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高靈廟碑》(局部)
《嵩高靈廟碑》和《大代華岳廟碑》是北魏早期的典型碑刻,相對西晉隸書碑刻而言,已是變形走樣,呈現(xiàn)隸楷書的面貌。它們用筆斬截方銳,沉雄勁健,筆畫方硬峻拔,平直略具版刻之跡,雖然還存在大量隸書波磔之筆,但已經(jīng)開始向楷書的“捺畫”轉變,且偶見楷書的“撇畫”;其結構上緊下松,重心上提,欹側多姿;整體上大小參差,巧拙相生,質樸率意,遒邁中略帶稚氣。
洪厚甜臨《嵩高靈廟碑》
由于它們脫胎于魏晉銘刻體隸書,楷法尚未成熟,“體兼隸楷,筆互方圓”,結體自由,用筆無拘無束,于呆板稚拙之中呈現(xiàn)粗獷渾樸,奇詭寬博之風。
《韓弩真妻墓志》
而興安三年《韓弩真妻墓志》與太和八年《司馬金龍墓表》皆為碑式墓志。它們雖其形制不如漢晉碑之廣碩,但恪守漢晉碑之形式,皆有承傳漢晉鳥蟲余緒的篆書題額。特別是《韓弩真妻墓志》篆額上,還刻有雙龍交尾戲珠魑首。這可能與韓真弩和司馬金龍皆來自于漢文化的腹地,受漢文化影響較深有關。
《司馬金龍墓表》
此二志皆為森嚴整飭的隸意楷書,用筆方峻勁健,勢直體方,書體規(guī)范整肅,氣息清峻方健、高古典雅,書刻精良,可謂平城墓銘之上乘?!俄n弩真妻墓志》筆畫方截,顯露鋒芒,結體方扁平闊,略呈魏晉銘石體與“北凉體”之余緒?!端抉R金龍墓表》橫畫微斜,體勢上揚,方筆直勢之中兼以圓轉曲勢,已初具楷書法度。
同時,由于北魏平城時期對“古法舊體”的崇尚,在此時的書跡中難免還不同程度的保留有隸書的筆意和體勢?!捌絼潓捊Y”仍是此時期楷書的主要特征。如《平城長慶寺造塔磚銘》、《皇帝南巡碑》、《馮熙書雜阿毗曇心經(jīng)》、《定州五級浮圖石函蓋銘》、《云岡第 11 窟五十四人造像題記》、《司馬金龍墓漆畫屏風題記》、《暉福寺碑》等。
《平城長慶寺造塔磚銘》
神?四年(431)的《平城長慶寺造塔磚銘》,是目前所見北魏較早的楷書銘刻書跡。而在此之后《太武 帝 東 巡 碑》、《 嘎 仙 洞 祝 文》、《 尉遲 定 州 墓 門 石 刻 銘》、《 邸 府 君 碑》、《叱干渴侯墓磚》、《曹天度造九層石塔題記》、《 司 馬 金 龍 妻 姬 辰 墓 志》等 書 跡, 卻是以隸書體銘刻的。
由此可見,北魏平城時期的銘刻書所用書體,起決定作用的是書刻的語境,即碑刻的規(guī)制和書手、刻工對各種書體的掌握能力。此碑用筆細勁,提按明顯,特別是橫畫的收筆處已經(jīng)出現(xiàn)后世唐楷的頓筆回護用筆。如“辛”“未”“平”“寺”“年”等字的橫畫收筆,“未”“大”“木”“以”等字的捺畫以及轉折都接近成熟唐楷的寫法。
但其多用筆取平勢,結字方扁、寬綽有余,隸書的體勢結構明顯,其風格簡古勁險,雋秀典雅,應出自北魏善書者之手。其從用筆、體勢到整體風格都與唐楷名家褚遂良極其相似,對我們借此探究褚遂良書法之淵源大有裨益。
《暉福寺碑》局部
和平二年(461)的《皇帝南巡碑》、太和七年(483)的《云岡第 11 窟五十四人造像題記》和太和十二年(488)的《暉福寺碑》都是北魏平城時期楷書銘刻書跡中的精品力作,也是“平城體”魏碑的典型代表。它們用筆方峻,時見篆筆隸意,點畫峻整遒健,線條高古渾樸;結字寬博開張,體勢略右昂,漸呈“斜畫寬結”之勢。此類銘刻書跡古健豐腴,雄肆壯碩的風格特征,盡顯出拓跋鮮卑的雄壯繁盛、塞馬胡風的氣象及濃厚的民族特色。
編者按:有人說,現(xiàn)在這種書風比較流行。如果你想入展獲獎,不妨學此蹊徑。不過就看你有沒有這個膽子了?!?/p>
隸楷書,是指具有隸書意味的楷書??瑫诒蔽涸缙谝呀?jīng)廣泛用于士人的書寫領域??瑫跁鴮戭I域普及后,自然會對銘刻體系中碑刻逐漸產生影響,形成體兼隸楷的面貌。
同時由于在書體演變的不同階段和書刻語境的不同,也會出現(xiàn)隸、楷特征的差別。如《嵩高靈廟碑》(436)、《大代華岳廟碑》(439)、《孫恪墓銘》(451)、《司馬芳殘碑》(424-452)、《韓弩真妻碑》(454)、《申洪之墓志》(472)、《司馬金龍墓表、銘》(484)等碑刻,正是隸書特征更為突出的隸楷書。
正書展奇兵“隸楷書”,你敢寫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