,其拮抗作用與其在配伍中的用量有關(含1/3時,拮抗作用明顯,含1/5或1/7時,作用不明顯)?!?a target="_blank">新醫(yī)藥學雜志》1979(6):60,《江蘇中醫(yī)雜志》1980(2):32,四君子湯在體外能夠較明顯地促進淋巴細胞轉化及活性花斑形成。該方去甘草后煎湯內服,可使人體血清IgG含量較顯著地上升,使自然玫瑰花瓣形成率及淋巴細胞轉化率顯著上升?!吨形麽t(yī)結合雜志》1984(6):366,對營養(yǎng)不良所致小鼠胸腺萎縮和功能降低者,可促使其恢復。以上結果證明,四君子湯能夠增強機體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機能,為該方扶正御邪的理論提供了實驗依據(jù)。
促進骨髓造血功能
3.促進骨髓造血功能,加速紅細胞的生成 《中醫(yī)研究通訊》1963(8):3,四君子湯能使失血動物血象中的網(wǎng)織紅細胞明顯增多,并可促進網(wǎng)織紅細胞轉化為紅細胞。
促使血壓上升,改善休克
4.其它 《教學動態(tài)》1979(1):23,四君子湯能使服藥小鼠肝細胞內的肝糖元含量顯著增加,因而有利于肝組織的修復?!吨嗅t(yī)研究通訊》1963(8):3,四君子湯通過調整人體的內在因素(包括神經(jīng)、心臟和內分泌腺)而促使血壓上升,改善休克。
其他作用
現(xiàn)代研究表明,該方具有調節(jié)胃腸運動的作用,既能抑制胃腸推進運動,減輕腹瀉;又能使運動降低的小腸恢復正常。能減少胃液分泌,降低其PH值,有利于胃腸潰瘍的愈合。能提高胃蛋白酶活性,改善消化吸收功能。能增加紅細胞、血紅蛋白、網(wǎng)織紅細胞數(shù)而促進機體的造血功能。此外,該方還具有增強免疫功能、促進代謝、護肝、增強垂體一腎上腺皮質系統(tǒng)功能、抗腫瘤與抗突變、改善微循環(huán)、抗血小板聚集、延緩衰老、抗應激反應等作用。
該方以人參為主,補氣健脾養(yǎng)胃;配白術健脾燥濕以加強人參補氣健脾之力;再加茯苓健脾滲濕測其補脾之功更加明顯;配炙甘草也有增強補氣健脾的作用,并能協(xié)調諸藥而使它們共同發(fā)揮補氣健脾的功效。該方作為調理脾胃氣虛證的常用方,是補氣方劑的基礎方,取名“君子”,是喻該方補性平和,品性中正,不偏不倚,猶如君子有沖和之德、中庸之道。適宜長服。
1.消化性潰瘍病 用該方加味:黨參15克,白術12克,茯苓10克,甘草6克,黃芪15克,三棱10克,烏賊骨15克。每日1劑,水煎服。尤其對脾虛型的患者效果較好。
2.慢性胃炎 用該方加味:黨參15克,白術12克,茯苓10克,甘草6克,黃芪10克,枳殼10克,雞內金10克。每日工劑,水煎服。
3.慢性肝炎 用該方加味:黨參15克,白術12克,茯苓10克,甘草6克,黃芪10克,柴胡6克,當歸10克,白芍ic克。每日 1劑,水煎服。
4.子宮肌瘤 用該方加味:黨參30克,白術24克,茯苓15克,甘草9克,莪術30克,三棱30克,牛膝15克。每日1劑,水煎服。
5.經(jīng)前緊張綜合征 用該方加黃茂20~40克,附子10~20克。每日1劑,水煎服。有滿意效果。
6.小兒低熱 用該方加味:黨參15克,白術、茯苓各6克,炙甘草3克,山藥10克。每日1劑,水煎服。
書 名:四君子湯
作 者:楊佃會
叢書:鞏昌鎮(zhèn)
出版社: 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01月
ISBN: 9787506739504
開本: 16開
定價:22.00 元
內容簡介
《四君子湯》是最著名的方劑之一,臨床應用范圍相當廣泛?!端木訙饭卜秩糠郑豪碚撗芯俊⑴R床研究與實驗研究。其中,理論研究詳細論述了方名、立法依據(jù)、組成與方解、功效與主治、古今醫(yī)家的論述及其現(xiàn)代理論的研究進展;臨床研究涉及內、外、婦、兒等各科疾病,于每種疾病后詳細介紹了四君子湯的臨床應用,并附典型病例,以便讀者更好地理解與應用;實驗研究部分著重論述了四君子湯的制劑研究、成分分析及藥理研究,反映了國內外研究的最新進展。該書內容豐富,簡明實用,可供中醫(yī)學習及研究者參考。
圖書目錄
上篇 理論研究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jié) 四君子湯的來源與組成
第二節(jié) 四君子湯的功效與主治
一、方中藥物的功效與主治
二、四君子湯全方的功效與主治
第三節(jié) 四君子湯的臨床應用
第四節(jié) 四君子湯的衍生方
第二章 古今醫(yī)家的論述
中篇 臨床研究
第一章 內科病證
第一節(jié) 循環(huán)、血液系統(tǒng)疾病和代謝性疾病
一、冠心病胸痛
二、巨幼細胞性貧血
三、糖尿病高脂血癥
第二節(jié) 消化系統(tǒng)疾病
一、胃痛
二、胃炎
三、消化性潰瘍
四、胃黏膜脫垂
五、慢性結腸炎
六、潰瘍性結腸炎
七、功能性消化不良
八、泄瀉
九、消化道惡性腫瘤
十、胃食管反流病
十一、胃黏膜腸化
十二、肝硬化腹水
十三、肝癌
第三節(jié) 呼吸系統(tǒng)疾病
一、支氣管哮喘
二、慢性呼吸衰竭
第二章 婦科病證
妊娠嘔吐
第三章 外科病證
一、膽管結石
二、結腸息肉
三、胃腸道惡性腫瘤手術和化療后
四、乳癰
第四章 兒科病證
一、小兒貧血
二、小兒遺尿
三、呼吸道感染預防
第五章 五官科病證
第一節(jié) 耳鼻喉科疾病
一、慢性鼻竇炎
二、失音
三、慢性喉炎
第二節(jié) 口腔疾病
一、復發(fā)性口腔潰瘍
二、虛人口齒咽疾
第三節(jié) 眼科疾病
眼底出血
第六章 男科病證
一、陽痿
二、前列腺增生癥
三、早泄
四、遺精
五、慢性前列腺炎
第七章 皮膚科病證
疣
第八章 其他科病證
氯氮平不良反應
下篇 實驗研究
第一章 四君子湯的藥理作用
第二章 四君子湯的藥理研究
第一節(jié) 四君子湯中組成中藥的藥理研究
第二節(jié) 四君子湯全方藥理研究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