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人崛起,給書畫藝術(shù)帶來新的基因,尤其在蘇軾提出“ 尚意”大旗之下,涌現(xiàn)了黃庭堅、米芾、蔡襄等名家,開拓書法史上新的境界。
其中以米芾書法,最有特點,他把二王的筆法,進行夸張和放大,變古法為今法,而自成一家。
物極必反,到了南宋,這種“尚意”成為搞怪書法的遮羞布,就像今天書壇,創(chuàng)新成為了某些書家“丑書”托詞一樣,讓整個書壇一蹶不振!
南宋的書法,何去何從?一些有志之士勇敢地站出來,其中最有名的是有“宋代殿軍”之稱的張即之!
張即之提出了“重新向晉唐書法學習”,開始南宋書壇的“文藝復興”,并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再次挽救了書法!
張即之的“書法古人”,并不是禁錮在古人法度之下,而且把晉唐書法和當下審美精美的結(jié)合,開創(chuàng)新的書風!
張即之最擅長的是榜書和小楷,他的榜書可與顏真卿、黃庭堅齊名,小楷更是在宋代出類拔萃,超過米芾、蘇軾等人,與蔡襄齊肩。
以他的行楷《汪氏報本庵記》為例,他在王羲之妍美俊秀的小楷基礎(chǔ)上,融入米芾的行書筆意,筆法峻落跌宕,結(jié)體端雅勁健,堪稱宋代小楷的能品!啟功贊嘆道:有長風破浪的氣象!
《汪氏報本庵記》開創(chuàng)了行楷的新境界,兼有真、行、草三種書體,點畫峭利,勁健多姿,不但繼承了古法,更有時代的新意,為后世書法創(chuàng)新,提供很好思路。
更為可貴的是,《汪氏報本庵記》以紙本墨跡傳世,被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現(xiàn)場欣賞。
南宋張即之小字行書《汪氏報本庵記》,遼寧省博物館藏。
《汪氏報本庵記》一文原為樓鑰所撰《報本庵記》。書后的“淳熙十二年(1252)三月二日”款原應在文內(nèi)為后人挖移篇末。此卷為小字行書,運筆流暢而勁健,與張即之其它擘窠書相比更顯秀逸,是張氏傳世墨跡中的佳作。
聯(lián)系客服