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首先要教給學(xué)生什么?有一種說法是讓學(xué)生可以通過語文學(xué)習(xí),領(lǐng)略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美。關(guān)于這一點,外灘君十分贊同。復(fù)旦大學(xué)附屬中學(xué)語文特級教師黃玉峰曾通過一篇文章,分析漢字中蘊(yùn)含的草木世界,以及從中衍化出社會風(fēng)俗和文化,讀來不僅充滿美感,而且趣味盎然。
俗話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對草木來說,這話有失公允。草木不能言,不代表無情。
佛家有言:“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本褪钦f,一朵花就能感悟到一個世界的信息,一片葉子里包含了全部的智慧。
小草、大樹的故事,一樣很精彩。只不過需要我們有悟性。
我們祖先生活的世界,樹木繁茂,綠草如茵,于是他們造出了很多與植物有關(guān)的字,寫下了無數(shù)歌頌草木的美麗詩篇。
今天我們就來談?wù)劃h字里的植物世界。先看一個字:
“生命”的“生”,下面是土,上面一棵小草,是破土而出的小苗形象,它正向這個世界問好,極其動人。
有個成語叫生生不息。所謂生長、生機(jī)、生命,都在這幅圖畫中表現(xiàn)出來了。生命就像這幼苗一樣,既脆弱,又頑強(qiáng)。生命的特點就是生生不息。
我們現(xiàn)在叫正在讀書的孩子為“學(xué)生”,為什么叫學(xué)生?因為他像這初生的小草,對世界不熟悉,新鮮,才要學(xué)習(xí)。
還有一個詞叫“生意”,為什么搞商業(yè)活動叫“做生意”?因為搞商業(yè)活動最講究一個生生不息,生氣勃勃,不斷流通,才賺得到錢,所以叫做生意。
再看一個字:
“才”字的基本意思是:剛才,才華,才資,等等。
這個字也是發(fā)芽的意思。上面一橫表示土地 , 下面像草木的嫩芽才剛剛出土,但枝葉還沒有出土。初生的小草,給人一種“剛剛”“方才”的感覺。
這是一個和春天聯(lián)系在一起的字。
唐代詩人楊巨然有一首《城東早春》:
詩家清景在新春,
綠柳才黃半未勻。
若待上林花似錦,
出門俱是看花人。
意思是,對詩人來說,早春的時候,柳樹剛發(fā)出嫩黃的葉芽時,才是最好的時光。等到春天真的來了,樹也綠了,花都開了,春游的人擠來擠去,就沒什么詩意了。
還有白居易的一首《錢塘湖春行》,其中有兩句:
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這“綠柳才黃半未勻”“淺草才能沒馬蹄”,最能給人無限的期待。
所以我們說一個人有“才”,是說他前途無限,靈感不絕,很有希望。于是,有了很多成語:才華橫溢,唯才是舉,才思敏捷,才疏學(xué)淺。
木有用叫“材”,貝多了叫“財”,人有用叫“才”。故“材”“財”“才”三字同源。
還有一個字,與“才”很相似。請看:
這個字像不像發(fā)芽的種子?它正在向上長出芽,向下長出根須,當(dāng)中一橫,代表土地。這個字就是屯兵、屯糧的“屯”。屯是扎根的意思。軍隊長期駐扎,自己種地、生產(chǎn),自給自足,這就叫“軍屯”“屯墾”。
糧食“屯”起來,慢慢多了,于是“屯”又有堆積的意思,備戰(zhàn)備荒,屯油屯糧,囤積居奇。
“屯”是一種頑強(qiáng)的生命力,一種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精神。
《三國志》裴松之注講了一段故事:
在漢末天下大亂,群雄并起的時候,田地都荒了,上至天子下到百姓,人人餓肚子,袁紹、袁術(shù)就慫恿士兵去搶糧食,而曹操的軍隊在許縣,十分弱小,但曹操認(rèn)識到“定國之計在于強(qiáng)兵足食”,于是他下令,讓部隊開荒種地。地多,種不過來,就鼓勵老百姓來種,政府收取租金,這樣老百姓有的吃,軍隊也有了長久的保證。
政治家和軍閥的區(qū)別就在,一個只懂得破壞,一個還知道可持續(xù)發(fā)展,要像種子一樣,把根實實在在扎到土里面,才能長久。這就是“屯”字的意義。
種子發(fā)芽了之后就會長大,或者長成小草,或者長成大樹。我們先來看小草的“草”字。
草一般都是一叢一叢長的,所以畫上兩棵小草。這個字其實就是我們現(xiàn)在說的“草字頭”。原來的“草”字就只有這一個草字頭。下面的“早”是后來加上去的,表示讀音。
還有一個字:
“卉”,表示草多,百草豐茂,畫了三棵草。原來花卉的“卉”,正是在“草”上面再加了一棵草。
在古代,三表示多。三棵草就是很多草,全部的草。《說文解字》說:“卉,草之總名也?!蔽覀兛偸钦f花卉花卉,一般就是指花,其實花卉就是花草,花是花,卉是草。
所謂“奇花異卉”不光是稀奇的花,也應(yīng)該包括少見的草。含羞草、吃蒼蠅的豬籠草等,都算異卉。不過,說到底,花和草是沒有明顯界限的,開了花的草,叫花,不開花的花,叫草。
大多數(shù)的草都是非常普通的,到處生長。被人踩在腳底下,顯得非常低賤。所以我們又用“草”來形容低賤、粗糙的東西。比如草稿、草率、草草了事。過去的統(tǒng)治者把老百姓叫做“草民”,意思是他們就像草一樣賤。
但是古人說得好,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fēng)吹又生。
溫室里的花朵一碰就壞,而只要是春風(fēng)吹過的地方,到處都長野草,看似最普通,其實最頑強(qiáng)。
現(xiàn)在流行一個詞叫“草根”,所謂草根,就是指來自民間,不是科班出身。很多草根的東西反而比較受大眾的歡迎。這些年還有草根歌手上了春晚。
和小草比起來,大樹給人的感覺就不一樣:高大、偉岸、挺拔?!膀夫莺炒髽?,可笑不自量?!蔽覀兛礃淠镜摹澳尽?,就是一棵高大的樹。
下面有樹根,上面有樹杈。大樹不但長得比花花草草高大,而且壽命也長。沙漠里有一種樹叫胡楊,一千年不死,一千年不倒,一千年不爛。生命有三千年。這還不算長壽。
美國有一種“巨杉”,有一個名字叫“世界爺”,在全世界面前都可以稱爺,為什么?因為這是世界上最長壽的生物。其中最古老的一棵世界爺據(jù)說有四千多年的歷史。美國歷史只有二百多年,中國文明史也不過三五千年,這棵樹幾乎見證了人類的整個文明史。它的體積也了得,一棵世界爺二十幾個身高馬大的老外都抱不過來。
有一次人們要修公路,必經(jīng)之路上有一棵世界爺,像一堵墻一樣擋住了去路。公路不能為了一棵樹就設(shè)計成急轉(zhuǎn)彎,但是人們也舍不得砍掉這棵大樹,怎么辦?
