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杜公祠位于長安區(qū)韋曲鎮(zhèn)東的少陵塬畔,距西安約12公里,是杜甫的祠堂,它北倚少陵原,南臨樊川,祠內(nèi)花草茂盛、環(huán)境幽雅,是一處游覽勝地。杜公祠是個四合院式的建筑群,山門是仿唐代的磚木結(jié)構(gòu),深3米,高6.7米,寬4.3米;院內(nèi)有五個水泥砌的大花壇,祠院內(nèi)有三間享殿,殿內(nèi)供有杜甫泥塑坐像一尊。祠內(nèi)最珍貴的文物是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0年)杜甫寫的《俯太中嚴公九日南山寺》石碑的墨拓本,這是現(xiàn)存唯一的杜甫唯一墨跡。展室墻壁上有《唐書杜甫傳》、《杜甫年譜》、“杜甫足跡圖”、“杜氏世系表”、“杜甫在長安行跡圖”等?,F(xiàn)杜公祠系清代重修,1960辟為杜甫紀念館。
杜甫和少陵頗有淵源,他曾長期居住在少陵附近,又因遠祖杜預本是長安人,所以自稱“少陵” 、“少陵布衣” 、“杜陵野老” 、“杜陵野客”,詩集也以《少陵集》命名。他的一生如同它的詩風一樣沉郁蒼涼而不失雄渾瑰麗,落霞滿山的少陵塬上,也許可以再現(xiàn)當年的長恨秋歌!
杜甫故里 羌村
陜北富縣西北二十里處有一條自西北向東南延伸十多里的大申號溝,唐代大詩人杜甫的故里羌村就坐落在這條長溝上端北面的一個山坡上。它下臨川道,一條小河從腳下流過;三面環(huán)山,無數(shù)松柏蔚然環(huán)繞在身邊,真是一個山清水秀,風光綺麗的好地方。
距今一千二百多年前,為了躲避“安史之亂”,杜甫攜家離開長安居此一年多。國破家亡的慘狀和流離失所的困頓,激發(fā)了詩人的一腔愛國熱忱。于是,他將憂亂思治、悲親傷己的滿腔悲憤,一一化為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力作?!妒鰬选贰洞和贰对乱埂贰侗闭鳌泛汀肚即迦住返葌魇烂鳎鶎懹谒寄钋即逵H人和羈居羌村之時。這些名作與其它膾炙人口的愛國主義名作一起,為詩人贏得了“詩圣”的桂冠。
千百年來,為了紀念“詩圣”,后人從未忘記來羌村朝圣,并為此留下了不少碑銘題詠。
據(jù)《州志》記載:“州西北三十里采銅川,唐天寶十四年(公元756年5月)杜甫避亂聚家居此,有杜公窯,石壁上題云:‘長天云愛散千山月,遠水霞收萬里云’,是拾遺舊跡。壁間后人題詠甚多,土人苦有司騷擾,湮之?!?/p>
州志中講的杜公窯,指今日尚存的杜甫故居。近年來,我曾數(shù)次去那里朝圣。
杜公窯坐落在羌村中間。這是一個由三孔磚窯組成的民居,它坐北朝南一字排開。由于風吹雨打和久未修葺,東邊的那孔早已倒塌,西邊的那孔也裂縫日寬,岌岌可危。中間的那孔雖稍好一點,但外墻內(nèi)壁和窯頂均已斑駁脫落,無復當年的舊貌了。窯壁上的碑銘已不知去向,窯周圍的八株古柏只剩下了枝枯葉稀三株。就連窯門前那塊約50平方米的院落,柴門和矮墻也已蕩然無存了。想像當年“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和“鄰人滿墻頭,感嘆亦虛欠欷”(《羌村三首》的欣喜心情和動人情景,不由得使人感慨萬千。
同是杜甫故里。為什么四川成都草堂能成為聞名國內(nèi)外的人文景觀,而陜西富縣羌村至今卻無人問津呢?聽村民講,村前“少陵舊游”的石碑和窯洞石壁上的碑銘,前些年都讓縣上有關(guān)部門拿去了,現(xiàn)在不知放在何處。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
杜甫草堂(杜甫草堂博物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門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國唐代偉大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公元759年冬天,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家入蜀,在成都營建茅屋而居,稱“成都草堂”?! 《鸥ο群笤诖司幼〗哪?,創(chuàng)作詩歌流傳至今的有240余首。其中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現(xiàn)已成為不少地區(qū)學生必學課。草堂故居被視為中國文學史上的“圣地”?! 《鸥Ξ斈陙淼匠啥紩r,覺得成都景色宜人,便在此定居,自己建立了杜甫草堂,由于當時貧窮,他還寫了不少詩來向當?shù)氐纳鐣魉饕恍┗ú輼淠?,自己親手栽培,他看上了浣花溪旁的一塊寶地,便依溪建。
甘肅成縣杜甫草堂
甘肅成縣杜甫草堂又稱“成州同谷縣杜工部祠堂”、“同谷草堂”、“子美草堂”、“詩圣祠”,俗稱“杜公祠”,從始建迄今經(jīng)歷了漫長的興衰史。
唐肅宗乾元2年(公元759年)十月,杜甫離開秦州(今天水),到達同谷,即今成縣飛龍峽。杜甫在飛龍峽西岸選擇了一處背青山巨巖,面對峽谷山水,避風向陽的山坡地,營建了簡陋的棲身草堂。詩人在這里留下了許多優(yōu)美的詩作,并由此向南進入四川。后人在其居住舊址上立祠紀念。
最早的成縣杜甫草堂紀念祠,名“子美草堂祠”,又稱“詩圣祠”。是一處建筑宏偉,石碑林立,綠樹環(huán)繞,清幽恬靜理想之地。正門上有“詩圣祠”木,院內(nèi)有八棵參天古柏和一株海棠,院墻上嵌有九通石碑,大殿內(nèi)石龕上有杜甫塑像,龕上有“氣吞江?!钡臋M匾,后來遭到破壞,現(xiàn)在的“草堂”是近年重建的。
草堂人文自然景觀
晁說之倡導、郭慥于宣和三年始建的草堂位于縣東南鳳凰山下、飛龍峽口。由于同谷百姓崇拜杜甫,敬重杜甫,數(shù)百年來,草堂一直保存完好。1954年夏天,筆者看到的草堂基本上是清末民國以來遺存的原貌,草堂主體建筑為兩進兩院,沿中軸線往上為草堂大門,兩面是一副明刻板對,上聯(lián)刻:天地尚留詩稿在;下聯(lián)刻:江山亦藉草堂傳。門楣上懸一匾額,榜書:“詩圣祠”。進入院內(nèi),南北各有一排廂房,穿過庭院,上幾級臺階,二門兩邊,刻有一副明代楷書板聯(lián),上聯(lián)刻:一片忠心微寓歌吟詠嘆;下聯(lián)刻:千秋詩圣獨追雅頌風騷。走進二門,是一座清幽的祠院,正殿大門兩側(cè)是一副清刻楷書板聯(lián);上聯(lián)刻:李杜朔神交詩圣酒仙我忝列通家子弟;下聯(lián)刻:隴秦尋故宅龍蟠虎踞公先占同谷江山。正殿庭堂上方是清代成縣著名書法家姚嗣云寫的草書巨制匾額,上書:“氣吞江?!?。下方是杜甫全身塑像,兩傍各有一手捧詩箋的詩童。殿內(nèi)南北墻壁間和殿外雕花窗欞下墻中鋃嵌著12通宋、明、清歷代鐫刻的詩碑、祠碑。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