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天空現(xiàn)象是相同的,但是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國家,卻選用不同的方法去認識它。這不同的方法認識的結果,是產生了世界學術界大家公認的三種天球坐標系:(a)中國——赤道坐標系統(tǒng);(b) 阿拉伯——地平坐標系統(tǒng);(c)希臘——黃道坐標系統(tǒng)。
三種天球坐標系的差異
在敘述史實之前,我們應該先了解清楚三種天球坐標系的差異。
1.
三種天球坐標系圖如下:
三種天球坐標系統(tǒng):(a) 中國——赤道坐標系統(tǒng);(b) 阿拉伯——地平坐標系統(tǒng);(c)希臘——黃道坐標系統(tǒng)[4]
2.三種天球坐標系之間的差異
圖中可以看出,赤道坐標系以天極為中心;地平坐標系以天頂為中心,黃道坐標系以黃極為中心,這三個中心是不一致的,三者的空間取向也是有區(qū)別的,三種天球坐標系的差異
也正在于此。
A.
赤道天球坐標系在古代中國被稱為渾天系,它是將天地看作一個整體,將這個整體比做一枚雞卵,將地球比做卵中黃,將環(huán)繞地球的天穹比做卵白和卵殼。渾天系是以地體為天地的球心,以南、北兩天極為軸心,亦即天地的中心;以緣地球表面向四周延伸的太空為上下四方。以北天極為上,以南天極為下,以與地球赤道相平行的二十八宿為圓形天道,以將二十八宿所標示360度等分的十二辰為劃分時間的坐標,并在這一立體的“卵殼”上標示日月星辰的運行度數。正如李勇先生所指出:(由十二支標示的)“天空十二辰對觀測者而言是隨整個天球參與周日和周年運動。”[5]隨整個天球,即是隨整個地球參與周日和周年運動。因為整個天球是整個地球全方位向天穹的延伸。正如古代中國天文學典籍《太玄經》所說:南極與北極是天軸所在的處所,天旋地轉由此而起,就象車輪有車軸,所以能自行旋轉。眾星全都移動,惟獨北極固守中央相對不變換位置(古人所講的用于標識北天極位置的北極星只是相對不移動位置,其實自古至今作為天軸軸心的北極星也是換了好幾個的)。因此得知北極星的位置居于天地的中心,天地是傾斜的,所以(在人的視覺中)極在正北。極就象轉軸的軸心,以(相對的)靜經歷(不停歇的)動,計量出十二時[6]。這一體系所認知的時空背景是以“極”為樞紐(中心),“時乘十二”。一年的十二月、一日的十二時,都是以極為中心對二十八宿的十二等分。用現(xiàn)代科學的語言講就是以“極”為中心對地球赤道和天球赤道360度的十二等分。見《地球赤道坐標系圖》:
地球赤道坐標系圖
A.
阿拉伯地平坐標系是以觀測者所在地的鉛垂線向上、向下無限延長為天頂和天底(見《天頂與天極區(qū)別示意圖》)。天球上通過天體、天頂和天底的半個大圓(從N到S),叫做該天體的“地平經圈”。從地平北點(N)起沿地平圈以順時針向量度到天體地平經圈和地平的交點,該圓弧叫作天體的“地平經度”,也叫方位角,范圍0-360度。它也可從南點(S)起量度。從地平起,沿地平圈量度到天體的角距離,叫作天體的“地平緯度”或“高度”,范圍0-90度。天頂、天底是地平圈的兩個極,地平圈把天球分成可見半球(午半球)和不可見半球(子半球)。因為赤道天球是以天極為中心;地平天球是以觀測者為中心。所以只要觀測者不在“極”的位置,天頂與天極就有交角。而且觀測者所在位置不同,同一天體的地平坐標也不相同。所以,地平坐標有地方性。盡管地平圈這個大圓360度可以等分為十二份(24小時),赤道圈這個大圓360度也可以等分為十二份(24小時),但是地平天球的可見半球、不可見半球與赤道天球的南半球、北半球;東半球、西半球,在空間取向上是不同的。
天頂與天極交角示意圖
黃赤交角圖
3.權威人士論差異
赤道坐標系與黃道坐標系并無直接的關系,“正如德·沙素(deSaussure,1740-1799)的名言所說:希臘天文學是‘黃道、角度、真實、周年’”;而中國天文學是赤道、時間、平均、周日’。按照某些拱極星的指引定出赤道上的標志點,系統(tǒng)觀測這些拱極星的中天,中國人從未迷失逐時變化的星座方位,因此他們能確定太陽、月亮不可見時的位置?!?span lang="EN-US" xml:lang="EN-US">[7]拱極星是指恒顯圈和恒隱圈內的星。恒顯圈內的星總在地平圈之上,故可觀測到它們的上中天和下中天。恒隱圈內的星,總在地平圈之下,永不上升,故看不見(見《恒顯圈圖》)。
恒顯圈圖
也就是說,赤道坐標系是依據恒顯圈內環(huán)繞北極星的北斗星等天體的觀測來確定時間。這一系統(tǒng)有異于西方天文學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它是天極、赤道的,而不是行星、黃道的?!秉S道坐標系則是“觀察恒星的偕日出和偕日沒,也就是觀測黃道附近的恒星在日出前或日沒后瞬間的出沒。我們都記得古埃及著名的對天狼星的偕日觀測。進行這種觀測并不需要天極、子午或赤道等的知識,也不需要任何測時系統(tǒng),它自然地導致人們熟悉黃道各星座,以及距黃道遠近不等的和黃道星座同時出沒的恒星?!?span lang="EN-US" xml:lang="EN-US">[8]赤道與黃道,就象兩股道上跑的車,走的不是一條路。赤道的星宿與黃道的星座,如同高速公路與普通公路的停靠點和出站口有所不同一樣。我們不能去高速公路上尋找普通公路的停靠點和出站口,也不能去普通公路上尋找高速公路的??奎c和出站口。同理,不能去赤道坐標系的十二辰中尋找十二宮的客觀依據,也不能去黃道坐標系的十二宮中尋找十二辰的客觀依據。
對三種天球坐標系之間的差異,李約瑟先生做了如下的論述:“希臘坐標基本上是黃道的,依黃道和黃極測量恒星的位置。阿拉伯系統(tǒng)是利用地平,采用地平經度和地平緯度,這種系統(tǒng)具有很大的缺陷,僅可用于地球上某些單個的特殊點。在中國根本沒有地平系統(tǒng),可能僅在很晚時受阿拉伯影響才出現(xiàn)。另一方面,希臘系統(tǒng)確實在唐朝就出現(xiàn)了,當時幾位印度科學家正在中國工作;如某書中說,某星在黃道南或黃道北幾度,但這已是公元八、九和十世紀的事了。所有的文明都用過這三個不同類型中的一種或其它的坐標系統(tǒng),現(xiàn)代天文學采用的顯然是中國式。關于這一點,我也許要對牛頓博士所作的結論表示懷疑,如果他認為所有古代系統(tǒng)最初都是地平式的。我認為,很難說中國古代天文學的情況是如此,因為在中國文化中,天極——赤道坐標的出現(xiàn)是很早的?!?span lang="EN-US" xml:lang="EN-US">[9]早到何時?據1987年河南濮陽西水坡仰韶文化遺址發(fā)現(xiàn)的M45號墓,墓中由蚌殼堆塑而成的一組包括北斗和蒼龍、白虎星象的天文圖,證實中國的赤道坐標系統(tǒng),在距今6460±135年以前就出現(xiàn)了。因此,我們大可不必因為“如果牛頓博士有結論”的話,而有絲毫的顧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