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歷史沿革:
遠在五六千年前,原始社會進入部落時期,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主要發(fā)祥地。黃河中上游有黃帝部落、炎帝部落,下游是九黎部落,富有叛逆精神和傳奇色彩的民族領(lǐng)袖、戰(zhàn)神兵主蚩尤便是九黎部落的首領(lǐng)。
據(jù)《龍魚河圖》載“黃帝之前,有蚩尤兄弟七十二人,銅頭鐵額,食沙石,制五兵之器,變化云霧”。民間傳說他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肋生雙翅,能騰云駕霧,飛空走險,神通廣大。當時部落之間,常常為爭奪財物和生存空間而發(fā)生戰(zhàn)爭。蚩尤多次打敗炎帝,炎帝無奈,求救于黃帝,黃帝與之戰(zhàn),亦是屢戰(zhàn)屢敗?!短滓菔贰份d:悍戰(zhàn)之際,蚩尤作大霧,咫尺難辨,使軒轅黃帝之兵將昏迷自亂,落荒而逃。后炎黃二族聯(lián)合與蚩尤大戰(zhàn)于涿鹿之野,蚩尤被殺,身體異處,其頭部葬于今汶上的南旺?!兑葜軙L麥解》載“蚩尤乃逐帝,爭于涿鹿之阿,九隅無遺。炎帝大懾,乃說于黃帝,執(zhí)蚩尤殺于中冀”。又如《山海經(jīng)·大荒北經(jīng)》載:“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蓄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乃止,遂殺蚩尤”。《皇覽·冢墓記》云:“蚩尤冢,在東平郡壽張縣闞鄉(xiāng)城中,肩髀冢,在山陽巨野縣重聚,大小與闞冢等。傳言黃帝與蚩尤戰(zhàn)于涿鹿之野,黃帝殺之,身體異處,故別葬之?!薄妒酚洝范司磔d“三日兵祖,祠蚩尤,蚩尤在東平陸闞鄉(xiāng)齊之西境地”。
(注:東平郡、東平陸即今山東汶上縣,闞鄉(xiāng),即今汶上縣南旺鎮(zhèn)。)
二、歷史功績:
蚩尤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杰出人物,與黃帝、炎帝是同時代的部落首領(lǐng)、民族領(lǐng)袖。他重農(nóng)耕、冶銅鐵、制五兵、創(chuàng)百藝,在中華文明史上,做出過重大貢獻。《三圣記》中載:“自古以后蚩尤天王辟土地,采銅鐵煉兵興產(chǎn)?!薄痘视[·冢墓記》曰:“蚩尤冢在東郡壽張縣闞城中,冢高七丈,常以十月祀之,有赤氣出,如絳,民曰:‘蚩尤旗’?!薄度簢尽份d:“東平陸有闞城,即汶上闞城亭。”漢《地理志》注曰:“闞城,魯?shù)?,魯諸公墓在焉,即此地矣”?!妒酚洝范司磔d“三日兵祖,祠蚩尤,蚩尤在東平陸闞鄉(xiāng)齊之西境地”。據(jù)江永《考實》,“汶上縣西南有闞城,在今南旺湖中。”《中國帝王大辭典》、《辭源》、《水經(jīng)注濟水》、《兗州府志·二十三卷》、《汶上縣志》、《闞城諸公塋墓圖》等均載蚩尤冢墓在東平陸壽張縣闞城,即現(xiàn)在汶上縣南旺鎮(zhèn)。一九九七年汶上考古勘探隊于9月18日—9月28日對蚩尤冢進行了具體勘探,并出土碑刻兩塊:其一為蚩尤冢墓碑,碑額刻以二龍戲珠,碑高2.38米,寬0.83米,厚0.31米,正文為“蚩尤冢”三字,為清代所立;其二為蚩尤祠橫碑,高0.55米,寬1.10米,厚0.15米,上刻“蚩尤祠”三字,碑背面有“元和”二字,擬為唐憲宗元和年間所立。此二碑的發(fā)現(xiàn),證實了文獻所載的可靠性,證實蚩尤冢確在汶上南旺鎮(zhèn)境內(nèi),其具體位置在汶嘉公路以北,濟梁公路以西。附近文物古跡眾多,東有龍王廟,西有闞城遺址、魯九公墓群,并有孔子講學堂、孔子釣魚臺、孔子溝為代表的古中都遺址。近幾年,日本、韓國學者、游客紛至沓來,多次來汶,尋根問祖,拜瞻祭祀先祖蚩尤。
又因蚩尤英勇善戰(zhàn),頑強不屈,故被后人尊稱為“戰(zhàn)神”、“兵主”,倍受歷代帝王的尊崇。秦始皇曾“行禮祠名山大川及八神”,“三曰兵祖,祀蚩尤”(《史記·封禪書》),漢高祖也曾“祀蚩尤,釁鼓旗”。在汶上縣南旺鎮(zhèn)每至十月初一隆重祭奉蚩尤的風俗,一直延續(xù)至今。
三、學術(shù)價值:
蚩尤文化是上古時期農(nóng)耕文化的結(jié)晶,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精髓。蚩尤文化有兩個重要方面,一方面是不懼強權(quán)敢于抗爭的大無畏精神,另一方面是不斷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同時以蚩尤文化為重要內(nèi)容的中華始祖文化也是華夏民族最具凝聚力的尋根文化,她可以讓所有的海內(nèi)外同胞、國際友人感受中華古老深遠的文明,體味中華民族輝煌的歷史,觸摸到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脈絡,尋到自己的血脈所依。
蚩尤文化富有追求自由,敢于斗爭的民族文化精神。中華民族先民在苦難深重充滿艱辛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始終堅強不屈敢于反抗,為自己的生存而斗爭。他們這種追求自由敢于斗爭的精神,源于蚩尤的斗爭精神,源于蚩尤不屈服于任何壓力,也不受惑于種種誘惑的羈絆,寧肯失去生命也不愿失去自己的斗爭精神。
蚩尤文化富有深厚持久的民族認同心理和民族凝聚力。蚩尤死后,“九黎”、東夷部族輾轉(zhuǎn)遷徙,流落四方,但其發(fā)展民族凝聚力和認同心理是十分強烈持久的。五千年來,中華兒女無論身處何時,家居何處,盡管信仰不同,職業(yè)有別,卻始終互相認同,協(xié)力共進。
蚩尤文化富有追根懷祖的民族文化意識。這種追根懷祖的意識,表現(xiàn)為各中華民族支系對他們的共同祖先——蚩尤的懷念,表現(xiàn)為對他們遠祖故鄉(xiāng)的懷念。今天,中華民族已成為一個跨國界而存在的民族,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可以說蚩尤文化對維系中華民族文化與增強民族向心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凝聚中華民族的魂魄。蚩尤同炎帝、黃帝一樣,為中華文明的形成與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現(xiàn)今,海內(nèi)外同胞、國際友人尤其重視尋根祭祖,叩拜先人,盡快建立中華兵祖陵苑,加強蚩尤文化研究是人心所向,眾望所歸。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