有人想出一個主意,不如在世界爺肚子上開一個隧道,讓公路穿過去。于是他們真的在樹上打了一個洞,一次可以通過兩輛卡車。
很多人擔(dān)心,世界爺已經(jīng)兩千年高齡了,這樣折騰它還活得了嗎?結(jié)果這世界爺還真夠爺們的,照樣挺立不倒,活得好好的,每天看著人來車往從自己的樹干里穿來穿去。
這又讓人想起莊子的《逍遙游》,傳說中上古時代有一種神樹,叫“大椿”,“以八千歲為春,以八千歲為秋”,對它來說一年相當(dāng)于人類的一萬六千年。
莊子感嘆說,傳說中的彭祖活了八百歲,就被當(dāng)做是不得了的長壽,可是和大樹比起來,人類的壽命是多么短暫。
所以大樹是值得人去敬畏的。它們在人類誕生之前早就來到這個世界,遠(yuǎn)遠(yuǎn)比人類的資格老。一棵大樹長成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被伐倒卻是短短幾分鐘的事。我們應(yīng)該尊重大樹,就像尊敬長者一樣。
兩棵以上的樹,就叫“林”。獨木不成林。三個木,表示很多很多的樹,像大興安嶺那樣的,就是“森”。森林里一棵棵大樹長得遮天蔽日,所以看起來黑壓壓的,讓人感覺很沉重,不禁心生畏懼。所以說陰森、森嚴(yán),老百姓傳說當(dāng)中閻王老爺住的叫“森羅殿”。
我們講了“木”,再來講“樹”字。樹是個形聲字,這邊是木,那邊是“尌”,“尌”通“豎”。像個豎起來的鼓,邊上是手在敲:
“樹”本來是一個動詞。意思是把“木”豎起來,也就是種樹的意思。有句老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睒淠?,“木”是名詞,“樹”是動詞。不過,現(xiàn)在字義發(fā)生變化?!皹洹币沧兂闪艘粋€名詞。
現(xiàn)在,讓我們把一棵大樹從上到下,仔仔細(xì)細(xì)地看一下。
曾子有一句話,叫“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什么是“本”,本就是樹根,所以叫“根本”。
“本”就是一個“木”字,在根部加一點,后來變成一根橫線,強(qiáng)調(diào)它的這個部位。這種造字方法叫做“指事”。
像刀刃的“刃”也是這樣。支撐樹干不倒,汲取土里的養(yǎng)料,全是靠樹根。所以古人覺得凡事都像樹一樣有一個最最重要的根本。
唐朝最有名的宰相魏征有一句名言: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遠(yuǎn)者,必浚其泉源;
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德義即對老百姓好。種樹是保護(hù)好樹根最重要,治理國家是“積德義”最重要,根就是老百姓,老百姓的生活不好,國家政權(quán)也不會穩(wěn)固。所以就有了一個成語叫“本固邦寧”。
務(wù)本,就是做好最重要的最基礎(chǔ)的事。子曰:“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意思是說,孝敬父母,尊敬長輩,這是“仁”的根本。
一個民族也有它的根本,那就是我們的本土文化。我覺得,吸收外來的文化固然很重要,就像一棵樹吸取有新鮮的空氣和陽光才能長得高。但是無論如何,根不能斷。
只要根不斷,就算葉子發(fā)黃了,甚至就算整個樹干都伐倒了,開春了照樣能長出新芽來。要是連根都刨了,那就真的必死無疑了。身為一個民族的人,卻不懂自己的語言、文化,就像無本之木,是悲哀的事。
嚴(yán)復(fù)有一句話,說得極好:“非新無以進(jìn),非舊無以守?!辈粍?chuàng)新,就不會進(jìn)步,不能發(fā)展,但是不守住傳統(tǒng),也就不能保住我們的民族!今天我們在這里學(xué)習(xí)漢字,學(xué)習(xí)傳統(tǒng)文化,就是為了“固本”,使得根深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