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朋友們,大家好。從今天開始呢,我將陸續(xù)為大家發(fā)一些我最近對成語的一些認識與想法。
今天呢,我們來講中華成語探源之《山海經(jīng)》成語初探。以前我在講上古成語研究的時侯,其實已經(jīng)涉及到了這些成語,但其具體的來源卻有點含糊其詞,這里呢,我為大家補充說明一下。
中華成語歷史悠史,可以追朔到公元四千年前的大禹治水時期,而《山海經(jīng)》呢,相傳就是這個時期的產(chǎn)物,西漢劉歆曾有:“《山海經(jīng)》者,出于唐虞之際,……禹別九州,任土作貢,而益等類物善惡,著《山海經(jīng)》”其實呢,也就是說,《山海經(jīng)》是大禹的一個助手益所寫。我個人認為,即使是益所寫,也并不一定是出自他一人手筆,因為山海經(jīng)的東西,亦有出自周人、齊人、楚人之說。
《山海經(jīng)》到底是一部什么樣的書呢,有些朋友可能不太了解,這里呢,我簡單的概述一下?!渡胶=?jīng)》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地理書。它主要記述古代地理、物產(chǎn)、神話、巫術(shù)、宗教等,也包括古史、醫(y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nèi)容。除此之外,《山海經(jīng)》還以流水帳方式記載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對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較大的爭論?!渡胶=?jīng)》由于年代久遠,所用的文字,所記述的內(nèi)容,對后來人來說也是荒誕不經(jīng),所以一直保存的還算完整。
《山海經(jīng)》中記載了許多神話傳說故事,也就成了我們今天成語的鼻祖。成語的發(fā)展,首先是以神話的形式被人們口頭加工流傳下來的,也就構(gòu)成了成語的源頭。
下面呢,我來講一些出自于《山海經(jīng)》中的成語:
一、精衛(wèi)填海
精衛(wèi):古代神話中的鳥名。精衛(wèi)銜來木石,決心填平大海。舊時比喻仇恨極深,立志報復(fù)。后比喻意志堅決,不畏艱難。
【出處】: 《山海經(jīng)校注》:“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br>二、夸父逐日
夸父:古傳說中的人名。夸父拼命追趕太陽。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出處】:《山海經(jīng)·海外北經(jīng)》:“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癁猷嚵?。”
三、刑天爭神
刑天:古代神話中的人物。刑天敢于和天帝爭奪神位。后比喻大無畏的精神。
【出處】:《山海經(jīng)·海外西經(jīng)》:“奇肱之國之北,其人一臂三目,有陰有陽,乘文馬。有鳥焉,兩頭,赤黃色,在其旁。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p>
四、補天浴日
這是指女媧煉五色石補天和羲和給太陽洗澡兩個神話故事。后用來比喻人有戰(zhàn)勝自然的能力。也形容偉大的功業(yè)。
【出處】:《淮南子·覽冥訓(xùn)》:“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又《山海經(jīng)·大荒南經(jīng)》:“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淵。”
五、巴蛇吞象(人心不足蛇吞象)
傳說古時四川有一條蛇,頭大口大,以至于吞下了一頭象,三年之后名勝的骨頭才吐出來。比喻人心不足,貪午無厭,得寸進尺,這山望著那山高。
【出處】:《山海經(jīng)海內(nèi)南經(jīng)》.其文曰:"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
六、鸞飛鳳舞(鸞歌鳳舞)
鸞:傳說中鳳凰一類的神鳥。形容祥瑞和平的環(huán)境。
【出處】:《山海經(jīng)·海內(nèi)經(jīng)》:“有鸞鳥自歌,鳳鳥自舞……見則天下和。”
與《山海經(jīng)》相關(guān)的一些成語:猛志常在,執(zhí)干戚舞,娥皇女英,后羿射日,鯀殛禹興,君子國,神涂郁壘(shen,shu,yu,lv)
注:神涂郁壘出自《山海經(jīng)》:“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間東北曰鬼門,萬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二曰郁壘。主閱領(lǐng)萬鬼。惡害之鬼,執(zhí)以葦索,而以食虎。于是黃帝乃作禮,以時驅(qū)之,立大桃人,門戶畫神荼、郁壘與虎,懸葦索以御兇魅?!钡F(xiàn)今流傳的《山海經(jīng)》卻找不到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